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今天,我们经常说这样一句话:“教育的真谛就是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父母的终极使命就是发现孩子的天赋。”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每个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以爬树能力来评判一条鱼,它将一辈子相信自己是笨蛋。”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想让孩子自信,却总喜欢拿自家孩子的短处与别人孩子的长处做对比;想让孩子成功,却连成功的目的地在哪个方向都不清晰。最终只能是累了父母,苦了孩子。
作为家长,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吗?
●他的天赋是什么?
●他真正的兴趣是什么?
●他的内在需求是什么?
可以说,不少的家长被高竞争感和内卷的环境深深影响,内心前所未有地焦虑,盲目跟从,把孩子推向一轮又一轮的大战,使其身心俱疲、茫然失措。
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学习,但越来越多的孩子却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兴趣和自信。孩子出现厌学及各种心理问题,而且有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
那么,如何让父母不再焦虑,让孩子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2013年,诺贝尔奖得主、物理学家杨振宁在北京大学举办的“科学与文学的对话”活动中说过:“每一个人天生是有些不一样的地方,那么我个人觉得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父母和老师如果发现一个孩子在某一个方向有些特别的才干的话,可以帮助他培养这方面的兴趣,将来可能他就发展出来一个有用的职业。如果越早发现孩子的天赋并培养,他越可能有大成就。”
早在两千年前,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理念。时至今日,爱子心切的父母更应该知道,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独特的天赋,如果遇不到伯乐也会使他的才能埋没。一个国家想要培养越多的人才,它对人才的评价就要越宽容,就更要引导人们树立多元的人才观。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他们的兴趣、天赋与才能也不可能相同。我们不可能让所有的孩子在一个方面达到同样的高度,但我们可以去发现孩子们不同的才能,从而因材施教,让他们在自己喜欢、擅长的方向上学习和发展,使孩子快乐地成人成才。
所有孩子,都至少在某一领域有着相对于自己或相对于他人的智能强项。只要给孩子提供有利的环境,他们就有可能表现出先前未曾被发现的智能强项和天赋。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孩子各方面的表现,可以尽早地识别出儿童的智能强项。当孩子在自己的兴趣和强项领域活动时,好像变了一个人。由于增加了孩子的胜任感,他们显得非常快乐、投入、具有创造性,自信和自尊也明显增强。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如果孩子能够在自己胜任的领域内活动,他们在学校环境中至少不会感到完全无能为力;从更积极的角度来说,孩子的强项领域可以帮助他们发展学业技能,有助于增强自我表现的信心。
孩子的天赋和个性特点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去发现,并给予支持和引导,从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满足孩子内心对情感联结的心理需要,孩子才会产生内在动机,保持对学习和生活的兴趣,过上真正自主和幸福的生活。
目前,国家双减政策的颁布,是希望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更多的发展兴趣的时间。因此,家长可以培养孩子的多元智能,充分发展孩子的潜能和兴趣,特别是发现被自己所忽略的智能优势,重塑自尊和自信,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孩子的家庭教育,拼的是父母的功底。而父母的认知水平,决定了孩子的人生起点。父母读懂孩子,从懂得孩子的多元智能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