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论儒家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在纪念孔子诞辰 2565 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深刻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同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记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中华文明,不仅对中国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儒家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面貌。文化是民族的精神血脉,文化的“源”不能忘却,民族的“根”需要去挖掘。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应该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

一、儒家文化的个体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何在

习近平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 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及其精髓所在,更是具有巨大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这个价值首先就体现在它对于个体精神素质的塑造上,有利于个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审美观。

(一)认识世界: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着眼世界,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总的观点和根本看法。每个人都会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及接受的教育中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基本类型,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就是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它是唯一科学、正确的世界观,因为它正确回答了世界的本原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可以被人们所认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只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才能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正确的世界观对于人生具有导向作用,世界观错了就会走弯路。然而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马克思主义源于西方,同时又博大精深。准确把握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相通性,用传统文化中与马克思主义相通的内容来介绍、格义马克思主义,可以为我们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提供一个拐杖。

中国是朴素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故乡。儒家文化中大量的唯物论、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具有深厚的渊源和强大共通性。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早期很快就被陈独秀、李大钊等具有深厚儒学修养的中国知识分子接受。孔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否定鬼神的存在,坚持唯物论的物质第一性原则。孟子说:“无恒产者无恒心,有恒产者有恒心。”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重要唯物论原理。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坚持唯物主义的客观性原则。《易经》说:“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把事物的运动变化看成是两个对立面的交合的结果,坚持了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法观点。《论语》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坚持实事求是的认识原则。儒家文化中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论述很多,这对于人们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很大的裨益。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历史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只有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和形象的理论表述才能获得更好的诠释。马克思主义也唯有用中国化的语言、形式来表述才能更利于大家理解掌握。

(二)人生诉求: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构建正确的人生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人生观是人们对于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根本性看法和态度。人生观会受到世界观的影响,由于每个人的世界观不同,因而也会产生不同的人生观。人生观要回答的是关于人生的目的和意义问题,譬如,人生的本质是什么?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人应该怎样去生活?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不同的人会对这些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也就会形成不同的人生观。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在历史上出现过四种不同类型的答案,也就是四种不同的人生观类型,即享乐主义的人生观、悲观主义的人生观、权力意志的人生观,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人生观。享乐主义、悲观主义和权力意志的人生观因为夸大了人的某一方面的需求,因而陷入了误区。唯有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地回答了人生观的问题,因而是唯一正确、科学的人生观。所谓树立正确人生观也就是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的核心和精髓。” 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要求我们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怀,在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的幸福安康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儒家文化是一种政治伦理型的文化。儒家文化的宗旨修己达人与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息息相通、高度一致。中国古代儒家的人生观在社会理想上讲的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大同理想与共产主义社会理想有很大的契合性。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倡导“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上,主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儒家先贤一向反对享乐主义的人生观,《礼记》说:“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反对悲观主义的人生观,《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反对权力意志的人生观,“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正是儒家这样一种利在天下、大公无私的人生观塑造了一代又一代的爱国爱民的知识分子。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也正是受到这样一种崇高精神的激励,牺牲个人的享受,把自己的人生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为了中华民族的富强、民主、文明不懈奋斗。今天弘扬儒家文化无疑有利于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的建立,儒家文化从来不是自私的文化。

(三)价值追溯: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意。价值是一个表示客体对主体需要之满足的关系范畴。人们对于价值问题的认识就构成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对于一个事物是否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一种评判。价值观主要有集体主义价值观和个人主义价值观两大类型。集体主义价值观主张,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当他们之间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同时在不损害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要使得个人的利益得到实现。个人主义价值观与集体主义价值观针锋相对,这种价值观认为,个人利益高于一切,集体利益要服从个人利益,为个人利益服务,当他们发生冲突时,要优先保障个人利益。个人主义价值观是属于资产阶级的价值观,而集体主义价值观是属于无产阶级的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就是批判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集体主义的价值观要求我们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

儒家文化的家国情怀总是把个人的价值置于国家、社会、团体的集体价值之中,反对只顾一己私利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个人的价值实现与他人、社会的价值实现是密不可分的。与西方文化总是倡导个人主义不同,儒家文化可以称为一种集体主义文化,强调的重点是公而忘私,大公无私。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因而大禹大公无私的形象成为儒家文化中的理想人格。“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君子之能以公义胜私欲也。”(《荀子·修身篇》)对于以个人利益绑架集体利益,为了个人利益不惜牺牲人民利益的行为,儒家先贤进行了谴责,口诛笔伐一直不断。商纣王为了一己私利搞得民不聊生,最后被周武王领兵推翻,孟子评论说:“闻诛一夫纣也,未闻弑君也。”儒家知识分子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早期,正是儒家文化中的整体主义思想、家国情怀与马克思主义集体主义的高度契合才让中国人民在纷繁复杂的西方思潮中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儒家文化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价值观,对于现代人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有莫大的裨益。

