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会有各种心理冲动。正常人不会关注自己是否有某种想法,即使知道了,也不会介意,绝不会为之苦恼和焦虑,更不会采取任何方法试图消灭它,而是带着这种想法投入生活中去,该干什么干什么,这就是平常心。
正常人有时也会遇到恐惧和紧张,可能也会暗示自己不要紧张,不要害怕,或者深呼吸几次,四肢用力伸展几下,来缓解下张力,转移下注意力,然后带着紧张去面对,绝不会过多地对抗和纠缠下去。
正常人对待心理冲动的态度完全出于本能,最后会顺应心理冲动的发作。正常人认为心理冲动是正常的现象,会容许心理波动和情感的冲动,不会像抑郁症患者那样非得把正常的心理冲动压下去。
虽然正常人在某些拘谨的场合也会做些心理或行为上的努力来缓解尴尬,有时紧张得四肢颤抖,甚至干脆逃之夭夭,但事后不管顺利与否,他们都不会对发生过的事情反复评价和纠缠,也不会过多地责怪自己,要怪也只怪自己胆小,怪自己的运气不好——谁让咱碰到倒霉的事呢?不纠结发生过的一切,因为他们觉得这都是正常的。
能有这样态度的人绝不会形成病态心理。然而,抑郁症患者却认为在任何场合下都不应该出现恐惧紧张,因而总是千方百计地控制恐惧紧张,结果却又控制不了。患者因此常常感叹说:“当不良心理冲动发生时我怎么也控制不住。”他们误以为别人都能控制自己的情感,殊不知,任何人都不可能控制自己的情感。抑郁的心理阴影不就是在想控制又无法控制的矛盾中发展起来的吗?
本来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产生某种心理冲动是合理的(谁让我们有负性的记忆呢),但患者却认为它不正常,如果不及时加以压制,后果不堪设想。可结果出乎预料,越压越厉害,导致复杂的心理波动。
进入复杂心理状态后,抑郁情绪更加强烈。本来此时放弃还来得及,但斗红了眼的患者绝不会停留,不会眼睁睁看着抑郁肆意妄为,会使出全身的力气与之搏斗,而怕的心理和抑郁情绪却愈挫愈勇,最后以雷霆万钧之势冲破理智防线奔泻而出——不良后果真的发生了。
暴风雨后的平静。泄气,难过,伤心,自卑,自责,自怨自艾,恨自己不争气,恨自己太没自制力,恨自己命不好……
他们从不放过自己的“失误”,从不甘心自己的失败,总是回味、模拟演练发生过的场景,不断总结失败的教训,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如此折腾不仅不能扑灭抑郁的火焰,反而是火上浇油。这样的结果他们深有体会,于是强迫自己采取“不要害怕,不要关注,不要对抗,不要逃避,不要在意”的态度,认为这样就能扑灭抑郁之火。
不,这样做同样是火上浇油,因为他们也深有体会,必须立即制止!接着出现了反强迫的态度:紧张就紧张好了,关注就关注好了,对抗就对抗好了,波动就让它波动好了,冲突就让它冲突好了,一切都无所谓!真的无所谓吗?不!这样做还是火上浇油,因为他们也深有体会,这样的矫情是虚假的,无异“煽情”,必须制止!
抑郁症患者就是这样在强迫与反强迫的矛盾中交替冲突,纠缠不休,从而导致抑郁的怒火熊熊燃烧。
欲以一波消一波,就会千波万波交交而起。欲以我之心波(不要怕)对抗我之心波(怕),必然掀起更大的心理波动。
欲以“不想关注”对抗“关注”,必然引起更强的关注。
这就是“不想关注越关注,不想逃避越逃避,不想对抗越对抗,不想强迫反强迫”的道理。
“死”也要对抗!这就是患者的强迫思维和强迫意识,它就是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冲突或病态心理。
例如,小王去公司上班前,察觉到自己可能会抑郁,心里就打鼓:一方面想去(总不能逃避工作吧),另一方面不敢去(怕去了又会出现躯体化问题)。究竟去还是不去呢?小王心里发生激烈的冲突。
人的理性(要去)就会压制和排斥感性(怕去),导致恐惧越堵越高,强迫与反强迫并存。如果继续僵持,用躯体化作防御,必然导致情绪失控和躯体化症状。
患者一定要理解,病态心理具有相对性。对正常人而言,它是不可理喻,属于病态的。但对患者来讲,它不是无缘无故而来,乃理所当然的结果,因此属于正常的心理。
如果患者跟自己身上出现的病态心理斗争对抗,实际上就是与正常的心理对抗,结果必然产生新的病态心理。
新的病态心理一旦出现,虽然让人难以接受,但对患者来说又是合理的、正常的。如果继续与之斗争对抗的话,结果可想而知——新的病态心理将会层出不穷。
随着心理对抗成为一种“习惯”(强迫思维),病态性抑郁必然频繁发生;反过来,病态性抑郁增多也会刺激强迫思维进一步加重。
就这样,抑郁症患者陷入“越对抗,越严重;越严重,越强迫”的恶性循环,不可自拔。
综上所述,只要掺入了对抗抑郁,就会导致单纯的正常心理转化为复杂的病态心理,从而使丁点儿小的心理波动改头换面地增长成巨大的心理波动,最终导致抑郁的失控行为。
