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等到孩子步入社会时再开始就晚了。从孩子零岁起,家长必须要在家庭中实施创造力教育,特别是妈妈。”

不仅要“努力”,还要创新

韩国是全世界使用“努力”一词频率最高的国家。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调查,韩国儿童的学业压力指数高达 50.5%,位居世界榜首,但幸福指数却在OECD 国家中排名最低。学业压力第一,而幸福指数却是垫底。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令人痛心的结果呢?我想,虽然个中原因很复杂,但最大的问题可能是韩国妈妈们的错误思维。韩国妈妈们存在一个相当大的误解,那就是她们认为只要对孩子不断地强调“努力”,就能够使孩子走向成功。正是由于这种错误的想法,当其他国家的孩子在自由幸福的玩耍中培养创造力时,韩国的孩子正被折磨得感受不到幸福。所谓创造力,其实并不难理解。以让孩子挖地为例来试想一下吧。韩国的孩子们受到的教育是残酷的,他们非常努力,在惶惶不安中花上365 天不断地挖,最终也只能用手中的铁锹挖出一个小洞。而其他国家的孩子们则在挖着玩的过程中产生了和别人“不同”的思维,从而制造出诸如挖掘机之类的新机器。利用新机器,短时间内便可以开垦出整片土地。由此可见,所谓创造力,就是使用创新的方法,创造出有价值的成果。父母必须及早意识到创造力教育的重要性,果敢地打破传统教育的桎梏,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到知识,使他们利用无边无际的想象力和满满的幸福感引领自己的未来。

给孩子未来准备的最大礼物就是“创造力”

我们的孩子将在不远的未来步入这个急速变化的世界,对于他们来说,也需要一位和美国“创造力之父”保罗·托兰斯博士一样,能够对自己进行创造力教育,以使自己获得生存能力的妈妈。曾经通过勤勉、诚实和努力获得成功的柯达(Kodak)和诺基亚(Nokia)等大型企业,就是因为没能应对快速发展的时代,最终面临破产危机。这些企业缺乏适应变化的创造力,最终被大批用从前想象不到的方式运营的新企业取而代之。爱彼迎(Airbnb)旗下没有酒店却从事着住宿行业,优步(Uber)没有出租车却从事着客运行业。比起做出新尝试,在旧框架中沿用一成不变的方法更加危险。

幸运的是,创造力并非与生俱来。创造力与基因、智力等因素关系不大,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并且,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也不需要庞大的课程体系或昂贵的私人教育来支撑,它取决于父母的态度和家庭环境。在专制的家庭中,按照家长意志长大的孩子会失去创造力。在关系平等的家庭中,父母会想方设法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当孩子在父母的引导下对各种事物产生想进一步了解的好奇心时,孩子的创造力就得到了开发。

令人遗憾的是,很多韩国妈妈在教育孩子时,还在强制他们照搬过去遗留下来的学习、考学和生存的方法。然而现实是,如果妈妈们用过去的经验来教育现在的孩子,那么 10 年之后,孩子们便会找不到自己能够从事的职业。单纯靠学习成绩好或者考试分数高是绝对不行的。现在、立刻、马上,让我们的教育从家庭中开始改变。妈妈的“创造力教育”,是为生活在第四次产业革命时代的孩子们做出的第一选择。

培养创造力,为什么要趁现在

2016 年的世界经济论坛(WEF)上曾预测:未来几年,全球会有超过 710 万个工作岗位消失。同时,将会有约 200 万个此前从来没有过的、全新形态的工作岗位诞生。结论是,届时全球将会产生 500 多万个工作缺口。此外,这次WEF报告还指出,在 2016年全球范围内的小学生中,未来将有 65%以上的会从事目前尚未出现过的职业。尤瓦尔·赫拉利 (Yuval Noah Harari)说过:“目前学校里教授的 80%~90%的内容,很有可能会在孩子们 40 岁之后变得毫无用处。”

我们已知的大部分职业在未来都会逐渐消失。过去,学习好的孩子可以胜任的职业有很多。因此,即使不对其进行创造力教育也不会对生活产生大的影响。但现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渐渐被摒弃。如今,只要拿出智能手机简单地搜索一下,就会出现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一般性的技术也大多可以被机器取代。

那么,未来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玩转世界,甚至改变世界的人才呢?我想,那一定是拥有机器和人工智能(AI)取代不了的能力,即能够在知识上做加法的、拥有“创造力”的人。对于将要迈入未来社会的孩子们来说,创造力是一项不可或缺的生存能力。而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是作为父母的当务之急。

让孩子跳出框架去玩耍

从前的孩子们在山野中奔跑跳跃,在黄土飞扬的操场或空地上尽情玩耍。但现在的孩子们大部分时间被关在四面水泥的公寓楼房中,顶多坐着小轿车从一座建筑去到另一座建筑。游乐园里的泥土消失了,沙土上孩子们肆意奔跑的场景也不见了。从前那些横冲直撞、一窝蜂似的玩耍的孩子再也难觅踪影。

这真是件讽刺的事。虽然世界对“创意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个性化人才”有着实际的需求,但孩子们从玩耍到学习的空间,甚至是获得人生经验方面,都正在逐渐形成固定的框架。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框架还越发牢固。对于“从未触摸过土地”的孩子们来说,这种框架是凭他们的力量无论如何也无法撼动的铜墙铁壁。

韩国教育制度的“框架”导致学生“填鸭式”地学习,养成非对即错的二分法思维方式。可以说,韩国的教育是向着高考这个最终目标一路狂奔的赛马式教育。这样的教育制度会让孩子们把学习当作任务来完成,困在框架中的孩子最终只能成长为一辈子只会机械地完成“任务”的人。

