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西方尴尬

新中国成立 70 余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 40 余年来,中国以一种不同于西方自由市场经济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不同于西方政党政治的政治制度模式取得了世所罕见的巨大成就,这是稍具良知的人都不会否认、也不能否认的事实。唯其如此,佩戴有色眼镜或心里打着“小九九”的西方社会面临一种模式评价的困境,即承认或不承认中国模式都把自己置于尴尬、失信或不舒服的境地:如果承认中国模式,就意味着自身长期奉行的西方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唯一正确的发展道路的理念是错误的,意味着西方道路和西方制度之外还存在着其他有效的发展道路和制度,意味着西方资本主义道路和制度的偏执;如果不承认中国模式,就意味着西方罔顾中国发展成就这一世所公认的事实,意味着从原则到事实这一思维方式或意识形态偏见的苍白;如果不承认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那么中国奉行的又是一种什么模式的发展道路?近年来,随着中国在世界格局中地位的上升,一些西方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质疑也不断出现,例如批评中国搞资本社会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威权资本主义等,有的还给中国贴上“国家资本主义”的标签,以与自由资本主义相对立。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说成国家资本主义,其实质是要将中国模式纳入资本主义或国家威权主义的谱系,从而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因此,有必要从理论上讲清楚究竟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特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

(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性与视角

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而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那么世界上现实的社会主义运动中能不能出现一个统一模式的社会主义呢?换言之,在中国搞社会主义,能不能有自己的特色?什么才是严格意义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首先必须加以回答的前提性理论问题。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曾经撰写过《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对理论与实践、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有过深刻的阐述。应该说,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那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存在理论认识上的障碍。问题在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还比较落后,“左”的思想占据统治地位,以至于长期以来我们对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 。由于认识不很清醒,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出现失误也就在所难免,即便是改革开放后中国自觉地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些人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问题的认识也不很清楚,所以曾经一段时间社会上盛行“中国特色是个框,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装”的说法也就不奇怪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个容量无限大的框,恰恰表明我们还不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与外延。

“草鞋没样,边打边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先验地给定的,而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经过 40 余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摸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才在世人的心目中逐渐清晰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有一个建立、完善、发展的过程。无论是建立,还是发展,都是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中进行的,因此如何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必须确定特定的时空维度。

从西方维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社会主义穿过了 500 年的时空隧道: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苏联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党做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并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弄清楚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必要将其放到社会主义发展史中进行考察和辨识,通过对不同时期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演变的梳理,在比较视域中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禀性。

从中国维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人所从事的伟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还必须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国革命和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联系起来考察。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内在关系。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0 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 170 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 5000 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习近平“四个走出来”的论述第一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放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中去认识,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艰辛的斗争历程。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由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从语义学的角度分析,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眼于两个关键词,一是“社会主义”,二是“中国特色”。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扎根于中国土壤,具有中国特色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的现实版,它不同于毛泽东时代的传统社会主义,不同于民主社会主义,也不同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更与资本主义有本质区别。党的十八大提出“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正是在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内涵的基础上得出的基本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有着深厚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世界逻辑,离开了五百年社会主义发展史、100 多年中国近现代史、70 多年新中国发展史、40 多年改革开放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就得不到准确的理解。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这就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现身处何方、将到哪里去这些基本的问题。

只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有了明确的认知,只有弄清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历史前提、实践依据、领导力量、依靠主体、目标任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步伐才会坚定有力,才能避免走偏方向。 w8KApOhFexYpyQtGTff8Mgy6gjoWhIu9BuAMVArgaYdaVNIULaddAMnkoBAjsBN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