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潘岳系年考证

在西晋文坛上,潘岳往往与陆机并称,作为西晋文学的代表。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说:“降及元康,潘陆特秀,律异班贾,体变曹王。”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也说:“潘陆齐名,机岳之文永异。”南朝及后世的诗文评,常以潘、陆的作品作比较的研究。作为文学史的研究,我们固然应当从作品的内容和艺术风格,评论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作用,同时还应当研究和考证作家的生平事迹,知人论世,对作品的了解就可以更加深入。潘岳的一生,在西晋文人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荥阳潘氏从建安以来,就有文名。潘岳妻室杨氏一家,门第更盛,魏及西晋初期,都得到当时君主的宠信。潘、杨两家与当时名气大、社会地位高的阮(籍)、郑(袤)等家族,都有姻亲关系。在世家大族占统治地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婚姻一直是被看作极端重要的事情,如果“婚宦失类”,就将被士族所不齿(此可参看沈约《奏弹王源》,《文选》卷四十)。西晋是世家大族经济势力大发展的时期,门阀士族制度也在这时正式形成,潘岳的出身以及他的社会关系,决定他必须依附于某一个豪门贵戚,以求得在仕途上的发展和文学上的凭借。他一开始就投身于当时权势极大的贾充、贾谧家族,与当时不少文人都随着贾氏一家政治上的兴衰而浮沉,这一点在整个西晋文坛是有典型性的。在当时,几乎没有一个文人不卷入贵族、豪门、权臣、悍将纷繁而惨酷的斗争中,这些斗争当然不仅影响文人的生活,也影响他们的创作。当时政治争斗的复杂与急遽,使文人们有时感到无所适从,他们往往被迫作心口不一的表示,而某些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恬静与作家仕途进取的躁竞,也往往在同一时期出现。通过潘岳生平事迹的探索,会有助于我们对西晋文人生活的了解。

本文辑集潘岳事迹的有关材料,并加以排比整理;对于史书上的某些误载,也加以讨论辨正。发明无多,形同钞胥,录出谨供治文学史者参考。

据《晋书》卷五十五《潘岳传》,潘岳的祖父名瑾,曾为安平太守;他的父亲名芘,任琅邪内史。又据《三国志》卷二十一《魏志·卫觊传》裴注引《文章志》,潘勖子满,平原太守;满子尼,尼之从父为潘岳。据以列表,应是:

潘瑾——潘芘——潘岳

潘勖——潘满——潘尼

潘勖是否为潘瑾所生,无文献可征。但据《三国志·卫觊传》裴注引《文章志》,勖卒于汉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年五十余,其生年当在公元161至165年间。潘芘则于晋武帝泰始元年(公元265年)为琅邪内史(详后),勖之卒与芘之仕为琅邪内史,相距竟有五十年,若以勖之生年计算,则竟达一百年。又据《晋书》卷五十五《潘尼传》,尼于永嘉中迁太常卿,“洛阳将没,携家属东出成皋,欲还乡里。道遇贼,不得前,病卒于坞壁,年六十余”。按洛阳于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六月为刘曜所破,潘尼之卒也当在这一年,这时潘尼六十余岁,则其生年约在公元250年左右,潘岳则生于公元247年,二人年岁相差无几,故潘尼《赠司空掾安仁》诗(丁辑《全晋诗》卷四)云:“坐则接茵,行则携手,义惟诸父,好同朋友。”从这些方面看来,潘芘与潘勖当非亲兄弟。唐林宝《元和姓纂》卷四潘氏:“广宗,今宋城县。勖生芘、满。芘生岳,满生尼。”把潘勖与潘芘列为父子关系,与《三国志》、《晋书》及潘尼诗都不合,误。

潘勖也是建安时著名的文章家。《三国志·卫觊传》称“建安末尚书右丞河南潘勖,黄初时散骑常侍河内王象,亦与觊并以文章显”。潘勖字元茂,初名芝。献帝时为尚书郎,迁右丞,史称他“才敏兼通,明习旧事”。《三国志》卷一《武帝纪》载建安十八年五月策曹操为魏公文,裴注云“后汉尚书左丞潘勖之辞也”。这就是所谓九锡文。萧统《文选》卷三五载潘勖此文,题作《册魏公九锡文》。据清人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七),自从册封曹操开始有九锡文,“其后晋、宋、齐、梁、北齐、陈、隋皆用之。其文皆铺张典丽,为一时大著作”。各朝的九锡文,都是步武潘勖所作。按裴注引《文章志》又载:“勖子满,平原太守,亦以学行称。”潘满之子潘尼,“少有清才,文辞温雅”(裴注引《潘尼别传》)。因此潘氏一门,从建安到西晋,大抵都以文学名世,《潘尼别传》还记载潘尼曾有诗赠陆机,陆机作诗答之,其中说:“猗欤潘生,世笃其藻,仰仪前文,丕隆祖考。”就是指潘勖至潘尼三世而说的(按:陆机这四句诗,丁辑《全晋诗》及郝立权《陆士衡诗注》均失收)。

又按《晋书·潘岳传》谓岳为荥阳中牟人,《三国志·武帝纪》建安十八年条裴注称潘勖为陈留中牟人。据《晋书》卷十八《地理志》上,荥阳郡为晋武帝泰始二年置,汉末与魏时属河南。中牟县晋时属荥阳郡,汉魏时属陈留郡,其地在今郑州与开封之间。但《水经注》卷十五“洛水”云:“其水(指九山溪水——引者)东北流入白桐涧,又北径袁公坞东,盖公路始固有此也,故有袁公之名矣。北流注于罗水,罗水又西北径袁公坞北,又西北径潘岳父子墓前,有碑。”其地域在巩县范围之内。又潘岳《西征赋》(《文选》卷一〇)云:“眷巩洛而掩涕,思缠绵于坟茔。”李善注谓:“巩、洛,二县名也。《河南郡图经》曰:潘岳父冢,巩县西南三十五里。”《西征赋》是潘岳就任长安县令时所作,历叙从故乡出发的沿途见闻。从赋文与李善注,可以确定潘芘的坟墓在巩县西南。潘岳《在怀县作》诗(《文选》卷二六)其二:“卷(胡克家《考异》谓当作“眷”)然顾巩洛,山川邈离异。”李善注:“巩、洛,岳父坟茔所在也。”可以注意的是,在这二句诗之后又说:“愿言旋旧乡,畏此简书忌。”由以上的材料,可以知道,潘岳父亲的坟墓在巩县西南三十五里的罗水流经处,潘岳本人死后也葬于此(据上所引《水经注》,是潘岳的门人为之立碑,潘尼为碑题辞)。潘岳在诗文中都表示这个地方是他的旧乡。这些,都使我们觉得,荥阳或陈留的中牟是指他的郡望,巩县才是他一家(至少是从他父亲开始)实际居住之地。

《世说新语·赏誉篇》:“谢胡儿作著作郎,尝作《王堪传》,不谙堪是何似人,咨谢公。谢公答曰:‘世胄亦被遇。堪,烈之子,阮千里姨兄弟,潘安仁中外。安仁诗所谓子亲伊姑,我父唯舅。是许允婿。’”(按,此段文字,宋本分成两条,以“堪,烈之子”为断,“阮千里姨兄弟”另起一条,显误)刘注引《晋诸公赞》云:“堪字世胄,东平寿张人。少以高亮义正称。为尚书左丞,有准绳操。为石勒所害,赠太尉。”这里所说的为石勒所害,是指永嘉四年(公元310年)二月,王堪为车骑将军时,与石勒战,兵败身死(见《晋书》卷五《怀帝纪》,又参见卷一〇〇《王弥传》、卷一〇四《石勒载记》)。又据《晋书》卷三九《荀组传》:“赵王伦为相国,欲收大名,选海内德望之士,以江夏李重及组为左右长史,东平王堪、沛国刘谟为左右司马。”后东海王越讨河间王颙时,王堪为尚书令(《晋书》卷五一《王接传》)。王堪父王烈,在曹魏时任治书侍御史,也知名。堪岳父许允,曹爽执政时为魏侍中(《晋书》卷一《宣帝纪》),在任吏部郎时,石苞曾因许允对己之评语而自诩(同上卷三三《石苞传》)。曾为郑袤所赏识,受王郎所辟,与鲁芝、王基等“后咸至大位,有重名”(同上卷四四《郑袤传》)。可见王堪一门,在魏晋两朝,官宦显赫。潘岳有赠王堪诗(《文馆词林》卷一五二题作《赠王胄》,当系唐人后来因避唐太宗讳省去“世”字),其中说:“峨峨王侯,中外之首。子亲伊姑,我父惟舅。昆同瓜瓞,志齐执友。”潘岳与王堪为姨表兄弟,王堪与阮瞻(千里)也为姨表兄弟。阮瞻事可参见《晋书》卷四九《阮籍传》,阮籍兄子咸,咸二子,长即阮瞻。阮咸即为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

