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血液检查异常

一、幽门螺杆菌抗体测定

以下三类人更容易感染幽门螺杆菌:第一类是经常在外就餐,而且多人共用餐具、不分餐的人,容易通过唾液交叉感染;第二类是常吃剩饭、剩菜的人;第三类就是喜欢进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品,以及饮酒的人。很多感染幽门螺杆菌的病人都会出现口臭等症状。

幽门螺杆菌可以通过抽血来检查抗体,但不太准确,而且病人在治愈之后,血中幽门螺杆菌抗体仍会存在1~2年,容易出现假阳性。除此之外的检查方法包括:胃镜下取组织进行尿素酶检测,如果试剂变色即提示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镜下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测,如发现细菌即提示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13 C及 14 C呼气试验,均简便易行、无痛苦、价格低廉,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均类似于胃镜下检查;在大便中也可检测幽门螺杆菌抗原,但其敏感性、特异性均无法与胃镜及呼气试验相比较;用唾液测试板检测,可间接检出幽门螺杆菌抗原,适合初筛和复查。

查出幽门螺杆菌,不必慌张。因为绝大多数感染幽门螺杆菌的病人,可能只存在无症状的胃炎,15%~20%的病人可能出现消化性溃疡,10%左右的病人可能出现消化不良,只有1%的病人才有可能会发展成胃癌。并非所有的螺杆菌阳性病人都需要根除幽门螺杆菌,但对下列人群建议根除:有胃癌家族史;既往有胃癌手术史;胃大部分切除或胃淋巴瘤;萎缩性胃炎或糜烂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可以通过四联药物进行治疗,包括胃黏膜保护剂(铋剂)、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再加上2种抗生素(阿莫西林、甲硝唑等),疗程10~14天。

二、电解质

肾功能不全和使用利尿剂的病人应该定期检查电解质。低血钾表现为全身无力、行走困难、心电图异常,甚至出现心功能异常。高血钾也可表现为浑身无力、心电图异常。低钠、低氯会造成脱水、食欲不振、乏力、精神萎靡等情况,而严重低钠(低于120mmol/L)会出现脑水肿。低钙则容易出现抽搐。心力衰竭病人在急性期伴有容量负荷过重时,通常每天要限制钠摄入(2g以下),而稳定期限制钠摄入不一定获益,正常饮食即可。另外,轻中度症状的心衰病人常规限制液体可能没有益处。

高血压除了要减盐(钠),还要增加钾的摄入量。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最健康合理的钠钾比为1∶1,而我国居民饮食的钠钾比为5∶1,高钠低钾的情况非常严重。我国城乡居民每天钾的摄入量分别只有1890mg和1860mg,远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标准,说明豆类、坚果、新鲜果蔬等富钾食品的摄入明显不足。

三、血液常规检查

主要是对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外周血液细胞成分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检查,主要指标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平均指数、白细胞分类计数、血小板计数等。如有长期素食、从事放射或介入工作、服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黑便、瘀斑和月经量过多等情况,应定期检查血常规。氯吡格雷可引起白细胞下降;病毒感染,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以导致白细胞下降,尤其表现为淋巴细胞下降;接受放射性照射,白细胞也可以下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同样可以表现为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低于3万,便容易出现出血,而低于2万时,容易发生颅内出血。贫血病人还需要测定铁蛋白、转铁蛋白。

精制的瘦肉(牛肉)、海鲜类(黄鳝、河蟹)、豆制品、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果蔬等都可以升高白细胞,但作用有限。可以升高血小板的食物有花生红外衣、木瓜、石榴、南瓜、胡萝卜、菠菜、牛奶、牛肉、鸡肉、鱼肉、牡蛎、螃蟹等。另外动物的肝脏、大豆类食品、鸡蛋、香菇、黄花菜等对提升血小板也十分有益。贫血病人应进食含铁量高的食物,如瘦肉、动物的肝脏和血等;多进食蔬菜,如紫菜、菠菜、海带、木耳等。同时,在日常饮食中应摄入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如肉蛋奶、鱼虾、豆制品等。另外,喝茶可以抑制铁剂的吸收,在服用铁剂期间不宜喝茶。铁剂有时可以引起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因此适合饭后服用铁剂。维生素C有促进铁吸收的功效,可以适当进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和水果,如西红柿、橘子等。

