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动作及相关概念界定

一、概念

动作(motor skills)是人类必备的一种基本运动能力,它无处不在,是生命和发展最普遍、最基本的范畴与活动。动作是指通过练习而学会的一系列伴有期望结果的协调组合。动作研究涉及运动学、神经科学、心理学和机械工程等多个学科,不同学科的目标和对象不同,对动作的理解也有所不同。从行为角度来看,它是身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儿童期是其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儿童早期的动作发展不仅是其智力发展的重要指标,更是其心理发展的主要建构力量。

新的学科研究表明:动作是在脑的多个区域的协同活动下,以一定的认知评估和情绪体验为背景,对个体所处特定环境中有意义信息的适应性反应,经过“计划—选择—决策—执行—反馈—调整”等一系列环节。动作发展涉及神经系统、肌肉系统和骨骼系统的整合与协调,是作为主体的个体对外部世界作出反应的基本方式。

基本动作技能(fundamental movement skills,FMS)是指人体非自然发生的基础运动学习模式。这一术语由美国学者Beisman(1967)在研究有节奏伴奏时儿童学习基本技能的效果时第一次提出。根据基本动作技能研究的理论,通常认为个体的基本动作技能在婴儿期就开始发展,是进行复杂身体活动和专项运动技能形成的基础(Clark et al.,2005)。跟踪研究证据表明,儿童和青少年早期的基本动作技能水平与后期的表现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儿童和青少年在早期获得并保持良好的基本动作技能水平有助于未来运动技能的发展(Barnett et al.,2010;Dhondt et al.,2013;Lloyd et al.,2014)。较早进行基本动作技能发展的个体在后续的成长中能够表现出更高的运动技能以及竞技能力水平(Robinson et al.,2015;Stodden et al.,2008;Lloyd et al.,2015)。

二、基本分类

1967年,美国学者Beisman第一次提出了基本动作技能这一术语,并将投掷、捕捉、攀爬、平衡、跳跃、跨跳、变向跑、拍球和击打等统称为基本动作技能(Beisman et al,1967)。

1975年,美国学者Gallahue在总结前人的研究以后对基本动作技能这个术语进行了剖析,并将基本动作技能分成了基本移动能力和操纵技能两类(Gallahue et al,1975)。

1979年,美国学者Seefeldt在Gallahue研究的基础上将稳定技能从移动技能中独立出来,基本动作技能被分为移动技能、物体操纵技能和姿势控制技能(Stodden et al.,2008)。采用的分类标准不同,基本动作技能类别也不同。通常基本动作技能分为移动性动作技能、操控性动作技能以及平衡稳定性动作技能。移动性动作技能是指身体相对于空间的某一固定点发生移动,即从一点移动到另一点,从而产生空间距离的动作技能,如爬、走、跑、跳等。操控性动作技能是指身体的一部分(通常是手、脚)准确控制物体的动作技能,如投抛(球)、接(球)、踢(球)、停(球)等。平衡稳定性动作技能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在静态或动态情况下,克服身体重力,稳定身体各部位和关节,保持某种姿势的能力,如单足站立、手倒立等;另一种是身体绕3个解剖轴旋转的动作技能,如前(后)滚翻、直体滚动(Barnettl et al.,2016)。依据肌肉的参与情况分为粗大动作发展和精细动作发展;依据运动的时间分为分立动作技能、序列动作技能、连续动作技能;依据运动的环境分为开放性动作技能和闭合性动作技能。

对国内外数据库进行检索发现,当前FMS研究包括幼儿动作发展序列、FMS与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及认知发展、FMS测评工具、FMS干预策略等(Webster et al.,2017;Holfelder et al.,2014)。然而,相关研究多以普通人群为主,对特殊人群的关注相对较少。我国当前对FMS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特殊人群FMS的研究更为匮乏。

