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蜜蜂

一 社会制度

历来诗人文士歌咏蜜蜂的美文诗歌,已颇不少,但是,所记载的多出悬揣臆测,去事实很远。现在研究逐渐进步,回想十几年前关于蜜蜂的知识,真觉何等幼稚。何况现今未能说明的神秘行动,还有许多存在。

蜜蜂的社会中,没有指导者、支配者,也没有命令者,是一个母性中心的氏族社会,是一个平等的共产团体。各分子都知道分别执行自己的任务,而毫无错误。它们从朝到夕,不休不歇地在花间徘徊,搜集花粉和花蜜。这并不是由于某人的命令,不过大家为了要维持这共同的巢和种族,而自动努力。

在蜜蜂社会中占最多数的,是生殖器退化的女性,叫作工蜂。工蜂中一部分到野外去采集花粉、花蜜,一部分留在巢里。有的将同伴带回来的花粉,从后肢上扫落;有的造巢;有的到小河边去运水;有的调制孩子和女王的食料;有的拍着两翅,将新鲜空气送到巢里去;有的站在门口做守卫,有什么外敌侵入,便拼命抵敌。春季,巢内除女王外,全是工蜂。一到夏季,便有比工蜂稍大的雄蜂出现。雄蜂在白天,虽也常常到巢外愉快地飞翔,但它们毫不采集花蜜花粉,所以又叫作懒汉。此外,巢内还有最大的一只蜂,这是女王,是这巢的母亲。巢中几万只蜂,都是这蜂产下的同胞。

从前都是这样想:蜜蜂社会,是一切居民在一只女王专制地支配之下的。可是,现在仔细研究,这女王绝不是专制的,它从来不曾下过什么命令,也不会有过什么压迫举动。它不过是一架产卵机器,是一个由工蜂造成的机器人。这社会的运行,全靠工蜂,连女王生杀之权也操在全体工蜂手中。

二 巢房——六角形小房

蜜蜂的巢:野生的,大都造在大树的空洞里;饲养的,在人造的巢箱中。但巢房的构造,完全一样,各房都是六边形的小房,排列得整整齐齐,看了真叫人吃惊。现在我们要研究的:第一是什么材料,从哪里得来;第二是为什么造成六边形。

巢房的材料,从前大家都以为也是从花里采来的,近来才明白这些蜡性物质,是从它自己腹面第三、四、五、六环节上四对蜡镜分泌的。这蜡镜,表面是薄板,下面有一排分泌细胞。当造巢时,年轻的工蜂,先吃了许多蜜,集合在巢的天花板上。经过18小时至24小时,腹面的蜡镜便有蜡液分泌。这些分泌液,碰到空气,就凝成薄片,和透明的云母片相似。它们将这薄片,衔在口里,混入酸性的唾液,浸成一种软膏似的物质,这就是造巢房的材料。这种蜂蜡,不论在扩展性方面,在强韧性方面,还是耐热性方面,宇宙间都没有可以和它比拟的东西。

manhua5

我们去看一看蜂巢的内部,更要吃惊:从顶挂下好多片巢脾,直延到稍离底处,各片间都离开一厘米左右的空隙。巢脾的两面,排列着用薄薄的蜡壁隔开的六边形小房。各面小房,都是底和底相接,房底稍成三棱形。这巢房的构造,不论在材料、面积、重量方面,都是最经济的,大概没有更好的理想建筑物了吧!

六边形的构造,是一种自然法则。凡圆筒形的物体,左右前后受压时,它的截断面就呈六角形。所以有些人说:蜜蜂造六边形巢房,用不着大惊小怪,这无非是机械地相互干涉的结果,并不是构造者的本领。如其我们把许多小小的粉团,满满地装进瓶内,使它们互相挤压,也都成六边形了。可是,瓶内的粉团,原是各各分开的,所以有互相干涉的机会,蜜蜂六边形的巢,是连成一片,不能互相干涉的。而且我们试把蜜蜂正在构造的六边形的巢房,仔细观察一下吧!它们造巢房的第一步是房底,四周已成六边形,以便上面再竖立隔离各室的六块壁板,可见构造者的头脑里,起初就有六边形的意识了。

