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一)基本研究思路

国家观是关于国家的根本观点和看法。本书旨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及其当代价值,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梳理与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相关的思想资源和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发展。包括三个方面:首先,马克思国家理论源于西方文化,又扬弃西方文化,是西方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对国家理论的研究要按照历史顺序,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诞生以前的国家思想作简要梳理,包括古希腊奴隶社会时期的国家思想、古罗马和中世纪时期的国家思想、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的国家思想、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国家思想以及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国家思想。其次,以历史为依据,把马克思恩格斯不同时期关于国家的论述,以文本为载体,梳理出马克思恩格斯国家观从萌芽、形成、发展到完善时期的整个演进脉络;通过对经典文本的深入挖掘,梳理出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起源、本质、职能等基本内容。最后,涉及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其他马克思主义者对国家理论的补充和发展,如列宁和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捍卫和发展,以及毛泽东和邓小平等人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所做的贡献等。也就是说,由于追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思想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起点。因此,本书第一部分主要梳理了与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相关的思想资源、重现经典著作中的相关原理及其他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对国家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部分研究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面临的时代挑战及其当代解读。马克思认为当国家履行完自己的职能后,就会随着阶级的消灭在历史的舞台上自行消失。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多地考虑国家职能的转化问题。人类面临的最基本问题是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人必须首先解决自己的吃穿住及最基本的生存消费品问题。人类要通过社会合作的方式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社会关系会随着社会合作的深入变得越来越复杂,形成分工关系。为了使分工有序化,就需要一种凌驾于所有分工之上的主体即国家发挥作用,运用经济、政治、道德方式对分工予以规范,最终实现人类理想社会。国家作为调整、规范、制约社会秩序的主体,客观上是社会分工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国家起源和历史演变的梳理,本书认为,国家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责,如社会合作秩序、社会分工秩序等。因此,国家职能不仅体现政治意义,也越来越彰显其经济意义。当代中国,国家作用表现为改革、发展、稳定三要素的相互作用,其互动是以发展要素为核心的。全球化进程中,对全球资源的科学利用印证了国家消亡的趋势,但任何国家不可能单独自行消亡,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传统意义上的国家权力逐步让渡给超国家的国际组织,这是对全球一体化提出的,在一个更广阔的范围内对生产和经济实行高层次调控要求的反映。

第三部分,在发展理念层面,比较中西价值理念对国家理论的分析。本书第二部分已经说明国家作用表现为发展、改革、稳定三要素的互动,其中,发展要素是核心。那么如何发展?发展的理念涉及中西文化问题,即中西价值理念比较。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本身具有物质性,但人类拥有一个复杂而精密的大脑器官,它可以让人的生命活动能够按照自然界任何一个物种的尺度进行生产,这就规定了人类的自由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特性可以使人类表现出与其他物种相比与众不同的规定性。但人类特性的表现因中西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有区别的价值理念,导致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分别形成对人口生产关系和人口生产力的不同倚重。中华传统文化崇尚和谐,倡导社会本位的价值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作用的发挥兼顾实现理想社会目标;而西方文化形成于开放的地理环境,倡导个人主义价值观,认为国家作用的发挥要尽可能地不干预市场,所以对国家权力必须要有所限制。因此,中西不同的价值理念形成中西不同的发展战略,即本书第四部分内容。

第四部分主要探讨发展战略层面的中国改革问题。中国社会主义改革选择了市场经济方式发展社会生产力,市场经济运用“自由竞争、优胜劣汰”机制,必然导致贫富分化趋势,而社会主义最终致力于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如何既获得市场经济带来的生产力快速发展,又避免生产关系领域的两级分化,成为社会主义必须兼而顾之的内容。社会主义可以在“自由竞争、优胜劣汰”机制基础上自觉补充“全面协调、促劣变优”机制,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作用的发挥要兼顾共同富裕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需要市场和政府两大要素,缺一不可,是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发挥作用的肯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国家作用的发挥要依靠全面依法治国,在遵循依法治国原则的基础上,辅之以德治,实现法德并用,唯此才可彰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发展战略的应有之义。除此之外,还要全面从严治党,因为权力净化是国家作用发挥必须关注的重要环节。国家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发运行蕴含腐败的可能性。因此,对国家权力的执行者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通过法治管控与道德约束共同践行全面从严治党。

第五部分主要研究我国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需秉持的价值取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明确,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坚持以下价值取向:第一,以人民为中心是国家治理的价值标准。国家治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福祉,为了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第二,公平正义是国家治理的首要原则,是保障社会有序运行的核心要素。第三,党的领导是国家治理的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政治保证。第四,政府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关键。在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成为行政中心,执政党通过政府履行政府职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第六部分主要探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在分析政党、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基础上,对我国当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在制度建设、发展模式和治国路径上取得的成绩,以及当前我国治理现代化面临的党和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的瓶颈、腐败现象削弱党和政府公信力和国家接纳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容量不足等挑战,提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对策建议,即增强执政党调适性、构建服务型政府、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等。

(二)主要研究方法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总方法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就是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和考察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从而揭示社会历史运动的基本规律。运用此方法研究国家理论,要从历史发展的脉络出发,从经济中探寻国家作用发挥的意义,从而揭示国家作用的时代表现。国家概念是一个历史范畴,研究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必须要把国家置于人类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分析其理论特征。除此之外,还要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则。重视文本研究,如实梳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具体内容。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辩证地看待国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发挥的作用。

2.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基本理论方法,这一方法的具体运用就表现为历史与逻辑的相统一。既要以客观现实为依据,又要回到具体的时代背景分析思想的形成。正如恩格斯所说:“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 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研究,首先要从历史脉络梳理出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各种国家理论观点,同时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国家理论的内容从不同时期的文本中归纳整理。对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按照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等不同的时期予以说明。通过对历史的宏观把握,找出国家相关要素间的逻辑关系,进而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作现代化解读。

3.比较的研究方法

比较研究方法要求相比较的对象具有可比性,也就是说,这些相比较的对象既有内在的有机联系,但又并不完全一致。本书在研究过程中会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中西不同价值理念视域下的国家作用进行比较研究。马克思认为,科学的分析研究必须从现实开始。因此,中西方对国家发挥作用的不同态度,必须回归历史,从不同的文化背景分析,作对比研究,提升对国家理论当代意义的认识,实现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 Q7mSJRLFaPYmVUPgUGmU6XUGVUdNaJzRlSdD+igpk72f6QobrRGzwhOE11S0xU2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