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章
在外向的世界中内向性格的优势
学习让孩子的潜在天赋更为显明

我们的文化只推崇外向型的生活方式,而对内心的旅程,就是对中心的探求却不以为然。正因如此,我们失却了中心,只得再次寻找。

——阿娜伊斯·宁(Anaïs Nin),法国作家

珍妮特是一位母亲,有两个孩子。她对我说,看着儿子科林在棒球场上的表现,她实在有点看不下去。科林8岁大,刚加入棒球队,只参加过几场比赛。珍妮特坦言道:“他的队友们都迫不及待地奔上球场,只有他畏缩不前,这让我太失望了。”她和丈夫都怀疑科林是否有足够的热情参与这项运动。做击球手时,科林的进攻表现也不够积极。像电影《为人父母》(Parenthood)中史蒂夫·马丁的儿子一样,球来了,他只是有气无力地挥挥球棒,球却和他擦身而过。

杰夫是一位离婚的单身父亲,他很担心11岁大的女儿莫莉。“跟人说话的时候,莫莉不是看着别人,却总是盯着自己的脚丫子看,”他说“她说话很慢,有时话说到一半还会停下来考虑措辞。一想到别的孩子可能会没耐心听她把话讲完,我就很担心。有时候等不及了,我就替她把话说完。这样做可能更糟,因为她干脆不愿意再说话了。”

意识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外向的世界后,许多内向孩子的家长开始为孩子担忧起来。我们的文化不欣赏内向的气质,这是事实。在今天的社会,口才和驾驭社交的能力等外向的品质得到了更多的重视。我们强调“动起来”“走出去”“说出来”、获胜和进取。有一种说法是,美国的发展,靠的就是那些能迅速适应新群体新环境、敏于行动、志在必得的人。所以,不论性格内向对个人意味着什么,一个内向的孩子终将承受一定的文化偏见。

内向的男孩

所有气质内向的人都会受到一定的歧视,但与内向的女孩相比,内向的男孩所面临的挑战更大。我们的文化一般不喜欢安静、温和、喜欢阅读等独自活动的男孩子。人们普遍认为,男性一词意味着自信、主动、勇于冒险和无所顾虑。任何对这种俗套的挑战都会受到质疑。只要想想儿童电视节目的偶像人物——已故的弗莱德·罗杰斯遭受了多少攻击,你就知道了。“罗杰斯先生”常被人嘲笑过于女性化、过于好心肠,也常有人说他是同性恋(其实他不是)。事实上,罗杰斯先生唯一的“罪状”只在于他给我们树立了一个优秀的男性行为的榜样,这种行为的表现是富有同情心和爱心。

研究证实,人们常用温柔、娴静和体贴来形容内向的女孩,而同样的特质放在男孩身上则被称为懦弱、消极和懒惰。如果你的内向孩子是男孩,请务必帮他树立起对自己的特质和能力的信心。鼓励他参与一些既能发挥他内向优势又被外向世界所欣赏的活动。比如,建议他去学武术,加入摄影小组或科学俱乐部,或者学一门乐器。我就认识一个内向的孩子,因为舞跳得很棒,他在就读的高中很受欢迎,尤其是在聚会上。谁知道呢?也许你的内向孩子长大后能成为下一个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比尔·盖茨、泰格·伍兹或者托比·马奎尔——他们都是内向的人!

社会学家把北美洲的文化理想概括为群体认可、自信、外在成就和成功,强调积极和突出的外在表现,这些标准已经被几乎所有的环境所接受,包括各类机构和教育系统,而它们正是内向的孩子即将面对的环境。更多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被送进了幼儿园和托儿所等集体当中这对内向的孩子是个考验,因为对他们来说,此时进行家教会有更好的效果。长大一些后,他们才能更好地适应集体环境。许多学校不允许父母陪在孩子身边来引导他们融入集体环境。很多内向孩子的家长也没有认识到,自己应当陪在孩子身边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对社交能力的过分关注让家长甚至一部分老师认为,所有的孩子(甚至包括幼儿和学龄前的孩子)都应当把努力结交朋友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成长的首要目标。

一个人与其自身文化的协调程度会对他的自信心造成不可避免的影响。美国社会更推崇外向的气质,这种偏好也逃不过感觉敏锐的内向孩子的眼睛。我曾经与一对夫妇共事,他们有一个4岁大的孩子叫吉尔就读于一家有名的幼儿园。那家幼儿园用自制的社会关系网图来描述一个班里孩子们之间的伙伴关系。幼儿园向我的同事展示了一张这样的关系网图。幼儿园园长指出,从图上可以看出,吉尔平时的玩伴只有一个,鉴于此,幼儿园建议他们帮助吉尔改进他落后的社交能力。关于这一点,吉尔问父母:“泰瑞老师说,汉娜和我必须要和所有别的孩子玩但是,除了我,班里只有汉娜懂木乃伊。而且,她也喜欢和我玩假扮考古学家的游戏。我们俩这样在一起玩有什么不对吗?”

