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二日,贫穷的农夫菊次陪云华寺的和尚巡游,去乡间收新稻米。
新稻米是当年秋天新收割的稻米。每年的新稻米,村里的农民们多少都要留下一些供奉给寺院,请求菩萨保佑他们的来生来世。
和尚进了村子后,只要往各家门口一站,念上几句经文,村民们便心领神会了,赶紧将新稻米装进升斗里,从屋里端出来。而把这些稻米接过来,倒进米袋,再将米袋装进筐里担在肩上,这一系列的活儿,都是由随从菊次来负责的。
这一年,稻米大丰收,农民们也都十分慷慨地供奉了许多的新稻米。菊次挑着的两个米袋很快就要装满了。这样的话,菊次就得回到寺院,把米袋子里的米倒进米柜里,好腾出袋子来继续装米。到了傍晚时分,菊次已经来来回回地跑了五趟了。这会儿,米袋子眼看又要满了,刚好天也快黑了,全村的人家也差不多走遍了。
“天快黑了……鸟谷村那边儿该怎么办呢?”和尚转头问菊次。
鸟谷村坐落在离他们有六里路远的山谷下,全村只有五户人家。不过,鸟谷村的村民们很会酿酒,每年都会为他们准备好些美味的佳酿。
“咱们已经收了这么多米了,鸟谷村那边还去吗?”和尚又问。
“啊——啊——”菊次可不讨厌喝酒。他迟疑着,不由得拖长了声音回答。
“要是去鸟谷村,回来可就是夜里了。咱们是去,还是不去?”和尚也不讨厌喝酒 。他捻着手里的佛珠,第三次问菊次。
“啊——这个嘛——”菊次支吾着,声音拖得比上次更长。
“算了,就这样吧。还是去吧。菊次呀,你要是怕太晚了不想去,就自己先回去!”和尚说着,就往鸟谷村的方向走去。
“我怎么能回去呢?我既然做了您的随从,您去哪儿我就应该陪着您去哪儿。”菊次说着,赶忙跟在和尚的身后,一同去了。
到了鸟谷村,一户村民果然就在自家酒樽里舀出美酒,盛了满满一升,来招待他们。
和尚一会儿说教:“给好酒之人倒酒,这是了不起的功德啊!这就是佛祖所教诲的慈悲为怀啊!”一会儿夸赞:“这酒用的是西边山泉的水,还是东边山泉的水啊?什么?原来是西边的水啊!哎呀哎呀,那就难怪这么醇美了呀。西边那眼山泉啊,光喝那水就觉得好甜美呀!”他一边这么唠叨着,一边一盅又一盅地痛饮起来。
菊次也喝了不少。他坐在门槛上,双手拧着手巾,嘴上说着:“不行不行,我已经喝得太多了,我是随从呀,还得侍奉和尚大人啊。”一会儿又说:“不行不行,和尚大人不用担米,喝多少都无所谓啦。可是我还得担米啊,喝多了可就干不了活儿啦。”可菊次还是没少喝。
这时已经是夜里了,村里还剩下一户人家没有去。和尚打着酒嗝儿,说:“走,咱们回去吧。”两人便沿着小路往回走。
天上的月亮放出光辉,在皎洁的月光照映之下,路边的山茶树上盛开的山茶花显得越发清幽。这条通往村里的小路弯弯曲曲。二人走了四五百米远,听到身后传来一阵呼唤声。
“和尚大人!等等啊!”不知是谁在山谷下面呼喊着。
“怎么了?咱们是不是落下了什么东西?”和尚急忙在自己身上摸摸、按按。
“我这就赶到您那儿啦。请您等我一下啊!”听起来是个老人家的声音。
不一会儿,月光之下,一个模糊的人影朝这边走过来了。又过了一会儿,菊次说:“是个跛子呢!”因为他看到那个人影一晃一晃地走过来。
“啊,累死我了!啊,抱歉啊,让您等我这么久!那个……我务必要把这个交给您啊,所以才追过来的。”
跛足老人气喘吁吁地赶到两人面前,递过来一只装满新米的碗。
“哦,是这个啊!我还以为是什么呢。”和尚接过碗,感到有些失望。
“哎呀,抱歉让您久等了,我听说和尚大人在鸟谷村收完新稻米就要回去了。只剩下我还没供奉新稻米啊,要是那样的话,我可太对不住佛祖了,所以就追过来了。真是给您添麻烦了,还要拜托您多多关照啊!”
这位跛足老人如释重负般,脸上露出欣喜的表情,又沿着坡路回去了。两个米袋都已经满了。菊次就连米带碗塞到网筐边上。他已经喝了三四壶酒了,生怕自己笨手笨脚地把米弄撒了。可是,没走几步,菊次就被石头绊了一跤。碗扣在地上,雪白的稻米撒了一地。
“哎呀,糟了!”
菊次慌忙用双手把地上的米拢在一起,捧起来,收回碗里。这时,和尚接过碗,看看碗中的米,又“哗啦”一下把大米泼回了地上。
“这米里都掺了土,不能吃了。不要了。”
菊次愣住了,呆呆地看着地上白花花的米粒。
“这样就得了。”和尚说着用脚把地上的米用力踢开。
菊次瞪圆了眼睛。这和尚在干什么?他竟然用脚踢大米呢!酒气冲上菊次的脑袋,于是他也学着和尚的样子,伸出一只脚来,把地上的米粒一脚踢开。
跛足老人气喘吁吁地赶着送来的那满满一碗新米,就这样被两个醉鬼用脚践踏着踢来踢去,终于不见了踪影。
“这不就干净了嘛。”和尚说着,晃晃荡荡地走开了。
菊次捡起空碗,铆劲儿丢得远远的。碗直直地飞到黑夜当中去了,似乎忽然闪了一下光。可是再看,已然是掉落到竹林里不见了。
菊次感觉十分痛快,就又担起网筐赶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