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那个跑了30公里回到大连的男孩,跑进了“要对自己好一点”的30岁

生于大连

东北三省,计划经济时代,那是“共和国的长子”。

这片土地上大大小小的工矿企业,星罗棋布;厂矿大院,生活着无数的厂矿子弟,而大连人于汉超就是其中的一个。

父亲于东光和母亲方国凤都是大连水泥厂的职工,不仅如此,于汉超的奶奶也在该厂工作,他的姥爷是厂里的工程师,二姨在水泥厂的图书馆,小姨则是水泥厂中学的老师。

毕竟在足球城,父亲于东光是个足球爱好者,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于汉超小时候淘气,特别“皮”。刚上学的时候,父母给他报的兴趣班是美术。画画,这显然不符合于汉超的胃口。

“你家孩子太皮了,别让他画画了,还是让他去找个运动项目吧。”培训班的老师说。

运动项目,自然是足球。于汉超的一位伯伯认识大连业余足球界的几位教练,几经联系后找到了东北路小学,测试合格的于汉超,结束了自己“不成功”的画画生涯,正式进入这所号称“全中国第一”的足球小学。

从此,父亲陪着于汉超在足球道路上成长,而母亲则在背后默默支持,照顾他的起居。

“我们家是普通的工人家庭,收入也不高。为了给我增加营养,他们的大部分工资都给我买牛肉吃啦!”于汉超说。

严厉的父亲主外,坚韧的母亲主内,这是中国人家庭的传统模式。

父亲对于汉超很严厉,这种严厉体现在两方面:足球以外闯的祸,那是少不了一顿打;足球以内的,少不了一顿骂。

进入东北路小学不久,每天练完以后回到家,父子俩还会到家附近一所小学的球场去加练。球场是土场,这个场地是开放的,你于家父子可以来练球,别人也可以在这里练车。

刚踢球不久的于汉超,颠球、带球达不到父亲心里设定的标准,焦急的于东光越看越生气,他一脚把球踢到了旁边的车上,然后开始骂:“这里是踢球的地方,不是练车的地方。”

于汉超心里也憋屈,也开始骂:“都怨你,在这里瞎开什么车!”

父亲更加生气,把练车的人骂走以后,然后对着于汉超一顿踹:“球踢得臭,还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

…………

“在我完全成长独立以前,我爸都是我足球道路上的主导者和设计师。这种事情在当时那个年代是免不了的,很正常。”

父亲的期待,像鞭子一样抽着于汉超快速成长,毕竟他去东北路小学的时候,已经比同龄人晚了几年。

在足球上起步晚了一点,在“大院”里面,父母之间对于孩子的比较也是无形的。在大连水泥厂的子弟里,有读重点大学的,有直接出国的,也有走其他路线的,踢球的还不止于汉超一个呢!

于汉超终于还是踢出来了,一步步,从孩子到职业球员,到中超,到国家队。但无论踢到什么级别,当初一起踢球的发小们的那份感情还在。

所以于汉超自嘲:“其实我自己踢球的装备比他们还差。”每次赞助商发衣服鞋子的时候,于汉超都会把合适的留下,回到大连以后,就把这些鞋子衣服送给当年同在大院里踢球的小伙伴们。

于汉超人生中的第一个 10 年,关键词就是“家”“大连”“东北路”。大连,他生于斯,长于斯,所以不难理解,在 2012 年底转会的时候,他首先选择了大连阿尔滨,而不是广州恒大。

2014 年,于汉超转会到广州恒大以后,里皮说:“你来晚了两年,你错过了两个联赛冠军和一个亚冠冠军。”

长于东北路

进入东北路小学,是于汉超的足球起点。

父亲的焦急可以理解,这所小学,1985 年龄段有冯潇霆、董方卓,1986 年龄段有秦升、崔鹏、赵明剑,1987 年龄段有杨善平、丁捷,小一点的 88/89 年龄段有杨旭、王大雷等,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而于汉超进来的时候,别人都已经小有名气。

