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品牌的目的

1.品牌的11个目的

“什么是品牌?”几年前,我曾经在公司内部会议上问大家这个问题,结果呢,回答的几个人,答案都不一样。我说,坏了!我们是品牌咨询公司,客户花钱请我们做品牌,但是,我们自己每个人对品牌的定义回答都不一样,那还怎么给客户做品牌呢?

我们给客户做品牌,那么什么是“做品牌”?经常会有客户说“我们现在要开始做品牌”,或者有客户问“企业在什么阶段应该开始做品牌”。

你会发现,所有这些问题都是混乱的。为什么呢?因为语言本身就是混乱的,词语的定义本身也是混乱的。维特根斯坦说:“词语的游戏规则在语言游戏中建立,也在语言游戏中修改。在我们交流的时候,我经常觉得,要把词语从我们的交流中抽离出去,送去清洗,清洗干净之后,再送回到我们的交流当中。”我们在公司开会的时候,每天都在讨论战略、营销、品牌等词,但是,每个人对这些词的理解又不一样,所以我们的会议不仅无效,甚至总是把我们引向错误的决策。

这是个语言哲学问题:我们语言相通,但是词语不通。语言是人类的第一技术,但是这个技术一直不成熟,也永远不可能成熟,就像我们的思想一样。

我们对答案的孜孜以求,往往是没找对问题。当我们找对问题,答案就在问题背面。我称之为问题即答案。反过来,错误的问题必然带来错误的答案。

那么,正确的问题是什么呢?回到我们的第一原则——始终服务于最终目的,也就是说,任何事情,要从最终目的出发来思考。正确的问题是:品牌的目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我问过很多学员,大家各抒己见,总结下来,得出品牌有以下9个目的:

(1)让人买我们的商品。

(2)买的人很多。

(3)一次买更多。

(4)重复购买。

(5)重复买的频次更高。

(6)愿意多花一点钱买。

(7)不仅自己买,还推荐别人买。

(8)不管我卖什么,他都买。

(9)一直买,终生买。

在大家说完这9条之后,我又补充了2条:

(10)临终前留下遗嘱,嘱咐儿女们接着买。

(11)品牌偶尔出了点差错,消费者也能原谅,照买不误。

在提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要大家唱《最浪漫的事》那首歌。边唱边想品牌的美事,然后我们把它实现。也有人提出要享受品牌的乐趣、个性等,我说不要,那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要他买。比如有人说要“品牌年轻化”,这其实不是最终目的。要实现品牌年轻化,是基于一个假设判断:你的品牌老化了,要年轻化他才会买。但是,“品牌老化”并不一定是他不买的原因,而年轻化更绝对不足以构成他购买的理由。更何况,如果连“品牌”都定义不了,对“品牌老化”“品牌年轻化”就更无法定义,所以这个问题根本就不存在。

当列出以上品牌11个目的之后,我们发现问题就简单了,就是致良知:良知良能,生而知之,不学而能。下面将一条一条展开阐述。

第一条,要让人买我们的商品,那至少得让他知道我。所以品牌最重要的就是让人知道我的名字。仅此一条,你就不用考虑所谓泰国的“神广告”了,因为你从来记不住是什么商品的广告,只记得故事情节。相反,像“恒源祥,羊羊羊”和“铂爵旅拍”之类的广告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它们最大限度地让人记住了它的名字。

要让人买,得让他知道你的名字,认识你的样子,有购买你的理由,要买的时候能找得到你。这4点,就是我们的绝杀技。把握这4点,你就能胜过全国99%的小伙伴。

第二条,要买的人很多,就要知道的人很多,而且重复刺激,反复提醒,所以知名度最重要,广告不能停。比如华与华自己的广告,从2008年开始投放以来就没有停过一天,而且一年比一年投得多,广告画面也没有换过,没有任何回报指标,就是一年比一年投得多。这就是华与华“吃药三原则”:药不能停,药不能换,药量不能减。有人问:为什么不要效果,广告没效果为什么还要投呢?回答是:你怎么知道没效果?如果销售不好就怪广告吗?广告只管投,这是基本原则。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也适用于投广告。

