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诗集的问世,使韦丛芜作为诗人登上民国文坛,两年之后,韦丛芜紧接着出版了他的第二部诗集《冰块》。《冰块》同样由未名社出版,初版于1929年4月,仅印一千册。我所收藏的《冰块》初版本,还是难得的毛边本,与《君山》一样都是存世稀少的珍品诗集。唐弢书话中有言:“(《冰块》)今已绝版。未名出书,多用重磅道林纸,毛边精装,书式美观,求之今日,鲜兮难得。”
《冰块》的书装设计和印刷也十分讲究,诗集大32开本,道林纸精印,侧边棉线装订,与俞平伯的诗集《西还》的装订类似。封面是一幅颇具古意的墨松图,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一轮薄冰般的圆月,空悬冰蓝的夜空,一支遒劲的苍松斜曳而出,图面的左上以娟秀的小楷题写书名及作者,犹如书画的题诗和落款。诗集内页印有“未名新集之一”,封面绘画为关瑞梧。关瑞梧是何人?是因什么机缘为韦丛芜的诗集绘制封面?资料显示,关瑞梧1927年至1931年就读于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之后留学美国芝加哥大学,归国后任教燕京、辅仁大学,为我国儿童教育领域做出很大贡献。冰心在她的一篇散文中曾提到她学生中几对美满的夫妻,便有关瑞梧和她的丈夫郑林庄先生,郑林庄先生是美国哈佛大学博士,也是著名的经济学家。
关瑞梧先生并不是画家,但其父亲关伯珩先生是民国初年北方著名的收藏大家,在书画收藏上与杨荫北、叶恭绰齐名。因家学渊源,关瑞梧可能只把丹青作为怡情雅好,诗集出版时,关先生尚在燕京求学,比韦丛芜低几级,是否由此与韦丛芜结识,而为其诗集绘了封面,也未可知。两人之后便再无交集,其中原委可留待学者们进一步挖掘。
民国书籍大都会将出版社的系列丛书在书后打个广告,《冰块》一书后便列出了未名社丛书的数种著作,如鲁迅的《朝花夕拾》、台静农的《地之子》、李霁野的《影》等。引起我的好奇的是,其中有一本韦丛芜的诗集《我和我的魂》,显示为收入散文诗五首,在印状态。然而现在这本诗集却杳无踪迹,找不到任何版本,不禁让我怀疑这本“在印”的诗集并未问世。当时的未名社财务困顿,加上韦素园生病休养,所以这本诗集没有发行,也并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