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物流发展新方向与智慧物流

(一)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基本战略和方向: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成为重要任务。同时也提出了三个变革的要求:一是构建产业体系;二是实现产业的网络化智能化运作;三是增强需求捕捉力。除此之外,还有提升核心竞争力等。质量变革,我们要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同时要有高质量的要素。效率变革,效率在宏观层面是劳动生产率、资本产出率,以及全要素的生产力的提升。在微观层面需要有三个大的变化:一是企业运行方式变化,要挖掘新价值促进企业合作;二是行业运行模式变化,找到增量后要有增量的运作方式操作;三是产业发展生态变化,税收理念及操作制度需重大变革。动力革命,首先要抓住需求结构变化的重大机遇,当前以外需为主导的经济发展逐步向以内需为主导转变。其次要抓住产业结构变化,以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来满足对物流产业的需求。最后要抓住要素投入结构变化。

三个变革决定了现代化经济体系下物流业自身要转型,是以信息化为核心的物流企业的转型,来构建完善的物流供应链系统,来支撑引领现代产业链,最终使中国产业占据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对物流业而言,就是要为高质量发展的品质经济,这里包括品质制造、品质物流、品质流通、品质消费,提供品质物流,并且是以智慧化为核心的智慧物流。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和贸易环境正发生巨大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不断加快,国内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和消费结构升级已成新态势。我国必须加快改变物流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着力突破能够有效提升我国国际分工地位和价值链层级的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加快物流产业向高端化、信息化、集群化、融合化、生态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拓展物流产业引领的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发展路径。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物流产业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物流产业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推动下向智慧化转型。物流产业的智慧化转型升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助力物流产业转型升级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线上线下加快融合,网络货运、智能匹配、数字化服务平台、无人配送等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层出不穷、日新月异,智能发展、绿色发展成为新时期物流行业的新风向,为物流业转型升级、降本增效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为适应新时期物流业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坚持创新驱动、智慧引领,坚持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明确提出要加强信息开放共享,加快发展智慧物流,积极发展绿色物流,提高现代供应链发展水平,着力降低物流信息沟通成本和技术成本,着力提高全行业绿色发展水平,降低物流副外部效应和综合环境成本,着力推广现代供应链理念,优化供应链结构,降低系统性成本。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将供应链所有成员高效协同运作,实现供应链一体化操作,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消除跨部门、跨行业、跨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障碍,为物流产业智慧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数字服务中心的建设,企业在产品的改善和可视化、生命周期管理、定制化和主动服务方面,挖掘后市场服务价值,从设计前沿开始,通过全流程保障,创新商品的使用价值,实现客户运营价值的最大化。

信息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能大大降低制造业、物流业等各行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三方通过智慧物流相互协作、共享信息,物流企业便能更节省成本。其关键技术诸如物体标识及标识追踪、无线定位等新型信息技术应用,能够有效实现物流的智能调度管理,整合物流核心业务流程,加强物流管理的合理化,降低物流消耗,从而降低物流成本,减少流通费用,增加利润。信息技术将加速当地物流产业的发展,集仓储、运输、配送、信息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打破行业限制,协调部门利益,实现集约化高效经营,优化社会物流资源配置。同时,将物流企业整合在一起,将过去分散于多处的物流资源进行集中处理,发挥整体优势和规模优势,实现传统物流企业的现代化、专业化和互补性。此外,这些企业还可以共享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和信息,降低运营成本和费用支出,获得规模效益。随着RFID技术与传感器网络的普及,物与物的互联互通,将给企业的物流系统、生产系统、采购系统与销售系统的智能融合打下基础,而网络的融合必将产生智慧生产与智慧供应链的融合,企业物流完全智慧地融入企业经营之中,打破工序、流程界限,打造智慧企业(见图1-1)。