华与华的广告投放

第三条,要让人一次买更多,这就要想办法。比如华与华在给莆田餐厅做哆头蛏节时,专门设置了一张蛏子菜单,上面有八道用蛏子做的菜。一般人的点菜习惯是一种食材只会点一道菜,比如要是已经点了一条鱼,再点一道别的鱼,同伴就会提醒你,已经有鱼了。但是,我们在这个蛏子菜单上加了一个标题——“8种吃法,一次点俩”,结果94%的顾客都点了两道蛏子做的菜。这在华与华方法里叫“三个购买”:购买理由、购买指令、购买指南。

蛏子菜单

第四条,要人重复购买,就得培养他的消费习惯,给他再来购买的理由。

第五条,要重复买的频次更高,就要记忆更深刻,刺激更频繁,来的理由更多。

第六条,愿意多花一点钱买,就要人认同你、信任你、喜欢你,还有点愿意“打赏”你。这一条非常重要,没有这一条,就没有盈利。生意的最高境界,就是四个字:货真价实。货真,是品牌让消费者相信你真;价实,是既没有宰客,也没有卖不出价,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良性循环。

第七条,不仅自己买,还推荐别人买。这是重点,更是华与华方法的超级重点。因为华与华说,不做传播做播传,关键是要把消费者转换为传播者。

第八条,不管我卖什么,他都买。这一条是最多人纠结,也是最多人犯错误的地方,所以他们盲目地去做所谓细分定位品牌。所有多品牌都是万不得已,实在是用不了一个品牌,否则能投资一个品牌干成的事,为什么要分散投资呢?葵花集团当年有12种儿童药,所以企业专门做了一个儿童药的品牌叫“葵花康宝”,但是我们给葵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要“葵花康宝”这个品牌,而是只用“葵花”一个品牌。这是我做的很重要的决定。按理说儿童药应该单独设立品牌,因为有前面的经验。修正和神威,这两个企业当年实力都非常强,修正有个儿童药品牌叫“修修爱”,神威有一个儿童药品牌叫“神苗”,结果都没有做起来。其实要想再做几个新品牌是很难的。别说现在,就是在当时我们还基本能承受这个广告费用的时候都很难。为什么呢?假定我用了“葵花康宝”这个品牌,用5000万去做它,做不起来,花一个亿去做,也不一定能做出来,而同时葵花药业就少了一个亿的投资。“葵花康宝”这头没做起来,葵花药业又受损失,这个对企业本身非常不利。华与华曾经为很多企业处理过这类问题,比如推动新东方取消了“优能中学”和“泡泡幼儿”品牌,全部统一为“新东方中小学全科教育”;建议洽洽发展坚果等其他品类时继续使用洽洽品牌;建议公牛发展其他电工产品时一律使用公牛品牌。

第九条,一直买,终生买。培养终生顾客,计算顾客终生价值,这个是品牌的最高成就。

第十条,临终前留下遗嘱,嘱咐儿女们接着买。这条是我加的,别人能不能做到我不知道,但华与华能做到。华与华的经营理念有一条:“成就一个家族,辅佐两代企业家。”华与华关注二代传承。

第十一条,品牌偶尔出了点差错,消费者也能原谅,照买不误。这是品牌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华与华方法讲品牌三大原理中的社会监督原理,就专门讲了这个问题。品牌是为出事而生的,品牌是企业为了赢得消费者信任而建立的一种重复博弈机制,游戏规则就是当品牌犯错的时候,消费者可以惩罚品牌。当品牌接受惩罚时,则品牌生效,消费者原谅品牌后,继续信任品牌。

以上11条,可以说就是在谈品牌的正事了。离开最终目的,谈的都不是正事。把目的搞清楚了,始终抓紧不放手,我们再来定义什么是品牌、怎么做品牌。

2.品牌的定义

什么是品牌?此时无须引用任何专业解释,直接去找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那部制定词语使用规则的基本法。《现代汉语词典》对“品牌”一词的定义是:产品的牌子,特指著名产品的牌子。

为什么要查词典?这是华与华在学术上的“一滴水主义”,也是致良知。一滴水主义,就是所有的学问都是半瓶水响叮当。咱们也不能说自己是满瓶,所以就干脆把那半瓶水都倒掉,只留下唯精唯一、绝对正确的那一滴,从这一滴开始致良知,靠常识推进。