并非所有的文化都推崇外向的气质。研究人员把社会文化划分为两类,即“低语境”文化和“高语境”文化。低语境文化偏爱直接明了的交流方式,其文化理想表现为关注外部世界的现实和实际细节。美国德国和瑞士是低语境文化的代表。这类文化关注人和事物,注重决策和行动的速度,崇尚轻松自在、有亲和力的社交方式。在这种环境中与人谈话时,你不需要仔细推敲就可以直观地理解对方的意思。

气质多样化的优势

《纽约时报》最近报道了一则刊载于《神经科学与生物行为评论》(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的消息。消息称,英国、德国、荷兰、法国以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者们正试图进一步证明脑神经生物学与个性特质的相关性。这些研究者想知道,为何大自然没有选择在物种身上造就单一的标准个性,为什么大自然坚持让一系列不同的个性特质存在?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对基因和环境是如何影响个性的各个方面做了研究。他们观察到动物身上具有一系列与人类相似的个性特质。这些特质分属多个不同的个性维度,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维度就是内向/外向性格连续体。他们得出结论:把人和动物的一系列行为反应编入基因能够让他们在环境发生变化时获得更大的生存机会。基斯·范·奥尔斯(Dr.Kees van Oers)博士在德国的研究发现,在食物匮乏的年份,敢于大胆行动的雌性山雀的生存表现优于行动迟疑的雌性山雀,而行动迟疑的雄性山雀的生存率却高于行为大胆的雄性山雀。在食物丰足的年份,情况正好相反。范·奥尔斯博士最后得出结论:当食物匮乏时,胆子大的雌性山雀能够把精力用到觅食上,而行动迟疑的雄性山雀较少参与和同类的争斗,所以消耗能量更少。当食物充足时,胆子大的雄性山雀能够打架觅食两不耽误,而行动迟疑的雌性山雀也不必为了生存参与争斗。

对动物的研究有助于研究者分析环境与基因哪个对个性的塑造作用更大。动物的寿命比人类短,所以跟踪研究几代动物得到结果的速度要远快于对几代人的研究。研究鬣狗的塞缪尔·高斯林博士表示:“如果人类的母亲同意在分娩后调换孩子,那么这样的研究将会非常有价值,但是她们不会同意这样做。”

所有作这些研究的研究人员都发现,无论是人还是动物,他(它)们的气质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和人类一样,动物也拥有稳定连贯、持续终身的气质。

与低语境文化相比,高语境文化注重审慎含蓄的表达方式和非言语性的暗示。日本、北欧诸国、美洲印第安部落文化和中国是高语境文化的代表。这些社会重视感觉、思想和情感等内心世界的活动,青睐较为从容、审慎和复杂的社会行为。来自这类文化的人具多面性的特点。在来自低语境文化的人们眼中,他们甚至是神秘的。在高语境文化中,一个眼神能够传达很多的深意。

研究证实,大多数西方文化都把外向气质表现奉为行为标准。由于内向的人喜欢把注意力放在内心世界,那么在不太涉足这一领域的外向的人看来,他们就显得非常神秘。对于喜欢甚至要求知晓别人态度的外向的人来说,内向的人的这一特点就会让他们感到不安。外向的人觉得内向的人(甚至包括内向的孩子)冷漠、不够积极和自信,总是一副藏着掖着、神神秘秘的样子。而内向孩子从外界反应当中获得的信息是他有些不对劲,他不应该像他现在的样子。

邦妮·戈登(Bonnie Golden)是一位教育学硕士出身的教师和研究者,她作了一项调查,目的是探究外向的人是否因为更符合所处社会的文化标准而具有更强的自信心。她采访了258名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其中既有内向也有外向的人。她询问了这些学生在不同环境(包括学校家庭和朋友圈子)当中的自信感以及他们内在的自信感。不出所料,外向的人感觉更自信。对外向的人而言,实现目标是他们自信心提高的首要条件,而对内向的人来说,要提高自信心,首先要获得的是被他人欣赏的感觉。

这一事实对抚养内向孩子意味着什么呢?在探讨个性类型的《天赋各异》(Gifts Differing)一书中,伊莎贝尔·梅尔斯(Isabel Myers)谈到,外向已经被看作是一种健康的社交化表现,而非仅仅是一种气质类型,这一点使内向的人在西方文化中陷入不利的地位。

身为家长的你负有双重的职责:其一,你要为孩子重塑以下的观念即内向是一种气质类型,而非外向失败的表现,这一做法的重要性在于,要让孩子更坦然地接受自己,使他在表达自己需求的时候不再感到羞愧;其二,下面的章节也将谈到,就是你要帮助孩子获得在外向世界中健康成长所需的工具。

或许,父母能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接受你的孩子,肯定他的气质。当自己的气质被外界所接受时,内向的孩子就能获得实践、发展外向能力所需的自信。正像戈登研究中那些内向的人所说的那样,他们需要别人理解,重视他们的天性和能力。

