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译界名家铸名译,诗歌小说显才华

熟悉吴笛的人都知道,他不但能够翻译英、俄两种语言的外国文学作品,而且他的翻译往往能令原作焕发新生。吴笛的早期译作《最后的炮轰》(1983年翻译出版)便是最好的例证。苏联当代著名作家尤·邦达列夫的名作《最后的炮轰》发表于20世纪50年代,是依据小说家在反法西斯卫国战争期间的真实经历写就的,被称作“战壕真实派”的代表作,曾在苏联文学界引起争论,对以后苏联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研究苏联文学绕不开的一部作品。我国迟迟没有将之翻译过来,是受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苏交恶的国际政治影响。70年代末,受“文化大革命”影响一度终止的外国文学翻译事业开始复苏,结束了长期与世隔绝、闭关自守的局面,人们强烈渴望通过外国文学作品重新认识世界,《最后的炮轰》在众人的期待声中诞生,一经出版便收获了大批“粉丝”,很多人是噙着泪读完它的。吴笛译作用生动的语言、贴切的表述,为读者勾勒出一位血肉丰满的诺维科夫连长,让他引领读者一起历经残酷的战争,体味生命个体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的心路历程。吴笛认为这部作品具备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文学的一些突出特点:以白描的手法呈现战争的恐怖和残酷,表现英雄行为,写一个活生生的普通人的心灵真实,重点突出人道主义,描写人性美,宣传尊重人的生命。所以,译介这部作品对我们研究苏联五六十年代作品的主题及其反映出的社会意识形态大有裨益。

当有人问起吴笛选择翻译文本有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和讲究时,他坦言:“一是兴趣,二是这个作家的重要性。”如果说苏联作家邦达列夫的小说《最后的炮轰》符合他选择的第二要义,那么英国文豪狄更斯的最后一部小说《艾德温·德鲁德之谜》就正好契合了他的第一条要求。

狄更斯的长篇小说《艾德温·德鲁德之谜》被西方世界誉为“文学史中的不见天日之书、西方犯罪心理描写的先声” ,1870年开始创作并分卷发表,一问世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同年6月,狄更斯患脑出血离世,随着大师的逝去,小说的结局成了一个真正的谜团。狄更斯去世后的许多年里,各种零散的新证据都没有办法证明他创作《艾德温·德鲁德之谜》的意图。一百多年来,西方文坛围绕这部小说出版的续作、揭秘、研究不胜枚举。此书虽在国外备受青睐,国内读者却并未有所耳闻。作为这部小说在中国的首位译者,吴笛认为《艾德温·德鲁德之谜》“东冷西热”的根源在于“狄更斯在中国长期被视作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而为读者熟知,而《艾德温·德鲁德之谜》明显带有早期侦探文学的特色和某些类型小说的特点,国内主流文学观念长期对这样的作品缺乏关注,这也造成了我们对这部作品的忽略”。他同时也指出,狄更斯“在真实与梦境的结合,梦幻的巧妙运用,人物性格的刻画,尤其是双重性格的刻画,对后世,特别是对瑞典的斯特林堡和俄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有较深的影响” 。译作出版后,在读者群中引起不小的震动,掀起了一场全民大讨论,有的读者甚至给吴笛写信,询问译者对于小说结局的意见。

2012年,正值狄更斯诞辰200周年,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狄更斯全集》,将吴笛的这本译作收入其中。如今回忆起翻译这本书时的情形,吴笛的激动、兴奋之情难掩。开始着手翻译《艾德温·德鲁德之谜》的时候,他刚刚在安师大执教不到半年,每天和学生一样,拿着饭盒去食堂打饭,去食堂的路上都在思考如何译,有时想到了,饭也不在食堂吃,怕忘了,匆匆赶回宿舍要先把路上想到的译出来,再开始吃饭。每天算着还有多少时间可以译完,很开心的。他自觉当时译得很认真,而且进入状态以后,大脑也比较好使。如果想不出好的表述,会去书店里找相关的书来看,还看多义词词典和有助于提高文学表达能力的书。译完之后,寄给了新华岀版社,当时连助教职称都没有的吴笛,很快就收到了出版社寄给他的样书。这本译作2012年再版时,编辑让吴笛校对一遍,原本以为当年阅历尚浅的毛头小子一定比不过如今资历丰厚的大教授,但是很遗憾,校对了一遍下来,发现就连一个“的”字都没法改出来。 这足以说明译者当年是如何的才思敏捷、认真仔细。