图1-1 信息技术对物流转型升级的影响数据

2.数字云平台保障物流产业转型升级

在“互联网+”的大环境和背景下,生产制造正在产生一系列变革,发起点不再是制造企业,而是最终用户。整个价值链由过去企业推动的模式转变为用户拉动的模式,即一切生产经营的出发点变为最终用户,用户的需求也变得更加个性化、高端化,智能制造已然成为制造业的必由之路。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使得市场经济越来越多变,对于物流行业发展来说,是不小的挑战。面对全球化多变的现代市场环境,物流企业逐步结合数字物流,开始打造智能供应链。在提高企业运作效率的基础上,实现真正地降低运营成本,获得更大利润空间。

通过搭建智能仓储和物流系统,构建基于工业云平台的数字化工厂,实时动态监控车间生产及物流信息,实时采集设备数据并上传云端,对云端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实现生产环节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让生产执行管理数字化、过程可视化,实现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资源配置与优化。根据不同物流企业配送中心的建设目标规划整体方案,自主研发智慧工厂、WMS、WCS等系列软件系统,深度融合各个厂家的ERP、MES等精益化系统软件,把物流嵌入生产环节,实现数据实时交互,构建工厂级智能物流系统解决方案,真正有效地控制并跟踪仓储物流和成本管理全过程,通过数据云平台助力企业实现仓储信息化管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智慧物流模式实现物流产业转型升级

党的十九大以来,现代供应链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中,用了七次“智慧”、八次“智能”,可以体现出智慧经济很受关注。智慧物流的发展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出现是密不可分的,所有的创新活动基本都可以围绕这些方面去做一些全新的变革。基于这些新的变革,我们发现近几年物流数字化的转型是最快的。戴尔曾在2018年10月发布了《数字化转型指数II研究报告》,物流是智慧运营发展最快的八个行业之一,可以看出物流业转型的趋势非常明显。智慧物流的发展路径有两条:一是以电商平台为驱动,电商平台驱动了物流数据平台,物流数据平台再驱动全数据的协同和全链条资源的整合。二是以物流企业为驱动,是自下而上的驱动,就是把底层业务通过线上化经营,形成平台化运作,最后给客户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

(二)智慧物流发展的驱动因素

1.国家大力推进“互联网+物流业”

自2015年以来,国家各级政府机构出台了鼓励物流行业向智能化、智慧化发展的政策,并积极鼓励企业进行物流模式的创新。主要方向包括:一是大力推进“互联网+”物流发展,发挥互联网平台实时、高效、精准的优势,对线下运输车辆、仓储等资源进行合理调配、整合利用,提高物流资源使用效率,实现运输工具和货物的实时跟踪和在线化、可视化管理。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意见》中提出,鼓励发展分享经济新模式,激发市场主体创业创新活力,鼓励包容企业利用互联网平台优化社会闲置资源配置,扩大社会灵活就业。二是鼓励物流模式创新,重点发展多式联运、共同配送等高效现代化物流模式。商务部《2015年流通业发展工作要点》中提出,深入推进城市共同配送试点,总结推广试点地区经验,完善城市物流配送服务体系,促进物流园区分拨中心、公共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点三级配送网络合理布局,培育一批具有整合资源功能的城市配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推广共同配送、集中配送、网订店取、自助提货柜等新型配送模式。三是加强物流信息化和数据化建设,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线上线下互动加快商贸流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意见》中提出,鼓励运用互联网技术大力推进物流标准化,推进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大力发展智慧物流,运用北斗导航、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构建智能化物流通道网络,建设智能化仓储体系、配送系统。

2.新商业模式涌现,对智慧物流提出要求

近10年来,电子商务、新零售、C2M等各种新型商业模式快速发展,同时消费者需求也从单一化、标准化向差异化、个性化转变。这些变化对物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①电商快速发展,电商带动快递业从2007年开始连续9年保持50%左右高速增长,2016年业务量突破300亿件大关,达313.5亿件。行业爆发式增长的业务量对物流行业更高的包裹处理效率以及更低的配送成本提出了要求。未来电商将持续高速发展,研究院统计2022年全国网络零售额为13.79万亿元,预计随着零售业的温和复苏,2023年网络零售额将达到15万亿元。2017年中,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更是提出“一天10亿包裹数量,不会超过八年,估计在六七年左右就能实现”。跨境电商快速发展,2020年保持年均增长20%,2020年跨境电商贸易进出口占整体对外贸易的比例由19.5%上升至37.6%。②新零售兴起,企业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采用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这一模式下,企业将产生如利用消费者数据合理优化库存布局,实现零库存,利用高效网络妥善解决可能产生的逆向物流等诸多智慧物流需求。③C2M兴起,由用户需求驱动生产制造,去除所有中间流通加价环节,直接连接设计师、制造商,为用户提供顶级品质、平民价格、个性且专属的商品。这一模式下,消费者诉求将直达制造商,个性化定制成为潮流,对物流的及时响应、定制化匹配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物流运作模式革新,推动智慧物流需求提升

