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种子发芽

抑郁种子的“触须”,能察觉到无处不在的抑郁信号,这些信号都是经过条件反射的强化或泛化的结果。当捕捉到特定的信号,种子就会蠢蠢欲动,破土发芽,产生抑郁预期反应。也就是说,只要遇到与当初引起心理撞痕的八大压力相似的刺激或有关联的信号,抑郁的记忆就会被唤醒,抑郁种子就会发芽。

或者说,有了抑郁阴影,只要遇到特定场景,包括熟悉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等因素,特别是曾经发生过躯体化的体验,很容易触景生情,产生抑郁的想法、念头或抑郁意识。因为这些似曾相识的场景总是与过去的惨痛经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导致“触景生情”式的心理、生理反应。

我们还是以“抑郁反射”章节中的案例一为例。刘璐只要提到去学校读书,大脑就会立马萌发“我可能会抑郁”的念头和预感。意识会马上做出判断:“糟糕!这是抑郁发作的预警信号!”

正常人没有类似的抑郁预感。所以,抑郁预感是界定抑郁症的一个重要标志。抑郁预感和抑郁症发作一样,都是大脑对客观刺激的反应。准确地说,是人接触到某种条件刺激后产生的条件反射或触景生情。

抑郁预感是一种意识,当然也具有意识的“追思过去,预测未来”的属性。因而抑郁预感的出现总是伴随着痛苦、羞愧、自卑、恐惧、强迫、焦虑、紧张、不安等负面情绪,并且高度关注着自己抑郁的发作,伴随胸闷气短、呼吸紊乱、全身痉挛等生理反应和避免发生抑郁的各种行为反应。往往就是因为过度关注抑郁才招来了躯体化。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抑郁预感并非坏事。相反,它是预防抑郁,避免受到更大伤害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因为预感的形成使以前无关的刺激物成为发生抑郁的信号(条件刺激),预示着抑郁即将来临,因而患者可以根据预感来调节自己的活动,更精确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生活或工作环境。假如没有预感,或者不能正确使用预感,抑郁症将变得不可控制,并直接影响其社会功能。由此可知,抑郁预感既能使患者未雨绸缪,化险为夷,又会让患者感到恐惧不安,逃避现实,甚至做出荒唐之事。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旦有不祥预感,就会惊慌失措。因为人们习惯性地认为不祥预感是厄运的前兆,故而讨厌它们,排斥它们。其实很多时候,预感并不意味着可怕的结果真要发生,而仅仅只是给人类提个醒罢了。比方说,小时候你被人欺负殴打过,长大后见到此人,可能还会让你害怕。事实上,那人不可能再殴打你。有此恐惧,说明你有创伤性阴影,潜意识只是唤醒你的记忆,提醒你注意他而已。有时候,早年发生过的事情可能被意识所遗忘,但你的潜意识并没有忘记。 eY99hdQ+aOKBRGSBQWuvqUMc/6WZgyK+1ka0LGSVX15O3RbQIxOiX6Lf/9/y0h3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