那么,这小小的蜜蜂,为什么要造六边形的巢房呢?真难明白:难道它们起初是造圆筒形的巢房,后来发现种种不合理,逐渐改进,而达到现在这样完全境地吗?还是因为六边形有可以完全相密接的利益,而且容积又和圆筒形差不多,所以采用的吗?总之,我们现在看了这种蜜蜂,有根据六角形法则造巢的能力,觉得本能之外,它们也许有近乎理性的某种性能。从前以为人类以外的动物,都是依本能而活动,没有理性和智性的。这种假说,实在没有什么根据。本能和智性,智性和理性之间,并没有很清楚的界限。

三 蜜蜂中的三型——女王、雄蜂和工蜂

蜜蜂女王所产的卵只有一种,但由卵产生的蜂,倒有:将来做女王的雌蜂、生殖器退化的工蜂和被称为懒汉的雄蜂三种。同一种卵子,能产生三种不同的蜂,从前这被认为是一种神秘事件。现在已稍稍明白它的原由,这里且大略地说明一下。

女王产卵的房有三种:一是工蜂房,小型,数量最多;一是雄蜂房,比工蜂房稍大;还有一种称为王台,面积要比别房大上几倍。女王产卵时,是有意地应了房的大小,产下各种卵子,还是无意识地随意将卵产在这些房里呢?奇妙的是,产在雄蜂房里的卵子,必定生雄蜂;产在工蜂房里的卵子,必定生工蜂。这样看来,不能不认作女王是有意识地分别产卵。

可是,王台中的卵子和工蜂房中的卵子,委实丝毫无异。试把卵子交换一下,便立刻知道:将原在王台中的卵子,移到工蜂房中,孵化出来必成工蜂;移入王台中的工蜂卵,孵化出来必成女王。可见,同一卵子,因工蜂的处理不同,有的成女王,有的成工蜂。在工蜂房中的幼虫,只受得少量食物;将来可成女王的幼虫室里,有浓厚蜂蜜和树脂、新芽等富于养分的食物,几乎堆得把女王身子埋没了。

manhua6

它得到充分的营养,不但生殖器发达了,形体方面,也和工蜂大有差异:工蜂身躯短、腹端圆,颚上没有齿,舌也短。可是王蜂呢,身躯长、腹端呈圆锥形,大颚上有齿,舌也长。而且女王腹面没有蜡镜,脚上没有采取花粉用的盏。女王的毒刺,弯曲而长,工蜂的刺短而直。它的颜色也和工蜂不同,带暗色而有光泽。此外还可由种种实验,证明女王和工蜂的差别,只由食物的多少、房屋的大小决定:凡孵化后未到三天的工蜂幼虫,也可使它变成女王。

可是要成雄蜂的卵子,和要成女王、工蜂的卵子不同,是一种未受精的卵子。因为不论受精的卵子,和未受精的卵子,都是从同一产卵管产下的,所以它们好像降到输卵管时才受精的。若交尾时全部卵子都已受精了,那么不应该还有雄蜂卵。交尾口和产卵口,完全分在两处。精子先在受精囊里贮藏着,等卵子下降到输卵管时,再行受精,这是蜂类中的通性。

近代爱特华特博士,对于蜜蜂的产卵,作下面这样说明。

蜜蜂也和别的昆虫同样,不愿与血统相近的同胞交尾。同巢中的雄蜂,对于女王,毫无交涉,不论巢内巢外,决不交尾。未受精的新女王,向空中飞出时,为了要记住自己的巢,必定在上空绕飞好多回,到了发现可作标识的某物时,便箭一般飞去,出发恋爱旅行了。见到周围飞翔最快,且最强健的别巢雄蜂,就和它交尾,不久,回到自己巢里来,像上面说过这样产卵。

女王从雄蜂受得的精子,贮在受精囊里,不入卵巢,所以它的卵子,还全是未受精的。女王在三种大小不同的房产卵时,因房的大小,腹端屈曲的度数也不同。当女王将尾端插入小房中产卵时,因为狭隘,当然受一种压挤,腹部收缩,精子便流出而受精。反之,在宽大的雄蜂房产卵时,毫不受压挤,腹部不起收缩,同平吋一样精子不流出,因此产下的便是将来成雄蜂的未受精的卵子。

如果问一句:那么王台不是更宽大吗?更不会挤压吗?为什么它也收缩腹部,使精液流岀,而产下可成女王的受精卵呢?这除说它见了王台,有意识地产下受精卵之外,也没有什么其他理由可讲。

