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丰子恺的国民音乐教育实践

1904年,清政府第一个学校教育法规《奏定学堂章程》,经光绪皇帝批准开始在全国施行,然而,由于清王朝于1911年灭亡,《奏定学堂章程》才推行了7年的时间,不过它却是在教育思想、教育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对我国近代学校教育的发展起到规范作用的第一部教育法规。《奏定学堂章程》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其实质当然是为了维护、确保清政府的封建统治,而实现这一宏伟构想的过程,就是要通过改革教育,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这一总的指导思想自然也成为学校教育课程中音乐课程设置的纲领,与该章程同时颁布的《学务纲要》,则更为具体地规划了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事项,其中也提到了学校设置音乐课程的问题:

至于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秦汉以前,痒序之中,人无不习。今外国中小学堂,师范学堂,均设有音乐唱歌一门,并另设专门音乐学堂,深合古意。惟中国古乐雅音,失传已久。此时学堂音乐一门,只可暂从缓设,俟将来设法考求,再行增补。

因此,说清政府主观上不重视音乐教育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起码,清政府对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有了较为客观的认识。然而,《学务纲要》虽然提到了学校开设音乐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考证、调查了我国历史上和西方国家推行音乐教育的做法和现状,但由于传统的中国音乐长期以来采用口传心授的教学传承方法,缺乏理论的凝练,至清末尚没有找到符合“中学”的古乐雅音;另一方面,清政府显然缺乏历史的眼光与开放的胸襟,为了维护自身的封建统治,没有将西方音乐引入音乐教育之中,因此对学校音乐教育做出了暂缓设置的决定。

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后,蔡元培就任民国政府教育总长,随即发表了《对于新教育之意见》 的个人主张,提出学校教育实行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主张。随后1912年7月召开的教育部临时教育会议,参考了蔡元培的主张,讨论并通过了国家教育宗旨:“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民国政府的教育宗旨提出将美感教育列为学校教育的宗旨之一,是我国近代教育的创举,对发展学校音乐教育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好景不长,1912年7月后,蔡元培辞去了教育总长职务,更由于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推翻共和,推行“崇经学孔”的教育方针,学校音乐和艺术教育再一次受到重创。纵观清末民初以来的学校教育发展历史,虽然在参考国外审美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屡次提及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然而,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科目的实践过程却风雨飘摇,虽偶见阳光,但阴霾不散。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科学与民主是国内思想界、教育界普遍关注的两大主题,广大知识分子充分关注新文化、新思想的社会宣传,学校教育领域也是如此。而对于音乐艺术教育的提倡,虽然也有在部分学校教学中的施行,期望通过音乐教育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激发民众的进取意识,塑造近代国家的国民精神,但社会对此项工作总体上关注不够,更谈不上从“审美”理念的高度去审视它,学校音乐教育往往只是关注美育教育的部分有识之士的个人行为,并未上升到国家意志的高度。综观南洋公学附属小学、两江优级师范学堂 、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上海城东女学 等我国近代学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成功典范,我们发现无一例外的是由于办学者抑或执教者个人对音乐、艺术教育的热衷所致,这也是近代中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总体上落后的原因。

丰子恺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师从李叔同正式开始了音乐、艺术科目的学习,经过五年的系统学习,不但掌握了较为扎实的音乐技术技能,为从事现代学校音乐教育奠定了基础,更为重要的是,浙一师的五年,浸润于西方音乐的浓郁氛围之中,丰子恺渐渐领悟了音乐艺术对于人的全般素养的重要性,出于对音乐艺术的由衷热爱,以及对普及国民音乐教育的高度责任心,刚刚毕业的青年丰子恺,即全身心地投入了学校音乐艺术教育实践之中。 B/oKAER6hDaIse/UJaNLpMs5IqsDlGwWd29zrIE69JbyoKVKoaU8xUcVEBUaz8T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