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八节
臣节不坠

中平四年(187年)冬,曹操的第三个儿子,自带满满的祥瑞之气,诞生了。

不容易。曹操从第二个儿子到第三个儿子,足足盼了九年。

综合各类史料记载推断,曹操在20岁前迎娶丁夫人为妻,至迟在20岁迎娶刘夫人为侧室。刘夫人在熹平四年(175年)或熹平五年(176年)生下长子曹昂,随后生下长女和次子曹铄,于光和元年(178年)或光和二年(179年)去世。没有生育能力的丁夫人把曹昂等子女收养,视同己出、悉心抚育。光和二年(179年),曹操为了小家庭能继续添丁进口,纳卞氏为妾。

不知什么原因,卞氏来到曹家七八年,一直没能生出一儿半女。尽管曹操一生妻妾、儿女众多,有姓氏的妻妾至少十五人,有名字的儿子至少二十五人,女儿至少七人,但截至曹操托病回到谯县,家庭关系还很简单,只有一妻一妾及三个儿女。

直到中平四年(187年),卞氏的肚子终于有了动静,在年底产下一子。抱着大胖小子的曹操,心情肯定错不了,按说应该给孩子取个阳光灿烂、积极向上,甚至壮志凌云的响亮名。但曹操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竟取了有些古怪的——“丕”。曹丕?什么意思?听着就阴郁,与出生时的祥瑞气质,完全不符啊。

曹操作为开创建安文学的大作家,给孩子起名,大抵都有深意,不会随便乱来。比如,曹昂出生时,曹操刚刚棒杀当红宦官的叔父,名声大振,便取了含有“奋发向上”意思的“昂”。又如,曹铄出生时,曹操仕途受挫担任顿丘令,便取了含有“光亮”意思的“铄”。

曹丕出生时,曹操已在官场摸爬滚打十多年,鼻青脸肿的跟头摔了好几次,很可能有了新认知。正如二十多年后,曹操在《十二月己亥令》所言:“去官之后,年纪尚少……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也许,有意韬光养晦、等待时机的曹操,给曹丕取名时,想到《易经》“否”卦的阐释:由安泰到混乱,由通畅到闭塞,小人势长,君子势消的黑暗时期。

面对黑暗混沌的朝廷,曹操选择隐忍,有人却沉不住气。老友许攸给曹操写来绝密信,抛出极不轻松的话题——再造乾坤。原来,冀州刺史王芬秘密纠集许攸等人,密谋趁汉灵帝回河间国(冀州境内)省亲时,废除汉灵帝,杀掉十常侍,拥戴合肥侯称帝。王芬等人估摸曹操郁郁不得志,又有军事才能,搞叛变用得上,便动了拉他入伙的想法。

冀州叛乱的始作俑者王芬,早有大名,是著名的“党人”,位列“八厨”之一(厨者,能以家财救济世人的名士)。按党人排名次序,先是“三君”,后面依次是“八俊”“八顾”“八及”“八厨”,这样算来,王芬在数以千计的党人里,排名高居第二十八名至三十五名之间。

主要帮手许攸的党人排名虽不靠前,却是关键先生。许攸冒着各地叛乱的刀山火海,不畏艰难地从洛阳跑到冀州,显然不是游山玩水,大概率是袁绍大哥及帝国精英小密圈的全权代表。许攸到场助阵,给王芬传递了明确的信号,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尽管反叛班子强劲有力,但是曹操丝毫不为所动,态度坚定地表明立场:“废立皇帝是天下最不祥的事。”紧接着,曹操很有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首先分享了两个废立皇帝的成功例子,“古代人权衡成败、计较轻重,然后施行成功,只有伊尹和霍光。伊尹是心怀至忠诚意,又有宰相权势,位列百官之上,废立才得以完成。霍光是受先帝托国重任,又凭借皇室宗亲地位,内有太后秉政的支持,外有群臣同心的大势,废立才可以摧枯拉朽。”

曹操下结论:“你们只见到古人成功的容易,却没有看清当前的困难。好好想想吧,你们结众连党的这点实力,有当年七国之乱的七国强吗?你们要立的合肥侯,比起七国之乱的吴王、楚王怎么样?都不如吧?他们都失败了,你们别扯了。”果不其然,王芬、许攸另立中央的企图,很快就被聪明的汉灵帝识破。王芬畏罪自杀,许攸等人上演大逃亡的戏码。

只要条件不成熟,就不动手。如果条件一直不成熟,就一直不动手。曹操在废立皇帝和代汉自立的大是大非上,始终保持了行动上的克制。曹操的前半生,自不用多说,一直热衷匡扶汉室,想尽办法、排除万难也要奉迎天子。虽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渐渐对汉室缺乏了敬意,但是他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并不敢逾越红线。

史书记载,有位想拍曹操马屁的大臣,曾大肆散布改朝换代言论:“承汉者魏也,能安天下者,曹姓也,唯委任曹氏而已。”曹操听闻后,赶紧派人转告那位大臣:“天道深远,幸勿多言。”乃至曹操晚年受九锡、封魏王,位极人臣,自己仍是不兴禅让。

对于曹操一生不称帝,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说,曹操需要高举大汉的金字招牌,对外征伐不臣、对内安抚人心,有道理。有人说,名门世族看不起宦官之后的曹操,得不到广泛支持,有道理。有人说,曹操重实权轻虚名,至高权力在手,是不是皇帝不打紧,也有道理。还有人说,曹家世受皇恩,曹操大半生又在拼命高喊誓死捍卫大汉王朝,一会儿指责袁术“淮南弟称号”,一会儿嘲讽袁绍“刻玺于北方”,把图谋不轨的天下群雄蔑视好几遍,很可能讲着讲着,把自己讲出心理障碍来了。总之说法很多,各有道理。

也许,根源就是两个字——“时运”。从曹操拒绝王芬、许攸等人的答复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深入研究过史书里废立皇帝事件的曹操,主要是觉得时机不对。曹操是有追求、有理想的盖世英雄,希望水到渠成、实至名归。

如果时运到了,不是不可以;如果时运没到,那就罢了!

我就做周文王吧。 AtUnACvl7+VmY3owWjDSTdXqkg7oKG+5yrAp3dI2V7pEZBwXjDcR8E07rdpQExb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