台湾地区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研究和实践已有40多年的历史,在其发展过程中已取得了不少经验。台湾地区心理咨询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先是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出现,随后在政府的推动下扩展到各级各类学校,乃至社区及社会服务中。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此阶段尚未有专业的团体心理咨询工作,只是训导工作中有团体活动和童子军训练。最早出现团体辅导是在侨生的生活辅导中。
1954年,人数骤增的返台求学侨生由于侨居地环境不同、教育水平不一,返台后出现严重的生活适应与学习方法上的困难。为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教育主管部门开始试行辅导工作,针对学业补救、品德行为与生活适应各方面给予侨生协助,成效显著,引起各方重视。于是教育主管部门一方面定期举办辅导工作研讨会,培养咨询专业人员;另一方面选派若干教育行政人员及大中学教师赴美进修心理咨询。
1958年12月,为了推动辅导与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台湾成立了“中国辅导学会”,成为心理咨询发展的一个重要起点。
1962年,台湾省教育厅与辅导学会合作,试行“中等学校辅导工作实验计划”,先后有31所大、中、小学参加。
1966年,台湾地区“行政院”成立了“青年辅导委员会”,该委员会有以下政策目标:辅导青少年重视身心健全成长、辅导青少年规划终身事业发展、辅导青少年孕育文化内涵及素养、辅导青少年培养恢宏气度及国际视野、辅导青少年体验对社会的责任。与此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在辅导专家的建议下,成立“推广中学辅导设施委员会”,使青少年辅导工作在校园内播种与发展。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由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推动,各级各类学校正式设置辅导室或辅导中心,聘任辅导人员,全面推动学校青少年辅导工作。
1968年,台湾地区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为了推行辅导工作,台湾地区在中学课程标准中增设“指导活动”科目,通令所有中学全面推行辅导工作,而且在中学学校行政体制中设置“指导工作推行委员会”,负责策划推行学生辅导工作。
1969年11月,台湾为了开展青少年教育,成立了青少年辅导中心“张老师”,成为台湾地区青少年辅导工作的常设机构。
1973年9月,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公布了“高级中学学生评量与辅导工作实施要点”。
1974年9月又颁布“高级中学辅导工作实施方案”。
1976年,颁布“大专学校设置学生心理卫生中心实施要点”;同时,还颁发了“大专学校设置学生辅导委员会暨学生辅导中学实施要点”,要求专科以上院校设置学生辅导委员会,以维护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并协助学生解决生活及学业等问题所引起的心理困扰。
1975年,教育主管部门颁布国民小学课程标准,增加“国民小学辅导活动实施要领”,将“辅导活动”列入小学课程,并印制“辅导活动教师手册”,供教师使用,要求将辅导渗透到教育各环节中。
进入20世纪80年代,台湾地区大、中、小学全面推行辅导工作,公立大专院校将学生辅导中心正式纳入编制;高中设有专职辅导人员负责辅导工作,小学普遍设有辅导室。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学校、社会多方合作,建立全面辅导体制,注重专业人才培养,为青少年提供全方位的辅导。适用于青少年成长的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日益受到重视。
鉴于台湾地区青少年问题行为日益严重,犯罪率日渐升高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从1991年7月起,教育主管部门制订了“辅导工作六年计划”(1992—1998),希望通过计划的执行,使学校、家庭、社会紧密配合,建立全面的辅导体制,以便有效解决青少年问题。该计划投入台币25.21亿元,几乎动员了所有辅导人员参与,在整个台湾地区普及辅导与心理健康知识,充实学校辅导设施,培养专业辅导人员和加强教师进修,对特殊行为困扰及不升学学生进行咨询,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目前,台湾地区所有的学校都有辅导机构,协助青少年解决生活、学业、交友、婚姻、择业等问题,引导青少年建立正确的人生观。遍布全省的“张老师”青少年辅导中心的服务对象及辅导内容非常广泛。各社会辅导机构,如“生命线”“儿童心理卫生中心”“现代人力潜能升发中心”,以及各大城市设立的“社区心理卫生中心”开展了多种预防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服务。
香港地区从事团体咨询的指导者多有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以及社会工作训练等背景,林孟平著的《小组辅导与心理治疗》、吴梦珍主编的《小组工作》等专著对于推动香港地区团体咨询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世纪70年代初期到80年代是香港地区尝试各类团体咨询活动并使团体咨询有所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通过团体指导个人的方法,以促进青少年间互相尊重、互相了解,并协力培养青少年的社会性,学习社会规范,以达到利用团体辅导来帮助青少年平安度过人生中最危险的阶段的目标。香港的团体心理咨询活动主要是帮助青少年成长以及解决青少年问题,并以发展为主。从普及的程度来看:“一个社区中心通常有四五十个小组或团体,各自进行着不同的活动,有些以年龄作为分界,有些以兴趣作为分界。除去个人发展外,工作的重点是强调责任感、领导才能及对社会的贡献等。”80年代以后,团体咨询与活动进入多元化发展阶段,服务对象从青少年扩大到老人及各年龄段,服务模式有发展性、康复性、预防性、行为矫正性等。
香港高校学生辅导工作本着支持学生发挥潜能、促进个人成长、使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服务社会的信念,自20世纪70年代创建到现在,形成了完善的辅导体系。所有大学的学生事务处都设有辅导中心,为大学生提供个别心理咨询、团体咨询(小组辅导)与职业咨询等服务。
小组辅导作为一种重要的成长教育手段,因其节省资源、效率高、学生参与热情高而受到各校的普遍重视。小组辅导方面以发展性活动为主,其主要目的是:促进个人成长,包括自我认识、社会沟通技巧、自我管理、处理情绪、领袖训练等,从而发挥学生内在潜质,协助学生获得均衡发展,包括身体、智能、情绪、社交、职业及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