内向性格的优势

改变想法的同时,你的世界也跟着变了。

——诺曼·文森特·皮尔(Norman Vincent Peale),《积极思维的力量》作者

尽管任何两个内向的人都不可能完全相同,但他们在为人处世方面确实比较相似。可遗憾的是,我们已经知道,这种为人处世的方式往往会遭到他人的轻视和误解。不过,如果仔细观察内向的人,外向的人就能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在美国,外向者的人数是内向者的3倍,在这一事实面前,美国文化无疑会推崇行动甚于思考。在我看来,美国文化甚至在推崇过度的行动。内向的人有一种需要,这种需要就是用思考来平衡行动。如此一来,外向的人就能把内向的人视做生活的“锚点”,并抵消掉自身疲于奔命的倾向。内向的人提醒我们三思而行,提醒我们放慢速度,也提醒我们享受闲适,静心思考。

内向的人拓展了人类生活的可能性,让我们知道,生活并非只有一种。如果缺乏内向性的平衡因素,外向的人就会变得过于外化,过于依赖他人的看法。内向的人可以向外向的人展示自省生活的价值,并提醒我们所有人,每个人的视角都有其价值和用途。外向的人可能会过于以他人为导向,以致顾不上思考自己的需要和想法。

外向的人有时会不假思索地做出反应,内向的人则证明了停下来品味自省的重要性。内向的人的行为深思熟虑,表明了从容行动的益处他们提醒我们放慢生活节奏、保存精力和恢复自我。即使是外向的人也需要不时地从喧嚣中抽身。在这一点上,内向的人能让外向的人看到怎样做才能让自己感觉悠然和舒适。

内向的人喜欢集中注意力对一件事进行深入的探索,并能树立长期的目标,而且这些目标都建立在完备思考的基础上。他们喜欢评价自己的行为成果,喜欢充分品味他们已有的成就,而不是马不停蹄地投入下一个挑战。内向的人向我们展示了如何生活在当下,如何去欣赏苹果上的一点晕红,金银花的阵阵芬芳,花园里鸟儿的几声啼唱。他们提醒我们静下心来倾听来自我们内心的声音。

帮助内向的孩子挖掘自身的优势

智慧就是这样一种素质,它能让你远离那些需要智慧才能应付的处境。

——道格·拉森(Doug Larson),美国报纸专栏作家

内向孩子固有的生理构造使他们拥有了以下12个优势。只要有家长帮助,他们就能了解和运用这些潜能和才智。一旦领会并学会如何正确运用这些优势,内向的孩子就能踏上充实生活的道路。

优势之一:内向的人拥有丰富的内心生活

“你信上帝吗?”7岁的亚当见面时这么问我,接着他又说,“我们家没有宗教信仰,但是我的朋友克萨每个星期天都去教堂。”听到他对宗教感兴趣,我回答说:“是的,我信上帝。听上去你似乎在思考关于上帝和别人信什么的事。全世界,人们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宗教信仰。”“我仍然在考虑这个问题。”他回答。我几乎可以看出他的小脑袋正在为这个问题打转。“我相信你自己能拿定主意要信什么。”我补充道。

内向的孩子知道,他们有一个内心的世界,这个世界鲜活生动,从来没有离开过他们。他们并非总是去寻求他人的帮助,而是依靠内心的资源指引生活。在远离物质世界、私密的心灵花园中,他们全神思考,梳理自身纷繁的思绪和情感。这使他们能更深层次地体验生活。内向的人渴望了解事物的含义,想知道为什么有些事情是重要的;他们不怕复杂深奥的问题;他们能跳出自身的局限以旁观者的视角来反省自己的行为。可是,正像许多事情一样,这种内向的品性也是一把双刃剑,既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心灵资源,又为他们带去了孤独和寂寞。

内向的孩子渴望了解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他们想弄明白,人的行为动机是什么。他们是观察者,留心其他孩子的举动。由于内心的思想和感受是他们反应的基准,所以他们不大容易受到同伴压力的影响。作决定时,他们以自己的价值观和标准为基础,不会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关键的一步是,父母和其他对内向孩子成长具有重要影响的人要帮助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没有与人交谈的经验,内向的孩子将没法学会珍视、信任和运用他们的内在性品质;没有与心思相近的孩子或成人的足够交流,内向的孩子会觉得没有人跟他们分享经历,觉得独自思考的取向把他们与别的孩子隔离开来。如果内向的孩子有机会与其他孩子分享他们的思想和感受,他们就不会觉得那么孤单了。如果情况真是这样,那么所有的人都将从中受益。

珍视孩子的内在性品质,跟他聊聊你的想法和感受,征求并倾听他的意见。确保在说话当中进行必要的停顿,让他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和回答你的问题。认识到内向的人在乎与他人有关的事,包括他人行为的目的、含义和他人的感受。比如,想办法让孩子主动参与到他感兴趣的事情上,帮他交个异国的笔友,或者鼓励他以他觉得舒服的方式参加一个慈善活动。如果你自己没有宗教信仰,你可以找一个指导者或有宗教信仰的人来听孩子倾诉他关于宗教的想法和疑惑。帮助孩子理解他的种种观察,支持他对自然的欣赏,弱化他的孤立感,给予他发挥同情心的途径。

内向的人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停下来品味生活”。内向的孩子咀嚼生活的点滴,品味被许多人视而不见的细节。吸引他们的东西不必耀眼,不必花哨。他们一般不必离家就能充实并快乐着。

