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章
孩子自控力问题日益显现

01 孩子无法专心上网课

“没想到我家孩子对学习这么不上心。”

“看孩子上网课时的样子,我都快郁闷死了。”

“我家孩子作息不规律,昼夜颠倒,现在连见他一面都难。”

新冠疫情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许多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孩子上课的方式。过去,他们必须去学校上课;而现在,他们只需用计算机或平板电脑就可以在家上网课。这种在家里学习的日子日渐增多,不知不觉已经持续了一年多。由于长时间上网课,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许多问题令父母头疼不已。

——上网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孩子上网课的状态千奇百怪:有的会一边放着网课,一边用手机聊天;有的会假装在写作业,但实际上在打游戏;有的还会沉迷于YouTube的视频,无法自拔。不同于枯燥的学业,周围总有各种各样的趣事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再加上电子设备触手可及,他们更加难以抵御诱惑。

即便父母教训几句,也只是一时奏效,过不了多久他们又会故态复萌。然而,父母既无法一刻不离地监视孩子,又无法对孩子放任自流,他们左右为难,最终陷入育儿的窘境。

其实,孩子如果只是不专心学习还好,但如果他们沉溺于电子设备,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那么,他们会因为睡眠不足而没有精力学习,上网课时也只是简单签到后,便昏昏睡去。这个过程会循环往复,孩子的生物钟也会被完全打乱,每天昼夜颠倒,过得浑浑噩噩。

另外,由于无法外出,且没有体育课,孩子的运动量大幅度减少,会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一方面,有的孩子因为运动量不足而发胖,患上小儿肥胖症;另一方面,有的孩子因为缺乏必要的户外活动而食欲不振,出现营养不良的症状。

沉迷于电子设备而无心学习的孩子、昼夜颠倒而无法正常上网课的孩子、一直待在房间里而出现健康问题的孩子,让父母既担忧又生气。这些问题让父母手足无措——是否真的可以放任不管?管的话又需要管到何种程度?他们冥思苦想,却无法得出答案,于是,父母只能盼望着疫情早日结束,孩子能够重回学校学习。

然而疫情结束后,父母与孩子的“战争”就会停止吗?很遗憾,答案大概是否定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网课是大势所趋

在上网课的方式因为疫情而流行之前,网络授课的方式就已经出现了。线上公开课程——慕课是一种大型开放式的网络课程,它能够向无法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提供多样的大学课程。与过去必须到学校上课的方式相比,慕课突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性价比更高。

不仅如此,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社会日新月异,我们根本无法保证20岁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能够满足10年、20年以后社会的需求。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以适应科技和社会的发展。然而,重返校园的成本太高,慕课则不失为一种学习新知识的有效方式。

因慕课能为人们提供公平接受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机会而广受好评。进入21世纪,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相继推出慕课。2012年,《纽约时报》还刊登了一篇名为《年度在线公开课》的报道,文中对慕课为大众提供常春藤盟校知名学者的课程大加赞赏,并称其为“教育界最伟大的革新”。

现在,还出现了一种没有校园,仅通过在线的方式进行授课的网络大学。2010年成立于旧金山的密涅瓦大学(Minerva Schools at KGI)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它没有线下的实体校园,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都在线上上课。该校聚集了全世界许多青年才俊,其入学门槛据说比哈佛大学还要高。

这种变化趋势不仅仅局限于大学,美国的一些名牌高中也逐步扩大了线上办学规模。其中,位列在线高中排行榜榜首的斯坦福大学附属在线高中(Stanford Online High School)网罗了一大批优质生源,学生的SAT(学术能力评估考试)平均成绩超过1500分。

然而,随着新冠疫情的暴发,全世界人民都投入抗击新冠病毒的斗争中,学校的很多工作都被迫转到线上进行。除了上课方式,学生的开学典礼一再被推迟,最终迫不得已只能在线上举办。原以为会徐徐到来的在线教育时代,却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加快了进程。最初,网课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十分陌生,视频画面也动辄中断、卡顿,然而随着疫情的常态化和科技的进步,师生早已对上网课轻车熟路,网课视频也变得更加清晰流畅了。

在线教育不仅能够节约成本和时间,还具有方便快捷、可操作性强等优点,即便疫情趋于稳定,在线教育仍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在线技术。

——线上时代必需的能力

凡事都有两面性,在线教育也不例外,尽管其优势众多,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一方面,在线教育突破了时空和物质条件的限制,为人们提供了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因此截至2010年年初,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教育平台受到了广泛关注,人们都期待它能够成为替代传统教学方式的绝佳方案;另一方面,剑桥大学凯蒂·乔丹(Katy Jordan)发表的线上教学成果研究报告显示,慕课中平均每一课程的申请人数约4300人,但只有6.5%的学生能够完成这一课程的所有学习内容,且课程时长越长,这一比例就越小。