潘岳之妻室杨氏,岳丈为杨肇,见岳所作《怀旧赋》(《文选》卷一六)。又李善注引贾弼之《山公表注》:“杨肇女适潘岳。”杨肇一家在魏及西晋初是名门望族,得当时君主的宠信。杨肇的祖父为杨恪,魏时任骁骑将军之职。潘岳《杨荆州诔》(《文选》卷五六):“伊君祖考,方事之殷。鸟则择木,臣亦简君。投心魏朝,策名委身。奋跃渊途,跨腾风云。或统骁骑,或据领军。”李善注引潘岳《杨肇碑》云:“肇,骁骑府君之嫡孙,领军肃侯之嗣子。”又引贾弼之《山公表注》曰:“杨恪字仲义,骁骑将军。生暨,字仲先,领军将军。”又《晋书》卷二十四《职官志》:“骁骑将军、游击将军,并汉杂号将军也。魏置为中军。及晋,以领、护、左右卫、骁骑、游击为六军。”杨恪事可考者仅此。杨暨的事迹记载得稍多一些。《三国志》卷九《魏志·曹休传》:“太和二年,帝为二道征吴,遣司马宣王从汉水下,休督诸军向寻阳。贼将伪降,休深入,战不利,退还宿石亭。军夜惊,士卒饥,弃甲兵辎重甚多。休上书谢罪,帝遣屯骑校尉杨暨慰谕。”魏明帝太和二年为公元228年,此时杨暨为屯骑校尉。《晋书·职官志》:“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等校尉,是为五校,并汉官也。魏晋逮于江左,犹领营兵。”杨暨于太和二年为屯骑校尉,太和末(太和共七年)已为中领军,据《晋书·职官志》所载,上述屯骑校尉等五校,“皆中领军统之”,就是说,中领军将军是他们的上司。无论魏晋,任此职者都是帝王的亲信大臣,如曹丕即位后,以曹休为中领军,晋武帝时,以羊祜为之。《三国志》卷十四《魏志·刘晔传》裴注引《傅子》,说刘晔事魏时帝,甚见亲重,尝与明帝论伐蜀事,“中领军杨暨,帝之亲臣,又重晔,持不可伐蜀之议最坚,每从内出,辄过晔,讲不可之意”。刘晔卒于太和末,杨暨之为中领军也当在这个时候。又如《三国志》卷二十六《魏志·田豫传》:“太和末,公孙渊以辽东叛,帝欲征之而难其人,中领军杨暨举豫选应。”由此可见,杨暨在魏明帝时是颇受重用的。杨暨字肇,字秀初,就是潘岳的岳丈。他的事迹详见下文,概略言之,杨肇在魏末历任职县令、治书侍御史、野王典农中郎将。司马昭执政后,他任相国府参军,开始依附司马氏,从此得到赏识。晋武帝即位之初,典宫中武卫,因勋进封东武伯,后又为荆州刺史。不幸的是,泰始八年(公元272年)时,晋与吴战,晋军失利,杨暨为吴国名将陆抗所败,由此免官。此外还应一提的是,杨肇子杨潭,字仲武,娶郑默女为妻。潘岳有《杨仲武诔》(《文选》卷五六),序云:“八岁丧父,其母郑氏,光禄勋密陵成侯之元女。”李善注引贾弼之《山公表注》曰:“郑袤为司空、密陵元侯,生默,为光禄勋、密陵成侯。默女适荥阳杨潭。”据《晋书》卷四十四《卷袤传》,袤荥阳开封人,自汉末即为大族,为司马师所器重,晋武帝时表为司空,辞。郑默也为司马氏所推重,本传载:“初,(武)帝以贵公子当品,乡里莫敢与为辈,求之州内,于是十二州中正佥共举默。文帝与袤书云:‘小儿得厕贤子之流,愧有窃贤之累。’”默官大司农,转光禄勋,太康元年卒。史又载杨骏先欲以女妻默之子豫,默固辞,骏深以为恨。由此都可见杨肇一家三世在魏晋时的际遇和社会地位。

杨肇长女适潘岳,次女适任护。护字子咸,乐安人,曾任奉车都尉,年二十卒。潘岳《寡妇赋》(《文选》卷一六):“乐安任子咸,有韬世之量,与余少而欢焉,虽兄弟之爱,无以加也。”李善注引《山公表注》:“任护字子咸,奉车都尉。”赋又云:“其妻子吾姨也。”李善注引《山公表注》:“杨肇次子适任护。”又引《尔雅》曰:“妻之姊妹同出为姨。”赋又曰:“不幸弱冠而终。”卒时,有女尚幼,后仅三岁而夭。赋曰:“孤女藐焉始孩。”李善注引《潘岳集·任泽兰哀辞》:“泽兰者,任子咸之女也。涉三龄,未没丧而殒。余闻而悲之,遂为其母辞。”其哀辞见丁福保辑《潘安仁集》卷四,系辑自《艺文类聚》卷三十四。

魏邵陵厉公正始八年丁卯 247年 一岁

《晋书》本传未载潘岳年岁。《文选》卷一三潘岳《秋兴赋》:“晋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李善注曰:“十四年,晋武帝泰始十四年也。”按泰始共十一年,李善注误,历来《文选》学家多已指出。晋十四年即晋武帝咸宁四年(公元278年),此年潘岳三十二岁,据此推算,则当生于本年。

本年阮籍三十八岁,时曹爽辅政,曾召阮籍为参军,籍以疾辞。《晋书》卷四十九《阮籍传》:“及曹爽辅政,召为参军,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按据《三国志·三少帝纪》,曹爽被杀在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正月,在此之前岁余,则当在本年秋冬。

魏邵陵厉公嘉平元年己巳 249年 三岁

杨肇任轵县令。潘岳《杨荆州诔》:“学优则仕,乃从王政。散璞发辉,临轵作令。化行邑里,惠洽百姓。”李善注引潘岳《杨肇碑》云:“嘉平初,除轵令。”按嘉平共六年(公元249—254年),此云嘉平初,当指元年。此为杨肇从政之始。《晋书》卷十四《地理志》上,轵县属河内郡,在今河南省济源县南。

阮籍约于今明年内为司马懿之太傅府从事中郎。《晋书》卷四十九《阮籍传》:“宣帝为太傅,命籍为从事中郎。”

石崇生。崇字季伦,渤海南皮人,石苞之子。见《晋书》卷三十三《石崇传》。

魏高贵乡公正元二年乙亥 255年 九岁

杨肇约于本年起为司马昭大将军府参军,在此前数年历任治书侍御史、野王典农中郎将等职。潘岳《杨荆州诔》:“煌煌文后,鸿渐晋室。君以兼资,参戎作弼。”李善注引潘岳《杨肇碑》云:“文后历数在躬,为参军。”《艺文类聚》卷五十八载潘岳《杨肇碑》作:“于时文后,历数在躬,相国幕府,实允华夏。九德咸事,俊乂在官。成君名器,纳字参军。”按司马师卒于正元二年正月,同月,司马昭进位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辅政。《晋书·职官志》:“诸公及开府位从公为持节都督,增参军为六人。”杨肇当是司马昭为大将军时,入其府为参军,从此受到司马氏的赏识

魏高贵乡公甘露三年戊寅 258年 十二岁

潘岳本年受知于杨肇,肇许以女妻岳。潘岳《怀旧赋》序云:“余十二,而获见于父友东武戴侯杨君,始见知名,遂申之以婚姻。”又赋云:“余总角而获见,承戴侯之清尘。名余以国士,眷余以嘉姻。”潘岳少时即以才颖见称乡里,号为奇童,见《晋书》本传,又臧荣绪《晋书》也称岳“总角辩惠,摛藻清艳,乡邑称为奇童”(《文选》卷七《藉田赋》李善注引)。又《杨荆州诔》云“仰追先考,执友之心”;《杨仲武诔》:“潘杨之穆,有自来矣。”可见潘、杨两家为世交,潘芘与杨肇为挚友,但潘芘此时任何职,未可考知。

魏元帝景元二年辛巳 261年 十五岁

陆机生。机字士衡,吴郡人。见《晋书》卷四《惠帝纪》、卷五十四《陆机传》。

魏元帝景元三年壬午 262年 十六岁

夏侯湛本年二十岁,为太尉府掾。湛为潘岳好友。潘岳《夏侯常侍诔》(《文选》卷五十七)载湛卒于晋惠帝元康元年(公元291年),年四十九。以此推算,本年为二十岁。《诔》又云:“少知名,弱冠,辟太尉府掾。”又据《三国志》卷四《陈留王奂纪》,是时太尉为高柔。

