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章
你家烟囱里掉下个内向小孩吗?
什么是内向?什么又不是内向?

人们常常对自己的个性无知,人们需要通过他人认识自己。

——荣格,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

10岁的马修有时看上去判若两人。他是个恋家的孩子,喜欢他的狗狗们,还对许许多多的东西感兴趣,尤其是与大自然和动物有关的东西。在熟悉的环境中,马修精力充沛,非常健谈。他会兴致勃勃地向每个客人讲述鸟儿如何吸引它的同伴,还会跟他们讲自己的新宠物——一只刚出生三天的小马驹。但到了其他地方,他常常会变得比较安静,面无表情,一动不动,只有细心观察之后才会有所行动。放学以后,马修喜欢和他的朋友山姆一起玩,不过要是在吵闹的体育馆里待得太久,他就会抱怨,因为孩子们都挤在那儿做作业。“我没法儿集中注意力。”他叹了一口气说。

马修属于性格连续体中定义的内向。他天生的能量、感知和决策都向内投射到他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观念世界里。他喜欢对事物进行深入的思考,因为这样能激励并充实自己。他也乐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但太多的外部活动会让他能量殆尽。

奥斯汀也是10岁,他是个藏不住事的孩子。放学后妈妈接他回家,一上车他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说起这一整天他都做了些什么,在路上还向车窗外的小伙伴们大声喊着打招呼。他不仅健谈,善于表达,而且不用费力劝说就能主动尝试新事物。在回家的路上,奥斯汀就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回家后他们还要做些什么。他的朋友艾伦能过来玩吗?这么好的一天只窝在家里太可惜了!他还喜欢在餐桌旁做作业,因为这样就不会错过周围所有好玩的事情了。

奥斯汀属于性格连续体中定义的外向。他的精力从内向外发散到一个充满形形色色的人、事物和活动的外部世界。他扫描外部环境找寻刺激,被熙熙攘攘的喧闹所吸引,这让他感觉浑身是劲。独处太久反而会让他萎靡不振。

很多人脑海里的内向的人和外向的人是这样的:在一个聚会上,那些一直待在阴暗角落里、紧挨着墙壁、与那些茂盛的花花草草为伍的就是内向的人。而把颜色鲜艳的灯罩当帽子戴在头上、凡事都要插上一嘴、试图成为焦点的就是外向的人。不过内向和外向并不一定由行为表现来划分。更确切地说,这两个术语反映了一个人的能量来源和注意力的指向。马修和奥斯汀都是聪明伶俐、惹人喜爱的孩子,随着环境的变化,他们都有可能表现出活泼开朗的一面和安静忧郁的一面。

实际上,内向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气质,它由你的孩子的基因构成所决定。气质本身并不等同于人格,它是一系列特质的集合体,这些特质决定了人在面对特定环境时的反应和行为模式,而这种模式往往伴随人的一生。内向的人通常喜欢可以掌控、具有轻微刺激性的事情,外向的人大量寻求惊险刺激的活动。内向的人可能会深入研究某些问题,外向的人倾向于广泛尝试各种不同的事物。内向的人做出正确反应之前常常需要时间来调整自己的情绪,而外向的人更可能立即做出反应。人的气质无法随意改变,但了解孩子的气质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培养他的长处并尽量减少他在成长过程中的烦恼。

在美国,外向人数是内向人数的三倍之多。但外向和内向并不总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大多数人都兼具内向和外向这两种气质。为了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假设有一条连续的性格谱线,“纯粹”内向的人和“纯粹”外向的人分别位于谱线的两端,那么,大多数人就位于谱线中间的某个位置。再打个比方,我们可以把内向、外向想象成习惯用左手和习惯用右手的人。一个习惯用右手的人还是会使用他的左手,他只是以使用右手为主。当然,这个比喻只能给我们解释这么多。正如我前面提到的,内向的人和外向的人分布在同一条连续的性格谱线上。有些内向的人非常内向,有些却并不那么内向。这种程度上的差异也存在于外向人的身上。同时,由于能量的消长,一个内向的人的内向气质也会因时间不同而发生变化。我很喜欢刚才那个左右手的比喻,因为我们都能想象得到,当我们不得不长时间使用那只不方便的手时,那会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当内向的人尽力去迎合外向世界的期望时,他们所体验到的正是类似的感受。