优势之二:内向的人懂得停下来品味生活

伊莎贝拉的妈妈对玛西的爸爸说:“我成天听到的都是‘我想去玛西家玩,玛西有她自己的房间’。”与两个闹哄哄、气质外向的姐姐同屋的伊莎贝拉钟爱玛西房间的安宁和清静。在玛西的眼中,自己的房间就是一处温暖的港湾,在那里,她能长时间自娱自乐,观察她的宠物热带鱼,再画几笔自然水彩画。有时,她也喜欢邀请朋友来分享这片宁静的园地。尤其是伊莎贝拉,她非常喜欢从这个私人空间的安逸和宁静中吸取能量。

内向的人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停下来品味生活”。内向的孩子咀嚼生活的点滴,品味被许多人视而不见的细节。吸引他们的东西不必耀眼,不必花哨。他们一般不必离家就能充实并快乐着。

经典电影《杀死一只知更鸟》的开场镜头是小司各特那只破旧的雪茄盒。镜头缓慢移动,呈现盒子的全景,吸引我们进入小司各特神秘的内心世界。盒子里有银币、弹球、蜡笔、珠子、玩偶、一只口琴和一块怀表。我们立刻意识到,小司各特珍视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正是这些小玩意儿给了她很多的慰藉。(扮演小司各特的女演员玛丽·贝德翰是个气质内向的人。谈到参演本片,她说感觉自己像被困在一个从天而降的玻璃瓶子里,任周遭的人观看。此后,她再也没有出演过任何影片。)

内向的人提醒我们,生活并不需要那么多花哨的物质点缀。他们步履从容,专注于生活带来的简单愉悦。一次漫步、一次穿过草坪水雾的疾跑、一顶用毯子搭在客厅里的帐篷、一遍又一遍观看《贵妇和流浪汉》、待在家里涂涂画画——你需要肯定你的内向孩子这些细心生活的能力。你自己也要不时地放慢脚步,与孩子一起分享这些快乐。内向的孩子提醒我们,真正的生活就蕴涵在这些片刻当中。

优势之三:内向的人热爱学习

“你知道土星环是由什么组成的?”贾斯汀一迈进我的办公室,就抛过来一个问题。一个星期前,我俩一起在一本科普书上察看了土星的图片。“我觉得帕萨迪纳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网站上会有图片,”我主动提议,“想看看吗?”“好。”对这个提议,他表现出了不同寻常的兴奋接下来的情景是,我俩一起趴在电脑前观看美妙的土星环近距离特写不时发出“喔”“啊”的赞叹声。8岁的贾斯汀问了一些关于土星环的组成和构造问题。他的问题既有见地,也表现了他对相关知识有所涉猎。从中,我本人对贾斯汀这个孩子也有了更多的认识。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贾斯汀的父母当初把他带来见我,是担心他的智力有问题。虽然贾斯汀在学校的表现并不那么出色——他难以承受外向式课堂教学环境中的强烈刺激——但是他对知识的渴求是显而易见的。

总的说来,大多数内向的孩子长大后会上大学。在大学里,他们会开始以一种全然不同的方式享受学习,因为他们的学习方法更适合接受高等教育。大学的教学方式让许多内向型的专长得以发挥。例如,通过讲座学习知识,以短论文的方式接受考核,分析复杂的问题,主动学习以及自选兴趣课程。此外,大学的学习要求优秀的阅读与写作能力,而许多内向的孩子文笔很好。他们多半坚持写日记,或者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进行一些别的类型的写作(抽屉里的小说已是众所周知)。他们也多半享受阅读。在这方面,内向的孩子可以偏爱大声阅读(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默读或者听别人阅读(或听有声书)。

你要支持孩子对学习的热爱。丰富的信息是内向孩子的大脑所必需的精神营养。内向的孩子不断地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和自己的经历相比对,这种内心的对话一直在持续进行着。如果没有有趣的信息激发他们思考,他们就会感觉烦闷,开始自责,甚至变得抑郁。他们需要大量的信息输入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兴趣。

当孩子年幼时,给他办张图书卡,然后带他到图书馆里享受一段读故事的时光;定期到附近的图书馆去,安排充足的时间挑选图书;跟孩子聊聊他读的书籍和看的电影,让他明白,书和电影不只是消遣,也是扩展视野和联系他人的工具;注意观察他的兴趣点在何处,并且帮他搜索那个方面的相关资料。与许多孩子一样,内向的孩子喜欢“非正式学习”胜过坐在课堂里听课。他们常让人——特别是他们的老师——感到诧异,因为他们知识面广,知之甚多。在工作中,我曾接触到很多不满5岁的内向孩子,他们对恐龙的了解程度足以让他们给探索频道的纪录片当解说。他们能告诉我,剑龙和翼龙是存在于侏罗纪还是白垩纪,是食肉类还是食草类,怎么养育后代,主要对手是什么。当一个内向的孩子开始畅谈他所钟爱的话题时,一扇信息的大门仿佛就打开在了你的面前。