哦,忘了,那时候在东北路有“小球王”之称的,是出生于 1986 年的姜晨。

“幸好我又勤奋还有点天赋,不然怎么追得上他们啊!”于汉超说。

加练,是于汉超的常态,咬牙也必须赶上。

在东北路小学,最早带于汉超的是郭敬东教练,这是一个真正把队员当自己孩子的教练。

东北路小学每年都要去南方冬训,家庭经济条件宽裕的,孩子可以坐飞机去,经济条件一般的,坐船往返。

大连与上海之间两天两夜的海路往返,对于于汉超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

从大连出发到上海的路上,一般风平浪静,感受不深刻;而从上海返回大连,顶风而上,住在五等舱的于汉超和队员们苦不堪言。

“五等舱其实已经在水面下了,轮船颠簸,一会儿入水,一会儿出水,那种感觉太难受了。”

一堆人在五等舱,有精力的可以从五等舱一路跑上去,直至跑到甲板上;而受不了的,则在晕船中感受着天旋地转。

“有一次吐了一天,整个人昏昏沉沉,我们郭指导就在旁边无微不至地照顾我。”

不仅如此,某年在浙江嘉兴冬训,因为天气阴冷,小队员们便在宿舍里用电炉子取暖,结果发生火灾。于汉超随身的衣物没有了,父母给他的零花钱也没了,还是这位郭敬东指导,照顾着于汉超的饮食起居。

“我父母说,教练你先把账记着,回到大连以后把钱还给你。但他说不用。那个年代这种互相信任的感情,真的是用多少钱都买不到的。”

除了郭敬东,于汉超至今仍记得在东北路小学时教过他的各位教练:王国新、孙福宝、谭德福,门将教练小邓。当然还有他曾经的班主任,沈静。

“我最擅长的科目是语文,沈老师就是教我们语文的。我们这帮踢球的孩子,其实成绩都不错,很多都是三好学生,我自己也是,还拿过体育标兵。”

这位于汉超曾经的班主任,现在已经是东北路小学的副校长。

当然还有一个人曾经在于汉超的足球道路抉择上一锤定音,那就是东北路小学的总教练柳忠云,他带着这批 1987 年龄段队员的时间最长。

柳忠云非常严厉,尤其是当队员们达不到他的技术要求的时候。“严师才能出高徒”,这是他的宗旨。

当这批队员准备小学毕业进入中学的时候,是否在足球道路上继续下去,成为每个家长的疑问。

于汉超的父亲同样问:“他到底是不是踢球的这块料?如果不行,我们就不练了,赶紧到别的中学去,进行正常的文化课学习。”

柳忠云说:“你家孩子有前途,踢球是块好料,放心让他去踢吧。”

就这样,一锤定音。

“他们对我的足球道路影响非常大,我至今都感谢他们。”于汉超说。

在东北路小学,于汉超还得到了日后一直被叫的外号:猴子。

“那时候小,长得又黑,耳朵又比较大,所以就被他们取了这个外号。”

对于这个外号,于汉超不服气,也不喜欢,但是这个外号是比他大的队员起的,打也打不过,唯一能“报复”的方式,就是也给他们取外号。

“我以前不喜欢这个名字,一点也不喜欢,现在可能我也不喜欢。但时间长了,就慢慢接受了,以前叫猴子、猴子,后来叫猴哥、猴哥……”

“猴子”会骂另外一个人“猴子”?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一年恒大和富力的比赛中,于汉超和富力外援乌索发生过冲突,事后乌索说于汉超骂他“猴子”。于汉超说:“我没有骂过他,当时这件事情出来以后,我不想多说话,也不想让这件事情继续发酵下去。当时斯科拉里主教练也说要保护自己,不要对外发声,让事情慢慢淡化。你想想,我怎么可能骂他猴子呢?不过事情结束后,他报复我却受伤了。现在我还是希望他能够早日康复,回到赛场上吧。”

在东北路,于汉超开始慢慢成长,这里有他的教练,他的老师,当然还有他未来的妻子。他的太太邱笑寒是他在东北路小学读书时的同班同学,缘分就是这么奇妙,当于汉超离开大连,在沈阳开始他的辽足生涯时,他的太太则在沈阳的东北大学上学。