互联网时代下,物流行业与互联网结合,改变了物流行业原有的市场环境与业务流程,推动出现了一批新的物流模式和业态如车货匹配、众包运力等。基础运输条件的完善和信息化的进一步提升,激发了多式联运模式的快速发展。新的运输运作模式正在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智慧物流快速增长。一是运力众包,主要服务于同城配市场,兴起于O2O时代,由平台整合各类闲散个人资源,为客户提供即时的同城配送服务。平台的智慧物流挑战包括如何管理运力资源,如何通过距离、配送价格、周边配送员数量等数据分析进行精确订单分配,以期为消费者提供最优质的客户体验。二是多式联运,包括海铁、公铁、铁公机等多类型多式联运方式,多式联运作为一种集约高效的现代化运输组织模式,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布局实施过程中,迎来了加速发展的重要机遇。由于运输过程中涉及多种运输工具,为实现全程可追溯和系统之间的贯通,信息化的运作显得十分重要。同时新型技术如无线射频、物联网等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多式联运换装转运的自动化作业水平。

4.大数据、无人技术等智慧物流相关技术日趋成熟

无人机、机器人与自动化、大数据等已相对成熟,即将商用;可穿戴设备、3D打印、无人卡车、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未来10年左右将逐步成熟,将广泛应用于仓储、运输、配送、末端等各物流环节。将要或已经实现商用的物流相关技术有:一是仓内技术。主要是机器人技术,包括AGV(自动导引运输车)、无人叉车、货架穿梭车、分拣机器人等,主要用于仓内搬运、上架、分拣操作,可有效提升仓内的操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如亚马逊在13个分拣中心布局超3万个KIVA机器人。二是“最后一公里”配送。无人机技术,包括干线无人机与配送无人机两类,其中配送无人机研发已较为成熟,主要应用于末端“最后一公里”配送,如京东在2017年“618”期间,已采用无人机在多省市进行农村小件商品配送,完成1000余单配送。三是智慧数据底盘。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对商流、物流等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主要应用于需求预测、仓储网络、路由优化、设备维修预警等方面,如京东采用数据预测方式,提前洞察消费者需求,并进行预先分仓备货。“最后一公里”中3D打印,干线技术中的无人卡车,以及数据底盘的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处于研发测试阶段,可分别用于仓内智能分拣、末端产品配送、干线货物运输、产品溯源、决策支持等方面,如在DHL荷兰仓内,员工可根据智能眼镜的图像提示如包裹体积、目的地信息,进行高效分拣。

(三)智慧物流的产生

1.互联网与智慧物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以及市场需求的持续拉动,物流信息化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与应用,促进着物流产业的智慧升级与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为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创造了重大机遇。首先,自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互联网+高效物流”等11项重点行动以来,物流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成为发展趋势。同时,开展试点示范,探索提高商贸物流信息化水平新路径。如探索智慧物流配送体系,以“互联网+”的理念来指导物流信息化发展;开展农产品冷链物流试点示范;积极推广集中配送、统一配送、共同配送、仓储一体化等先进的物流配送服务模式等。其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技术在物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货物跟踪定位、RFID、电子数据交换、可视化技术、移动信息技术、智能交通及定位服务等先进信息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成效显著。其中,物联网正与物流业深度融合,从技术、模式、空间等诸多方面改变了传统物流的运作方式,提高了行业的效率水平。据悉,目前众多行业都以信息互联、设施互联带动了物流的互联,大量的托盘、集装箱、仓库等连接物联网。车联网技术从传统车辆定位向车队管理、车辆维修、智能调度、金融服务等方向延伸。在物流领域,大数据帮助快递企业预测运力需求,缓解“双十一”等特殊时期的爆仓问题。大数据具有多种应用场景,包括个性化、精准化的运力匹配、智能车队管理、高效的多式联运、服务区域经济决策等。未来数据的采集和应用都需要进行动态的分析与优化,同时应用智能化学习记忆的方式,使其应用更加广泛。其中,仓储将会成为未来物流数据沉淀的重要部分。

