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全面深化改革认识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高地举起改革大旗,在聚焦并推动实现“制度现代化”的改革实践中形成了新的改革认识论,主要涉及对深化改革的基本立场、态度和理念,对当前改革所处的历史方位、所起到的政治和社会功能等方面的再理解、再认知和再把握,以及对推进改革的决心和能力的自我意识。全面深化改革认识论是全面深化改革论的思想基础,是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目的论和评价论的认知前提和逻辑依据。在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它起到凝聚共识、指导实践和引领未来的重大作用。

(一)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习近平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改革永远在路上,改革之路无坦途”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大就任总书记后,首次地方视察就选择了深圳,在这个被称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极具象征意义的地方,向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致敬,向全世界宣示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和信念。之后,他在不同的场合反复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观点,鲜明地表达了他在新时代坚持改革的立场、态度和理念。

作为一个重大判断,“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是马克思主义改革理论的题中之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态度。恩格斯说过:“‘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在社会主义社会,阶级、阶级差别基本消灭,阶级矛盾不再是社会主要矛盾,阶级斗争也不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首要动力,社会主要矛盾直接表现为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因此,社会主义社会要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心任务就是持续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断创造物质条件。这是“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一判断的理论依据,体现着历史唯物主义态度,正如习近平所说:“社会基本矛盾总是不断发展的,所以调整生产关系、完善上层建筑需要相应地不断进行下去。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态度。”

作为一条基本经验,“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事业开局良好,在硬件、软件和公共消费与服务等领域都取得了伟大成就,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对苏联模式的过度模仿曾一度使社会主义建设走了弯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革”浩劫更是打断了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进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通过思想解放运动而重新把握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规律,认识到“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经过几十年的持续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提升,创造了经济总规模增长 5700 倍的人类奇迹,为世界树立了经济转型发展的成功典范。历史证明,不断改革是我们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动力。

作为一项重大使命,“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是破解当下中国发展难题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指出:“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过去我们面临的主要是“不发展的问题”,通过几十年的改革正逐步得以解决,如今我们面临的主要是“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比如经济发展的效率、规模和总量快速提升,但发展的质量、效益问题尤其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并未得到同步改善,还产生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两极分化等“负外部效应”,发展起来以后出现的新问题、改革中出现的突出矛盾仍需进一步的改革去解决,所以“改革是一项长期、艰巨、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

(二)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

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是习近平对新时代改革所处历史方位的准确把握和深刻诠释,决定了要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重构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战略布局和策略安排等。所谓“深水区”,是指改革的风险、成本和不确定性增加,而改革成果的可预见性相对降低,意味着改革之“险”;所谓“攻坚期”,是指改革到了决战阶段,必须冲破思想观念障碍,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凸显了改革之“难”。习近平强调:“现在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 此后,他多次阐述这一改革的全新时空格局,充分表明他对新时代改革历史方位的清醒认识和深刻把握。

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是由改革的渐进性、循序性和稳定性诉求决定的。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体量巨大、长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任何领域的改革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则会满盘皆输。所以改革开放伊始,我们就特别注意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采取的是中央掌控、基层实践、从点到面、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差序推进、试验总结的渐进式改革模式,“摸着石头过河”就是这种改革模式最为生动的概括。但经过几十年积累,如今遗留下来的多是艰难险苦、敏感甚至出力不讨好的改革任务,正如习近平形象地指出的那样,“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当前的这些任务使得改革已无法再回避、再拖延,必须在坚持正确方向的前提下,敢于攻坚克难,打掉阻碍改革的肠梗阻和拦路虎。

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决定了要对改革的战略、策略和路线图进行新一轮的布局和规划,对改革进行新的动员和部署。这些新要求集中体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当中,《决定》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建设等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都做了详细部署。从习近平关于《决定》的“说明”可以看出,这些部署都是立足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的新时空格局,对不同领域改革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规划,对改革任务的轻重缓急等重新排兵布阵,出台的具体措施也并非平均用力,而是在全局统筹的前提下有所侧重。“全会决定合理布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形成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总部署、总动员。”

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决定了改革者必须以更大的政治信心、决心、勇气和智慧推进和深化改革。改革已持续推进了 40 多年,从边际理论上讲,当下的改革正遭遇“边际收益递减”和“边际成本递增”的双重困局,这两者的出现在根本上都是由于我们采取了先易后难的改革方案和路线图,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其实是上述双重困局在时空上的表现;从改革涉及的深层社会心理方面分析,当前的改革出现了显著的“改革疲劳综合征”,即表现为对市场化改革方向的质疑、改革热情和主动性的减弱以及畏难情绪的增加。因此面临新的重重困难和挑战,改革者没有选择的余地,不能回避也不能退缩,而“只能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凤凰涅槃的决心,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把改革进行到底”。全体党员都要“坚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利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 ,争当全面深化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

(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邓小平当年将改革开放作为“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 ,当时他主要是从改革开放的长期性说这番话的。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将其作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和“实现‘两个100 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这既是习近平对邓小平改革地位论的继承、发展与深化,也是他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功能论的创新性贡献,体现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思维、现实思维和辩证思维。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历史的结论、经验的证明、现实的选择。正如习近平阐明的那样,过去我们党振奋民心、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激发全体人民的创造精神和活力,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与资本主义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靠的就是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面对未来,要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化解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除了深化改革这关键一招,也别无他途。 改革的历程一再表明,每一次重大的改革都为社会生活的诸领域注入了活力、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增添了强大动力。改革,特别是今天的全面深化改革,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抓住和用好历史性机遇,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必然选择。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不可能有中国的明天,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了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的巨大威力。

当代中国的使命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的巩固,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指出,要完成这些任务,“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还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邓小平也说过:“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的本质和使命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而且从长期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角度来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中,改革开放是根本路径和直接动力,从而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路径和直接动力。所以,改革直接决定了上述战略任务能否最终变成现实,也决定了能否长期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所以称其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可谓恰如其分。

关键一招的论断,有利于在新时代凝聚改革共识,集结更大的改革正能量。受社会地位、思想观念和在利益得失等方面的影响,人们对新时期的改革产生了一些分歧,肯定者和拥护者有之,质疑者、批评者、否定者甚至抵制者亦有之。在这种群体焦虑、不进则退的两难时期,重新界定改革的政治和社会功能以获取各方面支持就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当前的“三期叠加”阶段,经济面临下行、地方债务和房地产泡沫风险,社会面临机会不均、分配不公、两极分化等挑战,困难群体有被推入“绝望底层”的危险,政府面临治理水准较低、成本高和信任度低等危机,执政党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等四大危险;另外,最广大的劳动群众中则蕴藏着继续推进和深化改革以重新分配改革红利的深切期待,党和政府只能紧紧依靠人民,积极回应他们的诉求,借助关键一招,重构中国的秩序、发展方式和价值体系,重塑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形象,重建中国的官场生态,化解多年来积累的官民冲突、劳资冲突、贫富冲突, 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向前发展。从以上方面看,“关键一招”的论述体现了习近平在深水区和关键期警惕忧患又善抓机遇的辩证思维。 9+xJI/A9Hpy6p2Y2YFVzGgaRP0pWASXVbG9ImR8IJEbuBOI6tsNwhA5HXtBiynt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