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大师张大千从小喜爱京剧,一生与京剧结下不解情缘。他早年与京剧演员密切交往,在画坛和梨园界有许多佳话流传。
早在梅兰芳刚刚出道的时候,张大千就预言这位剧坛新秀将来定能大有作为。果然不出大千先生所料,几年之间梅兰芳便在北京大红大紫起来。此后,画坛、梨园界这两位相知彼此敬慕,很快成为忘年挚友,往来时,梅兰芳对张大千以师礼相待。
若干年后的一天,张大千、梅兰芳同时出席某权贵举办的酒会。梅兰芳进屋后一眼便看到先于他到达的张大千,赶紧趋步向前恭恭敬敬地拱起双手与老师行礼。岂料张大千忽然站起身来,面对着梅兰芳快速垂下右手,左腿向前,屈膝,右腿略略弯曲,即旧时所谓打千请安。梅兰芳慌忙双手相扶,诚惶诚恐地询问老师何以如此。张大千煞有介事地回答说:“古人云,君子动口不动手。您以唱念为业,是动口的君子。而我,是以作画为业,只动手不动口,自然属于小人之列。小人见君子焉有不打千请安之理?”张大千说完幽默打趣的话,自己先开怀大笑起来,连身边的其他宾客也都为之捧腹。
20世纪20年代,在画坛的名气已经很大的张大千,经常到北京三庆园看斌庆社的戏。有一天,13岁的李万春和他的师弟蓝月春合演《两将军》,万春身手和谐,虎虎有生气;月春工架边式,脸谱也画得讨人喜欢。散戏后,张大千随同两位少年到李万春之父李永利家,说戏谈艺,十分投机,直到很晚才告辞离去。此后,不是大千去看他们演戏,就是他们去看张先生作画,彼此很快结为忘年之交。
李万春对绘画兴趣也浓,张大千居京期间,李除了练功、演戏外,有空就到张大千寓所,观看张作画,学习掌握临摹。他初学工笔,画人物、仕女,对山水画也想试试,奈何业余时间有限,只好改学画花卉。他从北京制笔名家李福寿那里定做了许多支笔,练习作画。后来张大千离京去了苏州。李万春若有所失,心中十分惋惜。再后来,他巡回演出恰好到苏州,于是又如鱼得水,每天挤时间向张大千学画。李永利见儿子学画入迷,恳求张大千收其为徒,张欣然将这位梨园出身的画界小票友收为门人。
1938年,李万春的儿子过满月,时值虎年,张大千特意画虎祝贺。李万春新排《十八罗汉收大鹏》,张大千又画《罗汉图》相赠。李对此画爱不释手,每演该剧都把它挂在剧场前厅,与观众共享其中乐趣。后来由于事业的原因,师徒分手,天各一方,再后来竟连书信也断绝了。
李万春虽得画界多位名师传授,但他最难忘怀的还是启蒙老师张大千。新中国成立后,张大千身在台湾,但对这位后来成为梨园人杰的弟子仍然牵肠挂肚。每见到梨园界朋友,总要打听李万春的消息。晚年,他行动不便,还去剧场看李万春在台湾的胞弟桐春、环春演戏。他说:“万春是我的徒弟,他弟弟演戏,我一定要看的。”思徒情真,感人泪下。
张大千生前将精心绘制的一帧《梅花图》连同自题梅花诗“万里春归故国山,溪边结及小屋椽。种梅买鹤余生了,月下花前伴君眠”,烧制成瓷瓶一百只,分赠亲友、门人,并特意留下一只,交学生沈苇窗代为保存,嘱咐日后送给李万春。1983年李万春到香港探亲,从友人手里接过这只瓷瓶时,大千恩师已然作古,李万春睹物思人,几十年前恩师的音容笑貌顿时映现眼前,两行热泪不禁簌簌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