四 分封

蜜蜂社会,从春初起,女王和工蜂,努力从事于子孙的繁殖。女王像上面所说这样,在各房里产下了各种卵子后,工蜂便负起养护的责任,用称为“蜜蜂乳”的一种浓厚蜜汁,喂饲幼虫。到幼虫充分长成,工蜂使用蜡质物将房口封闭。于是,幼虫在里面吐丝、造茧、化蛹,不久羽化为蜂。一到夏季,女王产卵特别起劲,每天产三万多枚,也并不算稀奇。普通一昼夜可产重量等于身体两倍的卵子。所以蜂量的增加,非常迅速。到了有翅阶段,充满巢内,而巢又无法再扩充时,便起分封了。

分封时,一巢大约有三万到十万只工蜂。移动的命令一下,至少有一半工蜂,伴着旧女王,一同从门口飞出。将要移动的蜂,正同发疯一般,嗡嗡发声,连花粉、花蜜都不去采了,但留在旧巢的蜂,好像毫不知有分封这回事,依旧平静地忠实服务。那么,应该留在旧巢的蜂,和可以跟了分封的蜂,有什么区别点吗?这是现在还无法说明的奇异现象。不过在分封前,先有许多探子出发,大概是要把女王带到最安全的地方。

蜜蜂社会中,如果没有新女王,是不能经营新社会的。而新女王在旧巢中产生,又正是要分封的时候。所以,新女王即使已经充分长成,也不许它轻易出房,门口特地设一守卫,提防新女王逃出。

分封最适宜的时候一到,旧女王便带了一半工蜂,出发旅行,另筑新巢。留在旧巢的新女王,便从房中出来,等到天气晴朗,飞出空中,和别巢的雄蜂交尾,受精回巢,成为完全的女王,像前面所说这样起劲产卵。留在巢房里的另外几只新女王,大都为先出的女王所杀,但也有带了一部分工蜂而再分封的。

这分封的团体,有时停留在树干上或篱笆间,集成直径约一尺(约33.33厘米)的一团。这样经过几小时,方才向远方飞去,寻得枯木的空洞等,在那里造巢,免得和旧巢的同胞进行生存竞争。

五 信号

蜜蜂的嗅觉很灵敏,它们不仅能依香寻花,若把别巢的女王或工蜂放进巢里,全巢必起骚动,因为嗅得它们有各异的体臭;而且女王身上有一种香腺,不绝地分泌液汁,发散香气,巢中是否有女王,也能从嗅觉辨知。此外,巢内起某种变化时,工蜂所发的嗡嗡之声,各巢都有各异的音色。这些体臭和鸣声,就是蜜蜂社会的信号,使各工蜂采蜜回来时,不致误入别巢。可是蜜蜂还有神妙的地方,简直使人这样怀疑:难道蜂群中有一种语言吗?

工蜂发现了某种花,采了许多蜜回来时,巢中同伴必定立刻接二连三地出发。而出发的只数,又完全以彼处蜜量的多少为准,决不会在必要以上的。这时,便有两个疑问要提出了:(一)工蜂怎样知道该出发的只数?(二)工蜂怎样把新花所在地通知同伴,或者引导它们去呢?夫利休教授,曾经做过一次试验:在工蜂身上,涂一种颜料作记号,一方面把蜜汁或其他蜂爱吃的食物,放在一定场所,这有记号的工蜂,回到巢里来时,将有什么举动,一一留意看着。他由这次试验,居然解答了上面两个疑问。

工蜂吸收了多量的蜜汁回来时,就在巢房内做一种回转舞。在它邻近的工蜂,看到这种回转舞,知道已找到蜜量很多的花,都赶忙飞向野外。反之,若某工蜂只采得少量蜜回来时,它并不跳舞,别的工蜂也不外出。换一句话,这回转舞是一种信号,是通知同伴已发现蜜量很多的花时用的。

工蜂怎样把新花所在地通知同伴呢?从前大家以为寻得这花的工蜂,把同伴带了去。其实,别的工蜂,不等发现者引导,立刻飞出巢外。它们在一两里内,热心搜寻。可是,这种搜寻,并不是毫无根据地瞎撞乱碰,它们是有依据的。发现者得蜜归巢时,体毛上必定带着这花所有的香气。它在巢内跳舞时,使这种香气发散,而且别的工蜂,也爬到这发现者跟前来,辨认这香气。它们是以这种香气为目标,到处热心访求的。

