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鹰扬府的设置与隋后期的府兵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隋炀帝穷兵黩武、荒淫腐化,陷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他把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政治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在开始当政的五年中,掘堑筑城,开渠穿河,并将隋初许多制度重行厘定。这时候封建国家所掌握的财富更加丰足了,隋炀帝便迅速地暴露其残暴统治者的面目。

以隋炀帝为首的隋统治集团对人民的苛酷剥削和凶残压迫,激起了各地人民的反抗,农民起义彼仆此起,终于汇合成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炀帝一方面继续进行对外战争,一方面力图镇压农民起义,不断扩充军队以强化国家机器。而强大的人民起义斗争的浪潮,严重地冲击和震撼了这一封建皇朝;中央集权及其军制本身也日益暴露了它本身的弱点。这个封建皇朝的统治,历时总共不过三十七年。

骠骑府改为鹰扬府及相应的改制措施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骠骑府为鹰扬府,为府兵组织系统一个重大变更。

骠骑府改为鹰扬府,府的长官称鹰扬郎将;鹰扬副郎将为其副职,后二年鹰扬副郎将又改名鹰击郎将。鹰扬郎将为正五品,鹰击郎将为从五品,比之骠骑将军(正四品)和车骑将军(正五品),分别降低一级和半级。其下级大都督改为校尉,帅都督改为旅帅,都督改为队正。从此将军和都督的名号都取消,而代之以较低的郎将、校尉、旅帅、队正等名号,整个府兵军职的地位又比以前有所降低。

原来的车骑一般为骠骑的副职,单独设立车骑府时则为正官,自骠骑府改作鹰扬府之后,鹰扬副郎将在名号上确切指明为副职,改名鹰击郎将后亦为副职。同时三卫改名三侍,统一设置鹰扬府,也以鹰扬郎将、鹰击郎将为正副长官。 [238] 三侍为内军鹰扬府,此外为外军鹰扬府,分别隶属于十二卫。

鹰扬府逐渐冠以地名,出土的墓志铭及符印等颇多这方面的资料,可补旧史的缺略。张伏敬大业三年为右武卫纯德府鹰扬副郎将,邓□为玄真府副鹰扬郎将,其事当在大业五年以前。 [239] 当时雍州有真化府,弘化郡有龙泉府及东阳府、河山府、洛汭府、进德府、温池府、尧台府、兴城府、临江府等。 [240] 鹰扬府很多,府名前面既系以所属之卫,又冠以所在地名,系统清晰,这在当时习惯称谓和公文、官历中大抵已完全通用;而旧史不载,当由于行文从简的关系。

十六府的成立和十二卫分领府兵的制度,也比较固定下来。十六府为左右卫(或称左右翊卫)、左右武卫、左右候卫、左右屯卫(亦名左右领军)、左右御卫、左右骁卫、左右备身、左右监门,后来亦称十六卫。其中左右备身、左右监门不领府兵,领府兵的为十二卫。十二卫所领府兵,通称为卫士,卫士代替了侍官的称呼,也是从一般“军人”、“军士”名号中突出其重要职责的称呼。 [241] 左右卫所领的府兵专名为骁骑,左右武卫所领名熊渠,左右候卫所领名 飞,左右御卫所领名射声,左右屯卫所领名羽林,左右骁卫所领名豹骑,这些名称一般自秦汉以来已被采用,北周左右武伯所属六率,即有射声、骁骑、羽林名号,宣帝时更有熊渠、 飞等名号。大抵禁卫军由皇帝赐以美名,以示特殊,因之府兵的禁卫军色彩,也更加显得浓厚。十六府中的左右备身、左右监门,分别掌侍卫左右和门禁守卫,不领府兵,是保留原来传统禁军的系统。 [242] 至此十六府代替原十二府成为各种禁卫军队的总汇。

隋后期府兵和内外宿卫军、中外军的关系

炀帝即位,扩充府兵,《隋书·食货志》说:“时帝将事辽碣,增置军府,扫地为兵,自是租赋之入益减矣。”从《食货志》叙事的年代顺序看来,应是大业元年事,上文提到三月王弘、于士澄往江南采大木造龙舟,下文提到八月炀帝乘龙舟幸江都,增置军府约在这年四月至七月之间开始。