陆云生,云字士龙。见《晋书》卷五十四《陆云传》。

魏元帝景元四年癸未 263年 十七岁

阮籍卒,年五十四,见《晋书·阮籍传》。

魏元帝咸熙元年甲申 264年 十八岁

杨肇本年封东武子,当仍为司马昭参军。《杨荆州诔》:“用锡土宇,膺兹显秩。青社白茅,亦朱其绂。”李善注引《杨肇碑》云:“五等初建,封东武子。”按《晋书》卷二《文帝纪》,咸熙元年七月,“始封五等爵”。《三国志》、《通鉴》系于是年五月,《通鉴》卷七十八咸熙元年载:“五月庚申,晋王奏复五等爵,封骑督以上六百余人。”按上年十一月平蜀,五等之建,为赏平蜀之功。

晋武帝泰始元年乙酉 265年 十九岁

潘岳父潘芘约于本年十二月后为琅邪内史,潘岳曾随父至任。《晋书》岳本传:“父芘,琅邪内史。”未载年月。按据《晋书》卷三《武帝纪》,司马炎于本年十二月即皇帝位,改元为泰始;丁卯,大封宗室功臣,司马懿第九子伦封琅邪王。《晋书》卷五十九《赵王伦传》也载:“武帝受禅,封琅邪郡王”;“咸宁中,改封于赵”。又据《晋书·职官志》,咸宁三年,卫将军杨珧、中书监荀勖曾上疏谓:“诸王为帅,都督封国,即各不臣其统内。……而诸王公皆在京都”,云云。由此可知,当时诸王虽有封地,皆不就国,另由内史掌行政职务(《晋书·职官志》:“诸王国以内史掌太守之任”)。潘芘之为琅邪内史,当即在此时。西晋时,以平原,汝南、琅邪、扶风、齐为大国,梁、赵、乐安、燕、安平、义阳为次国。

《晋书》潘岳本传又载:“初,芘为琅邪内史,孙秀为小史给岳,而狡黠自喜。岳恶其为人,数挞辱之,秀常衔忿。”按潘岳于泰始二年辟司空掾,他在琅邪的时间应在泰始元年、二年间。与孙秀结怨即在此时,后潘岳竟由此致死。《世说新语·仇隙篇》刘注引王隐《晋书》也载:“岳父文德(按此或即为潘芘字——引者)为琅邪太守,孙秀为小史给使,岳数蹴蹋秀,而不以人遇之也。”据《晋书·职官志》,晋时王国内史的官属,高者有主簿、主记室、门下贼曹等,另有小史、循行小史等低级属官。孙秀虽为小史,但在琅邪则多方攀附高门,如《晋书》卷四十三《王戎传》谓:“初,孙秀为琅邪郡吏,求品于乡议。戎从弟衍将不许,戎劝品之。及秀得志,朝士有宿怨者皆被诛,而戎、衍获济焉。”可以概见。

杨肇于泰始初几年典宫中武卫之职。《杨荆州诔》:“魏氏顺天,圣皇受终。烈烈杨侯,实统禁戎(李善注引《杨肇碑》曰:皇祖之始,典戎武卫)。司管阊阖,清我帝宫(李善注引《晋宫阁铭》曰:洛阳城阊阖门。又引应劭曰:天子行幸所至,先案行清静殿中,以虞非常)。苛慝不作,穆如和风。谓督勋劳,班命弥崇。”

晋武帝泰始二年丙戌 266年 二十岁

潘岳于本年上半年仍在琅邪,作《射雉赋》,这是现在可以考知的潘岳最早的作品。按《射雉赋》载于《文选》卷九,李善注曾录岳自序云:“余徙家于琅邪,其俗实善射,聊以讲肆之余暇,而习媒翳之事,遂乐而赋之也。”此云“徙家于琅邪”,即指随父至任所。潘岳本年辟为司空掾,赴洛阳(见后)。此赋中叙射雉之时间:“于时青阳告谢,朱明肇授”。青阳为春,朱明为夏。徐爰注这二句,谓“明四月也”。这就是说,潘岳于四月间尚在琅邪,则其辟司空掾赴洛阳,当即在本年下半年。又《射雉赋》有徐爰注,爰为南朝刘宋时人,博洽多闻,曾著《宋书》,为后来沈约所著《宋书》的蓝本。徐爰于此篇题下注曰:“媒者,少养雉子,至长狎人,能招引野雉,因名曰媒。翳者,所隐以射者也。晋邦过江,斯艺乃废,历代迄今,寡能厥事。尝览兹赋,昧而莫晓,聊记所闻,以备遗忘。”琅邪地方的农人把幼雉养大,并用来招引野雉,射者伏在隐蔽处,伺机射之。这是当地捕猎野禽的一种方法,潘岳在赋中详叙其情节,十分真切,潘赋善于叙事,于此亦可概见。李善较完整地保存了徐爰的注,潘赋和徐注,乃是研究西晋时琅邪一带农民生产活动的可贵资料。

又丁辑《潘安仁集》卷一有《沧海赋》,云:“徒观其状也,则汤汤荡荡,澜漫形沈,流沫千里,悬水万丈。”文中未载作于何年,但有云:“其中有蓬莱名岳,青丘奇山,阜陵别岛, 其间。”蓬莱、青丘都在今山东胶州半岛,于琅邪为近。潘岳后期踪迹并来再至山东,则此《沧海赋》当也在琅邪时游历蓬莱等地所作。《潘安仁集》卷四又有《吊孟尝君文》,疑亦游齐时所作。

潘岳约于本年下半年被辟为司空掾,时司空为荀 。按《晋书》本传仅言“早辟司空、太尉府”,未言年月。《文选》卷七《藉田赋》李善注引臧荣绪《晋书》谓:“弱冠,辟司空、太尉府,举秀才。”又潘岳《河阳县作》诗也说:“微身轻蝉翼,弱冠忝嘉招。”(《文选》卷二六)李善注谓“岳弱冠举秀才”。潘岳于本年四月间尚在琅邪(见上引《射雉赋》),则任司空掾当在本年下半年。《晋书·武帝纪》,时荀 为司空。《晋书》卷三十九《荀 传》, 为荀彧第六子,魏咸熙中即迁为司空。

潘岳在洛阳,约于今明年内与夏侯湛结交同游,京都谓之“连璧”。《晋书·夏侯湛传》:“湛幼有盛才,文章宏富,善构新词,而美容观。与潘岳友善,每行止同舆接茵,京都谓之连璧。”按夏侯湛于景元三年(公元262年)为太尉掾,在洛阳,但那时潘岳年仅十六,恐尚在故里,无缘与夏侯湛相识。至本年泰始二年,年二十,至洛阳为司空掾,因得与湛交游。《世说新语·容止篇》也载:“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时人谓之连璧。”刘注引《八王故事》:“岳与湛著契,故好同游。”夏侯湛本年为二十四岁。

晋武帝泰始四年戊子 268年 二十二岁

潘岳本年仍为司空掾。正月,作《藉田赋》。《文选》卷七载此赋:“伊晋之四年正月丁未,皇帝亲率群后藉于千亩之甸,礼也。”李善注引臧荣绪《晋书》曰:“泰始四年正月丁未,世祖初藉于千亩,司空掾潘岳作《藉田颂》也。”按此处之正月丁未,“未”应作“亥”。《晋书·武帝纪》载泰始四年正月,“丁亥,帝耕于藉田”。参清孙志祖《文选考异》卷一引何焯等说,谓据《礼记·月令疏》,藉耕应在亥日。岳此赋当是代司空作,这时任司空者为裴秀,见《晋书·武帝纪》。

潘岳任司空掾期间,潘尼有《赠司空掾安仁》诗(丁辑《全晋诗》卷四),四言十首。其二、其三称诵潘岳之才颖秀发,云:“华茂九春,实繁三秋。骋辞泉涌,敷藻云浮。”“表奇髫龀,成名弱冠。令德内光,文雅外焕。幽冥必探,凝滞必散。终贾杜口,扬班韬翰。”这首诗当为本年前后作,其八叙尼与岳之情谊有云:“伊余鄙夫,秩卑才朽。温温恭人,循循善诱。坐则接茵,行则携手。义惟诸父,好同朋友。”此处自称“秩卑才朽”,则潘尼此时当已入仕,但品阶尚低,未知何官。