杰夫里·塞林格(Jeffrey Selingo)对完成课程的人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这些人中大部分已经取得了相关领域的学士学位,这表明能够保持自律、坚持学习的人,才是慕课真正的受益人,这些人大多数是专业的人才。由此可见,为了充分享受在线教育提供的便利,学生需要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即使老师不提问、不考核出勤率,也能够控制自己专注于课程。

读到这里,各位父母可能会有疑问:“我家孩子还小,难道现在就要接触大学课程吗?”其实慕课只是一个例子。如今,在线教育正在普及;未来,孩子将会在高度发达的数字化环境中学习。因此,从现在开始,在日常上网课的过程中,孩子应该学会自主学习。

孩子不仅在线上学习时会出现问题,在进行网络社交时也存在诸多问题。现在的孩子普遍在网络上玩游戏、交朋友。在现实中,与朋友相处时,难免会产生摩擦,这时两人能够根据对方的表情和语气及时调节自己的情绪,甚至通过打一架来解决矛盾。但是,在网络世界中,孩子只能利用SNS的文本互相攻击。虽说“君子动口不动手”,但如果太过分也会伤及友情,甚至会给对方带来伤害。因此,校园暴力防治委员会十分重视学生的网络暴力现象,一经发现,将给予严惩。此外,有的孩子还会在网络上传播淫秽视频,这也是父母需要严加关注的问题。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父母需要培养孩子自主控制暴力倾向和性好奇的能力,使他们明白网络并非法外之地,坚决不能做违法之事。

总而言之,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如今的孩子必须具备自控力。

02 成功的条件

“你希望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在写这本书之前,曾经以父母为对象进行过上述问题的在线问卷调查。尽管在诊疗时也经常会问到这个问题,但我觉得在线的回答会和面对面不同,同时也想听到更多人的回答。

然而,在线问卷的答案与面对面的并没有什么不同,无论是在诊疗室还是在网络中,父母都希望孩子成为:

健康、快乐、阳光、善良、自信、坚韧、睿智、独立的人;有礼貌、有主见、责任心强、自尊心强、敢于直面挫折的人。

当今时代,有些人奉行“金钱至上”,我原以为会出现“希望孩子赚很多钱”之类的回答;同时,许多父母因为孩子的学业而苦恼,我也想当然地认为会出现与学习有关的回答。然而,许多父母认为,物质和学业并不是孩子的终极人生目标,只是实现这些目标的辅助手段。 因此,父母才会做出如上的回答,希望孩子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自主掌控自己的人生。

——成功的定义

成功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概念,因此我们很难定义何为成功。然而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我发现 父母眼中的成功,就是能够自主选择人生并勇敢追求幸福。

父母如果想让孩子成为这样的人,就必须从小加以培养,使他们逐渐具备如下的成功必备条件。

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是幸福人生的必要条件,包括时间管理、待办事项管理、财产管理等独立生活所需的管理能力。另外,健康管理能力也属于自我管理能力,如果孩子无法保持身体健康,那么即便具备再多的能力,也无济于事。

预测能力

管理现在的能力与预测未来的能力需要同时发展培养。预测未来,就要提前思考和预测自己的言行举止会产生什么影响。为了产生积极影响,孩子需要严格管理自己当下的行为,以便在未来实现目标。

情绪控制能力

喜怒无常的人难以被群体接纳,萎靡不振或焦虑不安的人难以集中精力。生活中难免有挫折,为了不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孩子需要管理自己的情绪,以积极稳定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起伏。

学习能力

孩子的学习水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小学的优等生到了高中不一定还是优等生,小学的差生到了高中同样不一定还是差生。上小学时,要想孩子取得优异的成绩,父母只要多加教导或者送孩子去辅导班即可,尤其以上辅导班的成效最为显著,因为辅导班老师往往讲课浅显易懂,在考试前还会帮学生们整理出重点,简直就像把饭喂到了嘴边。然而到了初中,课业量骤增,这种方式就难以保证有好成绩。

由此可见,学习能力比成绩更重要,因此,父母应该重点关注孩子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计划和执行学习任务的能力以及持续的专注力。

定力

定力,即忍耐瞬间冲动的能力(忍耐力),与专注或集中注意力稍有不同。例如,即使现在想立刻跑出去玩,孩子也会坐在座位上坚持到下课;即使眼馋朋友的新手机,孩子也不会偷抢。这些就是具备定力的体现。