能量是主要差别

一个内向的孩子与他的外向的同伴之间最主要的差别在于他获取消耗和保存能量的方式。我们每个人都有体会,有的时候自己精神百倍,有时候又萎靡不振。内向的孩子从内心吸取能量,他需要与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知觉进行沟通,这样才能保持活力和身心平衡。太多的外部刺激,比如活动、噪音和谈话声都会消耗他的能量,让他精疲力竭与此相反,外向的孩子从外部世界获得能量,当周围充斥着人群和冒险活动的时候,外向的孩子是最快乐的,而过度的安静和独处则会让他打不起精神。

我把内向的人叫作能量积蓄者,他们像充电电池一样,需要“休整时间”来恢复自己的能量储备。外向的人是能量消耗者,他们的座右铭是:“冲!冲!冲!”内向孩子和外向孩子都需要先天气质的某种平衡:内向的人需要适度参与外部世界,否则就会变得自卑,或者完全迷失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同样,如果缺乏适当的休息和安静的思考,外向的人也会发现自己终日忙碌,疲于奔命。

每个人的神经系统都能以内向和外向这两种反应方式进行工作。如果你的孩子不具备这种能力,他就无法感知自己内心的想法,也无法与外部世界协调一致。人体的机能就像跷跷板,这一头翘起来,那一头就落下去。人体的各个机能都有一个开关,按“开”,功能启动,你就开始“加速”;按“关”,功能关闭,你就开始“减速”。外向的反应方式会激励孩子投入行动,而内向的反应方式则会让他冷静下来进行休整。细心的父母应该帮助孩子:1.学会如何养精蓄锐;2.在内外刺激的交替中保持平衡。

内向一词从哪儿来

播下一粒种子,就是播下一粒希望。

——佚名

长久以来,人们都试图解释气质之谜。希波克拉底时代的希腊人注意到,人的行为模式可以大致分为几种。他们认为,这种情况是由于大脑和身体里面存在或缺少某种体液所造成的。最终,他们确定了四种与内脏活动有关的“体液”——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古希腊人把这四种体液分别与自然界中的四种元素(火、水、气、土)相对应。他们断定,人的气质和疾病与身体里这些体液或元素的平衡程度有关人类性格的早期观察者们注意到,有些人关注外部世界,性情浮躁,动作迅速;而另一些人则关注内心世界,性格沉稳,动作迟缓。这一气质的区别在古希腊作家伊索的经典寓言《龟兔赛跑》里得到了诠释。也许你还记得,故事里的兔子和乌龟决定要赛跑。兔子跑得快,所以非常自负,觉得自己能轻松取胜,于是在比赛中开小差睡大觉;而乌龟则埋头苦干,最终出人意料地成了比赛的赢家。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反映了早期时代的人对气质差别的认识。

20世纪中期心理测评的发展证实了人格特质与倾向有长期性和连续性。简而言之,这些特质和倾向正是我们自身的一部分。其他得到研究的气质分类还包括:开放性思维与封闭性思维、思维与情感、神经质与精神健康、易怒与随和以及侵略与合作。诸如明尼苏达多项人格分析(MMPI)、加利福尼亚心理测量(CPI)和迈尔斯—布里格斯个性类型测量(MBTI)一类的测评在教育、商业与临床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但是知晓气质的存在是一回事,理解其来源却是另一回事。

今天我们已经认识到,在理解气质方面,古希腊人把大脑与身体机能联系起来的方式是正确的。基因影响大脑的组织方式(化学物质、神经回路、重要区域),而后者又进一步影响身体进行反应和应答的方式这便造就了孩子们的行为所表现出的各种各样的气质。

内向孩子与外向孩子具有不同的神经传导回路,这使他们在以下方面的表现截然不同:

信息处理方式: 内向的孩子使用了整合无意识信息与复杂信息的较长的脑回路。因此,与外向的孩子相比,他们处理信息的时间稍长。不过内向的孩子也能把更多的与新信息相关的思维与情感内容整合到一起。

身体反应方式: 内向的孩子更难让身体活动起来,因为神经系统中要求有意识思维的那一面主导着他们的身体。换句话说,要行动,他们必须有意识地对身体发号施令:“身体,动起来!”