“我们之间没有太浪漫的故事,但这段姻缘是上天注定的。”

从旅顺跑回大连

从东北路小学毕业,于汉超这批队员落在了一个叫程显飞的人的“手里”。

这位类似于徐根宝的教练,刚刚离开当时的大连实德,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了这批孩子身上。

吃、住、训练、比赛的费用都由他负责,程显飞把这批孩子带到大连铁路队。于是在 1999—2003 年,在大连的夏家河子,于汉超开始了他向职业球员的最后冲刺。

每周要跑两次旁边的山坡,这是体能训练科目,最多的时候是一天三练。程显飞笃信,梅花香自苦寒来。

但最难忍受的是,初冬时在夏家河子的海滩上训练。严寒中,海滩上还结着冰碴儿,于汉超和他的队友们就这样练着他们的一打一、二打二,各种摸爬滚打。训练的时候身体还是热乎乎的,不觉得冷,当训练一结束,每个队员的身上都重了两三斤,这时候凛冽的海风刮过来……

“条件就是这么艰苦,得一步一步熬过来。现在想起来,那也是磨炼人的意志的一种方式吧。”

对这支队伍,程显飞自然是充满了期待,但某次在旅顺的比赛,队伍踢得非常差,怒不可遏的程显飞决定:

踢得这么差,别想坐车回大连了,你们就从旅顺跑回大连去!

那正是酷暑时节,这批队员从旅顺跑回 30 多公里外的夏家河子,途中实在受不了,就到农家去讨水喝……

“小孩那时候不理解,但现在想起来,程导为了让我们成长,真是什么招数都用了。”

在程显飞的带领下,这批队员的潜力和价值慢慢显现出来。2003年,辽足俱乐部决定用 290 万元的价格把他们集体收购。这个消息传出来以后,大连实德俱乐部坐不住了。

实德俱乐部开始和家长们接触,希望他们留在大连。于汉超听到这个消息,自己的想法是:“那时候在辽宁队已经注册了,所以根本不可能再去实德。如果去了,那就是双重注册,那是违规的。所以虽然当时有的家长和队员有分歧,但我自己连想都没想过这个问题。”

这一年,于汉超 16 岁,他开始有自己的独立主见和想法,去辽宁——虽然那支十连冠的辽宁队离他很遥远,但“辽小虎”的余威犹在,毕竟 1999 年他们还差点创造了凯泽斯劳滕的奇迹呢!

而程显飞也完成了培养这批球员的使命,这位于汉超口中可以媲美徐根宝的老教练,现在已经在昆明市足协,继续他培养中国青少年球员的生涯。

辽宁,辽宁

2016 年,于汉超代表广州恒大又一次回到沈阳面对辽宁队的时候,他在自己的朋友圈发了一张照片,照片上的于汉超,青涩,胡子刮得异常干净。配的文字说明是:“每次回沈阳都感慨万千,我的青春,酸甜苦辣回忆起来都是甜的!”

对于汉超来说,沈阳是他祭奠青春的地方——从 16 岁开始,他们1987 年龄段的一批孩子来到辽宁队,一路奋战到 2012 赛季,离开辽宁加盟大连阿尔滨的时候,于汉超 25 岁。

在辽宁奋斗了快 10 个赛季,如今再回来已经是物是人非,“现在我们一批的,还留在辽宁队的,只剩下一个杨善平了”。而到了 2017 赛季,辽宁队最终降级的时候,连杨善平都不在了。

大浪淘沙,各闯天下。“冠盖满京华”的繁华,往往以“斯人独憔悴”告终,留下的只是一段段回忆。

对于汉超来说,辽宁队是他的家。

但这个“家”的硬件环境,可不怎么的。转会到辽宁队以后,在“辽足大院”里待了一年,之后就搬到了郊区的万林基地。

这个基地“好”到什么程度呢?用当时主教练马林的话说:“那就是在马路上种了几棵草吧。”

但这些,于汉超都习惯了。刚到辽宁队,他注意到,当时的守门员主教练蒋立升年事已高,要他对着几名门将传中、射门,显然勉为其难。守门员两点半开始训练,球队三点半开始训练。于是他问:“蒋导,我能提前来,帮你搭把手吗?”蒋立升说:“那当然可以了。”