想要让孩子跳出框架,就要想办法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当孩子想要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积累知识时,他会主动增加阅读,寻找这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并进行自我激励。这样的孩子在面对一些“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尚未解决的问题”时,不会局限于非对即错的答案,而会思考一个开放式的解答。他们求学的意愿会更加主动,他们会渐渐走向更加宽广的天地。

孩子的思考和分析能力亦是如此。一些框架导致人们认为多数人的选择或和别人相同的观点才是对的,也导致很多人把失误与失败画上等号。在这种框架中成长的孩子只能做出与框架中的观点相符合的思考。相反,充分发挥想象力,跳出框架来思考的孩子们,则会将各种千奇百怪的想法掺杂、糅合在一起,最后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完成一次融合性的思考。他们能够不受年龄和性别等方面的阻碍,勇敢地提出异议,也欣然将失败当作学习。

孩子们是否能够跳出框架,决定了他们是否能拥有比常人更多的“经验值”。被关在水族馆中的鲨鱼,身体再怎么长也不会超过水族箱的尺寸。孩子也是一样,他们如何成长,将成长为何种模样,是由他们自己眼中世界的大小决定的。框架之外的世界比框架内的更加广阔、多元和有趣。

如何培养创造力

我是培养创意英才领域的世界级专家。我曾荣获美国天才儿童协会颁发的青年学者奖和霍林沃思奖 ,美国心理学会丹尼尔·伯莱因奖 (奖励给对美学、创造力和艺术有杰出贡献的人),美国国际创意协会最佳研究奖。2018 年荣获创造力领域的“诺贝尔奖”托兰斯奖 ,同时我也是该奖项的首个外籍获奖者。在过去的 30 多年里,我一直埋头于创造力教育研究领域。我将把我的研究成果,即在家庭中仅靠父母就可以做到的“培养孩子创造力的方法”通过此书介绍给大家。

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其他对世界发展做出过积极贡献的创新者的共同之处并不是所谓的“高智商”,而是他们拥有的“卓越的创造力”。孩子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散漫,或是经常产生一些不着边际的想法,实际上是好事,而且应当鼓励和引导孩子做出与他人不同的思考。但韩国的父母却认为孩子跳出框架是件坏事,因此会绞尽脑汁地把孩子再抓回框架内。一个乖乖听话、埋头苦读的孩子不太容易培养出创造力。反而是那些有些天马行空,却仍积极乐观、独立干练的孩子更容易获得创造力。不乐观的孩子时常会产生“这能行吗”之类的消极否定的想法,这不利于培养创造力。此外,被动和顺从的孩子会惧怕挑战,不敢面对失败,因此也很难开发出创造力。

能否培养出孩子的创造力,取决于父母,尤其是母亲的后天教育。懂得规划孩子未来的母亲,一定能够花费巧思去实施本书中提出的 4S教育法,为孩子营造 4 种成长环境,即阳光(Sun)、疾风(Storm)、土壤(Soil)和空间(Space)。

由妈妈打造的创意英才

犹太人荣获诺贝尔奖的概率远高于其他各个民族,概率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08倍,他们的教育方法闻名遐迩。其实,犹太人和我们在教育问题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犹太人和我们都会把学习的重要性早早地灌输给孩子。此外,还会传授给孩子诸如节俭之类的生活智慧,教育他们尊敬长辈等。但是,犹太人会尽可能地启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而我们却不会这么做。犹太父母和我们之间到底存在哪些差异呢?

我们的家庭环境往往会抑制孩子的好奇心,限制孩子的幽默感,否定他们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阻挡他们向远方眺望的视线。犹太人则十分注重鼓励孩子追逐自己的好奇心,并不断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深入挖掘。比起与他人比较,他们更关注与昨天的“自己”相比,今天的“我”是否更进了一步。相反,我们则不停地强调让孩子取得好成绩,通过各项考试。犹太人教育孩子拒绝权威和等级,吸收其他文化中的精华,改善和补充自己的文化。然而,我们的家长不会反思固有观念,并把这些原封不动地传授给下一代。此外,犹太人能够在平等的关系中与孩子展开讨论,而我们则在等级关系中对孩子实施单方面的训育。

虽然教育制度不是朝夕之间就可以改变的,但父母的态度可以从今天就开始调整。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父母在开发孩子创造力方面能够实施的创意教育方法,相信会成为所有父母都能够轻松操作的指南。

能够打开本书的妈妈,本身已经十分优秀了。因为您一定是苦苦思索着怎么做才能使孩子更好地成长,从而找到此书的。创造力教育以此为初心已经足够。

如果你一直对孩子的未来感到焦虑,或者总是担心孩子落后于别人,因而把孩子圈在“填鸭式”教育的旧框架里,那么,我衷心地希望您能够翻看这本《儿童创造力培养课》。希望本书能够帮助到那些迷茫地在“填鸭式”教育、超前学习和英才教育阵营中折腾的父母,指引他们脱离一味地强调“努力”的旧模式,鼓起勇气把孩子培养得“与众不同”,把“创造力”这个强有力的生存武器作为礼物送给我们的孩子。

另外,让孩子独立去完成创造力的开发是十分艰难的。创造力是在频繁的交流中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的,所以请为孩子营造能够和周围其他孩子多多交流、共同培养创造力的环境。阅读此书的父母,若能将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性告知给更多父母,就再好不过了。我为所有的父母献上此书,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够自由快乐地翱翔在框架之外。 PzX7FJSLNZ74ZWJhvN19Xx9+HtbrUjvap4PtaZEphHiLdkuRoAumL1w8h+BkrBJ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