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

抑郁症一词越来越频繁地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尤其是各种因为抑郁症而自杀的新闻或报道,让我们感到惋惜。

从前,我和大多数人一样,以为抑郁症就只是因为想不开。后来系统地接触心理学,我开始意识到,原来抑郁症是一种病,和感冒发烧一样。但那个时候我也仅仅是知道而已,并不能从感性层面理解得了抑郁症到底意味着什么,到底是怎样一种感觉,以及到底该怎样去治疗和帮助抑郁症患者。

本书对抑郁症患者受抑郁症折磨时的感受、表现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他们的那种崩溃、无助和绝望。我想这也是作者的意图——不仅让抑郁症患者在其中找到共鸣,也希望这个世界上有更多的人能够理解他们,包容他们,爱他们。

书中有很多感触至深的描述。

有名女患者曾经这样描述她的痛苦:“躯体化症状,真的很难熬。因为大脑知道自己身体承受疼痛的临界点在哪儿,所以总是让身体承受最大程度的疼痛而不至于疼晕过去。”

我想在理解他人痛苦这一块,人的想象力是匮乏的,可以说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普通人能够体会到的,只是他们痛苦的冰山一角。抑郁症患者的自伤和自杀是一种转移和摆脱精神上巨大痛苦的无奈的选择。

不管你是抑郁症患者,还是你身边有抑郁症家人或朋友,或是你想了解抑郁症这个群体,我认为这本书都值得你研读。

这本书中的一些话,让我想起穆戈的《疯人说:精神病院医生手记》,穆戈在他的书中指出了精神病的成因——“关键不是个体疾病的治愈,精神癌症的关键,不在脑子里,而在于关系。你今天治好了他的脑子,一旦把他放回社会里,关系的癌症就会再将他破碎掉”。有时候可能不是他们病了,病的是整个社会。有时候抑郁症患者缺的不是医疗方案,而是关爱。

我与袁先生相识于2019年5月,当时江西省公安厅正在新余市仙女湖举办“全省公安心理辅导员培训班”,我受邀为大家授课。

作为公安队伍年龄最大的一名学员,袁先生的好学善思和对心理咨询的挚爱当时就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后常有接触,常使我敬佩!他日日闻鸡起舞(每天四五点起床),笔耕不辍(每日几千字的写作),勤学笃行(学习了大量中外心理学哲学)。

袁先生因为听过我几次课,就要尊我为师,但我自觉愧不敢当。他与众不同的思想和思维方式,在其众多文章中能够体现出来。尤其他干预过的一些案例,让我暗暗称奇。

袁先生从小身患严重口吃和强迫症,后面“火车悟道”创立他的“秋水理论”,这种传奇式的个人经历让我看到了他身上焕发的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使他自然地接触到了他的职业原乡,他找到“组织”了。于是他一发不可收。心有所安,力有所用。发表口吃、社交恐惧、强迫症、失眠、抑郁症等心理研究文章上千篇,接受过大量心理困扰者的求助咨询。对此我由衷地为袁先生感到高兴!

读完这本几十万字的书,我发现其结构和思路都非常清晰明了。从抑郁的概念、类型、症状、病因到治疗和康复方法以及大量真实的治疗案例,作者抽丝剥茧,一步一步为读者揭示抑郁症的本质,并为抑郁症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带来希望。

最让人称道的是,关于抑郁症病因和治疗,作者提出许多创见。他把抑郁比作种子,种子经历“播种”“生根”“发芽”“开花”和“结果”五个过程之后,就成了抑郁症。而且这五个环节,环环相扣,互为因果,在书中被淋漓尽致地娓娓道来。

“秋水理论”是这本书提出的治疗方法的基础和内核。该理论基于逆向思维和儒释道文化,认为抑郁症状虽然是构成抑郁恐惧心理的基础,但恐惧心理往往是由认知态度决定的。对抑郁的错误态度才是患抑郁症的真正原因。抑郁症是由严重的心理问题导致的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心理问题在先,生理紊乱在后。

除了改变思想认知,作者也提倡药物治疗。药物可以对症治疗,防止患者走入极端,但药物不能治本。抑郁症,必须药物调理+心理疏导+社会支持,相辅相成,才能标本兼治。

另外,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亮点:本书展示了作者自己做过的大量真实案例,涉及中小学生、大学生、博士、公务员、教师、商人、单亲妈妈等众多人群,涵盖了考试焦虑、学习障碍、家庭关系、社交障碍、失恋、婚姻等各个方面的抑郁问题。其中有当事人的困惑,也有作者的疏导、思考和解读,能够给读者带来许多启发和感悟。

书中很多地方采用批判性思维,以新颖的视角,独辟蹊径,诠释了抑郁症的发病机理和康复,这无疑是学术上的一种创新。

作为好友,我也经常与作者讨论,并经常提出一些个人见解,袁先生总能虚心听取。我曾向作者提出建议:第一,要有系统的疗效证据。在心理学研究和实践中,要注意收集每一个案前、中、后呈现的状况,形成系统的证据来说明疗效;第二,要以心理学伦理作为“紧箍咒”,来规范心理学研究与实践,始终以来访者利益为第一要义。唯此,大胆就是创见,否则就是伤害。

令人欣慰的是,透过全书,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灵魂自省,苦口婆心地与来访者深度共情,唤醒了一个个沉睡的生命和灵魂,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思考。

最后我想对抑郁症患者说:情绪的产生没有对错,每种情绪都是生而为人的体验,都在提醒我们是否有些需求未被满足,是否有些事想要去捍卫,等等。感到悲伤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谁都想被疼爱,不要在孤独里徘徊,天黑过后才拥有光彩,才看见微光的存在。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
江西师大心理学系副教授
江西省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
熊红星
2022年5月6日
写于南昌 8Gqz8EircOHzIJkLwNR0oIamwo9ORZK+vppb7IXAHvrVgNdsRESXARNSn4bv/1T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