我国轻度贫血的人比较多,以儿童和老年人为主,而且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些病人贫血常由饮食不均衡所致,慢性失血(胃肠道)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所以,大便隐血试验应作为常规检查,每年1~2次。部分贫血无须药物治疗(包括饮食、生活方式调整等)即可以改善;病人应正确对待贫血,不必太紧张;若出现恶心、呕吐、皮疹、发热、头晕、视力障碍、胸痛等不良反应,应及时与医生联系。

医生应解释铁剂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注意事项等。富马酸亚铁咀嚼片可使血清铁快速上升,可充分咀嚼后用少量温开水送服。琥珀酸亚铁缓释片应整片吞服,颗粒制剂不宜用开水冲服,以免影响吸收;铁剂服用后应漱口,以防止牙齿变黑。包装开封后,应在2天内服完。服用铁剂2小时内不得饮茶及使用含鞣酸较多的药物。应预先告知病人,服用铁剂后可使大便变黑。大量服用叶酸后,尿液或呈黄色,为正常现象。

四、血糖与胰岛素

糖尿病病人在规律饮食及生活的情况下,应当每周监测1~2次空腹血糖、早餐后2小时血糖、午餐前血糖、午餐后2小时血糖、晚餐前血糖、晚餐后2小时血糖、睡前血糖及夜间血糖。当出现低血糖症状及剧烈运动前后,应当加测血糖,尽量将血糖控制到目标值,同时每3个月应当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静脉血糖监测用于糖尿病诊断以及病情判断,可以监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以了解最近3个月的血糖控制情况。指尖血糖监测主要用于了解糖尿病治疗后的血糖控制情况,可居家监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任意血糖,较为便捷。

如果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则称为高血糖。根据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11.1mmol/L,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如果空腹血糖处于6.1~7.0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在正常范围,通常称为空腹血糖受损。如果空腹血糖正常,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又称之为糖耐量异常。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均属于糖尿病早期。

测定胰岛素可了解胰岛功能,判断糖尿病类型。正常情况下,空腹胰岛素水平应该为5~20mU/L,而餐后水平应比空腹高出5~10倍。如果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就称之为绝对缺乏,可见于1型糖尿病;如果并没有明显减少,就称为相对缺乏,是因为胰岛素发挥作用的环节出现故障,常见于存在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

糖尿病的治疗非常个体化,不同人的治疗目标不一样。1型糖尿病病人中儿童和青少年居多,而儿童和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通过降糖治疗使患者的血糖保持在相对合理范围内,不影响患者的生长发育,并可保持生活能力和学习能力。2型糖尿病患者中成年人居多,如果中年人没有明显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或者预期寿命比较长,通过降糖治疗使血糖尽可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可明显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保证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对于老年人,尤其是合并严重慢性并发症或者合并其他基础病的老年人,预期寿命比较短,如果过度降糖,可能会导致低血糖,对老年人弊大于利。所以对于老年人,我们的治疗目标是使患者的血糖控制在偏高的水平,但不至于出现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

除短效、中效及长效胰岛素外,降糖药物还有磺脲类和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噻唑烷二酮类、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西格列汀和阿格列汀等)、钠葡萄糖转运蛋白抑制剂(达格列净和恩格列净等)、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和司美格鲁肽等)。后3类药物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还有一定的减肥效果。

应注意低血糖反应,并通过健康教育,使病人及其家属掌握防止低血糖及处理的基本知识。胰岛素治疗计划与病人的饮食、活动状态(包括运动)是一个整体,任何一点变化均会使血糖波动,应按病情和血糖指数调整剂量。胰岛素制剂最适宜在2~8℃贮存。冷冻、光晒、高温、剧烈振动均可使其在相对短期内失效。短效制剂若出现混浊则不能使用。同时服用降糖药、β-受体阻滞剂的病人,发生低血糖时症状可能被掩盖。用药期间应经常检查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特定蛋白、尿酮体,定期检测血肌酐、血乳酸浓度。

五、血脂

报告单上的血脂正常参考值是针对健康人的。对于病人,不同的疾病对于血脂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运用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两种手段,力争使血脂达标。

血脂检查主要测定血清中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等,以预防或知晓是否患有肥胖症、动脉硬化、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以及其他一些心血管病。血脂分为“好血脂”和“坏血脂”,HDL-C属于“好血脂”,而LDL-C属于“坏血脂”。载脂蛋白A(apoA)和载脂蛋白B(apoB)的比值降低,说明脂质代谢不好,容易导致冠心病复发。也就是说,apoB升高可见于高脂血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