社交能力

在小学3年级之前,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建立人际关系,但这之后,孩子必须具备独立结交朋友、维持友好关系的社交能力。如果孩子没有朋友,那么他们将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更难以追求成功与幸福。

自尊心

孩子如果想要独立自主地生活,不想任人摆布,就必须有自尊心。自尊心,并不是来自与他人比较所获得的优越感,这种通过攀比而得来的自尊心无法长久保持,因为一旦孩子失败,这种自尊心便会瞬间瓦解,孩子也会因此一蹶不振。真正的自尊心来源于对自我的肯定,孩子应该夸赞自己比昨天更好,即使失败也要安慰自己,鼓励自己从头再来。有了这样的自尊心,孩子才能在危机来临时迎难而上,取得最终的胜利。

——自控力是成功的关键

上面列举的成功条件中有一个共同点,即具备自控力。认知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指出,自控力是指为实现目标而控制自己的思想、情绪和行为的能力。

自控力:为实现目标而控制自己的思想、情绪和行为的能力。

——自控力惊人的影响力

自控力需要从小培养,并非成年后一朝就能习得。杜克大学的特瑞·E.墨菲特(Terrie E.Moffitt)和艾夫沙洛姆·卡斯皮(Avshalom Caspi)曾进行过一项针对1000名孩子的跟踪研究,他们收集了孩子们从出生到32岁的资料,并分析了孩子们3岁时自控力的强弱与31岁时健康状况、财务状况和犯罪率的关系,此外,还与其兄弟姐妹进行了比较。

研究结果十分惊人:3岁时自控力较强的孩子在31岁时更加健康,经济条件更好,犯罪率也更低;和成长条件相似的兄弟姐妹比较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正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在幼时养成的行为习惯,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大卫·A.罗宾逊(Davina A.Robinson)等研究人员也分析、对比了150项研究结果,以了解孩子在4岁前具备的自控力对日后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4岁以前自控力较强的孩子,在8岁以后表现出较强的社交能力、学习能力以及较高的校园活动参与度;而自控力较弱的孩子则具有焦虑、忧郁、校园暴力等不良倾向。

不仅如此,小学低年级时期自控力较强的孩子,在13岁左右时会表现出较强的算术与阅读能力;而自控力较弱的孩子,则更容易产生肥胖、抑郁和暴力倾向,沾染吸烟、吸毒等不良习惯。此外,低年级自控力弱的孩子,在青壮年时期更易抑郁、焦虑、有暴力倾向、肥胖、吸烟、酗酒、滥用药物和失业。由此可见,幼年时期的自控力在成人后依旧会产生重大影响。

众多研究均表明,自控力是成功的关键。 孩子自控力的强弱能够影响其未来的成就、人际关系、精神状况以及生活的幸福指数。因此,父母应该从小重视孩子自控力的培养。

那么,自控力由什么组成?又是如何影响孩子未来的呢?这些问题将在下面详细说明。

03 自控力是什么

——自控力的构成

自控力是什么?自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学者们对于这两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在认知心理学领域,执行能力被认为是重要的因素;在发展心理学领域,自控力则被认为是重要的因素;而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注意力才被认为是重要的因素。

因此,与其将自控力单纯定义为一种能力,不如 将其看作多种能力的有机结合,即各种能力的总和。 那么,自控力包含哪些能力呢?

自控力主要包含以下3种能力。

第一种是情绪调节能力。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不论谁遇到都会产生愤怒、焦虑、烦躁的情绪。

如果情绪调节能力较弱,孩子就难以控制这些不良情绪,在学业、人际交往等方面受阻;而情绪调节能力强的孩子即便心情不好,也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怒而能忍,懂得控制和排解心中的怒火。情绪调节能力强的孩子,在协同合作、关怀他人、遵守秩序方面会做得较出色。

第二种是认知调节能力。 上网课期间,注意力集中的孩子和不集中的孩子在认知调节能力上有着明显的差异。认知调节能力较强的孩子能够调动注意力、工作记忆力与定力,抵御外界的诱惑,专注于学习。

工作记忆力是认知调节能力的一种,指记住某件事的能力。举例来讲,我们因为口渴而打开冰箱找水喝,却被美味的蛋糕吸引,大快朵颐以后,我们又会发觉自己口渴,这时,我们才会想起刚才自己想要喝水。如果工作记忆力较弱,这种健忘的症状就会反复出现。

工作记忆力强的孩子不会三心二意,他们会始终记得自己该做什么,解题的目标是什么。因此,工作记忆力对数学学习十分重要,因为解题过程越复杂,孩子就越有可能忘记最初的解题目标而计算出错误的答案。