隋鹰扬府数及兵额,已无可考。从已经发现的鹰扬府地域名称来看,其分布是非常之广的。东北方面,在幽州、易州、赵州等地设府;西北方面,在瓜州、朔州等地设府;东南方面,在扬州、润州等地设府;西南方面,在襄州、夔州等地设府,分布地域之广,可说明府数之多。 [243] 再结合出兵数字来看,隋文帝平陈,不过出动五十一万人;而大业八年用兵高丽,就达一百十三万二千八百人,增加了一倍多。按广征天下兵、募民为骁果尚在大业九年,足见大业八年所出的兵,是原有的中外军,其中府兵占很大的数字,“增置军府,扫地为兵”的事实,也反映在庞大的出兵数字中。按隋行军编制,一般每军二万多人,最多可达五万 [244] ,当然行军编制与平时编制是不同的,而府兵编制又可以不同于一般军队编制,暂且按行军编制估计一下,大业八年主要分二十四军,其中十二卫和东宫六率的兵可以有三十多万至六七十万,现结合出征的中外军兵数估计,将不少于六七十万,因十二卫和六率的兵不可能全部出动,尚有一部分要担任宿卫,如府兵占出兵总数的二分之一即六七十万人,卫士总数(包括出征和留守的在内)必然超过六七十万人。这种估计,依据殊嫌不足,姑志于此,以待他日重新论证。

隋代宿卫分内外,情况基本上与西魏、北周相同。左右卫有别于他卫,各辖直寝、直斋等员;又统亲卫,无论住行,随时侍从皇帝左右,较接近皇帝。左右备身、左右监门又有别于十二卫,专掌侍卫左右和宫殿门禁,职掌更为重要。所以府兵中有内军和外军之分,而禁军中有“领府兵”和“不领府兵”之分,所谓内外相维,基本上没有什么不同。但其趋向为加重内宿卫兵,大业八年募民为骁果,以折冲郎将、果毅郎将领之,分置左右雄武府,以雄武郎将、武勇郎将为府的正副长官 [245] ,而上属于左右备身府,其组织系统与军将名位完全与鹰扬府相同。这样,骁果成为皇帝的亲兵。如果说大业八年前着重扩充十二卫,那么大业八年后是着重扩充左右备身府。骁果虽不完全用以宿卫,然而炀帝巡游江都,骁果在扈从军中占极重要的地位 [246] ,宇文化及便是以骁果发动政变的,主谋司马德戡领左右备身骁果,裴虔通系监门直阁,当时骁果万人营于城内,卫士寡弱,皇帝最亲信的左右备身府、左右监门府乃在政变中扮演了主要角色。

在中外军方面,炀帝是竭力加强中军、扩大鹰扬府作为禁卫军而依靠它进行征战与担任宿卫,即所谓“募人”也别置雄武府,命名曰骁果,纳入左右备身府统领系统,成为皇帝的另一支亲兵,也纯属中军。除出征与宿卫外,地方镇戍有的亦由中军担任,如李百药为鲁郡临泗府校尉,充戍会稽;张平高是绥州人,任鹰扬府校尉,充戍太原。 [247] 洛口等官仓,设有箕山、公路两个鹰扬府,并筑城防守。 [248] 又薛世雄以右候卫将军镇怀远,后以左御卫大将军领涿郡留守,吐万绪以左屯卫大将军镇怀远,陈稜以武贲郎将为东莱留守,杨威以永嘉府鹰扬郎将为河阳关留守。 [249] 加强中军,并使中军担任地方防务,即所谓中外相维,重首轻足。这一发展是中央集权的一种通例,府兵的加强和扩大,是体现这一发展的一种形式。 obGERiYo2ofzyvvFbOxi0jT+qWRtKT8zHHY9hKpC9SxjCgEjjgxK09zDfbJuAQ2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