不同病人的血脂治疗目标值是不一样的:无高血压且其他危险因素<3的治疗目标值为TC<6.21mmol/L(240mg/dL)、LDL-C<4.14mmol/L(160mg/dL)。有高血压且其他危险因素≥1的治疗目标值为TC<5.2mmol/L(200mg/dL)、LDL-C<3.41mmol/L(130mg/dL)。冠心病及其等危症的治疗目标值为TC<4.14mmol/L(160mg/dL)、LDL-C<2.6mmol/L(100mg/dL)。急性冠脉综合征或缺血性心血管病合并糖尿病的治疗目标值为TC<3.1mmol/L(120mg/dL)、LDL-C<2.07mmol/L(80mg/dL),且较治疗前降幅要≥50%。

降脂治疗不能代替饮食控制,健康的生活习惯是预防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最有效措施,包括低脂饮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戒烟等。按医嘱服药,如饭前服用消胆胺,饭后或饭中服用他汀类药物。不得随意增减药物剂量。治疗前应行肝功能评价和超声检查(脂肪肝),服药后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若感到肌肉酸痛、乏力等情况,应及时与医生联系。

六、心肌酶谱

包括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等。目前,判断心肌损伤的指标主要是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和CK-MB/CK的比值。现在的胸痛中心、胸痛救治单元建设都要求进行床边肌钙蛋白快速测定,POCT机基本上8~20分钟就可以完成。CK、CK-MB单独升高的价值不大,CK-MB/CK这个比值相对重要,大于5%应怀疑心肌梗死,大于10%则可确诊。

如果心电图能够确诊心肌梗死,就不必等待心肌酶学的结果,应遵循“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原则,尽快予以治疗。

七、性激素

性激素检查包括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孕酮(PROG)、睾酮(TEST)和催乳激素(PRL)6项,以了解内分泌功能、协助诊断与内分泌失调相关的疾病。

月经来潮后第2~3天,早上9时空腹抽血检查,效果最为精准。闭经或情况紧急者,可在任何时间检查,空腹最佳。男性只要没有剧烈运动,生活规律,上午8~11时空腹静坐休息10~30分钟后可予以检查。

女性有更年期,其实男性也有更年期。男性更年期的症状相对比较轻微,不需要特殊治疗。但有些男性的更年期症状比女性还要严重,治疗也比较困难。女性的平均绝经年龄在50岁左右(40~65岁),有提前和延长的趋势。绝经前的时间叫围绝经期,绝经后的时间则叫更年期。此时的检验结果是FSH升高、E2和PROG水平下降。更年期女性卵巢功能减退速度比较快,而男性的性腺功能减退相对比较缓慢,症状出现的时间会在60岁以后。

更年期出现的临床表现,如潮热、多汗、情绪波动、睡眠不佳、乏力,以及其他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的表现,症状各种各样,主诉千奇百怪。有些症状相对轻微,不影响生活质量,只要调整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加强锻炼、生活有节律就可以平稳度过更年期阶段;有些女性更年期的表现比较严重,可能会影响生活质量,则需要去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药物(雌激素替代、谷维素或美托洛尔、麝香保心丸)。

八、肿瘤指标

1.甲胎蛋白(AFP)

AFP是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敏感、最具有特异性的指标,适用于大规模普查。如果病人有长期肝炎病史,血液AFP超过400ng/mL,则高度怀疑原发性肝癌的可能。70%~95%原发性肝癌病人的AFP升高,越是晚期AFP含量越高,但阴性并不能排除原发性肝癌。AFP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大小,其动态变化与病情有一定的关系,是显示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的一项敏感指标。AFP值异常增高者一般提示预后不佳,其含量上升则提示病情恶化。通常手术切除肝癌后2个月,AFP值应降至20ng/mL以下;若降得不多或降后复升,则提示切除不彻底或有复发、转移的可能。在转移性肝癌中,AFP值一般低于350~400ng/mL。

2.癌胚抗原(CEA)