夏侯湛、挚虞本年举贤良对策中第,拜郎中。《晋书·夏侯湛传》:“泰始中举贤良对策中第,拜郎中。”未载年月。按夏侯湛有《泰始四年举贤良方正对策》(严辑《全晋文》卷六十八,残存五句),则知为泰始四年。又《晋书》卷五十一《挚虞传》:“举贤良,与夏侯湛等十七人策为下第,拜郎中。”又曰:“武帝诏曰:‘省诸贤良对策,虽所言殊途,皆明于王义,有益正道。欲详览其对,究观贤士大夫用心。’因诏诸贤良方正直言,会东堂策问,曰:‘顷日食正阳,水旱为灾,将何所修,以变大眚……’”按《晋书·武帝纪》载泰始四年,“九月,青、徐、兖、豫四州大水,伊洛溢,合于河,开仓以振之。”按此即所谓水旱为灾。又同年十一月,“己未,诏王公卿尹及郡国守相,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据此,则举贤良方正确在泰始四年十一、二月间。挚虞字仲洽,京兆长安人,生年不详。

晋武帝泰始七年辛卯 271年 二十五岁

贾充时为侍中、尚书令,专权任势,与侍中任恺不合,朝臣结为朋党,张华、向秀等党于任恺。《晋书》卷四十五《任恺传》谓:“充既为帝所遇,欲专权势,而庾纯、张华、温颙、向秀、和峤之徒皆与恺善,杨珧、王珣、华廙等充所亲敬,于是朋党纷然。”又《通鉴》卷七十九泰始七年五月载:“侍中、尚书令、车骑将军贾充,自文帝时宠任用事,帝之为太子,充颇有力,故益有宠于帝。充为人巧谄,与太尉、行太子太傅荀 ,侍中、中书监荀勖,越骑校尉安平冯 相为党友,朝野恶之。……侍中乐安任恺、河南尹颍川庾纯皆与充不协。”

刘琨生。琨字越石,中山魏昌人。见《晋书》卷六《元帝纪》及卷六十二《刘琨传》。

晋武帝泰始八年壬辰 272年 二十六岁

杨肇时为荆州刺史,迎战吴军,为吴将陆抗所败,免官。又《晋书·武帝纪》泰始八年,“九月,吴西陵督步阐来降。……吴将陆抗攻阐。遣车骑将军羊祜帅众出江陵,荆州刺史杨肇……攻抗,不克而还。阐城陷,为抗所禽。”《晋书》卷三十四《羊祜传》:“祜率兵五万出江陵,遣荆州刺史杨肇攻抗,不克,阐竟为抗所禽。有司奏:‘祜所统八万余人,贼众不过三万。祜顿兵江陵,使贼备得设。乃遣杨肇偏军入险,兵少粮悬,军人挫衄。背违诏命,无大臣节。可免官,以侯就第。’竟坐贬为平南将军,而免杨肇为庶人。”(据《通鉴》卷七十九,免杨肇为庶人在泰始八年十二月)《三国志》卷五十二《步骘传》、卷五十八《陆抗传》所记大体相同。按此次晋、吴之战,晋以羊祜所统为主力,率大军向江陵,而以杨肇率偏师向西陵救步阐;吴以陆抗为主力,不正面迎击羊祜军,而却急赴西陵围步阐而击杨肇,肇因救兵不至,大败,竟至免为庶人。故潘岳《杨荆州诔》云:“继褰粮尽,神谋不忒。君子之过,引曲推直,如彼日月,有时则食。负执其咎,功让其力。亦既旋旆,为法受黜。”《杨肇碑》中也说:“西陵之役,悬军深入。亲薄寇垒,躬行天诛。既而救兵不进,粮尽道穷,因乃怃然回虑,殿其众而返。虽为法受黜,勋庸未崇,而天下服其勇,世主思其忠。”

按杨肇天泰始初典宫中武卫,已见前。后曾为东莞相,转荆州刺史,其为荆州刺史当在前数年间。《杨荆州诔》谓:“茫茫海岱,玄化未周。滔滔江汉,疆埸分流。秉文秉武,时惟杨侯。既守东莞,乃牧荆州。折冲万里,对扬王休。”李善注引《杨肇碑》:“领东莞相、荆州刺史……加折冲将军。”据《晋书·地理志》下,平吴之前,晋之荆州统南阳、江夏、襄阳、南乡、魏兴、新城、上庸等七郡。

晋武帝泰始九年癸巳 273年 二十七岁

阮咸因讥评荀勖,出为始平太守。《晋书·阮咸传》谓咸解音律,善弹琵琶,“荀勖每与咸论音律,自以为远不及也,疾之,出补始平太守”。未言何时。据《宋书》卷十九《乐志》一载:“(泰始)九年,荀勖遂典知乐事,使郭琼、宋识等造《正德》、《大豫》之舞,而勖及傅玄、张华又各造北舞歌诗,勖作新律笛十二枚,散骑常侍阮咸讥新律声高,高近哀思,不合中和。勖以其异己,出咸为始平相。”

晋武帝咸宁元年乙未 275年 二十九岁

杨肇卒于家。《杨荆州诔》:“维咸宁元年夏四月乙丑,晋故折冲将军、荆州刺史、东武戴侯荥阳杨使君薨。”按肇于泰始八年(公元272年)十二月因兵败免官后,即家居。潘岳于十二岁时,杨肇即以长女许与为妻,其结婚于何时,无史料可征,大要当在本年以前。此时潘岳仍在洛中任职。

晋武帝咸宁二年丙申 276年 三十岁

郭璞生。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人。见《晋书》卷七十二《郭璞传》及《通鉴》卷九十三晋明帝太宁二年。

晋武帝咸宁四年戊戌 278年 三十二岁

潘岳本年作《秋兴赋》,时为太尉掾。此时贾充为太尉。按《秋兴赋》载于《文选》卷一三,自序云:“晋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以太尉掾兼虎贲中郎将,寓直于散骑之省。”《晋书·武帝纪》,咸宁二年八月,“司空贾充为太尉”。前此之太尉为陈骞,骞亦为贾充之党。按潘岳于泰始二年(公元266年)始为司空掾,泰始四年(公元268年)仍在此职,见其所著《藉田赋》,其转为太尉掾,未详在何年。但自泰始二年至本年已十二年,《晋书》本传叙潘岳所作《藉田赋》后即云:“岳才名冠世,为众所疾,遂栖迟十年。”臧荣绪《晋书》亦曰:“辟司空、太尉府,举秀才,高步一时,为众所疾。”(《文选》卷七《藉田赋》李善注引)作《藉田赋》至本年已十年,仍不免沉浮下僚,当不仅是才高遭忌,或与当时党争有关。故《秋兴赋》自序又云:“摄官承乏,猥厕朝列,夙兴晏寝,匪遑底宁。譬犹池鱼笼鸟,有江湖山薮之思。”

本年又作《景献皇后哀策文》(《潘安仁集》卷四),称“於穆先后,俪黄协运”,又云“母亦后晋,终温且惠”,又云“嗟余艰屯,仍遭不造,靡恃惟妣,景命弗保。心之方痛,痛贯穹昊”。此景献皇后为羊氏,司马师妻,名徽瑜,见《晋书》卷三十一《后妃·景献羊皇后传》。传又云:“武帝受禅,居弘训宫,号弘训太后。……咸宁四年,太后崩,时年六十五,祔葬峻平陵。”潘岳此作,拟武帝口吻,当为司空掾时受命代作之文。文云:“袭龟筮之良辰,启幽房之潜 。”即指祔葬峻平陵之事。《晋书》卷二《景帝纪》,称“陵曰峻平,庙称世宗”,故诔文中又云“世宗之胤,德博化光”。

杨肇子杨潭卒。潘岳《杨仲武诔》(《文选》卷五六),记杨绥(仲武)为杨潭子,“八岁丧父”。绥卒于惠帝元康九年(公元299年),年二十九,八岁当为咸宁四年。按潭字道元,仕历不详,其妻即郑袤女。

晋武帝咸宁五年己亥 279年 三十三岁

潘岳约于上年或本年出为河阳令,有《河阳令作二首》(《文选》卷二六)。按潘岳作《秋兴赋》时尚为太尉掾,在咸宁四年秋。《晋书》本传于《藉田赋》后叙云“遂栖迟十年,出为河阳令”,由泰始四年(公元268年)至此即整十年,或于上年作《秋兴赋》后即出任河阳(《河阳县作》其二云“鸣蝉厉寒音,时菊曜秋华”,亦为秋时)。总之当不出此二年。又潘尼《赠河阳诗》(丁辑《全晋诗》卷四)云:“弱冠步鼎铉,既立宰三河。”与上所云年岁亦合,“既立”自是举成数而言。

尼赠诗又云:“虙生化单父,子奇莅东阿。桐乡建遗烈,武城播弦歌。逸骥腾夷路,潜龙跃洪波。”此当是潘岳赴任时,潘尼赠行之作。

据《晋书·地理志》,河阳县属司州河内郡,在今河南省孟县西,黄河北岸,其南岸即洛阳,因此岳诗谓:“登城绻南顾,凯风扬微绡。洪流何浩荡,修芒郁苕峣。”这里的“洪流”指黄河,“修芒”指北芒(在洛阳北郭)。潘岳又有《河阳庭前安石榴赋》(丁辑《潘安仁集》卷三),叙宰河阳时之心情,说:“仰天路而高睇,顾邻国以相望。位莫微于宰邑,馆莫陋于河阳。虽则陋馆,可以遨游。”