(四)美的召唤:有利于树立高尚的审美观

马克思主义追求的共产主义世界是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简单地说就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美育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早在五四运动时期蔡元培先生就呼唤美育,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教育等美育理念。中国共产党人也高度重视美育的作用。1993 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要提高认识,发挥美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不同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美育活动。”开展美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之美育人,以爱国爱民爱家爱乡的情感之美育人,以高超的语言之美育人,以深邃的理论之美育人,还要以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之美育人。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广大公民对美的鉴赏力,自觉贬斥假丑恶,抵制低俗现象。

儒家文化非常重视美育,孔子以六艺来教导学生,其中诗教、乐教都属于美育的重要范畴。儒家的审美观对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起着巨大影响。习近平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道家、墨家、农家、兵家等各个思想流派相互切磋、相互激荡,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文化大观,丰富了当时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虽然后来儒家思想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长期取得了主导地位,但中国思想文化依然是多向多元发展的。这些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 儒家文化中丰富的美育思想、美育实践、美育内容对于我们今天树立高尚的审美观具有积极意义。首先,儒家文化揭示了美育的重要意义。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用诗歌来打动人激发人,用礼仪来规范人,用音乐来成就人。美育既是育人的起点,也是育人的归宿,要培养人就要先激发起情感动力,而最后是要让人达到一种超越的境界,物我两忘,陶醉其中。其次,儒家文化本身就是美育的重要资源。比如《诗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文学的鼻祖,几千年来陶冶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情操,今天依然是进行诗教的经典范本。《诗经》中的篇章在两千年以前感动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先民,今天同样让我们感动。最后,儒家文化丰富的美育实践为今天的美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二、儒家文化的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何求

儒家文化不仅对个人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个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审美观,而且对于社会、国家乃至世界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从历史的角度看,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价值追求: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国之本,兴国之魂,强国之要,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的精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展现了当代中国人民良好的精神风貌。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吸收了世界文明成果,展现了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最新成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伟大工程,也是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前沿课题和重大任务。

习近平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 习近平的讲话充分说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脱离文化传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借助传统文化。仁义礼智信是中国古人的核心价值观。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渊源。弘扬儒家文化无疑有利于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儒家文化可以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宏厚的历史感、亲切的现实感,让人们感受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切的需要。爱国、敬业、诚信、友爱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的要求都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内容。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要吸收儒家文化在中国传播的经验。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二)信念追求:有利于坚定“四个自信”

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道路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人民的幸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带领人民不断实践探索的结果,是被实践证明的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国家富强之路、人民安康之路,必须坚定不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理论结晶,是被实践证明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是党领导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指导思想,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带领人民治国理政、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共同富裕的光辉制度,必须坚定不移。坚定“四个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教育人民珍惜来之不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要坚定“四个自信”。

习近平指出,文化自信是根本的自信,是三个自信的重要来源,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有着强烈文化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的民族,“只是到了鸦片战争时期,在西方的坚船利炮下,中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文化自信被严重损害”。“今天,我们不仅要坚定‘三个自信’,也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我们要坚持“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源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符合中国实际,也符合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儒家文化作为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历史背景,加深了解儒家文化也就深入了解到中国实际,就更加坚信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另外,加深对儒家文化的理解,就会加深对东西文化差异的理解,从而也就明白东西方有着不同文化和历史道路,破除对西方道路、西方制度、西方理论的迷信,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

(三)文化追求:有利于提高文化软实力

世界著名学者、美国哈佛大学约瑟芬·奈教授第一次提出“文化软实力”的概念。约瑟芬·奈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由硬实力和软实力构成。一个国家的经济、军事、科技等力量属于硬实力,而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则属于软实力。随着冷战的结束,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软实力越来越重要,国家与国家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软实力上。美国等发达国家不断地利用其软实力优势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渗透。为了保护自己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提高综合国力,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纷纷打造自己的软实力。全球化的领导者美国凭借其强大的文化软实力,不断向世界输出本土文化和价值观,企图用美国文化影响世界文化和价值观走向。面对美国文化的流行,我国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受到巨大威胁,必须加快文化软实力建设,提高我国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保障国家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思想政治教育为提高国家软实力服务,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进社会进头脑,化解意识形态风险,保障国家文化安全,抵御西方文化殖民主义的渗透。

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儒家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儒家文化对于构建文化软实力大有裨益。儒家文化可以增强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尤其是增强对于海外华人的吸引力,营造香港、台湾地区的文化归属感。儒家文化可以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亲和力、影响力,东亚许多国家都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至今有着东亚儒家文化圈之称。要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就要继续发挥儒家文化巨大的感召作用,历史的中国怀柔远人,万邦归化,儒学传遍东亚世界,未来中国要继续发挥儒家文化的作用,在国际上倡导和谐、大同世界。儒家文化毫无疑义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发展追求:有利于解决和平与发展的世界难题

当今世界很不太平,恐怖主义、霸权主义、军国主义蠢蠢欲动,生态破坏严重,贫富分化加剧,和平与发展的两大难题一个也没有解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关注人类的生存困境,与人类的其他实践活动一道为化解人类的生存危机而奋斗。

