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静心沉潜做学问,中西交流文雅士

20世纪,面对两次世界大战以及其后的“核恐怖”威胁、消费主义日盛的社会现状,人们对诗的命运感到了困惑,甚至有人发出了诗歌是否已经死亡的疑问。在这样一个总体上缺少诗意的“散文时代”“逐利时代”,一本文字按顺序排列、没有任何审美意义的黄页电话簿,发挥着难以想象的实用功能;而一部具有独特审美功能的优秀的抒情诗集,其存在的空间却极为狭窄。然而,生活中不可能没有诗歌,诗歌永远不会从人间蒸发而去,只要存在着生活,就会存在着诗歌,如今,诗歌仍然以自己特别的功能点缀生活、阐释生活、探索生活。世界诗坛正以多思潮、多视觉、多元化的趋势发展着凝结人类语言和思想精髓的诗歌艺术。世界诗坛为了适应新的时代的发展,在诗歌研究领域,人们也进行了很多富有成效的探索。

30余部外国文学经典的翻译积累,使得吴笛对大量的理论文献资料驾驭自如,这也让此后的欧美诗歌研究工作变得游刃有余。吴笛的学术研究硕果累累,不仅出版有《哈代研究》《比较视野中的欧美诗歌》《浙江翻译文学史》《哈代新论》《浙籍作家翻译艺术研究》《英国玄学派诗歌研究》等多部学术专著,以及10卷集《世界诗库》(任副主编)、8卷集《普希金全集》(任主编)、10卷集《世界中篇小说名著精品》(任主编)、5卷集《新世纪中西文学批评丛书》(任主编)、《外国诗歌鉴赏辞典》(任主编)、《夏衍全集·译著卷》(3巻)、《多维视野中的百部经典》、《经典传播与文化传承》、《名著图典》、“想经典”系列丛书、《莎士比亚作品鉴赏辞典》等多种编著,并主编《外国文学教程》、《外国文学简明教程》、《外国文学作品与史料选》(上、下)、《世界文学读本》(英文)、《世界名诗导读》、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生态批评视野中的欧美诗歌研究”、浙江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中西诗歌比较研究”等多项欧美诗歌研究课题。随着外国文学传播的深入和中西文化交流的发展,吴笛高瞻远瞩地意识到外国文学经典研究应在原有基础上向着跨学科研究领域拓展。“外国文学经典研究应从原有的文本研究转向文本生成渊源考证与生成要素的研究;应从文学翻译研究转向翻译文学研究;应从纸质文本的单一媒介流传转向音乐美术、影视动漫、网络电子的复合型的跨媒体流传;更应从‘外向型’研究转向关注中外文化交流和民族文化身份建构与民族形象重塑。” 2010年,吴笛作为首席专家以“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研究”这一课题,一举夺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成为全国人文社科领域第二位获得该项目的专家,实现了浙江省人文学科领域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的零的突破。

2006年,由吴笛领衔,组织浙江省外国文学研究团队成立了浙江省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会,并担任会长至今。2009年起他又担任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并连任三届的浙江省作家协会外国文学委员会主任。虽然庶务繁忙,但吴笛始终兢兢业业,坚持平日里的学术积累,他常常以办公室为家,事必躬亲,责无旁贷,在学术上不断探索进取,精益求精。吴笛熟谙国内外的文献资源,每逢一门课程开课,他定会首先将JSTOR等英文期刊资源引荐给同学们,鼓励大家学会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珍惜良机,在学业上开阔眼界,开拓创新。他所指导的博士生和硕士生非常出色,有的已经在外国文学研究领域取得丰硕的成果,并有多人获得高级职称。2009年,他指导的两名研究生被同时录取到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名校攻读博士学位。2010年和2011年,他指导的博士生中分别有3篇文章发表在国内权威刊物《外国文学评论》和国际权威刊物(A&HCI)《外国文学研究》上,有多人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等出版了《狂野之夜》《奥登诗集》等外国文学译著。2010年,他指导的硕士论文《诗乐交融的“出位”之思——论庞德〈华夏集〉中的音乐美学》,被评为浙江省优秀硕士论文,2010年和2011年,他所指导的本科生论文《帕慕克作品中多重色彩的融合与身份建构》和《论〈苔丝〉隐喻建构的主要特征》分别获浙江大学百篇特优毕业论文。他所主编的《外国诗歌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版)也是他与学生们的共同研究成果。2010年和2011年,吴笛指导的2006、2007、2008、2009级博士研究生分别以拜伦诗歌研究、奥登诗歌研究、威廉斯诗歌研究、休斯诗歌研究、赫伯特诗歌研究等欧美诗歌选题获得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立项,成绩突出。