优势之四:内向的人善于创造性思维

6岁大的蒂亚和妈妈刚搬到新家时,蒂亚一到晚上就感到害怕,在她的新房间里难以入睡。经过讨论,她和妈妈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妈妈到蒂亚的上铺睡一个星期。一个星期就要过去了,蒂亚却还是在夜里哭,无法适应。妈妈也开始有点灰心。一次经过客厅时,蒂亚轻声问妈妈:“我们能换房间吗?我觉得这样可能更好一点。”妈妈觉得很奇怪,因为蒂亚的房间又宽敞,又明亮,又是她自己挑选的。不过,妈妈也开始认识到,蒂亚想住的是那间小一些、更靠近整套房子中心的房间。她在那儿或许会更有安全感。换房间后,果然,蒂亚慢慢地睡着了。惊叹于孩子能提出这个建议,妈妈也高兴地回房睡了。

内向的孩子是富于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者。我每次问他们什么问题,他们都能给我印象深刻的回答。他们广纳各方信息,再用一定的时间思考,最后给出有创新性的答案。他们下意识地分析数据,甚至没有认识到自己观察到了这些数据。只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息处理时间,他们就能对比分析,预测事物发生的模式,然后把这些模式放到自己主观思想和主观印象的背景中加以分析,并最终得出复杂的结论。他们的想法新颖独特,不受惯有思维定势的束缚。

我问蒂亚的母亲,她是否就蒂亚的意见表扬了她。她问答:“我跟蒂亚说,那真是个好主意,我非常高兴她能想到并提出跟我换房。”我称赞了这位母亲,她不但能听取女儿对问题的解决办法,而且还最终实现了它。

为了鼓励孩子的原创性思维,你应当就不同的问题征求孩子的意见。如果你遇到了让你左右为难的事,问问孩子,看他有什么解决办法;在他苦恼的时候,帮他分析他自身所拥有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这是问题最困难时的办法。帮助孩子培养起能够获得新颖想法的创造性方法。让他以自己的烦恼为题画幅画,编个故事或者编一出木偶剧,写首诗或者写一首歌。让他明白,这个过程本身就能带来有趣的结果。

要想一窥内向孩子迷人的内心世界,这是再好不过的办法了。留心孩子提出的问题,因为你或许也可能从中受益。举个例子,宝丽来公司的创始人,也是该公司1937年到1982年的领导者埃德温·兰德,就是被他3岁的女儿激发了灵感,发明了一次成像相机。特别是有一次,他的女儿问了一个超出她年龄的问题:“为什么我看不到你刚给我照的照片?”他认真思考了这个难题,最终在一个小时内把它给解决了。其成果就是这项获利颇丰的发明。

优势之五:内向的人擅长艺术创作

不拘一格的思维和内在性品质与创造力密切相关。我总为我的大大小小的气质内向型来访者提供艺术工具,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内心,从而省却所有让人疲惫的交谈。一个5岁的小女孩给我做了一本关于她生活的微型书:10页细致的彩色铅笔素描,每一页都描绘了她一天生活中的一个复杂场景:早上醒来、吃早饭、在学校、吃晚餐、跟她的小狗萨米玩、看电视、就寝时。书中也包含了她生活中出现的一系列角色:她的家人、朋友和老师,当然还有萨米。许多内向的人是作家、艺术家、舞者、演员和音乐家,或者以其他途径发挥着自己的创造力。我办公室墙上的一排排的油画、摄影、陶瓷、诗歌以及刺绣作品都是来自这么多年来我的气质内向的来访者的赠予。

艺术家玛丽·恩格尔布莱特(Mary Engelbreit)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携带怀旧情绪的作品而闻名,她就是个典型的具有创造性的内向型人。年仅11岁时她就宣布自己长大后要成为一名艺术家。上学时,老师和同学对所学的内容只做浅显的讨论,这让她感到非常灰心。在长时间的独处和读书的间隙,她开始练习素描,并通过临摹其他艺术家的作品自学了绘画。在谈到玛丽锲而不舍的劲头时,她的母亲说,很明显,终有一日她的才能会得到发挥。玛丽没上大学,而是直接到了当地的一个艺术用品供应店“艺术超市”全职打工。在艺术超市的工作让她接触到了当地的艺术群体,也结识了许多艺术家,而她所就读的高中的辅导员却为此决定而大吃一惊,并提出反对:“不,你不能那么做!”如今,恩格尔布莱特已是一家成功的公司的管理者,而公司立足的基础正是她的艺术才能。

创造力与“见”有关——不必见得多,而是要别具视角。有创造性的人能捕捉周遭世界的片断,并在内心世界里将这些片断重组为崭新的或具有革新意义的作品。

鼓励你内向孩子的创造性。给予孩子使用艺术用具的便利,即便它们会造成清理的麻烦;还有乐器,即便它们吵吵闹闹。给予孩子自由和表达的权力,让他没有受批评的压力。鼓励孩子把让他印象深刻的经历写出来;提供他上舞蹈、声乐、表演和音乐课的机会;带他去参观博物馆、欣赏音乐会、逛跳蚤市场、观看戏剧——带他到各种不同的地方,让他看看别人是怎么用各种美妙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创造力的。