患者的对抗心理不仅表现在抑郁之前,而且贯穿于抑郁症的始终。事后反复评价、无休止的强迫是抑郁症恶化和形成躯体化的温床。
不难理解,往往不是恐惧或心理波动本身导致了躯体化,而是在心理冲突或强迫思维的驱动下导致了躯体化。这也是为什么正常人有些紧张往往没关系,而抑郁症患者只要一紧张就会导致严重躯体化的关键所在。
有很多患者记不得自己曾经的躯体化是什么特征,只记得现在抑郁症定期光顾,呈周期性发作,而且挥之不去。
一般来说,秋冬两季是抑郁症活跃的高峰期,这条“疯狗”如期而至,让患者如临大敌。很多时候,你以为这回抑郁症真的好了,但没过多久,抑郁症又会如期而至,让你空欢喜一场。
抑郁症患者会常常感觉到心窝里压着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堵得自己透不过气。这种感觉随心情变化而变化,心情好时“石头”不见了,气也顺了;心情不好时,心慌气短、全身无力。躯体化总是呈周期性变化。
有个患者说:“我有时会抑郁一段日子,但过几天又好了,然后又开始了。严重的时候胸堵得甚至连话都说不出来,真是很郁闷!我觉得是心理问题,社交没什么焦虑,朋友也不少。以前曾在一家大公司做高管,做得不错,但周期性缘故,一段时间抑郁症又会出现,心情很压抑。”
一位郁友在自述中写道:“我每隔10天左右就进入抑郁状态,每天莫名其妙地紧张,胸口堵得慌,出门总感觉有人盯着看我,买东西也不敢张口,碰到熟人更是一脸尴尬,浑身不自在,人都快虚脱了,感觉神经系统处在崩溃状态。即便没有压力、没有紧张的感觉,心情舒适,可照样如此,就像被‘疯狗’撕咬。但过了几天,突然又正常,也不用给自己信心,却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这个正常周期只有短短四五天左右。”
“没有任何理由说我没自信,而且我在抑郁时,也强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但是那股没来由的东西,仿佛魔鬼一样,牢牢控制着我,哪怕迈出一步都那么困难。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呀,简直是手脚未动心已凉,不是恐惧,而是虚脱般的无力。而魔鬼离开的那三天里,我的心不慌了,胸不堵了,肌肉不痉挛了,身体也不发抖了,呼吸也匀称了,自己不用提醒自己什么,一切就像行云流水,表现力丰富,还能讲笑话。”
看了这位患者的描述,大家对抑郁症的周期性一定深有同感。其实,现实生活中,周期性变化的现象十分普遍。如太阳东起西落,人有生老病死,天空昼夜交替,植物花开花落,气候四季轮回,海水潮起潮落,月亮的阴晴圆缺、人生的高低起伏、疾病的反反复复、情绪的波动,火山喷发,地壳运动……
周期性活跃是抑郁症的一个重要特征,周期性消失可作为抑郁症康复的一个参考标准。哲学告诉我们,万物无不遵循周期性的发展变化规律。抑郁症同样有周期性现象,从“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播种”五个阶段的因果循环,此消彼长,反复异常的周期性反应。每一次因果循环,抑郁的阴影都被强化,抑郁症进一步加重。
躯体化症状不是抑郁症患者的专有,每个人都可能会出现。
无论何人,神经系统都有其承受外界刺激的生理极限,当受到超限刺激的作用时,神经系统都会发生紊乱,从而影响其正常机能的发挥而引起躯体化症状。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从生到死都未遇到强刺激的人,也绝没有从生到死都不出现一点躯体化症状的人。
躯体化反应乃正常的生理现象,正如走路累了脚会发软,跑步会气喘一样,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患者可能会说,正常人的躯体化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可以理解,若把抑郁症患者的躯体化看作正常的生理现象就难以理解。有的患者甚至怀疑自己的大脑神经系统有病。
不管正常人还是抑郁症患者发生的躯体化,都是大脑神经系统功能性失调而引起的正常的生理现象,脑细胞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损伤,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病理改变,更不会有任何缺陷。抑郁症患者只不过是大脑正常机能的一时性破坏,功能上的一时性失调,活动上的一时性紊乱而已。
抑郁症和它的躯体化本身不值得你去研究和关心。你该关心的是为什么仍在纠缠不放,为什么你的抑郁症久治不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