三、动作发展的价值

幼儿阶段正处于基本动作发展的关键期,走、跑、跳、投等动作的产生与发展都在此阶段形成。关键期是幼儿动作技能学习与发展最容易的阶段,一旦错失,将难以弥补。研究显示,幼儿动作发展对其今后的身体健康有预测性作用,幼儿期动作发展水平高的幼儿,在其成年之后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也高(刘慧然等,2019)。

(一)动作发展是儿童神经系统正常发育的标志之一

儿童动作的发展与神经系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感觉器官接受了外界刺激,通过外周神经将信息传达到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整合及处理后,再将处理后的信息或指令通过外周神经传达到相应的器官,信息通过运动神经传达到肌肉时,肌肉就会收缩和舒张产生一系列的动作。在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下,儿童的各种动作发展迅速并更加协调。在早期,由于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局限,使得儿童其他领域的发展成就主要以动作为表现形式。因此,动作的发展成为观察儿童发展的重要窗口。

(二)动作发展有利于儿童身体健康

儿童在活动和运动时,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都在大脑和神经系统调节下,参与活动和运动过程。

第一,促进血液循环和心脏的收缩能力,心脏得到充足的氧气和更多的营养物质,心血管系统机能得到提高。

第二,促进消化系统的消化和吸收,保证儿童活动和运动需要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

第三,运动时肌肉保持正常的张力,并通过肌肉活动给骨组织以刺激,促进骨骼中钙的储存,促进骨骼的生长,能使骨骼变得粗壮和坚固,同时使关节有较好的灵活性、韧带有较佳的弹性。

第四,增强运动系统的准确性和协调性,促进儿童动作发展,最终能完成各种复杂动作。

第五,运动时增强体内的免疫功能,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经常活动和锻炼的儿童能很快适应,而不经常活动的儿童稍有不适就生病。

(三)动作发展促进心理发展

第一,动作发展提高儿童认知水平。皮亚杰认为:智慧起源于运动。动作对儿童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功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不论是粗大动作还是精细动作,儿童在不断探索过程中,促进了记忆、情绪和注意力的发展。吴升扣等(2017)对60名3~6岁幼儿的本体觉和粗大动作发展进行研究,发现本体觉与粗大动作发展呈正相关,可以通过发展粗大动作来发展本体觉,促进认知发展。胡静等(2022)在对学龄前儿童动作技能与注意集中和注意转移的相关性研究中,发现其呈现正相关的趋势。Alesi等(2016)进行足球干预实验研究也发现了这种趋势,处于协调素质敏感期的儿童在进行协调性运动干预后,注意力持续时间明显增长。Irene等(2015)运用系统分析法,综述了21篇有关 4~16 岁发育正常儿童、青少年运动技能与认知能力关系研究的高质量期刊文献,梳理出比较一致的观点:精细动作与短期记忆存在低到中度相关;精细动作与流体智力存在低到中度相关;粗大运动技能与晶体智力存在低度相关;物体操控动作技能与流体智力、工作记忆、视觉空间记忆存在低度相关,与学业能力存在低到中度相关;两侧肢体运动协调与流体智力存在低到中度相关。

第二,动作发展有助于幼儿感知觉发展。在幼儿时期动作与感知觉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前提。动作练习对大脑的发育具有反向促进作用。幼儿在不断练习、丰富、提高动作的过程中,可促进大脑的结构更加完善,进而为个体早期心理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幼儿的感知觉能力是从简单的动作中获得的,幼儿依靠动作与外界环境互动来感知形状、深度、大小、方位等以获得经验,从而促进感知觉的发展。例如:基本体操动作练习促进幼儿方位(空间)知觉能力的发展;爬行动作促进幼儿深度知觉的发展;手指、手腕等活动能力以及手眼协调,有益于幼儿感知外界事物的属性和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促进幼儿视觉和触觉的发展。