优势之六:内向的人情商很高

听内向的孩子描述他们的感受,你总能得到启发。在一次讲述中6岁的达林说:“中午在学校吃饭的时候,莫莉不愿意跟我玩,让我挺难受的。她想跟女孩们玩,于是我就一个人走开了。过了一会儿,我问乔伊想不想和我一起玩球,他说好的。”面对拒绝,很多成年人都很难处理得这么好。达林对他的情绪有所感受。他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分析所处的状况,然后冒着再次被拒绝的风险去接近另一个朋友。遭遇学校活动场上常见的挫折,他很快就振作了起来,找到了新的玩伴。

内向孩子的情绪反应偏慢,因此,家长们可能并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对他们自身的情绪有多么明了。在用言语清晰表达这些情绪之前,内向的孩子可能不知道自己的情绪是什么样子。遇到事情时,内向的孩子可能外在表现沉着冷静,甚至稍显踌躇,而内心却在整理种种复杂的想法和情绪。他的耐心使他能揣摩自己反应的细微之处。在对事情做出反应之前,他首先要充分了解那件事情,然后再有条不紊地推导出一个结果可预见的行动方案。一般来说,内向的孩子只在感到紧张、疲惫、饥饿或者有威胁的情况下才会爆发出激烈的情绪。

由于内向的孩子对自身情绪有所感知,他们通常能体会到别的孩子的感受,很容易设身处地地考虑别人的处境。当孩子对你的感受有所疑问,或询问你对他人感受的意见时,请坦率作答,以免否定了他们的感知能力。比如这么答:“内特,当你说想跟爸爸单独谈话的时候,你问是否伤害到了我的感受,足见你很能体谅人。我不介意你的要求,但还是谢谢你这么问。”内向的孩子倾向于较早地形成道德及伦理意识,具有超出他们年龄的聪慧。不同于人们的臆断,内向的孩子在集体中表现很好。

对你的内向孩子在情绪方面的长处要表示赞赏。情商对成功至关重要,因为生活中很多时候需要跟人打交道。不过要记住,大脑的所有部分中,情绪控制中枢的发育最迟,所以培养那些情绪管理能力需要更长的时间。如果你的孩子心地善良,你就应当对他的这一品格表示欣赏。让他知道同情心无论对于男孩还是女孩,都是一种值得拥有的优秀品质。更何况,同情心在目前我们生活的世界还非常匮乏。

优势之七:内向的人天生精通谈话的艺术

“我注意到你爱读书,”10岁的玛塔看着我的书架说,“你最喜欢哪一本?有你读过不止一遍的书吗?”“嗯,”我回答道,“它们当中的大多我都读过很多遍,我最喜欢的书有好多本——你最喜欢的书是什么?”“我最喜欢的两本书是《赐予者》和《平凡的高个儿莎拉》。你读过吗?”“读过,而且我也很喜欢。你为什么喜欢这两本书?”我和玛塔一边讨论着我们彼此最钟爱的书籍,一边把谈话逐渐深入下去,而在平时,我与很多成人的交流在内容上都不会有这么丰富。

这也许是内向孩子所拥有的最出人意料的天赋。内向的孩子——通常在学校或聚会上羞怯不语——可能是暗藏的谈话艺术大师,这一发现还是让人非常震撼的。内向的孩子爱倾听。他们值得信赖,坦率而可靠;他们提问,但不插嘴;他们给予有见解性的评论;他们能保守秘密;他们对朋友说过的话很上心;他们善于领会他人的暗示。

内向的人通常与家人相处融洽。长到青春期或成年以后,他们能成为家里的中心人物(尽管有时退居幕后)。他们所具有的镇静能量有舒缓作用,能帮助焦虑的人平静心绪。内向的人擅长一对一的人际关系,他们通常会选择需要这一优势的职业。

辅导你的内向孩子提高谈话能力。表扬他倾听、提问题、记住别人讲话内容和参与互动式谈话的能力。指出社交性的闲聊和真正的谈话有什么区别,提示坦率真诚的交谈是持久友谊的基础。内向的人需要明白,在谈话中表现兴趣和风趣是维持深层次友谊的一种优秀能力。帮助你的内向孩子交到一些朋友,这些朋友能与其就某些话题进行更复杂的探讨。

优势之八:内向的人乐于自处

蒂娜的爸爸出差回来,家里其他的孩子都冲过去给爸爸一个拥抱而蒂娜却沉浸在关于鲸鱼的七年级科学报告中,对家中的喧闹全然不闻。过了一会儿,爸爸探了个头到她的房间,看看她在做什么,她才笑着问:“嘿!爸爸,你什么时候到家的?”“刚回来,我就来跟你打个招呼。晚点咱们再聊。”蒂娜的爸爸知道蒂娜现在一门心思都在她的科学报告上,等她忙完了,她会出来和家里人说话的。

内向的孩子乐于独处,无须外部活动便有事可忙,有充实感。他们具有高度的聚精会神的能力,甚至心无旁骛到不觉世事的程度。他们全然沉浸在一个课题、一本书或一部电影当中,体会其中的感觉。记住他们专心时能获得巨大的快感。

