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初五年夏四月,立太学,制五经课试之法,置《春秋穀梁》博士。
[文献]《三国志》卷二《文帝纪》,又见《三国志》卷十三《王肃传》注引《魏略》:“(魏略)以遇及贾洪、邯郸淳、薛夏、隗禧、苏林、乐详等七人为儒宗,其序曰:‘从初平之元,至建安之末,天下分崩,人怀苟且,纲纪既衰,儒道尤甚。至黄初元年之后,新主乃复始扫除太学之灰炭,补旧石碑之缺坏,备博士之员录,依汉甲乙以考课。申告州郡,有欲学者,皆遣诣太学。……’”《通典》卷五三《礼十三》:“魏文帝黄初五年,立大学于洛阳。时慕学者,始诣大学为门人。满二岁,试通一经者,称弟子;不通一经,罢遣。弟子满二岁,试通二经者,补文学掌故;不通经者,听胡后辈试,试通二经,亦得补掌故。掌故满二岁,试通三经者,擢高第为太子舍人;不第者,随后辈复试,试通亦为太子舍人。舍人满二岁,试通四经者,擢其高第为郎中;不通者,随后辈复试,试通亦为郎中。郎中满二岁,能通五经者,擢高第,随才叙用;不通者,随后辈复试,试通亦叙用。齐王正始中,刘靖上疏,简高门子孙为生曰:‘黄初以来,崇立大学,二十余年,而成者盖寡。由博士选轻,诸生避役,高门子孙,耻非其伦,故学者虽有其名,而无其实,虽设其教,而无其功。宜高选博士,取行为人表,经任人师者,掌教国子。依遵古法,使二千石以上子孙,年从十五,皆入大学。明制黜陟,陈荣辱之路。’不从。”曹魏立太学之事又见于《三国志·高柔传》、《三国志·王肃传》裴注引《魏略·儒宗传》。
案:“五经课试法”见于唐杜佑《通典》,《三国志》不载。曹丕令立太学,制五经课试法,置《春秋穀梁传》博士。这种以儒学经典取仕的办法,说明曹魏政权对儒家思想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