于是于汉超每天都会提前一个小时进行“加练”,他加练的对象是门将马东波、张鹭和崔凯。

“首先自己有勤奋,那才有机会啊。”

2005 年,这批 18 岁的孩子,开始被王洪礼和唐尧东派上中超赛场。于汉超也开始了他在辽足的喜怒哀乐。

从最早的 1000 元钱一个月,慢慢涨到 3000 元。在 2008 年辽宁宏运接手以后,工资再慢慢涨一点。辽宁队给了于汉超一个舞台,但这个舞台实在有限,和其他同样年龄,同样的中超队员相比,于汉超这批队员赚得非常少。

2011 赛季初,当于汉超要重新和辽宁队签订合同的时候,麻烦事来了。

按照辽宁队方面的意思,其他的队员,提供的合约大约是 50 万元左右一年。作为队中最受关注的“双子星”,杨旭和于汉超的合约薪水究竟定多少,这是一个难题。杨旭是最后签约的,比其他队员高一些。对于这个数目,于汉超并不认同,但很明显,杨旭已经签了这个数目,于汉超就算再多,也多不到哪里去。

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于汉超最终选择了不签合约。他向俱乐部提出:“这样吧,我的合同直接和球队成绩挂钩,如果我的个人表现能达到一个具体的目标和成绩,你们给我这个数目(鉴于涉及个人隐私,略去具体数字)。”

当时负责和于汉超谈合同的是俱乐部总经理黄雁,他答应了于汉超的要求,但是没有合同,仅仅是一个口头上的君子协定。

于是在整个 2011 赛季,于汉超是在没有签合同的背景下完成了整个赛季——平时只能靠俱乐部的赢球奖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大概赢一场球能拿到一两万块钱。

于汉超憋着一股劲,那一年的辽宁队也憋着一股劲,最终他们成为中超第三,获得了亚冠资格(不过他们最终放弃了参加亚冠的资格),而那一年于汉超也以 12 个进球成为中超的本土最佳射手。

球队表现出色,于汉超表现出色,辽宁俱乐部也爽快,最终兑现了诺言,于汉超的这次“豪赌”赌对了。

“我既维护了球队的战绩,也维护了自己的利益。”于汉超说。对辽宁队和于汉超来说,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事情,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也是一个明明白白的信号,像辽宁这样的小俱乐部已经很难再留住自己的明星球员了。你总不能指望年年都和于汉超去“打赌”吧,也总不能指望自己年年都能杀进中超前六吧?

果不其然,2012 年,辽宁队成绩大滑坡,陷入保级圈,这也和队中多名核心队员长期受到伤病困扰有关,而于汉超就是其中一个。

上半年是脚腕受伤,下半年是大腿受伤。但没办法,为了辽宁队能保级,受伤也要上。上半年已经打过 3 次封闭,下半年的大腿拉伤更是麻烦,打完一场比赛就要休息 4 天,只能在赛前两天参加训练,然后如果觉得伤还是有影响,那就赛前一天再打一针封闭。

于是,那个赛季,于汉超为了辽宁队保级,打了 7 针封闭!最终,在最后一场的最后 10 分钟,辽宁队才惊险保级成功。于汉超跪谢球迷,一为球队保级成功,二来是他要离开辽宁队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

于汉超从来没有后悔过那 7 针封闭,因为没错,辽宁队就是他的家——就像《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虽然他日后神功大成,声望日隆。

然而他本来只是想做个无忧无虑的华山派大师兄,单恋一下小师妹岳灵珊,和陆大有去喝喝酒,被师父师娘责骂一下,如此而已……

但这样的生活终究是要结束的。

2012 年底,于汉超转会到大连阿尔滨。在离开辽足的时候,辽足总经理黄雁说了这么一句话:“他为辽足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无论是之前还是成名后,他都将球队放在第一位。”

知道内情的人,自然知道这句话的分量和含义。

当年的于汉超在辽宁有多红?仅举一个小例子:

2012 年,25 岁的于汉超受民主党派的推荐,进入了民革,成为辽宁省最年轻的民革党员,而现在的于汉超是辽宁省民革一个支部的副主委。

但反观辽宁队,在于汉超等队员离去后,实力江河日下,更是遭遇降级。如果能选择的话,于汉超何尝不想带领辽宁队站上冠军的奖台?