“专业”是一个副作用很大的东西,所有学科的发展都是一个专业化的过程,越来越专业,越来越专门,却也越来越细碎,离整体越来越远,离最终目的越来越偏。罗素说:“人生而无知,但是并不愚蠢,人是因为受了教育才变得愚蠢。”教育产生的伪知识覆盖了它的真知识,所以需要不断地清扫、整理、整顿、清洁、素养,做知识的5S管理。

回到品牌的定义:品牌就是产品的牌子,特指著名产品的牌子。这就是人们使用“品牌”这个词的两种语境。“产品的牌子”5个字,包含了2点内容:产品和牌子。牌子又包含两个信息:名字和符号。这样,我们就得到品牌三大基本问题:

品牌第一问题:名字。

品牌第二问题:产品。

品牌第三问题:符号。

先谈品牌的第一个问题,名字。“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没有词,就没有物,品牌首先得有一个名字。命名,就是品牌的第一个工作。《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和《华与华方法》这两本书,都用了大量篇幅讨论命名就是召唤,命名就是成本,命名就是资产。所以,首先要取一个好名字。

这就回答了“什么时候开始做品牌”这个伪问题。取名字的时候,就是开始“做品牌”的时候。我看到多数人讨论的“做品牌”,都是做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做一些和经营无关的废动作,甚至是反动作。因为知道这些动作没有用,他们又发展出“品牌广告”“效果广告”等伪概念,这都是“专业让人愚蠢”,或者用英国哲学家罗素的话说:“人生而无知,但是并不愚蠢,人是因为受了教育才变得愚蠢。”每个人都天生会做生意,也会做品牌,不过“专业只是学多了,就不会了”。所以,我总是告诉他们,没有一件单独的事情叫作“做品牌”,一切都是企业经营工作的一部分,始终服务于最终目的——销售。

品牌第二问题,产品。这是重大战略问题!品牌,也就是一个名字,这个名字涵盖哪些产品呢?所谓“单品牌战略”还是“多品牌战略”,这个问题在这里就出现了。产品背后的概念,是产品结构。产品结构,就是指有很多产品,每一个产品都涉及命名问题。所以,产品结构搭配的,就是命名体系,比如奔驰的S系、E系、C系,宝马的3系、5系、7系、X系。这都是我们需要处理的问题。清晰的产品结构和命名体系,能给消费者形成准确预期,成为购买指南,也就服务于品牌的最终目的——让人买。

每个产品不仅有命名,还有描述,也就是向顾客描述这个产品。命名体系加上描述,就构成品牌的话语体系。

品牌第三问题,符号。名字本身是一个语言符号,而从视觉来说,品牌有一个形象,哪怕只是文字,也有一个标准字体,这是视觉符号。有的品牌,比如田七牙膏,把“拍照喊田七”打造成品牌的听觉符号。除了视觉和听觉,在五感中,还有嗅觉、触觉、味觉可供运用。语言符号加上五感符号,就是品牌符号的六个路径。这也是《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和《华与华方法》这两本书里讨论的问题。

品牌有符号,每个产品本身也是一个符号。品牌和产品的所有符号加起来,就构成品牌的符号系统。

前面说到品牌命名,又说到品牌话语体系,命名本身是话语体系的一部分。所以,我们把品牌三大基本问题重新组织、升级,就得到一个成熟品牌的架构,称为华与华方法之“品牌三角形”——产品结构、话语体系、符号系统。当画出这个三角形时,我们可以做出两条宣告:

(1)有关品牌的一切,都在这个华与华方法品牌三角形之内。

(2)华与华方法品牌三角形之外的一切,都和品牌无关。

品牌三角形

上面这两句话我是效仿康德的,这就是学问的质量标准——完全穷尽。接下来,我按照康德定的哲学质量标准展开华与华的品牌学说:追求的一切概念都有清晰的定义,一切推理都不允许有大胆的跳跃,而力求用合规律的原则、严格的证明,勾画出研究领域的整个范围、结构划分和全部无遗漏的内容,并对未知部分立下清晰的界标。 fZoDf49OXyUAvhCRgAChA75XOJji367/o9v59OMhZ8Ddbrs/xKt7LZ014EFCSUu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