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记得2009年《博览群书》要为我开一专栏,取名为“诗话杂谈”,那时是陈品高任主编,他要我写一个开场白(题记之类的)。那时,我就选了刘大白的一段诗:“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时值秋季,我还添上几句话:“让我们沿着刘大白诗人‘秋晚的江上’继续向前行走。”这是刘大白诗人写于绍兴的诗,时间是1923年10月30日,后面还有四句诗,即:“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秋晚的江上》)

其实,据目前资料看,刘大白最早的爱情诗,是1920年5月25日创作,6月7日发表在《民国日报·觉悟》上的《这沉吟!为甚?》。接着,他又发表了《双瞳》、《爱》、《心印》、《丁宁》、《月蚀》等一批作品。这样集中吟咏爱情的诗人,在当时还没有其他人。

当然,在1920年5月6日汪静之创作了《题B底小影》,但汪静之是到了1921年7月,才开始发表爱情诗《悲哀的青年》、《竹叶》等的,而《题B底小影》是在《蕙的风》出版后,才与读者见面的。相较于刘大白的爱情诗在《旧梦》中占30%左右,在《邮吻》中占绝大部分,湖畔诗社中的几位诗人,此时还没有哪一个诗人,像刘大白那样能大胆写出这么多的爱情诗。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诗人曾为爱情诗的创作大声疾呼,他在1922年为一本新诗选写的序言中就说:“几千年来被压在礼教的磐石下面的中国人底男女之情,差不多不敢堂堂皇皇地表现。然而情苗是压不住的……到了最近,这一块腐朽的磐石,已经被新时代的潮流冲击得崩裂了,他底命运已经垂尽,不能压住情苗底森森怒长了。”并呼吁中国现代的女性新诗人,“不要再甘心屈服在命运垂尽的腐朽的磐石下面,一齐起来抽迸那久郁深藏的情苗”(《白屋说诗·〈抒情小诗〉序》)。

刘大白曾以“大胆的告白”这一形式,来抒发自己对爱情的感触,这是以往任何时期的爱情诗人都不具有的,唯他创造的中国现代爱情诗歌的文体特征。不妨看他的一首小诗《双瞳》:

你!双瞳里有我;/我!双瞳里有你。/我看我,借着你底双瞳;/你看你,也在我底双瞳里。我和你有这两个双瞳,/还要那明镜!怎地?

这首诗写于1920年5月28日,6月8日发表在《民国日报·觉悟》上,直接告白爱情,双方四目对视,以示爱的情景,那种沉浸在幸福爱情中的满足感,真可谓溢于言表。我读刘诗时,翩翩联想起了管道昇的《我侬词》,她作为一位女性,在表达爱情时,似与刘大白之诗有异曲同工之诗韵:“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这无不反映了700多年前,那些女子苦于“相思欲寄从何寄?”的客观条件,造成了无数“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相思女子。 TpUqUW3BdBFHp8bAIq+nRDGDvcreNDySqKtUOVSZKmiAlGD4nc/TqDe/kxqSh9D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