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八十五章 新生

李松环视了一下几个人开口说道:“明日一早通知支队里班以上干部到支队部开会。部队的出路放由大家讨论,少数服从多数。”

彭高远不禁给李松竖了一个大拇指:“高!”

第二天一早,赵国刚要让传令兵去通知干部们到队部开会,刚打开门就发现门外已经站了一地的战士,仔细一看基本上都是支队里带长的人,三个副总队长,九个分队长和九个副队长,再加上下面的一堆排长和班长,乌压压一帮人站满了一院子。

赵国不禁愕然:“你们来干什么?谁叫你们来的?”

李松站了出来:“哦,总队长,是我让他们来的,昨天有些战士听说部队要开拔,纷纷表示有话要说,毕竟是部队前途的大事,所以我让他们来民主讨论一下。”

赵国心知不妙赶紧否决:“你们都回去吧,等总队部定了转移方向马上就会通知你们,你们只需要带好自己的兵,不用操心其他事。”

有个分队长马上站了出来:“总队长,我们听说部队转移方向有两个,一个是回平西根据地,另一个是去绥远投奔晋绥军。战士们听了都睡不好觉,纷纷表示这么大的事情不能光由队部说了算,他们也有发言权。所以战士们就委托我们过来说一下他们的想法。还请总队长给战士们一个说话的机会。”

这个分队长一说完,几十个其他干部也纷纷发言表示战士们都是这么说的,此事万万不能草率。

赵国看明白了,今天这事靠之前的命令是过不去了,但是以他对李松的了解,他没有把握的情况下是绝不会出这招的。

这时听到动静的赵新民带着几个卫兵走了过来,他眼看赵国被逼住了,没敢说话,而是把手放在配枪上摸了两下示意赵国,赵国知道他的意思,但是现在决不能乱来,他微微摇头制止了赵新民,然后他妥协了,同意所有干部就在这院子里表决部队的转移方向。

今天除了执勤的,一共来了七十五个干部,再加上三个总队长和赵国李松沈彤三个人,一共八十一人。李松要站到前面讲话被赵国挡住了,他示意彭高远代表队部对干部们讲话。

彭高远站到队伍前面开口了:“是这样的,经过队部的研究呢,面对日军的扫荡我们不能硬拼,要跳出日军的扫荡范围。至于去向,有两个意见,一个是回八路军平西根据地。一个是去绥远投奔晋绥军傅作义部。队部的想法是现在是抗日统一战线时期,去哪儿都是打鬼子,当然不论哪条路也都是有利有弊的,今天既然战士们都有自己的想法,那强扭的瓜不甜,我们队部就发挥民主精神听大家一回。现在听我指挥,愿意去绥远的站到我的右手,愿意回平西根据地的站到我的左边,好了,行动吧。”

只见队伍没有多少犹豫,干部们纷纷站到自己的选择边,个别站错的醒悟过来又站了过去。很快队伍分成了三块,回平西的这边站了三十多人,去绥远的站了二十来人,而且泾渭分明的是冯涛总队的干部全员站到了回平西这边,一总队的大部分干部都去了去绥远那队,看来各个总队的干部多少都和自己的主官有过沟通。

留在中间一时没选择的大部分是彭高远总队的干部,他们还在犹豫,已经站到两边的干部纷纷小声在喊着自己战友的名字,让他们赶紧过来和自己站在一起。陆续有稀稀拉拉的几个人又分别站到了两边,现在看来彭高远总队将是决定支队前进方向的重要一环了。

这时候彭高远总队的干部犹豫主要是因为拿不准彭高远怎么想的,之前彭高远没有和他们透过底,这其实也是彭高远的做事之道,他不愿意将自己的意思强加给他的下属,所以他只是通知他们来开会没有告诉他们自己的想法。

不过现在眼看僵住了,自己再不表态的话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就不好收拾了,但是既然是公开民主决定,自己就不能说话了。彭高远有意无意的用左手扶了扶自己的眼镜腿,但是没有用,有几个干部看到了可能没懂。彭高远心里一阵着急,他又将左手放进了自己的左边口袋里。然后大声说道:“你们不用看我,根据你们自己班里排里的战士真实想法来就行,我也是听你们的。”

他这一说话,一些干部就看到了他的手势,然后中间的队伍呼啦一下全跑到了左边回平西的队伍里去了,最终七十五人的队伍,愿意回平西根据地的有五十一人,只有二十四人愿意去绥远。

彭高远恢复了常态,他看了看赵国:“咱们几个就不用再麻烦了吧,这人数对比足够决定了。”

赵国没说话,只是点点头,赵新民上来站到彭高远对面:“我想知道你想站哪边?”

彭高远一语双关:“我和我的战士们在一起,我听他们的。”彭高远的回答让赵新民挑不出毛病来,他牙根咬得紧紧的,恨不得撕了彭高远。

赵国赶紧站到两人中间分开两人,然后他宣布:“既然大部分人都愿意回平西根据地,那么队部同意大家的意见,好了,都回去准备吧,明天一早出发!”