2.现代技术与智慧物流
(1)物流设备加快智慧物流发展

智能物流是工业4.0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工业4.0的临近,智能物流已是大势所趋。在经济新常态下,人工、土地、仓储租金成本不断上升,物流业作为“第三利润源”的战略地位凸显,智能物流技术和装备的优势逐渐显现。智能物流装备与下游行业密切相关,几乎覆盖全部工业制造领域,2022年市场规模已破千亿。智能物流装备在几乎所有的工业制造领域均有应用。现阶段智能物流装备在烟草、汽车、工程机械、大型零售领域使用较多。新冠疫情之后在冷链、医药、电商、快递、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等行业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行业战略机遇期还有2-5年,整体增速在25%左右。自动化立体库、输送分拣系统、物流机器人系统、自动识别与感知系统等先进的物流技术与装备将快速成长,成为市场新的推动力。

(2)智能物流集成多种先进技术

智能物流是指物流过程的智能化,它以信息交互为主线,使用条形码、射频识别、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等先进的物联网技术,集成自动化、信息化、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信息集成、物流全过程优化以及资源优化,使物品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等环节自动化运转并实现高效率管理。它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为客户提供快捷、方便、准确的服务,同时降低成本,减少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消耗。

自动化系统通常固化处理信息的程序,按照事先的设定对外部信息进行判断和处理,智能功能有限。智能物流系统使用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不但具有自动化系统的功能,还具备对系统程序进行适应性修改的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无需人工干预即可自动达成特定目标(见图1-2)。智能物流四大主题为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智能服务。智能物流有三个核心要素,分别是智能单元化物流技术、自动化物流装备以及智能物流信息系统。中国智能物流的发展目前还处于初期阶段。

智能物流装备是智能物流的基础。智能物流装备的基础是自动化,在此基础上再集成感知传感、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物流装备包括自动化仓库系统、自动化搬运与输送系统、自动化分拣与拣选系统、自动信息处理与控制系统等。自动化物流系统工作流程如图1-3所示。代表性的产品有自动导引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AGV)、穿梭车(rail guided vehicle,RGV)、堆垛机、输送机、分拣机等。

图1-2 工业4.0和智能物流

资料来源:天星资本研究所。

图1-3 自动化物流系统工作流程

资料来源:天星资本研究所。

(3)工业生产物流系统和商业配送物流系统

根据业务性质可将物流系统分为工业生产物流系统和商业配送物流系统。工业生产物流系统服务于生产,对工厂内部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零部件等进行存储和输送,侧重于物流与生产的对接。商业配送物流系统为商品流通提供存储、分拣、配送服务,使商品能够及时到达指定地点,侧重于连接工厂、贸易商和消费者。

(4)智能物流装备产业链

智能物流装备产业链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个部分。上游为智能物流装备行业和物流软件行业,分别提供物流硬件装备(输送机、分拣机、AGV、堆垛机、穿梭车、叉车等)和相应的物流信息软件系统(WMS、WCS系统等);中游是智能物流系统集成商,根据行业的应用特点使用多种物流装备和物流软件,设计建造物流系统;下游是应用智能物流系统的各个行业,智能物流系统在烟草、医药、汽车、电商、快递、冷链、工程机械等诸多行业都有应用(见图1-4)。