让你的内向孩子明白,乐于自处是一种天赋。不经常性地依赖他人才叫作自由自在,这是独立品质的关键部分,也是内向的人所擅长的诸多理想职业的核心要求。所以,你应当不断指导你的孩子如何衡量和平衡他的社交时间。注意一种情况,有时他可能会觉得,和别的孩子一起玩能让他精神振奋,但事实并非如此。这时你可以提醒他,他可以另外找时间和朋友们玩。

优势之九:内向的人拥有可喜的谦虚态度

赛迪是一个我在工作中接触到的内向孩子。一次,我俩正在玩她的草莓甜心娃娃,她莫名其妙地冒出这么一句话:“我不想上电视。”因为住在洛杉矶,我接触到了很多身处演艺圈的孩子。于是,我问她:“有人请你上电视吗?”“没有。但是,学校里的孩子们都说想上电视。我说我不想上,他们就说我是怪人。我觉得上电视没什么意思,那么多闪光灯都快把人给闪死了,神经也绷得紧紧的。”“你想做让自己感觉舒服的事,这挺好的,”我笑着说,“你才不是怪人呢。”

在我们当今这个名人时代,似乎每个人都渴望出点风头,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谦虚似乎已经过时。目前电视真人秀的风潮造成一种印象,似乎任何人都可以,而且都应该上电视。听到接受我咨询的那么多孩子说,他们人生的最大愿望就是上电视,我就不寒而栗。我失望于他们把名气和被人关注本身当作人生的目标。如今,许多孩子硬被要求参加一些招摇的竞争性项目,比如体育运动或拉拉队,以便家长们能自夸自耀。说“我是最好”被误认为是自信心。我们最后看到的是这些求胜心切的孩子,一旦不能拿第一,就会在转瞬间垂头丧气。孩子们参加各种各样的运动队、舞蹈队、歌唱队、科学小组和各种学术小组。家长们在孩子表演的时候热烈鼓掌。孩子表现一般也能收获一堆金牌。

所以,有几个不向往聚光灯的内向孩子是好事。这些孩子热爱操场上的嬉戏,不在意自己是在观众席中而不是在舞台上。他们内敛自持,不喜欢受到太多的刺激和关注。在合适的条件下,他们可以承受关注。不过,在绝大多数的时间当中,一个内向的孩子会因为受关注而感到不自在,并进而想要逃离。如果太受人瞩目,或被硬推到高压环境当中,内向的孩子可能真的会感受到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

请对你的内向孩子抗拒成为焦点表示欣赏,让他知道身处焦点之外真的没什么大不了。但是,谨记内向的孩子希望他们的成绩被认可,特别在他们觉得受之无愧的时候。喜欢私下的表扬是一种优点。实际上,谦虚的态度既是自信的反映,也能增强自信。

优势之十:内向的人容易养成健康的习惯

“看到我上的石膏了吗?想在上面签名吗?”乔纳森一边说,一边给我展示他打了石膏的手臂:石膏模子上有许多涂鸦和彩色墨水的签名。“再过两周就要把它拿下了。看看我是不是什么事都能用另一只手做,挺有意思的。”他说。我给他的石膏添上了我的签名。他的妈妈说:“我真不相信乔纳森能这么耐心对待胳膊骨折这件事。去年他哥哥手指骨折,结果他找了把园艺剪就把打上的石膏给剪掉了,因为他不想错过篮球训练。”

关于A型行为我们已经耳熟能详,但对研究者在行为研究中划分出的B型行为我们却少有听闻。在A型行为者身上,交感神经系统——即“逃跑—惊恐—战斗”方面——占主导。A型行为者对身上这一系统的过度使用可类比为使劲开快车。加大油门,把车开到80迈,再猛踩刹车,一阵刺耳的摩擦声后车子停住。你这样开车,不用多久就能把车子开坏。在平衡和恢复自身系统的功能方面,外向的人可能有困难,他们的血压和心率也因此偏高。内向的人身上占主导的是神经系统的制动面,所以他们不会那么快地把身体弄得筋疲力尽。开车时,他们先让引擎空转,慢慢把车发动,再慢慢把它停下来。这也是为什么长寿常见于内向的人的原因之一。

新的医学研究表明,某一特定的个性特质影响健康选择。这些研究指出人的一些品质——如责任心、恒心、可靠性、适应性、三思而后行、诚实和没有虚荣心——造就一个更为健康的人。这些个性特质所蕴含的是对自己说“不”的能力。由于内向的人有时间慢下来练习自立和自我约束,所以他们更为律己,应对疾病的能力也优于外向的人。此外,他们还规避有风险的行为,而风险行为正是造成青年人意外伤害和意外死亡的罪魁祸首。

对你的内向孩子那些有益身心发展的健康选择表示称赞。内向的孩子常说他们想早点上床睡觉。你应当支持这个想法——你的孩子知道自己什么时候需要充电。通常情况下,如果内向的孩子了解了哪些食物是他们身体的必需,他们就会选择健康的饮食方式。在一天当中,他们可能需要多次少量地进食以维持能量,这时,你也要支持这种灵活的进餐时间。