第三种是行为调节能力。 这是指能够自主调节行为的能力。新生儿大小便失禁,是因为对括约肌的控制能力还不够;蹒跚学步的婴儿容易摔倒,是因为对运动的调节能力还不够;孩子下定决心,却不能付诸实践,是因为缺乏执行力。

——自控力不等于定力

自控力是成功的关键。很多人会将自控力与定力混为一谈,然而,自控力并不是无条件地忍耐,而是为了实现目标而自主调节自身思想、情绪和行为的能力。

人生目标因人而异,并且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目标也不相同。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关注或赞扬可能会成为他们的目标;再大一点,朋友的认可可能会成为他们的目标;长大成人后,特定的职业、公司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则会成为他们的目标。无论目标是什么,为了实现目标,根据情况而恰当地调节自我的能力,就是自控力。

自控力强的孩子能够正确思考、判断和实践,能够根据情况做出选择,不会轻易被欲望左右。即使雪糕就在眼前,但为了不拉肚子,他们也会忍住不多吃;即使对新游戏充满好奇,他们也会下定决心待考试结束后再玩。

自控力在社会生活中也必不可少。自控力强的孩子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并且能够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即使朋友犯了错误,也不会随便生气,能够耐心指出;当发生与自己的主张背道而驰的事情时,也不会一味忍耐,能够适当地表明自己的立场。这样的孩子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会十分受欢迎。

不仅如此,自控力强的孩子还有较强的执行力,能够按照自己的判断与计划行事。因此,如果具备了较强的自控力,孩子就能够更加顺利地实现人生目标,取得成功。

——自控力与学习能力

在孩子小升初之际,父母常常会忧虑孩子是否能适应新学校,是否能好好学习,应该如何进行小初衔接。

相关研究对此做出了回答。研究结果表明, 自控力强的孩子在入学后适应能力更强,并且学习成绩更好。 自控力中影响学习的能力有3种:注意力、工作记忆力、冲动抑制力。

注意力 是指专注于某事的能力。孩子的注意力越集中,就越能抵御外界的诱惑,专注于待解题目,这是解决问题最基本的自控力。

工作记忆力 是指通过记忆并遵循指示来确定解决方法的能力。孩子的工作记忆力越强,就越能记住“上课禁止闲聊”和“禁止在教室随意跑动”等班规,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冲动抑制力 是指阻止冲动行为的能力。孩子的冲动抑制力越强,就越能够控制在教室里乱跑或者和同学交头接耳的冲动。

国外曾有一个名为HTKS(Head Toes Knees Shoulders Task,头、脚、膝盖和肩膀活动)的方法,它能够简单衡量孩子注意力、工作记忆力和冲动抑制力的强弱。孩子首先需要按照检测者的指令,依次用手指指出头、脚、膝盖和肩膀;然后用脚趾代替手指,再依次指出头、脚、膝盖和肩膀。检测者根据他们指出位置的正确与否来衡量其能力的强弱。注意力集中、工作记忆力强、冲动抑制力强的孩子能够很好地完成这项测试。

俄勒冈州立大学的梅根·麦克利兰(Megan McClelland)利用该方法测量并研究了学龄前儿童自控力的强弱。研究结果显示,自控力强的孩子,入学后阅读、写作和算术能力更强,且词汇量丰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布莱尔(Blair)和拉扎(Razza)也指出,3~5岁儿童的自控力与其数学和阅读成绩高度相关。

与智力高的孩子相比,自控力强的孩子学习成绩更好。即使家庭环境恶劣,只要具备自控力,孩子也能够好好学习。因此,如果希望孩子能够很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并且取得不错的成绩,父母应该及时培养他们的自控力。

——自控力与健康

新冠疫情导致孩子居家上网课的日子越来越多,他们整日待在家中,生活节奏被打乱,引发了一系列健康问题。

在学校上课,孩子要在规定的时间起床上学;但是,在家里上网课,孩子只要在网上签完到就可以继续睡觉。然而,白天睡多了,晚上就会失眠,第二天就无法按照正常时间起床,只能敷衍地签完到再继续昏睡。

再加上上网课需要使用手机或电脑,孩子能够更加自由地接触电子设备,他们中的一些人难免沉迷于游戏、视频,作息日夜颠倒。

这种恶性循环已经持续了一年多,孩子的生物钟被完全打乱了,因此,有很多孩子因为睡眠障碍而来就诊。

孩子睡眠模式出现异常不仅仅是由新冠疫情引起的。在疫情开始之前,也有很多孩子在放假时习惯晚睡晚起,等到开学以后,又因为无法立刻调整生物钟而无法早睡早起,生活和学习都一塌糊涂。每年的3月初和9月初,诊疗室中有许多这种因为睡眠模式不好而睡眠不足的孩子。