如果说19岁那年就读外语系是吴笛与外国文学缔结缘分的开端,那么杭州大学世界文学专业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则是他与外国文学缔结终身盟约的证明。读研之后的吴笛没有了教学的羁绊,全身心地专注于他所钟爱的翻译事业,勤奋苦读,笔耕不辍。渐渐地原本四人间的寝室,到了第二年竟被他一人“霸占”,原来是他的室友们不忍心打扰这位醉心于翻译的同门,主动搬出去了。正是读研这段时间,他陆续翻译了英、美、俄等国多位诗人的诗作。

其后,吴笛相继翻译了英国作家哈代、劳伦斯、夏洛蒂·勃朗特以及俄罗斯大诗人帕斯捷尔纳克的诗歌作品,出版了《劳伦斯诗选》(漓江出版社1988年版)、《含泪的圆舞曲——帕斯捷尔纳克诗选》(浙江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野天鹅—20世纪外国抒情诗100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外国现代女诗人诗选》(漓江出版社1990年版)、《泰戈尔散文诗选》(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梦幻时刻——哈代抒情诗选》(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2年版)、《雪莱抒情小诗》(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雪莱抒情诗全集》(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夏洛蒂·勃朗特诗全集(下)》(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二次诞生》(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灵船》(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时光的笑柄——哈代抒情诗选》(河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黑夜的天使—20世纪欧美抒情诗选》(河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等诗歌译作,并译有《枕头底下的眼镜蛇》(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苔丝》(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对另一种存在的烦恼:俄罗斯白银时代短篇小说选》(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街上的面具》(河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白夜》(敦煌文艺出版社2014年版)等多部长篇和中篇小说。

作为“名家名译”的一分子,吴笛的《苔丝》译本备受推崇。有读者曾这样评价:“哈代小说《德伯家的苔丝》( TESS OF THE D ' URBERVILLES ),诸多中译本中,我认为吴笛翻译得既优美且忠实,毫无翻译小说或多或少的硬涩感。当你对原著某一段落句子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时,参看吴的译本时,将会为译文那精准达意又富艺术感染的演绎叫绝。”

《含泪的圆舞曲》诞生于中俄文化交流尚不通畅以及国内没有帕斯捷尔纳克中文译本的前提下,辗转得来的两卷集俄文本帕斯捷尔纳克诗集对于译者来说珍贵异常。出版后,受到学界和读书界的广泛好评。诗人桑克在报刊上发文:“《含泪的圆舞曲》的译者是力冈和吴笛,我享受恩惠十四年了,在这行字里我向你们鞠躬。” 能得到诗歌创作界如此评价,是对译者最高的褒奖。这本诗集在2014年再版之后,为了保持译诗风格的统一,没有收入力冈先生的译诗。在保留原诗集中数首吴笛的译诗基础上,重新选译了帕斯捷尔纳克部分小说中的诗篇和部分早期诗作,在选译时,尽量避免与力冈先生前一个版本中所译的篇目重复,所以,再版的诗集以《第二次诞生》命名,一方面交代了译诗集的来龙去脉,另一方面,也寄寓了译者对新译本的期望。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吴笛坦言他的大部分译作都是在35岁之前完成的。 35岁之后,尤其是担任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和博士生导师之后,由于教学、科研繁忙,他不得不暂时放下自己热爱的这项工作。作为一名才华横溢、技艺超群的翻译家,吴笛凭着扎实的英语、俄语功底和卓越的文学语言表达能力,经过长期勤勤恳恳的翻译实践的历练,光芒四射地闪耀在我国外国文学翻译领域。 xDRuoxCpSOI8Lp2QlEPVo0u+xHVbMBr67x+jD694Y3NI3bDLhGayxzBtPdobCW0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