图1-4 智能物流产业链

资料来源:天星资本研究所。

(5)智能物流装备兴起是智慧物流发展的基础

①智能物流技术设备与工业4.0

“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意味着中国版工业4.0即将来临。工业4.0时代,客户需求高度个性化、碎片化,产品研发和生产周期缩短,这不仅是智能生产需要面对的问题,也对支撑生产的物流体系提出了巨大挑战。智能物流系统在标准化、自动化的基础上,集成传感器、互联网、物联网进行信息化,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互联,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充分提高物流效率,使供给方及时获取信息、迅速做出反应,需求方快速获得所需产品与服务。智能物流是连接供应、生产和客户的纽带,是工业4.0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②智能物流技术设备与物流效率

中国社会物流费用偏高,有产业结构、流通管理体制、企业管理模式等多方面的原因。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装备,提升物流系统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是提高物流效率的重要手段。国外很多企业自动化程度超过90%。我国企业物流自动化普及率低,且行业分化严重,已经实施或者部分实施信息化的物流企业仅占39%,全面信息化的企业仅占10%。采用智能物流系统提升物流效率是大势所趋。

③智能物流技术设备与经济新常态及产业升级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人工、土地、仓储租金成本大幅上升,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与装备的成本优势逐渐显现。以自动化立体库为例,以人工成本6.5万元/年、土地成本100万元/亩计,自动化立体库前期投资已经低于传统仓库,单位面积的存储量是传统仓库的5~10倍,占地面积只有40%~70%。存储同样吨位的货物,节约2/3以上的人力,同时,还可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

国际经验表明,人工成本上升,经济增速放缓,靠降低成本或扩大销售难以获得利润时,物流自动化、智能化降本增效的作用将使物流业作为“第三利润源”战略地位凸显,这将促进先进物流装备市场扩大。随着国内企业发展壮大,对物资管理水平、物流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中国制造2025”全面推进的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同样需要物流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支持。

④智能物流技术设备与电子商务发展

中国快递业务量从2015年的207亿件迅猛增长至2020年的800亿件,6年时间增长4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2.76%,最高日处理量超过6.75亿件。自2014年起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快递市场发展迅猛对仓储、分拣、配送效率和准确性均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内快递业以人工分拣为主,自动化分拣率低于5%,对自动化输送和分拣设备、自动化立体库需求空间很大。快递企业获得融资之后增加资本开支,加强仓储物流系统建设,提升配送服务水平。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势头同样惊人。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2020年我国网络购物交易规模呈现连续增长趋势,虽然2017年后交易规模增长幅度逐渐减小,但增速仍然在10%以上。2020年在疫情影响的背景下,网购的便捷性更加显现,使得我国网络购物市场规模仍然保持增长,达到了11.76万亿元,同比增长10.6%(见图1-5)。电子商务更大一部分比重来自企业B2B,占比71.7%。电子商务交易闭环的完成依赖线下物流配送,物流配送的质量直接影响用户体验,高效、准确的物流配送已成为电子商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电子商务企业为了提升市场份额,纷纷斥巨资自建物流体系,带动了对智能物流装备的需求。

图1-5 2015—2020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

从网络购物的占比情况来看,201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0.80万亿元,其中网络零售额达10.63万亿元,同比增长18.05%,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为25.83%。2020年受疫情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所下降,为39.20万亿元,同比下降3.9%。但疫情推动了网络购物的需求,使得网络零售额实现了较快增长,2020年共有市场规模11.76万亿元,同比增长10.6%,渗透率占比增长到了30%(见图1-6)。

(四)国内外企业智能物流技术对比

具备整体工程设计、集成能力的国际知名企业主要来自欧洲、美国和日本,这类企业规模较大,具有先进的技术、丰富的产品线和多年积累的项目经验,在中国占据约2/3的市场份额,其优势在高端市场尤其明显。代表性的企业主要有胜斐迩(SHAEFER)、大福(DAIFUKU)、德马泰克(DEMATIC)、瑞仕格(Swisslog)、范德兰德(Vanderlande Industries)、TGW物流集团等(见表1-1)。

