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鲜卑

中国古代民族名。原为东胡部落联盟的一支。关于“鲜卑”名称的来源,一直有不同的认识。有学者认为鲜卑即“犀毗”,指胡人的带钩。《史记·匈奴列传》云:“鲜卑郭落带,瑞兽名也,东胡好服之。”郭落,指兽。鲜卑,祥瑞义。鲜卑郭落即指瑞兽,是东胡人的偏爱佩饰。另有学者认为,此带钩名与作为民族实体的“鲜卑”不能混为一谈。也有人认为,鲜卑为满语译音,指部落酋长,后以其名为族称。东汉人应奉上桓帝书云:“秦筑长城,徒役之士亡出塞外,依鲜卑山,因以为号。”东汉服虔则云:“东胡,乌桓之先,后为鲜卑。”《北史·魏本纪》载,鲜卑出自黄帝轩辕氏,黄帝之孙受封北国,境内有大鲜卑山(今大兴安岭),因以“鲜卑”为号。由于鲜卑的族源有多元现象,最初的鲜卑部落很可能源于山戎和东夷北支的白夷。根据各部落的发源地区和与其他部落的融合情况,大致可分为东部鲜卑和北部鲜卑,在两者基础上又演化出了西部鲜卑。东部鲜卑起源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鲜卑山,亦即辽东塞外的鲜卑山,大兴安岭东侧的浅山区和广漠草原地带,与乌桓山遥相呼应。北部鲜卑在大鲜卑山,即今大兴安岭北段。世代居于辽东的鲜卑,曾受匈奴统治,与汉朝亦时战时和。随着乌桓部族的南迁,鲜卑不断南移至其故地。汉武帝时,霍去病徙乌桓于上谷等五郡塞外,原分布在鲜卑山的鲜卑人于是向西南迁至乌桓故地饶乐水(今西拉木伦河)流域,而分布在大鲜卑山的拓跋鲜卑先祖也随后迁至大泽(今呼伦贝尔草原一带)。东汉和帝永元年间,北匈奴被汉朝及乌孙、丁零、乌桓、鲜卑等击败后西迁,鲜卑开始大规模地南迁西徙,掌控了匈奴故地。留居在漠北的十余万匈奴人亦先后归顺,于是鲜卑诸部逐渐强大起来,成为了继匈奴之后蒙古草原上的霸主。西晋末年,中原大乱,鲜卑慕容、拓跋、乞伏、宇文氏先后在北方和中原地区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燕、西秦、南凉、北魏、西魏、北周等十几个王国。南北朝时,北方的统治者为拓跋氏和宇文氏。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进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改革后,鲜卑族迅速壮大,不但保有最初的骁勇而且愈发知书识礼。鲜卑族建立的北周后来被隋朝杨氏取代,尽管如此,鲜卑的血统传承却依然如故,如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其母为鲜卑人独孤氏)、唐后宫的嫔妃(如长孙皇后)、参政议政的大臣(如尉迟敬德)等。此后,鲜卑作为一个民族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 YKWzqVxyLaE1GlB0tbb7pmlOzefJa5XC+Ry9wLmCd0La8qwbPMEaVgscEpC2Cz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