由于有这种晚睡晚起的睡眠模式,在开学时适应作息方面,青少年的问题比小学生更多。因为进入青春期,孩子极易产生叛逆心理。让他们早些睡觉,他们会说玩一会儿再睡;早上叫他们起床,他们就会发脾气,抱怨父母多管闲事。从生物学角度看,在青少年阶段,孩子入睡时间普遍变晚,并且父母很难强迫他们按时睡觉。

另外,自控力弱、情绪起伏大的孩子,在饮食方面也容易出现问题,比如不按时吃饭,或者暴饮暴食,最终导致厌食或肥胖等健康问题。

按时吃饭、睡觉是身体健康的基本条件,而控制自己按时吃饭睡觉的能力,就是基本的自控力。自控力强的孩子成年后会更加健康,因此,父母应该从小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培养他们的自控力;否则,到青少年时期纠正起来就更困难了。

什么都不想做的孩子

“我家孩子整天待在家里,不干一点正事,既不去上辅导班,也不出去锻炼。问他想做什么,他又嫌我烦。整天就知道躺在床上看手机,手机有什么好看的……我都快被他气死了。”

诊疗室中最常见的就是这种什么都不想做的孩子,以及因此而闹心的父母。

孩子为何什么都不想做呢?难道真如父母所想的那样,因为游戏、YouTube和SNS太有趣,所以整天沉迷于手机吗?

——害怕失败的孩子

当然,孩子也会因为有趣而沉迷于手机,但是,大部分孩子因为害怕所以只敢看手机。那么,他们害怕什么呢?他们害怕尝试新的事物。换句话说,他们其实是害怕失败。当他们开始做一件事情却没有结果时,他们就会认为自己失败了,这时他们会感到羞愧。

孩子开始拼乐高,却没有拼完;开始读书,却没有读完;报名上辅导班,却中途放弃;学习游泳,却比别人学得慢;长大后开始做兼职,没做几天却放弃了……他们会认为这就是失败。这些没有结尾的经历逐渐累积,当他们回想起来时,他们会认为自己始终是失败者,于是,他们索性就不做任何事情了。

但是,中途停止并不等于失败,曾经做过的人和从未做过的人是完全不同的。反复拼乐高、读过几页书、在游泳池里练习呼吸、参加兼职面试,这不代表没有成就,即使只经历过一次,也比从未尝试过更好。这就像只在照片里看过炸酱面的人和吃过一口的人,他们对炸酱面的体验没有任何可比性。如果你好奇炸酱面的味道,哪怕只吃一口也要尝一尝,即使最后没吃完一碗,也已经知道炸酱面的味道了。孩子需要的正是这种尝试的勇气,即使中途选择放弃,这种体验也会成为孩子的宝贵财富。

——结果不是必然存在的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事物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旧事物不知不觉便会被淘汰。以汽车为例,沃尔沃计划在2025年之前将电动汽车的生产比例扩大到50%,2030年将达到100%,燃油汽车将会被完全淘汰。这意味着制造燃油发动机的工程师必须掌握新的技术,以顺应时代的变迁。当今社会需要我们快速做出判断,而不是一条路走到黑。在这样的时代里,我们要把握世界的发展潮流,及时做出新的选择。

此外,我们不能盲目跟风,即使大家都争先恐后,我们也要勇敢放弃不适合自己的路。我常常会遇到一些学生,他们因为外界评价而选择医学专业,在发现不适合自己以后,果断选择转专业;还有的学生克服了就业难,成功入职大企业,后来因为不适合自己而果断选择创业,生活得更加幸福美满。因此,我们要有判断的能力和果断放弃的勇气,不断寻找更适合自己的道路。

作为父母,不要因为孩子半途而废而过于忧虑,更不要责怪他们,因为在这个阶段,他们还不了解自己,只有亲自尝试过,他们才会明白自己热爱、擅长的是什么。对于孩子来说,比起将一件事情做完,勇于尝试的决心更重要。如果他们开始尝试,并取得了成就,父母应该为他们高兴。但是,如果他们中途选择放弃,也请告诉他们,这并不是失败,而是他们自己做出的决定。如果他们因为没有完成这件事而感到羞愧,请为他们加油打气,让他们明白勇敢尝试比不尝试更有意义。 2z/tzIJ0Gdr0ZUxQCGR1ef5mjCjU0jai9Va/TiJGr6F0estep+XnGnQf9JuC7DU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