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信我主耶稣基督。”位于基督教信仰核心的,并非一套抽象概念或信念,而是一个 人 ——全世界最具吸引力、最令人好奇的人物之一。
正如古代世界条条大路通罗马,基督教所有关于上帝和我们自身的思考都指向那位令人魂牵梦绕的耶稣。基督教信仰的“基础核心”即“上帝救赎之爱的美彰显于耶稣基督受死复活之中”。 [1] 基督徒总是坚持,耶稣在本质上是特别的,与众不同。新约表明,耶稣有如透镜,我们透过他以最清晰的形式看到上帝;耶稣也是一面镜子,我们在他面前准确无误地看到自己。通过耶稣,我们得知上帝是怎样一位上帝,了解到人之所以为人的真正意义。
随便不经意地一瞥《使徒信经》或《尼西亚信经》,我们即能体会到耶稣在基督徒生活与思想中的核心地位。这两部信经对耶稣的关注超过对基督教信仰其他任何方面的关注。为什么是这样呢?我们会发现,部分原因在于,耶稣基督不仅是我们了解的一个人,而且正是他把这种“了解”变为可能。他既是我们借以认识上帝的基础,也是我们认识上帝的实质内容。简言之,他就是我们生命更新的根基、盼望的源头。“所有遇见耶稣的人,他们心中、生命中都充满了福音的喜乐。那些接受耶稣救恩的人,从罪、忧伤、心灵空虚和孤寂中得到释放,基督会不断带给他们全新的喜乐。” [2]
在这套书的第一册《信仰与信经》( Faith and the Creeds )里我们了解到,信经内容部分来源于早期教会信徒受洗时所作的个人信仰告白。传统上认为,大斋节(Lent)是教导、反思的时间,复活节当天举行洗礼。每一个受洗的人都要回答三个问题:
1.你是否相信上帝——全能的父?
2.你是否相信耶稣基督——上帝的独生子?
3.你是否相信圣灵?
信经则包含了这三个问题涉及的扩展内容。不过围绕耶稣展开的内容最为丰富。《使徒信经》就拿撒勒人耶稣的身份和重要性展开了一些细致的描述:
我信我主耶稣基督,上帝的独生子,因圣灵感孕,由童贞女马利亚所生,在本丢·彼拉多手下受难,被钉于十字架,受死,埋葬,降在阴间。第三天从死里复活,升天,坐在全能父上帝的右边,将来必从那里降临,审判活人、死人。
这段干脆有力、充满信心的归纳可以帮助信徒承认,拿撒勒人耶稣是上帝的儿子,进入人类历史为我们的罪受死复活,胜过罪与死亡。
但是这段信经可能会让一些读者感到不安——这段内容对耶稣的描述就和历史教科书对拿破仑(Napoleon)或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的介绍差不多。比如说,其中没有任何对耶稣性情的描述,而正是耶稣的性情对曾经遇到他的人产生有力影响,并不断激励着如今遇到耶稣的人。不过,信经的目的就在于为我们提供一个意义的框架,一段重要见解的总结,让我们更加明白耶稣是谁,为什么他如此重要。信经是信仰的简要表达,是一系列段落标题,而非整全的护教理论或对各个主题的缜密阐述。
可能还有些读者对信经如此强调耶稣表示不解。重要的无疑是相信上帝。为什么如此突出一个历史人物,而不是一个超越性的人物呢?这个重要问题的答案是,人们很容易用笼统、抽象的概念理解“上帝”。但基督教关乎一位非常具体的上帝,即“我主耶稣基督的父与上帝”——一位在历史上进入某一具体时空片段的上帝,而这一时空片段后来显示出普世的重要性。
那么,就让我们开始审视基督教如何以丰富、复杂的方式理解拿撒勒人耶稣的身份与重要性,这些理解也会塑造我们对上帝的认识。
和这系列中其他的几本一样,这本书也是基于我多年的讲道内容写成的。我非常乐意将本书献给在西牛津郡(west Oxfordshire)的希尔谷(Shill Valley)和布劳德什尔(Broadshire)教区的信徒,该教区的教会所在地包括:阿尔维斯考特(Alvescot)的科茨沃尔德村(Cotswold villages)、黑伯尔顿(Black Bourton)、布劳德韦尔(Broadwell)、布劳顿帕格斯(Broughton Poggs)、费尔金斯(Filkins)、霍尔维尔(Holwell)、凯姆斯科特(Kelmscott)、兰福德(Langford)、小法林登(Little Faringdon)、希尔顿(Shilton)和韦斯特韦尔(Westwell)。
阿利斯特·麦格拉思
[1] Pope Francis, Evangelii Gaudium (‘The Joy of the Gospel’),36.全文参见http://www.vatican.va/holy_father/francesco/apost_exhortations/documents/papa-francesco_esortazione-ap_20131124_evangelii-gaudium_en.html。
[2] Pope Francis, Evangelii Gaudium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