可是,花里面也有许多没有香气的,那么它们又拿什么做目标?这种质问,当然要来的。最近有一种有趣的发现:蜜蜂有一种能够伸缩的分泌腺,开口在尾端附近,这分泌腺所发散的香气,即使我们人的嗅觉都闻得出,在蜜蜂,当然更容易辨认。某工蜂发现含有多量蜜汁的花时,一面采集花蜜,一面将自身固有的香气,从分泌腺发散。所以不管这花有香无香,工蜂自己的香气,已经发散在这花上,别的同伴,当然立刻能够寻得。

若雨天连续,花已飘零,出去采食的蜂也少。可是,到天气再晴朗,这新发现的花又开,从这花归来的工蜂,又在巢内做回旋舞时,巢内便骚动了。曾有在这花上采蜜经验的工蜂,决不能再停留在巢中,统统向这花飞去。

工蜂里面,也实行分业,有采花粉的和采花蜜的两种。但跳舞的姿态,也各不同:采花蜜的蜂,回旋的圈子很小,三十秒内,可旋十几回,而且不是向同一方向旋的。采花粉的蜂跳舞,回旋得更优美而迅速。以头部为中心,先向右侧旋半圈,再向左侧旋半圈,普通少则旋了四回,多则到十二回,便休息了。这种举动,刺激了周围的工蜂,有些像狗运用嗅觉似的,聚到采集者身边来,想讨得某种新消息。

六 尾上针

我们若走近蜂巢,想看看它们造巢的情形时,往往要中暗箭的。被刺的部分,立刻红肿,和浸到热水里一般疼痛。被这般小小的蜂放了一针,要这等疼痛难忍,真叫人不信。

我们若用布片包了手,捉一只蜜蜂来,在肚子上面轻轻挤压,便有发一般细、褐色的锐针,从尾尖出来。这就是蜜蜂防敌用的武器,保护自身的短剑。平常防尖端要钝收藏在身中的鞘内,到危险迫身时,突然放出。

倘若蜜蜂的针,只不过尖锐罢了,那么即使被刺,也不会感到怎样疼痛。我们觉得痛,就因为针上涂有毒汁。试压挤它的腹部,那么从尾尖出来的针头上,有清水似的液体,这就是惹起疼痛的毒汁。

蜂是个吝啬鬼,蜇刺时出来的毒汁,只有一点点。可是藏在身体里的却很多,出来的只不过几十分之一。

好像准备不论哪时立刻可用似的,这种毒汁满满地藏在针根的小囊里。当用针刺时,这囊一缩,便有一些毒汁,沿着针上的小沟流出,同时注入伤口。

贮藏这种毒汁的囊,构造很有趣,所以想讲一讲:当压挤它的腹面,针从尾端出来时,用钳子钳住,慢慢地拉,那么针便被拔出,而且针根还有小小的一粒白囊跟了来。这就是毒汁的囊,看着虽小,倒足够用几十回呢。而且一面用,一面在制造新毒汁,所以囊常常是满的。

放了刺的蜂,只怕有什么危险到来,所以赶忙逃走,有时连针也来不及拔,就这样留着飞去了。因为针尖有许多小钩,一次刺入皮肤后要拔出来的确要费好些工夫。这时,不仅针,连内脏毒囊都留下,所以蜂不久死去。

被刺的人,当拔取留在伤口的针时,总去撮针根粗的部分。他们认为这是针根,其实是毒囊。这毒囊往往在指间挤破,贮在囊里的毒汁,都沿针流入伤口,疼痛格外厉害。所以拔针时,必须撮住细的部分。

这般毒的东西,若去尝一滴,一定会痛得死去活来,谁都要这样想吧!其实,即使把毒汁放在舌头上,也并不怎样,既不酸又不辣,完全同水一般。把它吞了下去,后来也不发生什么疾害。简单说来,虽叫作毒汁,其实是没有毒的。 wqYZt/+OAByorXxUKx1XUm4CxNEe6v1Kd1MQr/ramRrfdCoHidClhk1X/Ozd5UK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