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重读诗人毕奂午的诗集,正是暮春时节。网上传来,武汉大学空荡荡的校园,珞珈山道,没有了学子游人纷扰,只樱花依然灿若云霞,落花空阶前,伊人春无迹。让我想起老诗人生前每到春时,会给老友们群发诗柬,邀请他们一聚,共同赏花,诗柬也写得别致而饶有意趣:

这么些天总是风风雨雨,但在雨丝风片中花还是要开了,春天还是要来了。又到了桃花、樱花的时节,又到了我们老人也挤在年轻的人丛中看花的时节。你们哪天来呢?我们每天都在盼望,等候……等候仙子和诗人的降临。

老诗人的家在武大珞珈山二区宿舍,狭小的陋室,诗人却安之若素,与夫人赵岚住了二十多年,以书筑起了精神家园,与历劫的老友相聚,为武大一批批青年学子传道解惑。如候鸟般来了又走的武大学子们,只记得曾经的武汉大学中文系系主任毕奂午是个爽朗憨厚、爱书成痴的老头,却很少了解他年轻时是与艾青、何其芳齐名的诗人,诗作在大江南北广为传诵,激发一代爱国青年的热血。如今再查找毕奂午的资料,却发现老诗人除了早年出版的两部诗集,几乎没有任何文集问世,连零散的报刊文章都稀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担任湖北省文联、作协领导工作的毕奂午,之后完全成了诗坛、文坛的“失踪者”。这不禁让我好奇,诗人究竟经历了什么,他是否还有留在文学界的微光? YA1hjCt5muBRhLG5GJjjOE2hjH3LwSno6qh5jfp35NWsA2csV0DOiI8V78qlhiu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