在课堂上,吴笛风趣幽默,深入浅出,在他声情并茂的谈吐中,从萨福到莎士比亚,从叶芝到普希金,从雪莱到哈代,都一一从课本中逸出,来到我们身边,尤其是吴笛气质高贵的俄语朗诵,足以把学生们带入时代的情境中,体味那魂牵梦绕的俄罗斯民族情结。生活中,吴笛平易近人,始终葆有年轻的心态,他对时下潮流敏锐的捕捉力与同学们相较有过之而无不及,常常与学生探讨当下的热点话题。他还鼓励学生走进自然,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享受那一份浑然天成的诗情画意,西溪湿地的九曲芦苇、钱江新城的凭江远眺,都是吴笛带着学生们吟诗游历的经典路线。“我有一种海湾情结,远眺大海,不仅让思绪自由翱翔,而且能超越世俗,净化心灵,这里是杭州湾,我就在这定居了,出国访学也是如此,先是芬兰湾边的圣彼得堡大学,再是依傍着旧金山湾的斯坦福大学。” 1993—1994年,吴笛赴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访学,他为编撰翻译《世界诗库·俄罗斯卷》拜访了很多学者,也为主编《普希金全集》而遍访普希金生命的足迹,最终将8卷《普希金全集》带回给国人,这套书不仅受到俄罗斯有关文化部门高度赞赏,而且被列为浙江省改革开放20年精品图书。2001—2002年,吴笛作为当年国内文学学科唯一的一位美国国务院富布莱特基金获得者,赴美国斯坦福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访学研究。吴笛笑谈“每到一处,我便喜欢去当地的校园和墓地” 。这便是吴笛对于一个城市独特的感受方式。

如今,吴笛已经在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的讲台上走过30多个年头,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每每聊起老师吴笛,言语间总是洋溢着被关怀、呵护的幸福感。如今浙大每一个校区都遍布着吴笛的崇拜者,大大小小课程的教室也都充满了慕名而来的学生。吴笛睿智的风度和普希金式的脸廓,以及那种撼动人心的人格魅力,都时刻激励着学生,成为学生人生历程上永远坚定的精神指针。

人们常常习惯性地认为,学术之路只有青灯黄卷和冷板凳,寡淡的象牙塔生活里只有健康的提前透支和经济的窘迫拮据,在唏嘘悲叹声中往往渲染一种虚幻的悲壮。不否认,这种生命状态可能是不少学者的真实写照;同样,不可否认,也有一种学者生涯如吴笛者:年轻时于懵懂间超越大时代的“荒谬”,拜大师聚胆识跃然而成一家,通晓英俄双语、据守诗歌小说,旋为译界俊杰;别乡梓定钱塘放眼四海,涅瓦河畔体悟俄罗斯的魅力、旧金山湾沐浴美利坚的荣光。作为通晓中西文明的人文学者,吴笛教授既是才思敏捷的译界“才子”,又是沉潜灵通的学界“通人”;他通过卓越的译介会通让外国文学经典在中国大地得以“重生”,又通过敏锐的“学”“问”兴致让外国文学经典在中国大地得以“扎根”。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并非只读书而不通社会事理的“腐儒”,他熟谙最近30年间中国翻译出版的市场状况,他是中国最早一批熟练使用电脑互联网的学者,他是最早一批驻足中国股票市场的学者,他更是最早一批“拿得出手”进行国际文化交流的学者。

学术与理论未必是灰色的,生命之树长青确是至理。吴笛的学术人生诗意盎然,这种幸运既有赖于他求知求学的本能兴味,也有赖于他静心钻研的广博热忱。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耳顺之年的吴笛教授总感叹时间流逝的轻快,总是笑眯眯的吴笛教授已经规划好“退”而不休的学术人生。

(本文来自魏仁:《学术人生的盎然诗意——吴笛的外国文学经典翻译与研究》,何勤华、傅守祥主编:《文化正义论丛》第3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又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7月27日) hW7w2vF+EH7PUY+kt36wetJfROehbsZ9bMQlyx2Ghk8Gae858m3vQ1TgVoDXqww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