《晋书》本传又云:“出为河阳令,负其才而郁郁不得志。时尚书仆射山涛领吏部,王济、裴楷等并为帝所亲遇,岳内非之,乃题阁道为谣曰:‘阁道东,有大牛,王济鞅,裴楷鞧,和峤刺促不得休。’”按此又见《世说新语·政事篇》及刘注引王隐《晋书》,《世说》云:“山公以器重朝望,年逾七十,犹知管时任。贵胜年少,若和、裴、王之徒,并共宗咏。有署阁柱曰:‘阁东有大牛,和峤鞅,裴楷鞦,王济剔嬲不得休。’或云潘尼作之。”按裴楷、和峤,在武帝登极前已跻高位,《晋书》卷三十五《裴楷传》称其“与山涛、和峤并以盛德居位”。又:“帝尝问曰:‘朕应天顺时,海内更始,天下风声,何得何失?’楷对曰:‘陛下受命,四海承风,所以未比德于尧舜者,但以贾充之徒尚在朝耳。方宜引天下贤人,与弘正道,不宜示人以私。’时任恺、庾纯亦以充为言。”又卷四十五《和峤传》,称峤“与任恺、张华相善”。则裴楷等数人皆与贾充相对立;潘则曾为贾充之太尉府掾,后又为贾谧所善。又潘岳曾为荀 的司空掾,据《晋书》卷三十九《荀 传》,谓“ 明《三礼》,知朝廷大仪,而无质直之操,唯阿意苟合于荀勖、贾充之间”。《晋书·和峤传》载峤鄙荀 之为人。由此可见,潘岳题阁道词,并非仅从个人仕途失意而发,恐主要系涉及当时朝臣派系的斗争,《晋书》岳本传系于在河阳时,似非,《世说》及王隐《晋书》均未载明时间。此所谓阁道者当指洛阳宫中,或即为尚书阁。似当潘岳在洛阳时作。潘岳之出为河阳,或者与这也有关系。

潘岳在河阳,识公孙宏。《晋书》本传谓:“初,谯人公孙宏少孤贫,客田于河阳,善鼓琴,颇能属文。岳之为河阳令,爱其才艺,待之甚厚。”按公孙宏后为楚王玮长史,曾救潘岳之命。

本年十一月,晋大举伐吴。

晋武帝太康元年庚子 280年 三十四岁

夏侯湛于本年已为中书侍郎,《晋书》卷二十《礼志》,载太康元年东平王司马楙言其国相王昌事,令群臣平议,其中有中书侍郎夏侯湛。按据《晋书》本传,夏侯湛在此之前曾任太子舍人、殿中郎、野王令,并有《昆弟诰》等文。

晋武帝太康三年壬寅 282年 三十六岁

潘岳约于本年春初转为怀县令,夏有《在怀县作二首》(《文选》卷二六)。按《晋书》本传仅云“出为河阳令……转怀令”,未言年月。《在怀县作》其一有云:“我来冰未泮,时暑忽隆炽。”则知抵怀县乃在春初河冰尚未泮散之时,作诗则在当年盛夏。诗又云:“虚薄乏时用,位微名日卑。驱役宰两邑,政绩竟无施。自我违京辇,四载迄于斯。器非廊庙姿,屡出固其宜。”由此可见,潘岳于咸宁四、五年间任河阳令,过了四年又转为怀县令,即本年。《在怀县作》叙写怀县夏时情景云:“初伏启新节,隆暑方赫羲。朝想庆云兴,夕迟白日移。挥汗辞中宇,登城临清池。凉飚自远集,轻襟随风吹。”钟嵘于《诗品》中举“五言之警策者”,有“安仁倦暑”,即指此。

丁辑《潘安仁集》卷四有《太宰鲁武公诔》。按《晋书·武帝纪》,太康三年“夏四月庚午,太尉、鲁公贾充薨”。卷四十《贾充传》:“太康三年四月薨,时年六十六。帝为之恸,使使持节、太常奉策追赠太宰……与石苞等为王功配飨庙庭,谥曰武。”岳之诔文亦当在本年夏间作,文中极颂贾充功德,谓:“年逾知命,位极人臣。家无余禄,贵而食贫。他人之贤,譬彼丘陵,邈矣公侯,如日之升。”由此可见潘岳与贾氏在政治上之关系。

又丁辑《潘安仁集》卷五有《顾内诗》二首。按此诗仅“初征冰未泮”似合于潘岳初赴怀县之时节,但诗中又有“漫漫三千里,迢迢远行客”、“山川信悠永”、“绵邈寄绝域”等句。怀县在晋时属司州河内郡,在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距洛阳或巩县甚近,既非“绝域”,更无三千里之路程,这些都与怀县不合。潘岳后曾任长安令,赴关中,但赴关中在四五月间,并非“冰未泮”,且关中之行系携得家眷,不必“顾内”而作诗。综观潘岳一生踪迹,似并无远行三千里以外之绝域。此诗是否潘岳所作,尚有可疑。

晋武帝太康五年甲辰 284年 三十八岁

潘尼约于本年前后举秀才,为太常博士。《晋书》卷五十五《潘尼传》云:“尼少有清才,与岳俱以文章见知,性静退不竞,唯以勤学著述为事。……初应州辟,后以父老,辞位致养。太康中举秀才,为太常博士。”按傅咸有《答潘尼》诗,序云:“司州秀才潘正叔,识通才高,以文学温雅为博士。余性直,而处清论褒贬之任,作诗以见规。虽褒饰之举,非所敢问,而斐灿之辞,良可乐也。”(严辑《全晋文》卷五十二)按《晋书》卷四十七《傅咸传》,咸于咸宁末为司徒左长史,后为尚书左丞。潘尼有《答傅咸诗》(丁辑《全晋诗》卷四),自序有云:“司徒左长史傅长虞,会定九品,左长史宜得其才,屈为此执天下清议,宰割百国,而长虞性质而行,或有不堪。余与之亲,作诗以规焉。”傅咸之为司徒左长史及潘尼之为太常博士,当皆在本年前后。傅咸诗,《诗品》列于下品。

晋武帝太康六年乙巳 285年 三十九岁

潘岳约于今后数年间由怀县令入为尚书度支郎,迁廷尉评,又因公事免。《晋书》本传云:“岳频宰二邑,勤于政绩,调补尚书度支郎,迁廷尉评,以公事免。”皆未载明年岁。按岳于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由河阳令转怀县令,在河阳约四年,在怀县或亦为四年,秩满,入为尚书度支郎,则当在今年或明后年。另潘岳《怀旧赋》(《文选》卷一六)系往吊杨肇之坟茔时作,其自序有云:“余既有私艰,且寻役于外,不历嵩丘之山者,九年于兹矣。”“私艰”当指其父丧;“寻役于外”,即出任河阳、怀二县令。云因此而九年不历嵩山,也可与此推算相合。又杨骏辅政时,引岳为其太傅府主簿,时在290年,则入为度支郎、迁廷尉评及因公事免官,均当在公元285年至290年之间。

又《晋书》本传载:“转怀令。时以逆旅逐末废农,奸淫亡命,每所依凑,败乱法度,敕当除之,十里一官 ,使老小贫户守之,又差吏掌主,依客舍收钱。岳议曰……”此即所谓《上客舍议》。本传系之于怀县令时。按此文以丁辑《潘安仁集》所载为较全,其文首云:“被下尚书敕:客舍废农,奸淫亡命,败乱法度,皆当除外,十里安一官舍,老小民使守之,又差吏掌主,依客舍收钱数,春农事兴,求须冬闲。谨案客舍逆旅之设,其所由来远矣。……”按此处所议之事,乃属于尚书度支郎职务范围之内,文云“被下尚书敕”,当是敕下尚书曹郎平议。《晋书·职官志》,晋时尚书三十四曹郎,度支是其中之一。《晋书》本传系之于怀令时似不确,应是潘岳任度支郎时所作。

