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出身于当地律师界德高望重的知名人士家庭,凭借父辈的基础和自身的勤奋睿智,他本可以拥有优沃的生活条件,但他志向不在此,在职业设计时做出了令人“不解”的选择。1835 年,17 岁的马克思在他的高中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这样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法国学者雅克·阿塔利在 2005 年出版的《卡尔·马克思》一书的结尾中十分感慨地写道:“今后几代人都将怀念流亡途中的卡尔·马克思。在伦敦那段无比艰难的岁月里,他为孩子们的夭折痛苦不已,但依旧心怀梦想,盼望人性会更加美好。他们会重新提及马克思的世界精神及其主要内容:这个人值得拥有人们对他的所有期待。” 马克思年轻时即确立了毕生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的人生志向,他选择职业考虑的不是个人的利益、个人的未来、个人的幸福,而是光明磊落、心怀人类,把个人抱负与人类命运结合起来,为了人类而工作,为了大众而牺牲,其胸怀之博大、境界之高远,非常人所能及。这份充满理想主义的道德情怀,是他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不竭动力,也是他成为思想伟人的精神标识。
尽管勤奋未必会成为天才,但天才一定出于勤奋。但凡事业有成的人,不仅仅在于他的智商和情商高于常人,更在于他对事业的执着和拥有比常人少得多的休息日。马克思为创立科学理论体系,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最终达到了光辉的顶点,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伟大的思想家。他博览群书,不仅把深入了解和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知识作为自己的终身追求,而且对各种自然科学知识也表示出了浓厚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努力从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营养。马克思毕生忘我工作,把追求真理和人类解放事业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谈到,为了《资本论》的写作,他牺牲了自己的健康、幸福和家庭,“我一直在坟墓的边缘徘徊。因此,我不得不利用我还能工作的每时每刻来完成我的著作” 。
批判资本主义与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然使命。与一些纯批判性的理论体系或不以批判为前提的纯建设理论体系不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批判与建设、解构与建构的统一,是批判基础上的建设和以建设为目的的批判。实践性和革命性的理论特质,渊源于马克思的革命性人格。恩格斯指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著名的《马克思传》作者梅林也说:“马克思之所以伟大无比,主要是因为思想的人和实践的人在他身上是密切地结合着的,而且是相辅相成的。同样无疑的是,在他身上,作为战士的一面是永远胜过作为思想家的一面的。” 马克思毕生的使命就是为人民解放而战斗。为此,他领导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并为同盟起草章程;领导了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工人组织——国际工人协会,热情支持世界上第一次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巴黎公社革命,满腔热情、百折不挠推动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