“我其实很羡慕上港现在的这批队员。他们在一起一步步成长,俱乐部也在财力上支持很大,好的外教,好的外援,带领他们向冠军发起冲击。而我们这批队员,也是一起成长,但是我们,包括以前的‘辽小虎’,都没有这么好的环境。现在我只能说,我们这批人都尽力了。”

虽然于汉超最喜欢的是粤语歌,谭咏麟、张学友的演唱会,他有机会都会去听。但如果要形容他在沈阳、在辽宁队的那些岁月,可能汪峰《北京北京》的这几句歌词更加贴切:

我在这里祈祷,

我在这里迷惘。

我在这里寻找,

在这里失去。

我不相信命运

2017 赛季,联赛恒大主场对阵上港,于汉超一个进球一个助攻,创造一个点球,成为恒大主场 3 :2 获胜的最大功臣。

比赛结束以后,于汉超说:“大家都知道我的职业生涯比较曲折,因为受伤,因为转会,经历过很多事情。我不相信命运,要想改变命运唯有靠我自己,所以我对于每一脚出球、每一次训练都非常认真,我就想在剩下的比赛中表现自己,改变命运。”

如果信命,很多事是命中注定;如果不信命,那就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如果从足球的总体生涯看,你可以说我比较顺利,一步步成长起来。如果说不顺利,那么我应该是我们这批队员里面最不顺利的。”

这些不顺,首先和伤病有关。

2006 年,辽足面临关键的保级战,于汉超在发烧的情况下带伤上场,开场 10 分钟便受伤,坚持了大半场被换下,其后的诊断是右膝半月板撕裂,内侧副韧带断裂。其时的辽足,正处于托管状态,内忧外患之际,也没有人去负责他的手术,于汉超只能和父亲一起去寻找最佳的治疗方案。

其时的于汉超也是 1987 年龄段国青队的一员,主教练贾秀全说:“一个月后,希望你能康复,我要在印度的亚青赛决赛看到你。”

先是在天津,通过国青队的关系联系医生做了手术,但这一次手术非常不成功,休养了 3 个月后,只能寻求第二次手术方案。多方打听,还是去北医三院。

第一次去北医三院,于汉超的父亲凌晨 4 点就开始排队,和号贩子在一起,为的就是挂上某位专家号。好不容易挂上号了,这位专家的诊断是:一点问题也没有,回去休养吧。回到沈阳以后,腿依旧不行,又一次挂号,这次这位专家不耐烦了:“怎么又是你,告诉你没事,赶紧回去吧!”

回到辽宁队,当时的辽宁队队医裴钧昌牵挂着于汉超:“你这个腿还不行啊,你得找北医三院的田德祥。”

这位田大夫当时已经 80 多岁了,一周只出诊一次。于汉超的父亲前后去了北京三次,才挂上他的号。田大夫的结论是:“第一次手术效果很不好,必须进行第二次手术。”

第二次手术成功了,只不过第一次手术时在骨头中留下的那根钢钉,永远都取不出来了。而贾秀全在亚青赛看到于汉超的希望早就成为泡影。

这两次手术结束以后,于汉超回到队里,主教练唐尧东看到于汉超,第一句话是:“你先去减肥吧。”

队友们看到于汉超也吃了一惊,这是那个以速度和突破见长的于汉超吗?

那时候的于汉超,足足胖了 30 斤。

“我看到教练的神情和队友的神情,可能有的队友觉得我于汉超,职业生涯已经到头了!”

