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郁达夫海外宣传京剧

1940年2月12日,客居新加坡的一些热爱京剧艺术的侨胞,创建了以“平社”命名的业余京剧表演团体(彼时北京已然更名北平,而称京剧为平剧。平社,即平剧社团)。此后,平社的演剧活动一直十分活跃,在当地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华侨界影响非常广泛。20世纪90年代,平社多次从国内邀请著名表演艺术家赴新加坡,向平社票友传授技艺,裴艳玲、胡芝风等名家也应邀担任该社艺术顾问。除此之外,平社还曾几次到上海等地做交流演出,深获观者好评。

1997年11月30日,平社第七任社长陈木辉先生莅临天津,由青年文史工作者于淼牵线,陈社长向天津市艺术研究所赠送一批自平社创建后留存下来的珍贵图文史料,我受刘梓钰所长委派,代表艺研所向陈木辉先生颁发收藏证书,并在南市食品街宴请了陈社长。

陈社长所赠平社图文资料,对于研究京剧艺术在海外流播与繁衍堪称宝贵。我从文字介绍里得知,著名作家郁达夫不仅是京剧爱好者,而且在新加坡参与了平社创建,被推举为该社首届理事会理事。当时,郁达夫在新加坡《星洲日报》负责《晨星》和《繁星》两个副刊的编辑工作,他经常观摩平社的舞台演出,为平社的发展进言献策。1941年5月,平社参加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大会的义演,演出《捉放曹》《二戏迷》《四盘山》三出戏。随后,郁达夫在《星洲日报》上发表了有关这次助赈义演的剧评,称赞平社同人“为筹赈而工作,其热忱令人钦佩”。平社这次参加筹赈活动,从组织演出到发表剧评,郁达夫付出了大量心血。

1941年5月31日刊出的《南洋商报》,发表了郁达夫所撰写的《看京戏的回忆》,从一个侧面为京剧在新加坡的发展大造舆论。同年11月,由郁达夫发起,在新加坡为郭沫若五十诞辰举办祝寿活动,在他的倡议下,平社票友在漳州会馆公演了讽喻现实的京剧《莲花庵》。

笔者阅读了平社图文资料中有关郁达夫的介绍,遂产生阅读郁达夫小说的兴趣。郁达夫在其短篇代表作《薄奠》中,写到20世纪20年代北京前门大街上,传出“一阵中国戏园特有的那种原始的锣鼓声音来”,而作品中的“我受了这声音的牵引,自然而然地踏了进去”。郁达夫的小说带有明显的自叙自传的特点,不难猜想,《薄奠》中被京剧所吸引的“我”正是作者自己。他的中篇小说《迷羊》,主人公之一谢月英是一位京剧女演员,从作者的描写可以断定,他对京剧有很高的鉴赏力,而且对京剧演员的生活很是熟悉。

郁达夫客居新加坡期间,以一位京剧爱好者和活动家的身份,热心提倡京剧,体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他为京剧做出的贡献,在平社编辑的图文资料里得到了如实记载。这些史料虽然零散,对于研究郁达夫其人其事也是实有补益的。 FDLi6AEQHqomUNMBpOdeRRz7IW2eRuyHed/fSh1p5hIIPgiGxN/v0xVlscXNW92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