晋武帝太康七年丙午 286年 四十岁

潘岳任尚书度支郎时,挚虞也任尚书郎,曾就古今尺长短事与潘岳有所驳难。《晋书》卷五十一《挚虞传》:“以母忧解职。久之,召补尚书郎。将作大匠陈勰掘地得古尺,尚书奏:‘今尺长于古尺,宜以古为正。’潘岳以为习用已久,不宜复改。虞驳曰……”按据本传,挚虞于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在闻喜令任,曾上《太康颂》,后以母忧解职。此处云久之召补尚书郎,最早也当在太康四、五年间。乃《晋书》卷十九《礼志》云:“及晋国建,文帝又命荀 因魏代前事,撰为新礼,参考今古,更其节文,羊祜、任恺、庾峻、应贞并共刊定,成百六十五篇,奏之。太康初,尚书仆射朱整奏付尚书郎挚虞讨论之。……虞讨论新礼讫,以元康元年上之。”此处以挚虞为尚书郎系于太康初,且云其时朱整为尚书仆射,不仅与《晋书·挚虞传》不合,且当时潘岳尚在河阳,也不得参与讨论。按朱整,《晋书》无传,但《晋书·武帝纪》载太康九年二月,“以尚书朱整为尚书右仆射”,而太康十年四月丁亥,朱整卒,则其任尚书仆射之时间即在太康九年二月至十年四月。《晋书·礼志》上所谓“太康初,尚书仆射朱整奏付尚书郎挚虞讨论之”之“太康初”,当为“太康末”之误。又《文选》卷四六任昉《王文宪集序》李善注引臧荣绪《晋书》曰:“太尉荀 先受太祖敕,述新礼,太康初,尚书仆射朱整奏付尚书郎挚虞讨论之。”这里也说是“太康初”,唐修《晋书》盖承臧书而误。又潘岳有《答挚虞新婚箴》,未详何时所作。

晋武帝太康十年己酉 289年 四十三岁

陆机年二十九、陆云年二十八,由吴郡入洛,时号“二俊”,与张华、王济等游。见《晋书·陆机传》。陆机有《赴洛道中作二首》(《文选》卷二六)。按陆机、陆云至洛阳后与诸文士交游事,可参见《世说新语·言语篇》、《文学篇》刘注引《文章传》及《赏誉》、《排调》等篇,不具引。

晋惠帝永熙元年庚戌 290年 四十四岁

夏侯湛四十八岁,于本年四月前由南阳相入为太子仆,未受命而武帝卒,惠帝即位,以为散骑常侍。《晋书·夏侯湛传》载湛于晋武帝后期历任中书侍郎、南阳相,又曰:“迁太子仆,未就命而武帝崩,惠帝即位,以为散骑常侍。”按晋武帝于本年四月己酉卒,同日惠帝即位,改元为永熙。夏侯湛当于本年四月前即由南阳相入为太子仆,武帝卒,太子即位,是为惠帝,因改为散骑常侍。潘岳《夏侯常侍诔》(《文选》卷五七),序云:“南阳相,家艰乞还。顷之,选为太子仆,未就命而世祖崩,天子以为散骑常侍,从班列也。”

此时潘岳也由廷尉评以公事免,闲居洛中,因复与夏侯湛游。《夏侯常侍诔》云:“乃眷北顾,辞禄延喜(按延喜系夏侯湛在洛阳所居之里第——引者)。余亦偃息,无事明时。畴昔之游,二纪于兹。斑白携手,何欢如之。”潘岳与夏侯湛曾于泰始二、三年(公元266年、267年)在洛阳相识交游,时谓之连璧,至本年已二十四五年,故云“畴昔之游,二纪于兹”。诔文中有叙及二人论文之语,可参。《世说新语·文学篇》又载:“夏侯湛作《周诗》成,示潘安仁,安仁曰:‘此非徒温雅,乃别见孝悌之性。’潘因此遂作《家风》诗。”葛洪《抱朴子·钧世》篇:“近者夏侯湛、潘安仁并作补亡诗《白华》、《由庚》、《南陔》、《华黍》之属,诸硕儒高才之赏文者,咸以古诗《三百》,未有足以偶二贤之所作也。”

潘岳《狭室赋》当作于此时,可以概见免官时在洛阳居处之仄陋:“历甲第以游观,施陋巷而言归。伊余馆之褊狭,良穷敝而极微。阁了戾以互掩,门崎岖而外扉。室侧户以攒楹,檐接秬而交榱。当祝融之御节,炽朱明之隆暑。□日晔以耀庭,赫风煁其灼字。沸体惄其如铄,珠汗挥其如雨。若乃重阴晦冥,天威震曜,汉潦沸腾,丛溜奔激。臼灶为之沈溺,器用为之浮漂。……”(丁辑《潘安仁集》卷二)

五月以后,潘岳为杨骏太傅府主簿。《晋书》本传云:“杨骏辅政,高选吏佐,引岳为太傅主簿。”按据《晋书·惠帝纪》,惠帝于本年四月己酉立,五月丙子,“以太尉杨骏为太傅,辅政”。潘岳之为杨骏太傅府主簿,自当在本年五月以后。《潘安仁集》卷三有《世祖武皇帝诔》,当是任主簿时奉命代作,《晋书·惠帝纪》:“夏五月,辛未,葬武皇帝于峻阳陵。”时张华为太子少傅,有《武皇帝哀策文》(严辑《全晋文》卷五十八。)

按此时同在太傅府任主簿者,尚有《海赋》作者木华。《文选》卷一二《海赋》五臣张铣注引《今书七志》云:“木华字玄虚,广川人也。文章俊丽,为杨骏府主簿。”木华其他事迹不详。按隋时杜台卿曾以潘岳《沧海赋》与木华《海赋》等并称,严辑《全隋文》卷二十杜台卿《海赋》序云:“后汉班彪有《览海赋》,魏文帝有《沧海赋》,王粲有《游海赋》,晋成公绥有《大海赋》,潘岳有《沧海赋》,木玄虚、孙绰并有《海赋》。”杜台卿,见《隋书》卷七十六《文学传》。

杨骏又辟陆机为祭酒。《晋书·陆机传》:“后太傅杨骏辟为祭酒。”《文选》卷二四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有云:“况乃海隅,播名上京。爰应旌招,抚翼宰庭。”即指陆机应杨骏辟事。李善注引臧荣绪《晋书》:“太熙末,太傅杨骏辟机为祭酒。”按太熙为武帝年号,即本年,是年四月惠帝即位,改太熙为永熙。

晋惠帝元康元年辛亥 291年 四十五岁

三月,杨骏为楚王玮等所杀,潘岳赖公孙宏救以免,除名为民。《晋书》本传云:“杨骏辅政,高选吏佐,引岳为太傅主簿。骏诛,除名。初,谯人公孙宏少孤贫,客田于河阳,善鼓琴,颇能属文。岳之为河阳令,爱其才艺,待之甚厚。至是,宏为楚王玮长史,专杀生之政。时骏纲纪皆当从坐,同署主簿朱振已就戮。岳其夕取急在外,宏言之玮,谓之假吏,故得免。”潘岳《闲居赋》(《文选》卷一六)也谓:“今天子谅暗之际,领太傅主簿。府主诛,除名为民。”《西征赋》(《文选》卷一〇)也说及此次免难事:“夕获归于都外,宵未中而难作。匪择木以栖集,鲜林焚而鸟存。遭千载之嘉会,皇合德于乾坤。弛秋霜之严威,流春泽之渥恩。甄大义以明责,反初服于私门。”杨骏被杀的当夜,潘岳恰巧在都外,故未及与朱振等同被于难,又赖公孙宏之救以免。又按杨骏死后,贾氏势力大增,潘岳曾在贾充府中为掾,也可谓贾氏故吏,此次之免难,或得贾谧阴为相助。又《晋书》卷四十七《傅祗传》载:“时又收骏官属,祗复启曰:‘昔鲁芝为曹爽司马,斩关出赴爽,宣帝义之,尚迁青州刺史。骏之僚佐不可加罚。’诏又赦之。”(参见《通鉴》卷八十二元康元年三月条)大约当时因傅祗建议,避免株连过多,杨骏僚属中不少人得以保全。

夏侯湛于本年五月卒于洛阳,冬,潘岳为作诔文。《晋书·夏侯湛传》谓元康初卒,年四十九。《夏侯常侍诔》云:“春秋四十有九,元康元年夏五月壬辰寝疾,卒于延喜里第。”潘岳此篇诔文,当作于本年冬,诔云:“日往月来,暑退寒袭。零露沾凝,劲风凄急。惨尔其伤,念我良执。适子素馆,抚孤相泣。前思未弭,后感仍集。积悲满怀,逝矣安及。”夏侯湛五月卒,潘岳之诔冬日作,因此说“日往月来,暑退寒袭”。

又,潘尼本年为太子舍人,与陆机、陆云同为东宫僚属。《晋书·陆机传》:“会骏诛,累迁太子洗马。”《文选》卷二四陆机《赠冯文罴迁斥丘令》李善注引臧荣绪《晋书》曰:“杨骏诛,征机为太子洗马。”《晋书·陆云传》也载云为太子舍人。又潘尼《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文选》卷二四):“及尔同僚,具惟近臣。”李善注引臧荣绪《晋书》:“正叔,元康初拜太子舍人。”按《晋书》潘尼本传载尼于元康初为太子舍人时上《释奠颂》,其辞曰“元康元年冬十二月”云云,则尼之为太子舍人确在本年。