不相信命运的于汉超,在助理教练陈洋的带领下每天咬牙加练,用了 45 天的时间,他减掉了 30 斤,并且回到赛场。

那一年,于汉超 20 岁。

于汉超至今还记得在 20 岁那一年的生日愿望:“我从来不会许什么大的心愿,当时的心愿就是早日战胜伤病,回到赛场。”

而巧合的是,在他 30 岁的时候,又是刚刚康复的时候。2016 年 8月,在恒大主场和国安的比赛中,于汉超被国安后卫克里梅茨撞至腰部骨折。在 2017 年他生日的时候,恰逢恒大踢超级杯。

“我后来对自己说,男人到了 30,对自己好一点,经历的事情已经很多了!”

在那个赛季结束后,于汉超做了他人生中的第三次手术,前往欧洲。这些年他其实一直在带伤作战,虽然影响不大,但这个假期,无论是卡纳瓦罗,还是里皮,包括国家队和恒大的医疗团队,都希望于汉超趁着休赛的时候把手术做了,以免给日后留下更大的隐患。在假期把手术做了,然后进行康复训练,不影响下赛季的比赛。

于是于汉超这才动身赴欧洲,完成手术后,返回大连家中进行康复训练。

“第一次手术是老爸陪的,第二次手术是老妈陪的,第三次手术是老婆陪的。”

本来按照惯例,在欧洲做完手术以后,于汉超应该回到广州进行康复训练,不过于汉超已经一年没回过家,于是提出回大连,自己联系康复中心来康复。但恒大知道情况后,还是特意把队里的康复师和队医王京士派到大连帮助于汉超单独康复。

“这就是我们恒大俱乐部做得职业的方面,讲人情的方面。”于汉超说。

三十感悟

30 岁,这是一个微妙的时间点。

球场上,很多事情已经想通。于汉超说:“无论是首发还是替补,每个队员都有自己的责任,有自己的任务。教练用你,怎么用你,要你干什么,自己心里清楚,上场以后,把自己该干的事情干好,那就是你立足的基础。”

“我们队竞争激烈,这大家都知道,但我们这种竞争是良性的竞争,大家私底下有很多交流和建议,在这样的集体中,我感到很幸运。”于汉超说。

“外界经常是这样,这场比赛你进了个球,可能就觉得你状态好,有一个明显的失误,可能就觉得你状态差。但足球不完全是这样的,有时候他这场比赛没有进球,但他在进攻和防守中的参与不应该被忽略,有时候可能会有个失误,但他其实全场比赛发挥都很出色。球队是一个集体,每个人的工作都不能忽视,尤其是在联赛中,赛季那么漫长,比赛那么多,也许某一场比赛,某个队员的某个动作,某个时候的爆发,就能决定一场比赛的胜负。如果大家能更多地关注这些,我觉得会更好。”

球场以外,想得更清楚。

“由繁入简。在队里,我年轻的时候就喜欢闹,现在可能闹得更欢了。但回到家里,就希望特别的简单。平时跟家人一起,譬如说跟老婆吃饭看电影,陪陪女儿玩。现在,我的一些社交平台都不怎么更新了。”

当然有些东西是不变的。于汉超从小就喜欢三国,《三国演义》也看,三国的正史也看。“现在长大了,特别喜欢看易中天老师的《品三国》,他让我对三国的了解和眼界又提高了一个层次。”

不变的还有对足球的一份初心——有记者曾经发起一个对恒大一位身患白血病学生的捐赠活动,当时于汉超得知消息后,二话不说就捐赠了一笔巨款,他的朋友也通过他捐款。另外他平时对一些青少年球员,一些青训的基础设施,进行着默默地捐赠和建设工作。

“从我自己的角度说,从我自己的足球天赋和能力来说,我已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希望做到最好了。踢到现在,最感激的是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一直碰到那么多关心我、帮助我的人,希望自己以后做一个没有压力,开心、轻松,身边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而且还有能力成为乐于助人的人!”

“虽然我来自南方,却有冰一样的表情。”这是一句歌词,来自陈升一首传唱度并不高的作品《青鸟日记》。

如果把南方比作火,把北方比作冰,那么早早离开长沙的黄博文内心还是喜欢“像冰一样”的北方。

毕竟北方在他身上,留下了最深的烙印。 mt0XQaYjggARz5lQqMsG3iGqvzJsMd/s2I7Bij+cH07iT9oDqCBsfnMNAXg0uBu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