第三,促进儿童行为自我调节能力提升。自我调节能力是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最高成就(Eisenberg,2004)。行为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脑执行功能,包括注意、工作记忆和控制抑制等认知能力。从学前阶段起,儿童逐步学会管理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例如,安静地坐下来听老师讲话,跟随指令变换自己的行为,控制自己在课堂上做小动作的企图等。这些技能群被称为行为自我调节能力。行为自我调节能力源自脑执行功能,又高于执行功能,是儿童整合注意力、工作记忆和控制抑制等执行功能的认知要素,将执行功能转化为外显行为(Becker et al.,2014;Matthews et al.,2009)。行为自我调节能力水平高的儿童,能够更好地运用社会规则和标准作为其行为的指导方针(Von Suchodoletz et al.,2013)。马瑞等(2019)对 149名 4~6岁大中班儿童动作发展与行为自我调节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学前儿童动作技能发展水平对其行为自我调节能力具有积极影响,特别是手部精细动作、抛接动作、双手接的动作、静态平衡等动作技能,对行为自我调节能力的影响突出。

(四)动作发展满足儿童独立生存能力发展的需要

第一,动作发展有利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动作技能水平高的幼儿常常更有自信,更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善于与人交往,动作技能熟练的幼儿更受同伴的欢迎,可以促进幼儿个性良好的发展。刘姿颖(2018)的研究显示,体育运动对同伴交往行为、亲社会行为、语言和非语言能力的提升均有所帮助。董良山等(2021)对自闭症儿童进行了10周的运动干预,结果显示自闭症儿童在活动中的孤独状态时间明显减少,在一定程度上,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提高。

第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动作是幼儿与外界环境进行接触的媒介,通过进行动作练习使个体与外界产生互动模式,从而使个体获取各种经验,促进幼儿自主性、独立性的发展,使个体能够多角度、深入地摸索其周围的物质世界与社会环境,提高个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四、幼儿动作发育里程碑

孩子的发育有一定规律,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在不同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发育标志,而所谓里程碑,就是在某一年龄段多数儿童可以达到的发育标志的汇总。

(一)粗大动作

世界卫生组织儿童成长标准工具包括坐直、站立(有支撑)、爬行(用手和膝盖)、行走(有支撑)、站立、行走等6个粗大动作成长里程碑。WHO提供了一个时间范围以便于快速判断幼儿运动成长里程碑的达成情况,如表2-1所示。

表2-1 6个粗大动作成长里程碑时间窗口

注:表格中左右边界代表里程碑的标准时间范围,包含了从第1百分位到第99百分位的范围值。

1.坐直(无支撑)

动作特征:儿童能平衡上身和头部的重量,无须手臂和手的额外支撑而坐立。儿童的上身与头部是垂直的(即没有前倾),儿童的一条腿通常是不动的。

达成里程碑的条件:(a)儿童的头部是垂直的;(b)儿童没有使用手或胳膊平衡身体或支撑身体;(c)儿童笔直地坐着至少10秒钟。

测评建议:测试人员始终微笑着面对儿童,将儿童放成坐着的姿势。最好给他一个可以用双手拿着的玩具,以免其使用手臂或手支撑或平衡身体。

2.站立(有支撑)

动作特征:这是迈向直立行走的第一步,儿童第一次尝试去平衡整个身体的重量,为下一步向前行走做准备。最主要的特征是当儿童双手把住固定支撑物时,可以真正支撑身体的全部重量,身体没有趴在或靠在固定支撑物上。

达成里程碑的条件:(a)儿童使用双脚站立;(b)儿童使用双手把住固定支撑物,身体没有趴在上面;(c)儿童的身体没有接触到固定支撑物;(d)儿童双腿支撑身体的大部分重量;(e)儿童这样扶着支撑物至少10秒钟。

测评建议:将儿童放成站立的姿势,使儿童双腿支撑身体的重量。让儿童双手分开一段距离把住支撑物,身体不要接触到支撑物。这样,儿童用双脚来支撑身体的大部分重量。要注意儿童的身体没有摇晃或靠在支撑物上。支撑物的高度建议与儿童腹部位置持平。

3.爬行(手膝爬)