晋惠帝元康二年壬子 292年 四十六岁

潘岳于本年五月赴长安令任,其秋,作《西征赋》。按《晋书》本传云:“未几,选为长安令,作《西征赋》,述所经人物山水,文清旨诣。”并未载明年月。按《西征赋》载于《文选》卷一〇,李善注谓“晋惠元康二年,岳为长安令,因行役之感,而作此赋”。李善注又引潘岳《伤弱子序》云:“元康二年五月,余之长安。”《西征赋》亦云:“岁次玄枵,月旅蕤宾,丙丁统日,乙未御辰,潘子凭轼西征,自京徂秦。”李善推得为元康二年五月十八日。赋又云:“于是孟秋爰谢,听览余日,巡省农功,周行庐室。”盖首途在五月,作赋于八月。

自洛阳出发时,潘尼曾作诗送行,尼《献长安君安仁》诗(丁辑《全晋诗》卷四),有云:“仆夫授策,发轫皇都。亲戚鳞集,祖饯盈途。”又赞潘岳之政绩与才德:“明理内照,流风外馨。出敷五教,入赞典刑。黎人既乂,庶狱既清。”“出不辞难,处不闷滞。望色斯听,温言顺厉。志在恤人,损己济代。复宰旧都,三命而逝。”潘尼此时当仍为太子舍人,在洛阳供职。

按潘岳此次赴任,乃携老幼西行,《西征赋》有云:“牧疲人于西夏,携老幼而入关。”行经新安时,其三月所生的幼子不幸夭折,赋中云:“夭赤子于新安,坎路侧而瘗之。亭有千秋之号,子无七旬之期。虽勉励于延吴,实潜恸乎余慈。”李善注引岳《伤弱子序》云:“三月壬寅,弱子生。五月之长安,壬寅次于新安之千秋亭,甲辰而弱子夭,乙巳瘗于亭东。”千秋亭在谷水旁,《水经注》卷十六《谷水》:“谷水又东径千秋亭南,其亭累石为垣,世谓之千秋城也。潘岳《西征赋》曰‘亭有千秋之号,子无七旬之期’,谓是亭也。”又按《西征赋》今所存者即《文选》所载,有唐李善及五臣注,但据《水经注》,则北魏崔浩已曾为之作注,《水经注》卷十五《洛水》有云:“又东北径三王陵,东北出焉。三王,或言周景王、悼王、定王也。魏司徒公崔浩注《西征赋》云……”按《西征赋》有“咨景悼以迄丐,政凌迟而弥季”二句,即《水经注》所说的三王陵。又《水经注》卷四《河水》:“河水又东得七里涧,涧在陕城西七里,故因名焉。其水自南山通河,亦谓之曹阳坈,是以潘岳《西征赋》曰‘行乎漫渎之口,憩于曹阳之墟’。袁豹、崔浩亦不非其地矣。”按《魏书》卷三十五、《北史》卷二十一《崔浩传》,及《晋书》卷八十三、《宋书》卷五十二、《南史》卷二十六《袁豹传》,都未载崔、袁二人为《西征赋》作注之事,唯《北史·崔浩传》有云:“浩又以《晋书》诸家并多误,著《晋后书》,未就,传世者五十余卷。”看来崔浩于晋事甚为熟悉,为《西征赋》作注当有可能。

又,《西征赋》作于本年秋,但这时期的长安,从赋中所写,实甚荒芜,从这篇赋中可以看出西晋后期长安城内的衰败景况:“街里萧条,邑居散逸。营宇寺署,肆廛管库,蕞芮于城隅者,百不处一。所谓尚冠修成,黄棘宣明,建阳昌阴,北焕南平,皆夷漫涤荡,亡其处而有其名。”又云:“ 雉雊于台陂,狐兔窟于殿旁。何黍苗之离离,而余思之芒芒。洪钟顿于毁庙,乘风废而弗悬。禁省鞠为茂草,金狄迁于灞川。”

晋惠帝元康四年甲寅 294年 四十八岁

陆机于本年秋以太子洗马出为吴王郎中令,潘尼有诗赠行。《晋书·陆机传》:“吴王晏出镇淮南,以机为郎中令。”未载年月。按《北堂书钞》卷六十六载陆机《皇太子清宴诗序》:“元康四年秋,余以太子洗马出补吴王郎中(令)。”(此据清光绪十四年南海孔氏三十三万卷堂刊本,严辑《全晋文》漏收此数句)可见陆机出京在元康四年秋。潘尼有《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文选》卷二四)。陆机有《祖道毕雍孙刘边仲潘正叔》,毕、刘、潘皆为东宫僚友。陆机又有《答潘尼》诗,当也为同时所作,此时潘尼仍为太子舍人。按潘尼与陆机兄弟交好甚笃,对陆机之诗也深相钦服,陆云《与兄平原书》(严辑《全晋文》卷一〇二)有云:“一日,见正叔与兄读古五言诗,此生叹息欲得之。”可以概见。

晋惠帝元康六年丙辰 296年 五十岁

潘岳本年作《闲居赋》(《文选》卷一六),在洛阳。赋云:“仆少窃乡曲之誉,忝司空、太尉之命,所奉之主即太宰鲁武公其人也(按指贾充——引者)。举秀才为郎,逮事世祖武皇帝,为河阳、怀令,尚书郎,廷尉评。今天子谅暗之际,领太傅主簿,府主诛,除名为民。俄而复官,除长安令,迁博士,未召拜,亲疾,辄去官,免。自弱冠涉乎知命之年,八徙官而一进阶,再免,一除名,一不拜职,迁者三而已矣。”由此可知作赋之年为潘岳五十岁。潘岳于元康二年(公元292年)为长安令,由此赋,知后由长安令召入洛阳为博士,但未拜职,因亲疾而去官,此时则闲居洛邑(赋云:“于是退而闲居于洛之涘,身齐逸民,名缀下士”)。按《晋书》本传云:“征补博士,未召,以母疾辄去官,免,寻为著作郎,转散骑侍郎,迁给事黄门侍郎。岳性轻躁,趋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既仕宦不达,乃作《闲居赋》。”将《闲居赋》系于黄门侍郎之后。按《闲居赋》所叙前世所历官职,卒迁博十、未召拜、即去官为止,未言及为著作郎事,而岳之为著作郎在元康七年(详后),黄门侍郎更在其后,《晋书》此处叙事误。

又本年石崇(年四十八)出为征虏将军,监徐州诸军事,大会文士于金谷园,潘岳、刘琨等皆与宴,并有诗。石崇《金谷诗序》(严辑《全晋诗》卷三十三)云:“余以元康六年,从太仆卿出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征虏将军。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去城十里。……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晋书》石崇本传未载年月,《水经注》卷十六《谷水》引《金谷诗序》作元康七年,《文选》第二〇潘岳《金谷集作诗》李善注引石崇《金谷诗序》则仍作元康六年。当作六年是。潘岳诗有云:“王生和鼎实,石子镇海沂,亲友各言迈,中心怅有违。”又云:“春荣谁不慕,岁寒良独希。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又《晋书》卷六十二《刘琨传》:“年二十六,为司隶从事。时征虏将军石崇河南金谷涧中有别庐,冠绝时辈,引致宾客,日以赋诗。琨预其间,文咏颇为当时所许。”刘琨生于公元271年,年二十六,即元康六年。