记忆系统: 较之短时记忆,内向的孩子更习惯使用长时记忆,这给他们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储备。但是,从散布于大脑各处的存储库中提取和重组记忆也相当耗时。

行为方式: 在陌生的环境中,内向的孩子易于行动迟疑;在紧急情况下,他们有可能愣住不动,失去行动能力。

交流方式: 经过信息搜集和分析,对自身的想法和感受得出结论后,内向的孩子才会发言。

注意力指向: 内向的孩子有高度敏锐的观察力,喜欢深入研究感兴趣的事物。

能量恢复方式: 内向的孩子需要低刺激的环境重蓄能量。

什么不是内向

自从“内向”一词诞生后,内向的人就一直遭受着他人的误解。在一定程度上说,“内向”这一概念刚一出世就被“偷换”了。在20世纪最初几年,三位著名的心理分析学家和见解独到的思想家——荣格、阿德勒和弗洛伊德,在心理领域进行合作研究。荣格创立了人格类型学说。同时,基于他观察到弗洛伊德和阿德勒两人对患者的症状持有相反的观点,他发明了两个新词:“内向”和“外向”。在荣格看来,阿德勒重视患者的内心世界,而弗洛伊德则强调外部世界及其影响。荣格把阿德勒的内在性关注称为“内向”,把弗洛伊德的外在性指向称为“外向”。荣格认为,这两种解释路径都是合理的,每一种指向都反映了健康的、与生俱来的气质类型。

随后,这三人却和睦不再。最有声望的弗洛伊德对荣格和阿德勒的质疑愤愤不平。熟知两人都是内向的人,他开始撰文贬低内向,将其定义扭转为“过分以自我为中心”“避世”与“自恋”。由于弗氏理论读者众多,又被广泛研究,于是对“内向”一词的转义和误解被普遍接受遗憾的是,如此误解延续至今。(顺便提一下,阿德勒后期构想的突破性理论“自卑情结”也同样为弗洛伊德所贬低。)

在这个大脑研究方兴未艾的年代里,混淆与分歧比比皆是,这不仅表现在对术语的解释上,比如“羞怯”“社交焦虑” “高度敏感”“自闭症和亚斯伯格综合征”“感觉统合障碍” “阅读障碍”,表现在某些疾病的混淆上,比如“注意缺陷障碍”(ADD)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俗称少儿多动症),还表现在其他影响儿童成长的疾病上。上述症状,有些被认为与内向有关联,但很多还不甚明确。我们只能确定的是,这些症状不只出现在内向的儿童身上。有些研究者甚至怀疑是否该把这些症状当作综合征或功能失调——或者,它们只是正常大脑功能连续体上的远端表征。我们今天对孩子的期盼可能造就了对孩子大脑功能的这种关注。也许,上述症状只不过是反映了大脑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不同方式。它们似乎存在一些共同点,包括脑整合能力的不足以及脑或身体某一系统功能过分亢进或低下。

以上机能失调涉及大脑的主要的信息处理系统,包括注意力系统唤起系统、感觉传导回路、自主神经系统、动机系统和情感系统等。基因排列的内向型或外向型倾向会影响上述的许多系统,也许这正好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常把内向与上述这些孩子的特殊症状混为一谈。不过,理解内向是什么——只是什么——很重要,这样做能防止内向的孩子被人为地病态化。

为了阐明什么是内向,什么不是内向,让我们先来纠正一些关于内向孩子的流行的错误看法。

迷思之一:内向的孩子羞怯

事实: 内向与羞怯时常被人们混淆。这一误解的根源在于只从社交的层面看待内向。内向影响了内向孩子的总体气质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特质会决定内向孩子所偏爱的社交方式。不过,尽管内向孩子的社交表现可能看上去比较羞怯,但它并不等同于羞怯。

与内向不同,羞怯既与能量需求无关,也不是改变社交方式就能解决的问题。和人独处与置身群体,羞怯的人可能有同等的不适感受。羞怯与内向的关键差别之一是在社交场合中对信息的处理方式不同。羞怯的孩子有种期待性焦虑。他们会尝试与别的孩子交流,但预先做好了不受欢迎的打算。而内向的孩子是不愿意社交,他们可能预料到了自己会不喜欢这种场合,但未必觉得自己会不受欢迎。羞怯的人渴望变得更善于交际,而一旦置身于社交场合,他们就会焦虑不安,觉得自己不讨人喜欢。内向的人和外向的人都可能羞怯。