儒家文化有利于解决当今世界的难题。“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 习近平说:“当今世界,人类文明无论在物质还是精神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物质的极大丰富是古代世界完全不能想象的。同时,当代人类也面临着许多突出的难题,比如,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物欲追求奢华无度,个人主义恶性膨胀,社会诚信不断消减,伦理道德每况愈下,人与自然关系日趋紧张,等等。要解决这些难题,不仅需要运用人类今天发现和发展的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运用人类历史上积累和储存的智慧和力量。” 其中尤其是要运用儒家的智慧,曾经有诺贝尔奖得主呼吁,人类必须要回到孔子那里去才能得救。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有利于缓解人与自然的冲突,民胞物与的思想有利于缓解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思想有利于消除贫富分化加强社会稳定,大同世界、万邦协和的思想有利于世界和平。在今天世界历史性的人类生存困境面前,儒家古老的智慧又露出了笑脸。

三、实现儒家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有效路径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让儒家文化成为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充分实现其价值。

(一)转变对儒家文化的认识,高度重视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儒家是中华民族根源意识。它的历史比封建社会悠久,它的命运比封建专制长远,专制君主选定它作为意识形态,并不在于它与封建君主专制配套,而是借用民意,打着儒家的旗号而已。即使儒家为官方意识形态,也不过是历史上某一个历史时期而已。儒家学说广大悉备,包罗万象。不能将儒学等同于封建主义,更不能简单地将儒学简约为封建意识形态。” 我们要重新认识儒家文化,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树立我们的文化自信。近代以来我们的文化不自信根源就在于落后挨打,今天我们已经走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大国之路,理应建立自己的文化自信,也理应正确认知自己的文化。过去我们对文化的判断是处于国家不正常的状态下做出的,知识分子们义愤填膺,希望能够赶快救国救民,错误地把板子打在儒家文化身上。今天我们以一个大国应有的正常心态重新认识自己、重新评价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否定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一味以西方的是非为是非,围着洋人转,这是历史虚无主义,不是对待历史的正确态度。

要坚持古为今用,高度重视对儒家文化现代价值的开发和利用。我们必须认识到儒家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否开发利用好儒家文化资源关系到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成败。儒家文化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支点。理论界、学术界要自觉挖掘儒家文化的积极因素,为儒家文化的现代开发利用提供前提条件;宣传界要为开发儒家文化的价值摇旗呐喊;教育界要把儒家文化传承落到实处,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政府部门要为儒家文化的开发提供政策扶持和经济支持。

(二)加大对儒家文化的宣传力度,重视儒家文化的教育和传承

发挥传统儒家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就要加大宣传力度。正如习近平指出的,对儒家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对儒家文化的宣传首先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传播正能量,反对歪曲事实的虚假宣传,反对崇洋媚外的论调。要选取儒家文化中有益于培育良好社会风气、有益于个人身心发展的积极的因素进行宣传报道,营造宣传报道儒家文化的良好氛围,树立民众的文化自信。宣传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多管齐下。儒家文化是一个伟大的文化,几千年来为中国的大统一和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儒家文化对世界文明贡献良多,尤其对于周边国家的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儒家文化对于世界不是可有可无、无关紧要,而是举足轻重,影响既深且巨。要宣传报道儒家文化的光辉成果,让民众了解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中华文化是地球上唯一经过几千年时光变迁而不减损其价值的文化,五千年灿烂的文化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仅仅是舆论宣传还不足以发挥儒家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宣传起到的效果毕竟有限。要充分发挥儒家文化的价值必须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把儒家文化纳入教育教学体系。要把儒家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资源。儒家文化中有很多宝贵的精髓值得我们认真继承和发扬。世界各国都注重用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来教育自己的下一代,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费孝通先生主张:“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历史已经证明,不顾一切全盘否定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既不可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也不利于现代化建设,相反可能走向历史虚无主义。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现代化建设事业不仅没有阻碍作用,反倒能为被工具理性压抑的现代人提供一点精神的慰藉。要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必须把儒家文化教育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快建设儒家文化的传承机制。把儒家文化教育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增添儒家文化的内容,把儒家文化的元素融入当前已有的思想理论教育课程,也可以把儒家文化单独列为一个思想理论教育的课程,还可以单独开设儒家文化修养方面的选修课、通识课。

(三)加强对儒家文化保护力度,促进其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要发挥儒家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必须加强对儒家文化的保护。儒家文化是一个综合体,既包括精神文化也包括物质文化。对儒家文化要全面加强保护。中国应该加倍珍惜儒家文化,保护儒家文化遗产。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离开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文明古国要更加重视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任务任重道远。要加快建设儒家文化传承机制,把当前的儒家文化遗产好好保护起来,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化人力量。儒家文化要发挥作用不能只停留在宣传报道和理论研读的表面,要建构一个儒家文化的环境,以文化人。

要有面向世界的胸怀,面向未来的眼光,面向现代化的睿智。不断地推动儒家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儒家文化唯有实现创造性的转化才能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儒家文化不朽的生命力正在于它能够与时俱进,永远保持对时代的敏感性,对其他文化成果的兼容并包性,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在实践中发展自己。 2po2jbc8M/tigPvlC4ziPdLI4cnEOvfwF5UJYRPccTu/a8yDIpzGEjEg+pEA4lZ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