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长期以来,国内学界无论是对《淮南子》研究,还是对“淮河文化”研究,都已积累起较为丰富的成果,但令人遗憾的是,恰恰是关于《淮南子》与淮河文化之间直接关系的研究,却始终并不多见,也无专著问世。事实上,《淮南子》作为“经典文化”,同作为“大河文明”产物的淮河文化有着极为复杂紧密的历史渊源关系,甚至可以说,本就是后者所涵容的极具特色的学术对象之一。反之,从《淮南子》一书中,实则也可以充分反映出鲜明的淮河文化精神,在某种程度上能折射出古称“四渎”之一的千里淮河所具有的无穷魅力。可以说,没有“淮河”,就没有《淮南子》这部绝代奇书、旷代道典。因此,从“淮河文化”的特定视角出发,重新审视《淮南子》的思想文化价值,并进而对“淮南子文化”“淮南文化”的现实发展和地方文化建设意义给予更多的理论观照和研讨,就成为一种理应“有所为”而“为”的必然选择。

首先,研究《淮南子》是激活“淮南子文化”“淮南文化”“淮河文化”的关键契机。在《淮南子》与淮河文化之间,如从“地域特色文化”的立场着眼,实际上还存在着“淮南子文化”“淮南文化”两种意涵。“淮南子文化”是直接源于《淮南子》学术研究的经典文化形态,“淮南文化”则是以淮南古今文化发展内容为中心而形成的特定的城市文化形态。由于《淮南子》一书诞生于淮南市的历史沃土之中,所以“淮南子文化”也成为“淮南文化”的重要构成。在“淮南子文化”“淮南文化”“淮河文化”三者之间,“淮河文化”可被看作宏观概念,容纳“淮南子文化”“淮南文化”在内;“淮南文化”则可被视为中观概念,将“淮南子文化”包括其间;而“淮南子文化”只能被当作微观概念来对待。但必须看到,“淮南子文化”虽然被“淮河文化”“淮南文化”所涵括,却因其自身极为特殊的经典性、全国性的文化价值,毫无疑义地成为“淮河文化”“淮南文化”里最具特色、最具影响的构成部分之一。就此而言,只要充分发掘《淮南子》的思想文化价值,实现创新性的传承发展,便能激活“淮南子文化”“淮南文化”“淮河文化”,同步推动和实现后者的良性发展。

其次,深化对“淮南子文化”“淮南文化”“淮河文化”的研究,反过来能为《淮南子》更为深入的学术研讨创造有利条件。须知,《淮南子》作为中华经典、道家巨著,本就带有极强的地域性特点,是古代“淮南文化”“淮河文化”所孕育的历史产物,而且其所直接衍生出的“淮南子文化”,历经两千多年的岁月积淀,也已具有了十分丰富的实际内涵,同样成为能够促动《淮南子》本体研究的重要前提与基础。因此,充分拓展研究视野,着重从多层次的文化角度重新审视《淮南子》一书的历史价值及意义,能够让这部“绝代奇书”更易于显露出“牢笼天地,博极古今”的思想厚度和精神风采,也更易于为世人所了解与欣赏。凭借《淮南子》的学术研究,阐扬“淮南子文化”“淮南文化”“淮河文化”,与经由“淮南子文化”“淮南文化”“淮河文化”来深化《淮南子》研究,两种研究路径在根本上是相通无碍、相得益彰的,也是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学理议题。

再次,对《淮南子》的研究应注意区别把握其与“淮南子文化”“淮南文化”“淮河文化”的异同所在。宽泛来说,研究《淮南子》,就是在研究“淮河文化”,因为“淮南子文化”“淮南文化”都隐含于后者之中。但在具体研究过程里,却还是要善于对《淮南子》与三者的关系有所区别对待,这样方能突出各自研究的侧重点,避免平面化、雷同化的现实弊端。如着眼“淮南子文化”研究《淮南子》及二者之间关系,便应强调“经典文化”“精英文化”的取向及旨趣;如着眼“淮南文化”,理应重视“地域文化”“城市文化”的取向及需求;如着眼“淮河文化”,则应展现“江河文化”“大河文明”的取向及特色。研究上的不同侧重,既能从整体上凸显出《淮南子》一书所具有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意蕴,也能让“淮南子文化”“淮南文化”“淮河文化”的发展内涵更具深度。此外,在区别对待的同时,如能注重比较研究与贯通研究的有机结合,亦可发现前人所未能触及或深入论及的重要议题,由此进一步拓展《淮南子》、淮南子文化、淮南文化、淮河文化的研究领域。

最后,《淮南子》研究与“淮南子文化”“淮南文化”“淮河文化”研究需形成学术与实践的自觉“合力”,共同为淮南城市文化建设和淮河流域生态经济发展服务。以往国内学界对《淮南子》的研究主要局限在学术领域内,既缺少对《淮南子》展开多维文化视角的研讨,也缺乏从现实文化发展出发,积极发掘利用《淮南子》与“淮南子文化”“淮南文化”“淮河文化”之间所能形成的文化“合力”的自觉意识。以致对《淮南子》、“淮南子文化”“淮南文化”“淮河文化”的研究,时常呈现“分散而不贯通、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明显不足,这从目前仍少见深入论及四者之间关系的专题论著上便可有所了解。研究《淮南子》,强调其与“淮南子文化”“淮南文化”“淮河文化”之间极为紧密的关联性,归根到底,不仅仅只是限于学术的目的,而且还有着明确的实践诉求。绝代奇书《淮南子》的生命力是鲜活的,作为特定文化形态的“淮南子文化”“淮南文化”“淮河文化”更是如此。它们存在发展的根基无不是自身产生于其中的江淮沃土,也无不需要为这方沃土上生息繁衍的人们而服务。因此,《淮南子》与“淮南子文化”“淮南文化”“淮河文化”的学术研究,自然成为推动淮南城市文化建设、淮河流域生态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理论资源。

研究好、传承好、发掘好、利用好《淮南子》这部孕育产生于江淮大地的绝代奇书、旷代道典,并非轻而易举之事,而是需要更多的专业学者、文化工作者投身其中,积力聚智,共同推进。但是无论怎样的研究、传承、发掘、利用,都必须更加自觉地认识到《淮南子》研究所可能具有的多维文化视角,也必须更深刻地阐明《淮南子》与“淮南子文化”“淮南文化”“淮河文化”之间的紧密关系,揭示出其中所蕴含的极为丰富的学理内容和实践价值。

“一石击起三重浪”,用《淮南子》研究激活带动“淮南子文化”“淮南文化”“淮河文化”的全面发展,理应有所为,也能大有所为!

高 旭
2020年 10月 2日于双忘堂 dGFYa0uNxHmTdzmklrx4gRJv1cqy7T8lEwtRfEOKFPllA/nCUiaN8GnX4kr1nqC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