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5.班级花名册上,排在前面的为何总是男生?

Q5.我就读的是一所男女校。班级花名册上,排在前面的为什么总是男生呢?

A5.属实不可思议呢。花名册上如果男生在前,那么任何需要点名的场合,总会男生优先,女生垫底。比如,按照花名册的顺序颁发毕业证的时候,也是男生先上台,等全体男生都领到毕业证以后,才能轮到女生。是从何时开始,形成了这种习惯呢?

日本的小学诞生于明治时代。假如是从当时开始的,根据“男女七岁不同席”的古训,大概是男女生分桌而坐的规定,遗留到今天的一种“残余风气”。二战前,学生一旦升入初中,就必须男女分校。战后,国家发起了学制改革,不仅针对初等教育,包括中等教育在内,一律实施了“男女合校制”。在美国占领军的命令下,旧制的初中与高中开始推进男女校的合并。大概当时的花名册便是将男生登记在前,而女生列后吧。至于高等教育,尤其是四年制大学情况又如何呢?战前的一九一三年,东北帝国大学(现东北大学)才首次允许女生就读。而五年后,北海道帝国大学(现北海道大学)也随之对女生开放了门户。但遗憾的是,除个别几所大学外,高等教育依旧将女子拒之门外。直至战后,新制大学几乎皆采取了男女同校体系,花名册也才彻底开启了“男女混合模式”。而这种做法,实际并未给大学方面增添任何不便。虽说大学里的体育课,各校会依据自身条件以及开展运动的类型,对男女实行分别授课,但并不存在“花名册不把男女区分开,就格外麻烦”的情况。在大学里普普通通的做法,为何搬到中小学就成了“名不正言不顺”,着实教人费解。换句话说,花名册把男女生分开排列,没有任何切实合理的依据。

明明无凭无据却存续多年的做法,叫作“习惯”或“传统”。而这种排名习惯,反映出事无大小皆以男性为先的固定观念(也称“社会潜规则”)。不管任何场合,率先起身,走在前面的是男性;菜端上桌,先动筷子的是男性;会长、主席、董事长是男性,团队领袖是男性……而这种世俗成见,大概也反映在了学校的花名册上。只要还存在这样男女有别的花名册,就是在助长“男性优先”的潜规则,使其变得愈发“天经地义”。

感觉这套规矩“不对劲”的,绝非只有你一人。从一九九〇年代起,学校的一些女老师发起了名叫“这种做法好奇怪”的运动,呼吁改用男女混合排序的名册。老师们的运动遭到了重重阻挠,有人说“不分男女不方便”,有人说“这可是过去沿袭下来的传统”,可这些反对理由完全不具说服力。结果是,各地启用混合名册的学校日益增多。教育领域的行政措施方面,中小学校由市町村主管,高等学校统归都道府县 负责。因此,某些改革阻力较大的地区,混合名册还未能大幅度普及。若干区域曾暂时推行过混合名册的启用,但在反对派的高压下,又改回了旧式的名册。你就读的这所学校位于哪个地区?是在发展缓慢,对传统“爱不释手”的大叔大妈们最为集中的区域吗?

男女混合名册如今被称为“无性别名册”。毕竟,学生中假如有LGBTQ(参照第3章A30)的孩子,不知该将其列入传统名册的“男生组”还是“女生组”,会让老师很发愁,孩子本人估计也痛苦。这些只会给人添麻烦的“习惯”和“传统”,依我看,还是早点抛弃才好。不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有谁先出来喊一嗓子:“这也太奇怪了吧!”周围的人也须齐声支援:“对啊!说得没错!”还必须去说服那些认为“如今这样也挺好”的人,竭力排除一切绊脚石……如此,光是改变一下花名册,就已费尽千辛万苦,唉……

推进启用男女混合名册的女老师曾说过这样一番话:虽只是一点点微乎其微的变化,但在争取的过程中,女性教师若能积极大胆地不断谏言,职场的“通风状况”定将大为改善。比起结果,过程才是我们最大的成果。

你的问题十分简单,我却答得很长。我只希望你明白:哪怕是不起眼的小小变化,也是因为那些有意愿去推动改变的人才发生的。并且稍不留神,得到微小改良的现状便会马上逆转,故态复萌。最重要的是认清一件事:只要存心改变,就能实现改变。职场上,总是由女性来端茶倒水的潜规则也是在这种努力下,方才消失的。

今后也请千万珍惜你这种“似乎哪里不对劲”的感觉。 JYiYSmq+eX4/gXJUjpHGhwhVa9EYFdIfQ5k1/NekYlbdmfEQiK2ykIbkZnD65K9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