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应无所住

世上有一些人是应该记住的。如果根本就不知道,是见识的浅陋;如果知道了而没有记住,是心无所持,犹如荒漠,撒下再多的种子,也难以发芽。

在南华寺,我见到了虚云大师。说准确些,是见到了虚云大师题写的一块碑刻。

南华寺在广东韶关曲江东六公里处,北靠青山,南邻绿水,始建于南朝,有一千六百年的历史,是六祖惠能弘扬禅宗的道场,香火鼎盛,可谓岭南名寺。我是在快出寺门时看到的这块碑刻,不大,青石板上镌刻着清秀的四个大字“应无所住”,题款是“虚云时年一百二十岁”。我知道,虚云大师长寿,活了一百二十岁。这是他临终前留给世上最后的一幅墨迹,可以和弘一法师最后留下的“悲欣交集”媲美。据说虚云大师圆寂的时候,老梅枯枝突然开起梅花,而寺中菜园里的青菜竟开出了莲花。

有意思的是,旁边一位朋友指着这块碑刻上的“住”字对我说:“这是虚云大师故意少写了一笔,应该是‘往’字,应无所往。”立刻,旁边有人反唇相讥:“不对,就应该是‘住’字,《六祖坛经》里有记载:‘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两种解释,两种意思,如果是“往”,则来路茫茫心无所依而虚无;如果是“住”,则了无牵挂而心静禅明,即六祖所说最有名的那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我对《六祖坛经》一无所知,查了书,知道后者是对的,这是五祖传授衣钵之前,对惠能讲述《金刚经》时说的一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听后大悟,五祖方才授其衣钵,命其六祖。对惠能,五祖还说了关于衣钵与经法的另外一段话:“法则以心印心,皆令自悟自解,衣乃争端之物,止汝勿传。”以我浅薄之见,觉得这应该是对“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进一步解释,精神上的追求,永远高于身外之物的无谓争端,心才能够澄清明净。

虚云大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1935年,南华寺已经一片凋败,时任国民政府广东省主席李汉魂将军力邀虚云大师来主持修建南华寺,当时虚云大师已经九十六岁高龄。历时十年,艰苦卓绝,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南华寺。要知道,这十年中正逢抗日战争,战火连绵之中,依然痴心不改,一意孤行,修建古寺,这可是巨大的工程,该是多么“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在参谒南华寺时候,我听说了关于虚云大师这样一件往事,心里对他更加景仰。日本侵略者的战火即将烧到南华寺的时候,是虚云大师将寺中五百木雕罗汉都藏在了大雄宝殿的三宝佛像的肚子里,逃过了战火一劫。这五百木雕罗汉可是南华寺的宝贝,北宋的作品,全部为紫檀,高五十厘米,和大雄宝殿墙上的立体泥塑的五百罗汉相对应,须眉毕现,极为罕见,如今成了国宝。为了保险,这个秘密只有虚云大师一人知道,一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人们打扫大雄宝殿卫生的时候,才偶然发现了三宝佛像肚子里的秘密。“应无所住”,是指个人的修行,洗去尘心;而面对国家、面对正义尊严的时候,佛心所向,则是另一番景象。

1935年到1942年这七年中,虚云大师都在南华寺,也就是说,从九十六岁到一百零三岁,他都在这里,他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百年寿辰。战乱的绵延与繁重地修建南华寺的过程之中,不知道是否有人为他祝寿。在大雄宝殿的旁边,见到一棵拥有二百五十年树龄的菩提,禁不住心中一动,想起古罗马的哲人奥维德,希望自己死后能够变成守护神殿的一棵树。这棵枝叶参天的菩提,应该就是虚云大师的寿像。我仰头观望,秋高气爽,夕阳辉映下,树冠袅袅升腾起一团红云。 E5tGGoi31qNTs0CKseUSvZXGAzvmoEhb0wkguXcjm9JljZSmVRrxWYGWZN0R2sK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