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手术后护理

(一)一般护理

患者术后入住监护室,基本监护治疗应至少包括持续的24h心电、呼吸、脉氧及无创血压监测。期间血压可能出现大幅波动,血压与预后之间呈“U”形关系,血压控制在(120~159)/(70~89)mmHg时,患者病死率和残疾率最低,血压过高和过低都会对预后造成不良影响。至少每小时记录各项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常规监测神经功能,在术后2h内,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每30min评估一次,之后22h内,NIHSS评分每2h评估一次,如患者出现严重头痛、高血压、恶心或呕吐,应随时行NIHSS评分评估。所有患者术后应立即完善头颅CT平扫,并在24h后至少完成头颅CT平扫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出血转化、高灌注等情况;定期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肺功能的检测;若患者有烦躁不安、不能配合治疗,可考虑给予镇静药物;术后绝对卧床,同时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坠积性肺炎、压疮、下肢静脉血栓、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每日进行口腔护理,协助患者定时翻身拍背,给予超声雾化吸入等;按体质量鼻饲营养餐,定时鼻饲水等,做好生活护理,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

(二)股动脉穿刺处的护理

协助患者取直腿平卧位,局部加压包扎24h,术肢制动6~8h,术侧下肢保持直线,注意术肢与健侧肢体的对比,密切观察记录股动脉穿刺处的渗血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皮肤颜色、温度、感觉情况与健侧是否一致。伤口包扎应松紧适宜,防止因压迫器加压过紧影响患肢血供;术后1h可给予压迫器适当减压一次。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较高,伤口包扎过松易引起局部血肿、阴囊血肿、活动性出血,甚至大出血等严重后果。预防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的方法是加强巡视并密切观察穿刺部位,发现穿刺部位发绀应及时处理;预防下肢栓塞的方法是经常询问患者下肢有无疼痛,术侧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疼痛明显提示有下肢栓塞可能,需及时告知医师并协助处理;及时对穿刺部位进行换药,避免穿刺部位的感染。

(三)并发症的护理

急性脑梗死闭塞动脉介入取栓术后的并发症主要有颅内出血、血管再闭塞、高灌注综合征、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尿潴留等,其中以颅内出血最为凶险。

1.颅内出血

患者术后可能出现出血转化,急性脑卒中后发生的脑内出血,既可以发生在梗死灶内,也可以发生在梗死灶远隔部位。出血可能与血管壁损伤、再灌注损伤、使用溶栓药物,以及联合抗血小板、抗凝治疗有关。一般认为,超时间窗手术、术前血压偏高(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00mmHg)、脑CT已显示低密度改变的卒中患者接受溶栓或血管内治疗,易发生出血转化,出血多发生于溶栓术后36h内。应及早发现血管内治疗术后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的患者,并以阻止血肿扩大为治疗的基本原则。围手术期严格的血压控制可以降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对于术后已发生颅内出血的患者,在保证脑灌注的前提下更应该严格控制血压,要做到预见性观察,注意患者头痛的部位、性质及程度。当患者突然出现意识障碍、剧烈头痛、呕吐、肢体活动障碍加重时,要考虑合并颅内出血的可能,立即做头颅CT检查,停用抗血小板药。同时,根据病情给予脱水、脑保护剂等。注意患者意识、瞳孔及肢体活动的变化,适当控制血压。早期发现并及时作出相应处理,可以把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降至最低。护士应嘱患者切勿情绪激动、用力大便、打喷嚏等。

2.血管再闭塞

闭塞脑动脉再通后再闭塞是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常见并发症,血管再闭塞与临床症状恶化相关,早期再闭塞预示长期预后不良,可能与血栓分解或血管内皮损伤后脂质核心的暴露血小板被激活聚集、围手术期抗血小板药物使用不充分或抗血小板药物抵抗有关。溶栓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可能会降低血管再闭塞的发生风险。在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可发生责任血管的次级分支和其他部位脑血管栓塞,给患者带来严重并发症。具体处理首选机械取栓,若机械取栓失败,可考虑采取包括导丝和球囊辅助的机械碎栓治疗;也可采用溶栓药物治疗,包括尿激酶、阿替普酶及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 /Ⅲa受体抑制剂(如替罗非班)。

3.高灌注综合征

高灌注综合征(cerebral hyperperfusion syndrome,CHS)是指闭塞脑动脉再通后,缺血脑组织重新获得血液灌注,同侧脑血流量显著增加,从而导致脑水肿,甚至颅内出血。高灌注综合征是以同侧头痛、高血压、癫痫发作、局灶性神经系统损伤、认知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同时不伴有脑缺血。高灌注综合征的常用评估方法包括CT灌注、脑血管造影、经颅多普勒超声、磁共振应用弥散、灌注图像。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TCD)以其方便快捷、动态、操作简单等优势,已被临床广泛用于预测颈动脉血栓内膜剥离术或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后CHS的发生情况。血管开通治疗后连续的脑血流监测,对于及早发现高灌注或再灌注损伤具有重要价值,并有助于指导个体化的液体和血压管理。对于已出现高灌注综合征的患者,需要收住监护室进行密切的监护及紧急处理,可给予适当的镇静,强化控制血压,适当的脱水治疗及其他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对于仅有脑水肿的患者,不应停止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对于合并有颅内血肿伴有占位征象的患者,必要时行去骨瓣减压等治疗。具体应根据患者情况酌情处理。尽管人们高度重视CHS并及时采取全面的治疗方案,但其治疗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严格控制围手术期血压可能是避免高灌注综合征发生的最优选择。

4.其他并发症

血管夹层、应激性溃疡、心血管并发症、对比剂过敏、对比剂肾病等,参照一般血管内治疗并发症处理方案。术后出现的穿刺相关损伤,应依据神经介入常规处理措施执行。

5.康复护理

观察患者肢体肌力及言语功能变化,评估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状况及手术疗效。密切观察患者瘫痪肢体的活动情况,指导其康复程序,强调早期训练患肢的重要性。术后第1天做患侧肢体被动运动,术后2~4d开始训练坐姿、床上运动等,逐步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配合康复团队对患者进行肢体针灸治疗。对于失语患者,配合康复师对其进行语言功能恢复训练。

6.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个体的心理活动,规律实施心理护理,告诫其重视后续治疗,从精神上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辅助其进行恢复期功能锻炼。对于介入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应鼓励其不要丧失信心,积极配合其他治疗;指导患者进行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关注患者情绪波动,帮助其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和激动,必要时遵医嘱应用镇静药物;调节影响血压的相关因素。

7.饮食护理

全麻患者待神志转清、肛门排气后,鼓励其多饮水,以利于造影剂的排出;保持大小便通畅,及时应用乳果糖等通便药,避免腹压增加,造成血压升高。

8.严格交接班

与下一班严格交接医生交代的血压控制要求、降压药应用情况、患者病情变化等,保持血压观察的持续性,并严格书写交班报告,严谨记录血压的变化。患者能否得到及时治疗,与能否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严格交接班密切相关。 SAv6eaf0FYqFHXgKubFujIP5pw6B9YW3lRuSwakLfJ7JYj+g5CqlPvrCgzjFiPb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