CEA是一种重要的肿瘤相关抗原,70%~90%的结肠腺癌病人CEA高度阳性。在其他恶性肿瘤中的排序为胃癌(60%~90%)、胰腺癌(70%~80%)、小肠腺癌(60%~83%)、肺癌(56%~80%)、肝癌(62%~75%)、乳腺癌(40%~68%)、泌尿系癌肿(31%~46%)。胃液(胃癌)、唾液(口腔癌、鼻咽癌)以及胸腹水(肺癌、肝癌)中CEA的阳性检测率更高,因为这些肿瘤“浸泡液”中的CEA可先于血中而存在。CEA含量与肿瘤大小、有无转移存在一定的关系。当发生肝转移时,CEA的升高尤为明显。

CEA测定主要用于指导各种肿瘤的治疗及随访。对肿瘤病人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CEA浓度进行连续观察,能对病情判断、疗效观察及预后提供重要的依据。CEA的检测对肿瘤术后复发的敏感度极高,可达80%以上,往往早于临床、病理检查及放射检查。

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术前或治疗前CEA浓度能明确预示肿瘤的状态、存活期及有无手术指征等。术前CEA浓度越低,说明病期越早,肿瘤转移、复发的可能越小,其生存的时间越长;反之,术前CEA浓度越高,说明病期较晚,难以切除,预后较差。

手术完全切除者,一般术后6周CEA可恢复正常;术后有残留或微转移者,可见CEA下降,但不可能恢复正常;无法切除而作姑息手术者,一般呈持续上升态势。CEA浓度也能较好地反映放疗和化疗的效果,而不一定与肿瘤的体积成正比。

3.癌抗原125(CA125)

CA125是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标志物。如果以 65U/mL为阳性界限,阳性病人晚期癌变的准确率可达100%。如果病人有腹胀、腹腔积液,血液CA125明显升高,妇科彩超显示可疑卵巢占位,则高度怀疑卵巢癌。

CA125测定和盆腔检查相结合可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对输卵管癌、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乳腺癌和间皮细胞癌的诊断准确率也很高。动态观察血清CA125浓度有助于卵巢癌的预后评价和治疗质控。经治疗后,CA125含量可明显下降,若不能恢复至正常范围,应考虑有残存肿瘤的可能。

在各种恶性肿瘤引起的腹水中,也可见CA125升高。多种妇科良性疾病(如卵巢囊肿、子宫内膜病、宫颈炎、子宫肌瘤),以及胃肠道癌、肝硬化、肝炎等也可见CA125升高。

4.癌抗原153(CA153)

CA153是乳腺癌相对特异的肿瘤标志物。如果病人乳腺内有质地较硬的结节,血液CA153明显升高,则高度怀疑乳腺癌可能。30%~50%乳腺癌病人的CA153明显升高,其含量的变化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是乳腺癌诊断和监测术后复发、观察疗效的最佳指标。CA153动态测定有助于乳腺癌病人治疗后复发的早期发现;当CA153大于100U/mL时,可认为有转移性病变。

5.癌抗原199(CA199)

CA199是胰腺癌、胃癌、结直肠癌、胆囊癌的相关标志物。大量研究证明,CA199浓度与这些肿瘤的大小有关,是迄今报道的对胰腺癌敏感性最高的标志物。85%~95%的胰腺癌病人CA199为阳性,而且CA199的测定有助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和病情监测。当CA199小于1000U/mL时,有一定的手术价值。肿瘤切除后CA199浓度会下降,如再度上升,则表示可能复发;对胰腺癌转移的诊断也有较高的意义,当CA199水平高于10000U/mL时,几乎均存在外周转移。

6.癌抗原724(CA724)

CA724是目前诊断胃癌的最佳肿瘤标志物之一,具有28%~80%的特异性。若与CA199及CEA联合检测,可以监测70%以上的胃癌。CA724水平与胃癌的分期有明显的相关性。伴有转移的胃癌病人,CA724的阳性率远远高于非转移者。CA724水平在术后可迅速下降至正常,而在复发病例中又会升高。与其他标志物相比,CA724最主要的优势是其对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极高的特异性,在众多的良性胃病病人中,其检出率仅为0.7%。

CA724对其他胃肠道癌、乳腺癌、肺癌、卵巢癌也有不同程度的检出率。CA724与CA125联合检测,作为诊断原发性及复发性卵巢肿瘤的标志物,特异性可达100%。

7.癌抗原242(CA242)

CA242是一种新的消化道肿瘤相关抗原。对胰腺癌、结直肠癌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86%和62%的阳性检出率,对肺癌、乳腺癌也有一定的阳性检出率。CA242可用于胰腺癌和良性肝胆疾病的鉴别诊断及预后判定,也可用于结直肠癌病人术前预后及复发预测的判定。