羞怯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经历。几乎每个人都有羞怯的时候。羞怯或许与遗传有关,但往往受环境和后天经历的影响更多。羞怯的孩子对羞辱、尴尬和批评有极度的恐惧。他们可能行为拘谨,对陌生人充满警觉;当有失败的风险时,他们可能会战战兢兢。羞怯的孩子还可能遭到老师、家庭成员和同龄人的粗暴对待,时常成为被嫌弃、嘲笑、捉弄或冷落的对象。不幸的是,这些负面经历会加深他们的恐惧和自觉不讨人喜欢的印象。

在《突破羞怯:一个让孩子温暖、开放和投入乐趣的无压力计划》(The Shyness Break through:A No-Stress Plan to You’re your Child Warm up,Open Up,and Join the Fun)一书中,羞怯问题研究的重要专家伯纳多·卡杜奇(Bernardo Carducci)对内向与羞怯作了区分:“内向的人不一定羞怯。内向的人具有与他人成功交流所必需的社交技巧和自信,他们只是需要独处来重蓄能量,而且他们确实也喜欢独处。羞怯的人则渴望关注,希望自己招人喜欢,被人接受,可他们缺少驾驭社交的技巧思维、情绪和心态。”

内向的孩子无法改变基本的神经传导回路。但是,通过增强自信学习社交技巧和消除恐惧、焦虑,羞怯的倾向可以明显弱化。如果你内向的孩子偏于羞怯,你就要帮他应对和弱化羞怯感,给他讲解羞怯和内向的不同,让他知道你会设法帮助他学习如何在社交场合感觉更自在你要尽可能在与人初次见面时表现出轻松和友好。观察到你的表现后你的孩子就会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表现得更加自信。

可能与内向相混淆的其他儿童机能失调

● 这些年来,我发现公众常把其他一些儿童机能失调和内向相混淆。不过,在很多情况下,较之外向孩子,内向孩子的确更容易发生下面的机能失调:

● 感觉统合障碍(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

● 高度敏感(High Sensitivity)

● 注意缺陷障碍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D and ADHD Spectrum)

● 自闭症与亚斯伯格综合征(Autism and Asperger’s Disorders)

● 社交焦虑与其他焦虑性机能失调

● 有关上述症状及它们与性格内向的区别,请参见附录“容易与内向性格引起混淆的疾病和异常”。

迷思之二:内向的孩子不友好

事实: 内向的孩子可能会非常友好,只是在某些场合,他们无法表现出这一点。例如,我们这一章开头介绍的10岁孩子马修,是个典型的内向孩子,他就非常友好。他乐于与认识的人交谈。学校体育馆里的喧闹和拥挤让他无所适从,所以他不太可能在那儿表现友善。可要是你在家里碰见他,或者你表示出了对动物的兴趣,他就会表现得非常亲切友好。

在这一点上,父母帮助内向孩子的方法是:先发挥桥梁作用,帮助别人理解孩子表达友好的方式,然后再想方设法制造机会让孩子展现出他的友好。

迷思之三:内向的孩子对他人不感兴趣

事实: 内向的孩子对他人很感兴趣,只是不能一下子应对一大群人。他们喜欢一对一的交流,这样才能更多地了解对方。我小时候就是这样。群体性的交际对我来说很困难,可当有人(特别是体贴我的老师们)一对一跟我谈心时,我就变得活跃起来。我对他们的故事和经历非常着迷,我的兴趣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内向的孩子是优秀的听众,这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别人说的事情确实感兴趣,是真正在倾听。

迷思之四:内向的孩子很自我

事实: 内向的孩子的确非常重视他们自身的想法与感受,但对于了解别人的想法与感受,他们也颇有兴趣。对与众不同的人,他们也很宽容。说内向的孩子很自我颇具讽刺性。研究表明,群体中内向的人比外向的人更具合作精神。外向的人常被认为“善与人打交道”,这多半是因为他们喜欢扎在人堆里,未必是因为他们喜欢身边的人,或者对他们感兴趣。