干部们一哄而散带着欢声笑语回各自驻地了,其实这次公开民主投票李松也是冒了险的,他没想到彭高远居然提前没做任何工作,导致现场出现意外。还好彭高远及时表态,才没让事情变得不可收拾。

干部们都散了之后,赵国冲其他人也挥挥手:“都散了吧,回去各自收拾自己的行李吧,今天队部没有事。”

李松走上前去问赵国:“我们放在前面村子的暗哨和警戒部队是不是也马上通知一下?”

赵国看了他一眼,冷冷道:“你看着办吧。”

赵国和赵新民先走了,李松召集沈彤冯涛和彭高远凑过来交代道:“我们四个分开住,不要聚在一起,每个人身边都要留有暗哨,过了今晚就没事了。”

其他人沉重的点点头,现在任何意外情况都要注意啊。

李松回到自己住处,他坐在桌前久久不能平静,他现在表面上看不出什么,但是他的内心已然十分激动,自从他接受了加入学兵团的任务以来,他就一直在坚持一个信念,要把这支年轻的队伍带到革命的道路上来,中间经过千难万险,现在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近了,他不禁觉得内心一阵澎湃。

不过,越是关键时刻越要小心,李松判断赵国不会那么容易就范,今天晚上就是他改变命运最后的机会,如果今晚过去明早队伍开拔,赵国将不再有其他机会了。可是他究竟会不会铤而走险呢?

李松的判断是不会,赵国这个人虽然野心大,但是他有底线。没有底线的是赵新民,这个特别能打的老兵心狠手辣,即使赵国不同意,但是难保他不会有所造次。

李松想了想之后决定做个防范措施,虽然外边有几个暗哨,但是他自己也要注意,他将自己的被褥搬到了墙角,然后将油灯熄灭,这样即使有狙击手或有人投手榴弹,他也能暂时躲避一下。

这个晚上不仅是李松,沈彤、彭高远和冯涛都是一夜无眠,当然他们想的和李松还不一样,他们更多的是在感慨赵国,他们曾经一起出生入死过,谁能想到今天会沦落到剑拔弩张的地步。可扪心自问,现在的赵国还是以前的赵国吗?

半夜时分,出事了。赵国的传令兵跑到了李松这里报告:“副队长,副队长。”

暗哨抢先一步将传令兵控制住,搜身,没发现武器,李松出来见到一脸焦急的传令兵赶忙问:“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传令兵咽了口唾沫:“支队长出事了。”

李松脑子嗡了一下,难道赵新民铤而走险了?他赶紧追问:“快说,出什么事了?”

传令兵赶紧回答:“上半夜支队长叫我,说他要和赵总队长出去打猎,叮嘱我不要告诉任何人,如果他午夜时分回不来就叫我来找你。”

李松一听赶紧往外走,一边走一边让暗哨去通知沈彤彭高远冯涛他们三个。李松走得急,暗哨跑得快,等李松赶到赵国住处的时候,沈彤他们三个几乎同时也到了。

四个人没有废话,直接走进赵国的房间,手电筒照射下,只见他的书桌上板板正正摆放着一张纸,上面写着几句话:道不同不相为谋,我去意已决,无需追赶。来日方长,后会有期。

李松将纸条传给其他人,追问赵国的传令兵:“除了赵国,还有其他人走了吗?”

传令兵回答:“只有赵总队长和几个随从,每人带了一只长枪一只大镜面。”

李松不禁自嘲的摇了摇头,没想到赵国以这种方式解决了争端,君子行为值得赞叹。不过终于可以松口气了,独立支队的新生即将到来。

第二天独立支队立刻返回了平西根据地,在全体官兵的要求下,他们正式集体加入了八路军的战斗行列。原独立支队三个总队再加上魏秋副团长带领的一个营的八路军主力联合混编,成立了晋察冀军区一分区第三团,团长由冯涛担任,副团长由魏秋担任。全团两千多人,兵精粮足,战斗力强悍,成为一分区的头等主力团。

而彭高远则更是高升一步,他被晋察冀军区任命为一分区副司令员,掌管整个一分区的后勤和医院工作。

李松经过两年的努力顺利完成了组织上交给的任务,他被任命为新组建的晋察冀白求恩卫生学校副校长。

而沈彤也调往白校,担任副教导主任,巩唯新伤好之后和秦云清也一起调到白校担任班级指导员。

于敬主动要求去了延安学习,老杨头则念及年龄颇大不再跟随野战部队,也跟着沈彤巩唯新去了白校继续当炊事员。

从东北大学,到九十二军,再到学生军和独立支队,这些热血青年们终于走到了革命的道路上,他们的未来和战斗同样精彩和激烈。 qcafzp2Q+McILWoTdNxYrNmlDWHfIg/QoY1MeoWKCIP59PI3Y5hIW3mADk9m3JZ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