CEA与CA242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肿瘤检测的敏感性。与单独采用CEA检测相比,对结肠癌可提高40%~70%的特异性,对直肠癌则可提高47%~62%。CEA与CA242无相关性,具有独立的诊断价值,且两者之间具有互补性。

8.癌抗原50(CA50)

CA50是最常用的糖类抗原肿瘤标志物,用于诊断胰腺和结直肠癌。其肿瘤识别谱比CA199更广,因此它又是一种普遍的肿瘤标志相关抗原,而不是特指某个器官的肿瘤标志物。CA50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可检出不同的阳性率,对胰腺癌和胆囊癌的阳性检出率居首位,占94.4%;其他依次为肝癌、卵巢、子宫癌(88%)和恶性胸水(80%)等。

值得指出的是,CA50在80%AFP阴性的肝细胞癌中呈阳性结果,作为手术治疗彻底与否的指标也有较大的准确性。另外,CA50对恶性胸水有很高的阳性检出率,而对良性胸水尚无阳性报道。

萎缩性胃炎是癌前高危病变,因此CA50可作为癌前诊断的指标之一。在胰腺炎、结肠炎和肺炎发病时,CA50也会升高,但随炎症的消除而下降。

9.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CYFRA211)

CYFRA211是非小细胞肺癌中最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尤其对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预后监测有重要意义。CY FRA211也可用于监测膀胱癌的复发。如果肿瘤治疗效果好,CY FRA211的水平会很快下降或恢复到正常水平。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CYFRA211浓度的变化常常早于临床症状的出现和影像学检查的异常。

10.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NSE被认为是监测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标志物,60%~80%的小细胞肺癌病人NSE升高。在缓解期,80%~96%的病人NSE含量正常,如升高则提示复发。

九、风湿指标

1.抗溶血性链球菌抗体试验(ASO)

滴度超过500单位为增高,特别提示近期曾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约有80%的急性风湿热病人ASO增高,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风湿性关节炎也可见滴度增高。

2.血沉(ESR)

ESR增快提示有风湿活动存在,部分病人病情缓解后可降至正常。

3.类风湿因子(RF)

成年类风湿病人RF的阳性率高达70%~80%,儿童病人阳性率为30%左右。类风湿因子检查对类风湿病不是唯一的诊断依据,因正常人中约1%~5%可见类风湿因子阳性,其他疾病也可出现阳性。相反,类风湿因子阴性也不能排除类风湿关节炎,需要结合临床全面考虑。

4.C反应蛋白(CRP)

CRP在各种急性炎症、组织损伤、心肌梗死、手术创伤、放射性损伤等疾病发作后数小时迅速升高,并有成倍增长之势,其升高幅度与感染的程度呈正相关。

5.抗角蛋白抗体谱

包括抗角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抗体(APF)、抗CCP抗体等,它们都是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诊断的自身抗体,可以辅助RF,提高疾病的早期确诊率,改善预后。

6.抗核抗体谱

多次或多个实验室检查抗核抗体(ANA)为阳性的病人要考虑结缔组织病的可能性。此外,正常老年人或其他非结缔组织病的病人血清中也可能存在低滴度的ANA。ANA分成抗DNA、抗组蛋白、抗非组蛋白和抗核仁抗体、抗其他细胞成分抗体五大类。抗DNA抗体,特别是抗dsDNA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诊断抗体,而且对于狼疮肾炎有很强的诊断价值。抗组蛋白抗体阳性的红斑狼疮病人多考虑药物性狼疮的可能。抗核仁抗体阳性多见于系统性硬化症的病人。抗ENA抗体谱中的抗Sm抗体可以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且特异性很强。抗SSA、SSB抗体是两种用于干燥综合征病人诊断的自身抗体。抗RNP抗体可用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诊断。抗Jo-1抗体阳性可以帮助诊断多肌炎或皮肌炎,而抗Scl-70抗体可用于系统性硬化症的诊断。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对血管炎,尤其是韦格纳肉芽肿的诊断和活动性判定有帮助。抗磷脂抗体与血小板减少、动静脉血栓、习惯性自发性流产有关。 9qHHcQjxOcVbOnCtNf2Pksq0vo4i/9ryXYwB/HuXwgafqZ2hXaGsYQGRqAN6r3o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