早期识别内向

每个成年人都需要一个孩子来教一些东西给他,这是成年人的学习方式。

——弗兰克·克拉克(Frank A.Clark),美国神学家

气质往往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已表现出来。研究表明,对大多数孩子来说,他们在四个月大时表现出的气质模式会一直伴随他们的成长。想一想,你的孩子在婴儿时期是啥模样?他和《小熊维尼》里的哪个角色比较相像?《小熊维尼》里的角色都是经久不衰的文化符号这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它们代表了某些熟悉的人类行为模式。你的孩子是否像跳跳虎一样活蹦乱跳?是否像小猪一样胆怯?像维尼一样馋嘴?还是像小男孩罗宾一样沉着?或者,像猫头鹰一样是个冷静的观察家?

让我们悄悄观察一下小宝宝奥利弗。他的黑眼睛特别有神,看上去像是在认真观察和打量周围的家人和环境。你几乎能看出来他脑子里在想事情。不像有些婴儿,他的手脚动得不那么频繁,在陌生的环境里尤为如此。有时你很难猜透他在想什么,他想要什么。他通常很安静,可也会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大哭,哄也哄不住。他喜欢有规律的活动,如果变化太多,他就会表现出不安。如果一下子新玩具多了,或者身边出现太多新面孔,他要么变得很安静,睡过去,要么哭起来,或是变得很黏人。如果周围很喧闹或者所有人都行色匆匆,他就会受惊。他还很谨慎,在碰触新玩具之前要等待一小会儿。

在其他年龄段,内向的气质会以不同的方式显露。例如,学步期的内向孩子要逐步热身才能接受新情况。一个学龄前的内向孩子可能迟迟不愿与人说话,除过那些让他感觉特别轻松自在的人。小学时一个内向的孩子不会在课堂上发言,除非他已很好地掌握了那门课程初中时,内向的孩子会表现出比其他孩子更强烈的单独学习和玩耍的意愿。高中时,内向孩子可能要晚些才开始与人约会。在约会之前他可能选择去做别的事情,比如说学开车,不过,他做这些事也要比同龄人晚。

从婴儿时期起,你的内向的孩子就要不断地与外向的期待做斗争认识到这一点能帮助你理解,孩子面临的困难到底有多大。从最初到现在,为了顺应孩子,你很可能一直都在调适自己的行为;可你也很有可能一直在催促着孩子向某些方向发展,觉得那是他自己的需求。辨明孩子的气质倾向能够增加你对他的理解,减少权力之争和挫败感。人的气质决定了很多的事项——从什么让你感觉兴奋,到你交流的方式,再到你处理纷争的方式——并且这个决定早早就已开始。

谁能想得到?

研究者(我猜他们时间挺宽裕的)发现,当给内向孩子和外向孩子的舌头上分别滴一滴柠檬汁时,内向孩子的口腔里释放出了更多的唾液。

内向、外向如何识别

你的孩子是……

● 轻声说话,偶尔还会停下来想词?

● 在大多数情况下很安静,但在让他自在的环境里很健谈?

● 参加社交活动后感觉疲惫,需要时间静养以恢复精力?

● 有时看上去和听上去感觉犹豫?

● 先观察,后行动?

● 融入新环境比较慢?

● 有一两个好友,觉得别的人仅仅是认识?

● 有时看上去兴趣寥寥、没生气,或者十分疲惫?

● 被人插嘴了就不再说话?

● 在公共场合身体僵硬,面无表情?

● 说话时不看人,但倾听时跟对方有很好的眼神交流?

● 疲倦、无所适从或不自在时就变得一言不发?

如果是这样,你的孩子就更为内向。

你的孩子是……

● 说话噼里啪啦,嗓门很大,在紧张时尤为如此?

● 经常转换话题?

● 谈及某个话题时,有能力装作比实际懂得多?

● 与谈话对象站得很近?

● 在谈话时插嘴?

● 听话时不看说话的人?

● 脸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丰富?

● 在你说话使用长句或深入谈一个话题时没了精神?

● 谈话时间稍长就坐立不安?

● 认为大多数人都是朋友?

● 融入新环境轻而易举?

