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走入粒子物理学的世界

爱因斯坦曾写道:“世界的永恒谜团是它的可理解性。”粒子物理学研究旨在揭开世间物质最小组成的奥秘。在本书中,我将完整地讲述粒子物理学的故事,从粒子物理学怎样从核物理学中分离出来,到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乃至未来的研究方向。

“物质是什么”这个基本问题由来已久。几千年来,众多不同的文明尝试过寻找它的答案。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物质是由无法继续分割为更小组分的单位构成的:这个最小单位通常被称为原子(atom)——源自希腊语,意指“无法被继续分割之物”。不过我们现在了解到,原子事实上是可以分割的。

鉴于这种渊源,对物质本质的最初探究沦为纯粹的哲学思辨似乎并不奇怪。在粒子物理学领域,这场探究物质本源的任务如今仍在继续。同早期一样,它被统一和简洁两个目标共同驱使着:粒子物理学家希望能用更少的假设来理解并阐释不断涌现的各种现象。他们致力于回答“物质的组成是什么”以及“粒子之间怎样产生相互作用”等基本问题。

当代粒子物理学领域最成功的理论是标准模型(standard model)。对于历史上最成功的物理学理论而言,这个名字着实显得有些谦逊。标准模型脱胎于理论创新与巧妙实验的完美结合。实验观测的重要性从17世纪开始得到重视,而成立于1660年的皇家学会(Royal Society)的座右铭也说明了实验观测的重要性。该座右铭可大致译为“不轻信任何人的说法”,理论和实验间的相互影响在现代科学中向来至关重要,任何科学理论在被广泛接受前都需要得到实验的有力支持。因此,在本书中,我将介绍粒子物理学实验是怎样进行的,以及如何制备和探测粒子。

作为对粒子物理学的介绍,本书主要记述了标准模型的兴起,包括它被构建出的过程以及相关假设如何在实验中得到验证。标准模型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我将追溯夸克的概念是怎样从粒子谱线的研究中产生的,并探讨作为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之一的强相互作用如何将一些夸克结合在一起,形成可以被观测到的粒子,以及阐释这些相互作用的理论是如何诞生的。在围绕夸克展开的这段故事的最后,我将解释物理学家不得不假定存在其他种类夸克的原因,以及这些夸克的存在最终是如何通过弱相互作用被证明的。我们还将讨论标准模型如何借助弱相互作用与电磁相互作用的统一得到完善。

1875年,伟大的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刚刚进入慕尼黑大学,当时他曾被建议不要学习物理,因为“已经没剩下什么可发现的了”。历史教会了我们保持更加谦卑的态度。虽然标准模型在解释粒子和它们的相互作用上极为成功,但一些工作尚未完成。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是粒子获得质量的机制,尽管大多数物理学家相信这个谜团将很快通过旨在探测“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的新实验 得到解决。希格斯玻色子是在标准模型中起到生成质量的作用的粒子。标准模型也完全没有对引力这唯一我们所有人都非常熟悉的基本相互作用做出解释。到了21世纪,研究重点逐渐转向超出标准模型之外的新理论,以及如何用实验对新理论做出验证。这将涉及在接近宇宙诞生后片刻的能标上对相互作用进行研究,但我们现阶段还无法达到如此高的能量。粒子物理学研究逐渐与宇宙学及有关宇宙起源的问题交织、重叠。当我讲到这些领域时,我将着重介绍一些格外有趣的问题和激动人心的发现。

对科学家以外的人群而言,粒子物理学世界遍布着新颖奇特的概念,这其中包括夸克、胶子、反物质以及一些看似对日常生活没有影响的相互作用。基于这一原因,本书的结构不会严格遵循历史上事件发生的顺序,书中也不会试着确定每个发现的功劳归属。这份注定伴随着争议的任务还是留给历史学家比较好。粒子物理学的研究在过去100年间的发展复杂而曲折。我不会尝试过度简化概念,或是仅仅将如今粒子物理学领域中的事实摊开来展示。恰恰相反,在书中我会给出足够多的细节,以便让读者了解我们得到当前知识体系的过程,并明白这个领域的研究者为什么认为当前的理论和实验如此令人激动。书中刻意使用了最少的符号语言,并且仅出现了几个简单的数学表达式,也不包含任何真正的计算过程。我认为数学上的技术细节不该成为任何对科学感兴趣的读者阅读这本粒子物理学概述的阻碍。最后,书后附有详尽的术语表,读者可以利用它查询不熟悉的术语的含义。

在筹备本书的过程中,我得到了“新科学素养”系列编辑玛莎·菲永(Marsha Fillion)以及Oneworld Publications的编辑罗宾·丹尼斯(Robin Dennis)的宝贵建议和支持。我也要感谢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泰吉德·琼斯(Tegid Jones)和伦敦玛丽王后大学(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的彼得·卡尔马斯(Peter Kalmus)对早期书稿的阅读和指正。书中存在的任何遗留的错误及晦涩难懂之处,皆是我自己的疏漏。 gHKCHJib4ugRx2Z/UE4bXEfGVI9csyaTZFLe+NMV7/iZ1VIhh2lMWawJw5PpaRO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