动作特征:这是一个手膝爬行阶段,手腿交替爬行(例如:左手和右腿同时向前或向后移动)。

达成里程碑的条件:(a)手和腿交替着向前或向后移动;(b)儿童的肚子没有挨着爬行面;(c)持续和连贯地向同一个方向至少移动3次。

测评建议:将儿童放在一个支撑面(例如地板、地毯上)上,保持爬行的姿势。站在儿童前面距离120~150厘米的位置,如果儿童没有集中注意力,可以使用一个玩具或其他可以吸引儿童注意力的东西,吸引儿童爬向自己并得到玩具。

4.行走(有支撑)

动作特征:这时有意去让儿童扶着支撑物,迈步并调整身体的位置,向前移动。

达成里程碑的条件:(a)儿童的身体保持直立姿势;(b)儿童侧身或向前迈步,用双手或单手扶着支撑物;(c)一条腿向前迈步时,另一条腿支撑身体的大部分重量;(d)儿童保持这种方式至少走5步。

测评建议:让儿童保持站立姿势,使儿童的双腿支撑身体的大部分重量。让儿童双手分开一段距离扶着支撑物。如果儿童没有集中注意力,可以使用一个玩具或其他可以吸引儿童注意力的东西,吸引儿童走向自己并得到玩具。

5.站立

动作特征:儿童开始展示使用双脚承担和平衡身体重量的能力。这种姿势下,儿童的双腿没有弯曲,儿童使用双脚站立并且没有倚靠其他支撑物,可以独立保持身体平衡。

达成里程碑的条件:(a)儿童可以使用双脚站立;(b)儿童的双腿支撑着身体的全部重量;(c)儿童没有接触支撑物;(d)保持站立姿势至少10秒钟。

测评建议:将儿童放在地板上,保持站立的姿势,松开双手,让儿童单独站立。

6.行走

动作特征:儿童开始展示平衡身体和向前行走的能力。最明显的标志是儿童可以直立行走,而不是一步一步挪。孩子独立行走,当发现孩子步态不稳时要及时用手扶住。

达成里程碑的条件:(a)儿童的身体是直立的;(b)一条腿向前移动时,另一条腿支撑着身体的大部分重量;(c)没有成人或支撑物的辅助;(d)儿童至少独立走5步。

测评建议:让儿童保持站立的姿势,不要接触到任何支撑物。测试人员站在儿童前面距离120~150厘米的位置,让儿童走向测试者,有时候,需要去鼓励儿童。

(二)0~3岁精细动作发展

抓握动作是幼儿精细动作发展过程中最初且最基本的动作,并为后期幼儿握笔、绘画、写字及生活自理动作能力的习得奠定基础。0~3岁幼儿手部精细动作发展顺序如表2-2所示。

表2-2 0~3岁幼儿手部精细动作发展

(三)3~6岁儿童动作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关于儿童动作发展提出三大目标,即“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手的动作灵活协调”,在小班、中班、大班阶段对应着不同的发展要求,具体见表2-3、表2-4、表2-5。

表2-3 小班(3~4岁)幼儿动作发展目标

表2-4 中班(4~5岁)幼儿动作发展目标

表2-5 大班(5~6岁)幼儿动作发展目标

续表

作为个体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动作在个体发展各阶段重要性的具体表现是不同的。

在婴幼儿期,个体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动作的学习、练习以及各种动作活动上,例如独自坐、爬行、站立、行走、跑、跳、抓握、使用工具等构成基本生存活动要素的动作。在儿童中期和青少年时期,尽管个体已经具备基本的动作能力,但是对动作活动保持着明显的偏好。学校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仍是帮助个体增长各种运动经验,发展更高水平、适合其学习与工作需要的动作。进入成年期,虽然在基本动作能力上没有显著的变化,但是由于职业发展和生活的特殊需要,成年人特异化的动作继续发展。在老年期,由于身体机能水平出现衰退,通过各种途径保持生活必需的基本动作能力成为极其重要的任务。可见,在个体一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动作就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fJbJk9pCXW5zJrLPcK2sxOvyWwBi0GMZYMa9sPpRdzq/VR/p3+3JSABhAaiEFFo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