● 参与刺激性活动后感觉浑身是劲?

● 如果独处太久,会抱怨或觉得倦怠?

如果是这样,你的孩子就更为外向。

小测试:你的孩子内向吗?

你的孩子在内向/外向性格连续体中处于哪个位置?(你又在哪个位置?)对下列陈述,请以“对”或“错”作答(“对”指该项陈述在大体上符合你的情况,“错”则相反)。计算答“对”的数目,参考分析便可知道你的孩子的气质类型。

我的孩子:

1.一个人待在自己的房间或者待在他喜欢的地方能让他觉得精力充沛。

2.如果一本书或一个课题让他感兴趣,他就会全身心投入其中。

3.说话时讨厌被打断或者做课题时被打扰,极少打扰别人。

4.喜欢细心观察一番后才参与游戏。

5.周围拥挤或者长时间与人同处会让他暴躁不安,疲惫时尤其如此。

6.倾听时很专注,也与人有很好的眼神交流,但说话时倾向于不与人对视。

7.会保持身体静止,表情不变或者面无表情,尤其是在疲惫或置身于一大群孩子中时。

8.有时反应迟缓、犹豫或比较低调。

9.需要时间思考才能回答问题,回答前可能还要先在心里复述将要说的话。

10.与人交流时听的比说的多,除非对话题有特别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是环境又让他感觉自在,他就会打开话匣子侃侃而谈。

11.不夸耀自己的学识或成就,他可能懂的比表露的多。

12.密集的日程安排会让他无所适从,而不是充满干劲。

13.常轻声说话,说话时有停顿,边说边想词儿。

14.对自己的感知和想法、思想和情感以及内在的反应非常敏感。

15.不喜欢成为大家注意的焦点。

16.可能会让人有不可捉摸的感觉:在家或在其他舒适的环境里活泼健谈,在别处却闷闷不乐;第一天还精力充沛,第二天就萎靡不振。

17.同班同学对他的感觉可能是安静、沉着、内敛、含蓄,或者冷漠。

18.善于观察,有时能发觉别的孩子甚至是大人都没有注意到的细节。

19.喜欢稳定一致,否则需要充足的适应期才会有上佳的表现。

20.课题或测试的截止日期让他紧张。

21.感觉周围发生的事太繁复时会走神,看电视或打游戏时会走神。

22.可能认识很多孩子,但只有一两个好朋友。

23.喜欢创造性的表达和安静、充满想象力的玩耍。

24.从聚会或集体活动回来后,即使玩得很开心,也觉得非常疲惫。

统计答“对”的次数总和,如果结果是:

17~24:你的孩子气质内向。学会如何帮助他保存精力非常重要他有积蓄能量和在外部世界中明智使用能量的需要,这些他要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需要你的帮助。告诉孩子,你理解和接受他的气质,这很重要。

9~16:你的孩子处于内向/外向性格连续体的中间地带,兼具外向气质和内向气质,就像左手和右手都能用一样。他有时会难以决定,到底该一个人待着,还是到外面玩去。尝试估计一下,什么时间的外部活动能让他精力十足,而什么时候他又需要安静独处来恢复精力,了解了这一点,你就可以帮他安排最适合他的日程计划了。

1~8:你的孩子气质外向。外部世界形形色色的活动、事物和人能让他浑身是劲。努力让他保持繁忙的状态,但也要让他明白,休整和思考也很重要。

如果你还是不能确定,你就问自己:他需要通过独处(或与某个特别的人相处)来减少外界的刺激吗?他在大多数时间里借由安静的思考来恢复精力吗?如果确实是这样,他的气质就是偏内向的。内向的人并非不喜欢与人打交道,他们只是需要独处的时间。同样,如果一个人在压力面前表现出退缩,那么他也很可能是偏内向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精力充沛,总想着到外面去玩,而不管有没有人和他一起玩,他就很可能是偏外向的孩子。

本章重点

内向和外向都是正常的气质类型。

内向的人和外向的人对相同情况的反应不同。

了解自己和孩子的气质能使抚养孩子的进程更轻松些。 J5t6rDJd8DHn3xrxqrQpycQqS0KRlDLyiIxBc+Z+C1QfFcLv+8ECiNSiYFb3vuI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