优势之十一:内向的人是好公民

“能开车了,艾莉西亚很兴奋,是吗?”我问我8岁的外孙克里斯托弗。“是的。”他回答。“你长大后想不想开车?”我问他。“这个嘛,开车要遵守很多规则,所以我觉得开车一定很危险很可怕,”他说,“我可能会像克里斯蒂姑妈(我的小女儿)一样,再长大点再开车。”“这也许是个好主意,”我说,“不过,有一天你也可能会改变想法。”“我想我不会。”他说。因为克里斯蒂到如今开车时还小心翼翼,我对将来克里斯托弗会是个怎样的司机很好奇。我也感到很安心,因为这说明他长大以后会遵守规则,会慎重对待那些像开车一样不可草率的事情。

你的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也会成为一名有价值的公民。虽然社会对于罪犯有一个刻板的印象,认为他们是“不合群的人”。但是研究表明,外向的人,载着高能运转的多巴胺奖赏系统,实际上更容易扰乱社会秩序。他们追求快感和刺激。按比例算来,他们被捕和离婚的次数更多;成为工作狂、酗酒者、赌博成瘾者以及表现出各种反社会性行为的概率也更大。在行为决定上,生理和道德品质同样重要。对大多数内向的人而言,那些剧烈行为所带来的刺激对能量损耗实在太多,让他们没法承受。所以,犯罪行为得不偿失。

除去精力不同之外,内向的人通常有更强烈的内在价值感。他们一般信仰宗教,遵从内心道德的引导。他们站在更高的人类层面上看问题,努力当为则为。他们礼貌、谦恭、敢于否定自己。他们先思考,然后在知晓行为后果的基础上再去行动。如果他们犯了错,他们也能预料到犯错的后果。他们思而后言,重言所以诚信。他们都是社会的中坚公民。

对于孩子身上那些有助于他做出成熟决定的品质,你应当给予赞赏。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者彼得·威布罗(Peter C.Whybrow)在他的新书《美国的癫狂:当永远没个够的时候》(When More Is Not Enough)中称,人类变得愈发沉溺于一个奖励与需求驱动型的社会。同时他还表示,多巴胺回路优势和消费型社会的组合导致了这么一个局面,即人们感觉他们有需要,有需要,还有需要。结果就是贪欲和忧虑。但是,内向的孩子追求的是繁忙间隙短暂的安静期,他们关心个人选择对本身和公众造成的影响。

最可能的神经回路

正如我们在第2章了解到的,大脑通过对多个回路的使用和再使用建立联系,久而久之,一些用得多的回路吸引了更多的神经流。观看极具刺激性(含暴力性)的电视节目或电影,反复打电子游戏,这些都是迅速连接左脑快速奖赏回路的行为。在《新大脑》(The New Brain)一书中,医学博士理查德·雷斯塔克(Richard Restak,M.D.)谈到了他对现代生活“改写”大脑方式的担忧。一切都变得如此快节奏。雷斯塔克博士好奇人们能否挤出掌握一门学科和技能所需的必要的时间。他谈到了“十年法则”,指出“要成为任何方面的专家,实践加抓细节,至少要花十年的时间。”内向的孩子在求知欲和对细微之处的观察上有优势。长时间地全心思考事物的深层次含义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快感。没有这些快感,他们就不会学着珍视他们的脑能量。即使是内向的人也会对能带来类似吸食可卡因快感的多巴胺神经回路上瘾。我们需要教导内向的孩子珍惜他们自身的能力,并鼓励他们的好学精神。

作为家长,我们的任务在于要让我们的内向孩子明白,无论整个社会文化给他们传达了怎样的信息,他们的气质本身有许多优势。通过肯定孩子的长处,帮助他们在此基础上做改进而不是试图改变或掩盖它们,你就能完成上面的任务。

优势之十二:内向的人是良友

两个内向的孩子伊森和迪伦在幼儿园成了朋友。他们俩都喜欢编织富于想象力的冒险故事,喜欢打电脑游戏,或者结成密探二人组,合伙监视那些有坏表现的男孩。有一次,他们把一棵倒下的大树的树干想象成了他们用以横穿印度的大象坐骑。一年级的时候,迪伦搬走了,但两个孩子一直互通邮件和信件。到了周末和暑假,他们就互相拜访。在双方家庭的帮助下,他们得以在整个小学阶段维持他们的友谊。

内向的孩子忠诚体贴,对别人的感受非常敏感,善于倾听。所有这些品质使他们能成为不错的朋友。他们与人建立沟通得花点儿时间,可他们的友谊一旦建立就是持久的。对那些能伤害童年期友谊的冲突和竞争,他们天生就不愿参与。他们不会与人人为友,所以一旦找到一个特别要好的玩伴,他们就会努力维持这份友情。

本章重点

● 在外向的世界当中,内向的孩子受到轻视。

● 内向的孩子需要你为他们指出他们拥有的潜在天赋。

● 外向的人需要重视和练习使用他们内向的那一面。 FQU1VJXCFlQrZwEP7hACcjH1epJJ2K0SzzKluoc/QRJN0rlTaVexo2C0lumLfyj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