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宰相

宰,主持、主管义;相,指辅佐。宰相,就是对君主负责总揽政务的长官。历代宰相之名与职权,各有不同。秦和西汉时,以相国或丞相为宰相,以御史大夫为丞相之副。到了东汉,司徒的权力相当于丞相,与司空、太尉共同掌政。当时的实权统归尚书,由尚书令主赞奏事,总领纪纲,无所不统。魏晋以后以中书监、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尚书仆射等为宰相,并不固定。隋时,颁行三省六部制,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唐代,因袭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门下)、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唐玄宗开元后,加衔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平章事)。宋代直接以同平章事为宰相之官称,与其副职参知政事(唐宋时最高政务长官之一)、枢密使(为枢密院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在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等合称宰执。神宗元丰时,以尚书左右仆射为宰相。南宋时又改为左右丞相。到了元代,以中书省为政务中枢,丞相、平章政事为宰相,左右丞、参知政事为副相。明初沿袭元制,到洪武十三年(1380年),太祖废丞相,亲揽政务。明成祖时,以翰林官入值内廷殿阁,参预机务。此后,内阁大学士成为明代实际上的宰相。到了清代,雍正另设军机处于内廷,军机大臣逐渐成为清代事实上的宰相,但仍沿旧称,以授内阁大学士为拜相。 SWwrIQVSHrChuO7552IlbCFLh1e0FmxbHhfKSGYGFqyX3NcyExaT5HMYuYQTpGT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