图1-6 中国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变化情况

表1-1 国际知名物流自动化系统集成商分析

续表

资料来源:天星资本研究所。

国内已经基本形成了完整的物流装备产业链,发展了一批具有较强研发设计能力以及系统集成能力的企业。国内物流装备技术的发展已经从相对粗放阶段逐步过渡到基本技术的普及和产品系列化阶段。和国外一流企业相比,国内企业总体在技术、规模、经验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在市场中处于较分散的状态。国内企业通过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本土化服务与国外企业竞争,对国外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见表1-2)。优势企业的产品质量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未来国内企业在研发能力、精益制造、项目经验上还需要提升。与国际一流企业合作是吸取先进经验、实现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主要有昆船物流、今天国际、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等。

表1-2 国内外物流自动化系统集成商优势对比

续表

资料来源:天星资本研究所。

(五)智能物流技术设备在智慧仓储中的应用

自动化立体仓库是现代工业生产和物流配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平库相比,其单位面积存储空间更大,存储和输送效率更高。截至2014年底,我国累计建成自动化立体仓库约2500座,并以每年400座左右的速度增长,仓库规模也在逐步扩大。截至2014年,日本拥有自动化立体库3.8万座,美国2万多座,德国1万多座,英国4000多座,相比之下中国的发展空间还很大。目前自动化立体库主要用于烟草、医药、汽车、连锁零售等领域(见表1-3)。2013年烟草、医药、汽车行业仓储自动化普及率分别为45%、42%、38%,中国全国平均水平为20%(见图1-7),发达国家为80%。2015年自动化立体库的市场规模约为121.66亿元,增长率约为20%;2018年市场规模已达到210.2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0%。

表1-3 各行业主要自动化立体库供应商

图1-7 2013年中国自动化仓储系统普及率

输送分拣设备是智能物流的核心装备之一。电子商务和快递企业需要高性能的输送分拣设备处理数量巨大的包裹,制造业同样需要大量输送分拣设备。现阶段我国分拣作业自动化水平较低。输送分拣设备需要兼顾快速分拣和高准确度,先进的交叉带分拣设备每小时处理物品1.6万件,错误率在0.1%。输送设备技术水平要求不高,我国已有相对专业的制造企业。2014年自动输送机市场规模116亿元,以30%增速计,2018年达到255亿元。国内分拣设备与国外有一定差距,但是价格低于进口产品,能满足国内大部分分拣需求。我国分拣设备制造企业主要有中国邮政集团下属上海邮政通用技术设备公司、中邮科技公司、上海邮政科学研究院、昆船物流、新松机器人等。中邮系代表了国内一流水平。2014年自动分拣系统市场规模约50亿元,以每年30%的增速测算,2018年的市场规模约142亿元。

2015年国内活跃的AGV机器人厂商约60家,新增销量4280台,同比增长34%(见图1-8)。新增需求主要来自汽车、电商、3C、烟草。新增销量中AGV占比51%,AGC(automated guided cart,可以认为是简化版的AGV)占比45%,激光叉车占比4%(见图1-9)。外国企业对中国AGV市场不够重视给了国内企业抢占先机的机会,国产品牌占据的市场份额超过80%。国内AGV厂商有各自擅长的领域,优势在于高性价比和个性化服务。高端激光引导AGV售价约100万元,高昂的成本直接影响其推广和应用。新松机器人、昆船集团、机科股份和国外厂商占据高端市场,国内一流企业与国际先进企业技术差距不大。低端AGV和AGC售价在10万元以下,市场增长迅速,但是产品同质化和价格战导致利润不断下降,平均毛利率低于20%。

我国物流业机器人化处于起步阶段。传统制造企业进行升级改造,机器人换人不可避免。汽车制造、家电、造纸、医疗、印刷、食品、化工、军事等行业的AGV需求呈现旺盛增长趋势。未来电网巡检、码头装卸、电商分拣系统AGV等的需求将会扩大。2015年国内AGV市场规模约5亿元,2016年约7.5亿元,2017年约11.25亿元,长远来看AGV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图1-8 2011—2015年新增AGV数量

图1-9 2015年中国AGV销量占比 spsBLagMDe9xWRb9Co/pHmUiKF1hqSxU9GdGrqMB1xxjhEPhQqVv9IJRbwqcH/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