又陆机于本年由吴王郎中令入为尚书中兵郎,入朝后,与贾谧有赠答诗,贾谧之诗系潘岳代作。陆机《答贾长渊》诗,自序云:“余昔为太子洗马,鲁公贾长渊以散骑常侍侍东宫。积年,余出补吴王郎中令。元康六年,入为尚书郎,鲁公赠诗一篇,作此诗答之云尔。”(《文选》卷二四)陆机又有《思归赋》,谓“以元康六年冬取急归”。则陆机由淮南返洛阳在本年冬,与贾谧赠答诗即在此时或次年春。《文选》卷二四载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按贾谧此时历位散骑常侍、秘书监,依凭贾后之专恣,所谓权过人主。《晋书》本传载:“开阁延宾,海内辐凑,贵游豪戚及浮竞之徒,莫不尽礼事之。或著文章称美贾谧,以方贾谊。渤海石崇、欧阳建、荥阳潘岳、吴国陆机、陆云、兰陵缪徵、京兆杜斌、挚虞、琅邪诸葛诠、弘农王粹、襄城杜育、南阳邹捷、齐国左思、清河崔基、沛国刘瓌、汝南和郁、周恢、安平牵秀、颍川陈眕、太原郭彰、高阳许猛、彭城刘讷、中山刘舆、刘琨,皆傅会于谧,号曰二十四友,其余不得预焉。”《晋书·刘琨传》也记二十四友事,云:“秘书监贾谧参管朝政,京师人士无不倾心,石崇、欧阳建、陆机、陆云之徒并以文才降节事谧,琨兄弟亦在其间,号曰二十四友。”《晋书》潘岳本传原以潘岳为二十四友之首。按潘岳又有《贾充妇宜城宣君诔》(《潘安仁集》卷四),此宜城君即贾充妻郭槐,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卷一载有《贾充妻郭槐柩铭》,洛阳出土,称“槐以元康六年薨”(按《晋书》未记郭槐卒年),则潘岳为贾谧所作郭槐诔文当也作于本年。潘岳另有《于贾谧坐讲汉书》诗(《潘安仁集》卷四),称“显兄鲁侯,文质彬彬,笔下摛藻,席上敷珍”。再参证上述为贾谧作诗赠陆机,都可见潘岳与贾谧关系之密切,以及当时文士依附权豪的风气。潘岳本年并无官职,但仍热中奔趋于官场,而又写作《闲居赋》,谓“巧诚有之,拙亦宜然。……方今俊乂在官,百工惟时,拙者可以绝意乎宠荣之事矣。”因此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七说:“《潘岳传》载《闲居赋》,见其迹恬静而心躁竞也。”此种情况,西晋文人所在多有,不独潘岳为然。

晋惠帝元康七年丁巳 297年 五十一岁

潘岳本年秋冬已为著作郎,有《马汧督诔》(《文选》卷五七)。按潘岳于上年作《闲居赋》时尚未有官职,《晋书》本传仅云“寻为著作郎,转散骑常侍,迁给事黄门侍郎”,都未记年月。《马汧督诔》云:“惟元康七年秋九月十五日,晋故督守关中侯扶风马君卒。”又云“天子既已策而赠之,微臣托乎旧史之末,敢阙其文哉。”则元康七年秋之前,潘岳已任著作郎之职。又按李善注引臧荣绪《晋书》曰:“汧督马敦,立功孤城,为州司所枉,死于囹圄,岳诔之。”诔文中叙述关中氐羌起兵,推齐万年为帅以反抗晋朝,并于元康七年正月攻晋建威将军周处,周处败死。文云:“建威丧元于好畴,州伯宵遁乎大溪。若夫偏师裨将之殒首覆军者,盖以十数,剖符专城纡青拖墨之司,奔走失其守者,相望于境。”诔中写战况之激烈,及晋守土官吏之无能,颇具体真切。

晋惠帝元康八年戊午 298年 五十二岁

潘岳之妻杨氏卒于洛阳德宫里。按潘岳有《杨仲武诔》(《文选》卷五六),岳妻杨氏为仲武之姑,仲武卒于元康九年五月,诔文即作于同年,文中云:“而子之姑,余之伉俪焉,往岁卒于德宫里。”李善注引陆机《洛阳记》曰:“德宫,里名也。”诔文又云:“德宫之艰,同次外寝。惟我与尔,对筵接枕。自时迄今,曾未盈稔,姑侄继殒,何痛斯甚。”意谓杨氏病危时,岳与仲武在侧,今则仲武又死,去其姑之卒期,还不到一年,则岳妻之卒当在元康八年六、七月间。《文选》卷五七载潘岳《哀永逝文》,当即其妻安葬时所作哀文,云:“启夕兮宵兴,悲绝绪兮莫承。俄龙 兮门侧,嗟俟时兮将升。嫂侄兮慞惶,慈姑兮垂矜。”末云:“已矣,此盖新哀之情然耳,渠怀之其几何,庶无愧兮庄子。”

晋惠帝元康九年己未 299年 五十三岁

正月,齐万年事平,潘岳应诏作《关中诗》(《文选》卷二〇)。李善注引潘岳上诗表曰:“诏臣作《关中诗》,辄奉诏竭愚作诗一篇。”五臣注吕周翰曰:“……既定,帝命诸臣作《关中诗》。”按《晋书·惠帝纪》元康六年五月,“匈奴郝散弟度元帅冯翊、北地马兰羌、卢水胡反,攻北地,太守张损死之。冯翊太守欧阳建与度元战,建败绩。征征西大将军、赵王伦为车骑将军,以太子太保、梁王肜为征西大将军、都督雍梁二州诸军事,镇关中。”八月,“雍州刺史解系又为度元所破。秦雍氐、羌悉叛,推氐帅齐万年僭号称帝,围泾阳。”十一月,“丙子,遣安西将军夏侯骏、建威将军周处等讨万年,梁王肜屯好畤,关中饥,大疫。”关于关中氐、羌起兵,及孟观讨平齐万年事,可参阅《通鉴》所记。齐万年于元康九年正月为孟观所破,《关中诗》之作当在本年正月以后。诗中详叙起事经过及晋军败状。按关中氐、羌起事,非仅元康六年以后,在此以前已矛盾甚深,潘岳于元康二年五月赴长安令时,潘尼作诗送行,已曰:“赫矣旧都,实惟西京。人不安业,盗贼公行。”而当时任关中军政首脑之赵王伦,应首负其咎。傅畅《晋诸公赞》曾谓伦都督雍梁时,“诛羌大酋数十人,胡遂反,朝议召伦还”。(《文选·关中诗》李善注引)《通鉴》卷八十二元康六年夏也载:“征西大将军赵王伦信用嬖人琅邪孙秀,与雍州刺史济南解系争军事,更相表奏,欧阳建亦表伦罪恶。朝廷以伦挠乱关右,征伦为车骑将军,以梁王肜为征西大将军、都督雍凉二州诸军事。”《晋书·赵王伦传》也说:“伦刑赏失中,氐羌反叛,征还京师。”潘岳在诗中对赵王伦在关中的措施也寓讽刺之意。潘岳与欧阳建后为赵王伦所杀,当也与此有关。

潘岳约于本年秋冬作《悼亡诗三首》(《文选》卷二三)。按岳妻卒于上年,何焯《义门读书记》曰:“安仁《悼亡》,盖在终制之后,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是一期已周也。古人未有丧而赋诗者。”何说是。岳妻约卒于上年六、七月间,《悼亡诗》其一云:“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春风缘隙来,晨霤承檐滴。”写第二年春。其二曰:“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凛凛凉风升,始觉夏衾单。”写初秋。其三曰:“凄凄朝露凝,烈烈夕风厉。……念此如昨日,谁知已卒岁。”写冬日。诗当作于本年冬。

潘岳此时为黄门侍郎,仕于朝,《悼亡诗》中屡言“ 俯恭朝命,回心反初役”;“投心遵朝命,挥涕强就车”。潘岳于此时则参预贾后废太子之密谋,《晋书》卷五十三《愍怀太子传》载:“贾后将废太子,诈称上不和,呼太子入朝。既至,后不见,置于别室,遣婢陈舞,赐以酒枣,逼饮醉之。使黄门侍郎潘岳书草,若祷神之文,有如太子素意,因醉而书之,令小婢承福以纸笔及书草使太子书之,文云‘陛下宜自了,不自了,吾当入了之……’”此事又见《通鉴》卷八十二。《晋书》潘岳本传未载。按本年十二月,贾后乃废太子为庶人。

晋惠帝永康元年庚申 300年 五十四岁

据《晋书·惠帝纪》,四月癸巳,赵王伦、梁王肜矫诏废贾后为庶人,并害司空张华、尚书仆射裴 等,贾谧及党与数十人也都被杀。甲午,赵王伦自为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执朝政。己亥,令贾后死。八月,淮南王允举兵讨赵王伦,不克,允及其二子均被杀。

本年七、八月间,潘岳、石崇、欧阳建等也为赵王伦所杀。《晋书·潘岳传》:“初,芘为琅邪内史,孙秀为小史给岳,而狡黠自喜,岳恶其为人,数挞辱之,秀常衔忿。及赵王伦辅政,秀为中书令,岳于省内谓秀曰:‘孙令犹忆畴昔周旋不?’答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岳于是自知不免。俄而秀遂诬岳及石崇、欧阳建谋奉淮南王允、齐王冏为乱,诛之,夷三族。”《晋书·石崇传》也载孙秀欲夺石崇妾绿珠,崇不与,“秀怒,乃劝(赵王)伦诛崇、建,崇、建亦潜知其计,乃与黄门侍郎潘岳阴劝淮南王允、齐王冏以图伦、秀。秀觉之,遂矫诏收崇及潘岳、欧阳建等”。据此,则潘岳等被杀之时间当在本年八月淮南王允举兵前后。

按《世说·仇隙篇》有云:“孙秀既恨石崇不与绿珠,又憾潘昔遇之不以礼,后秀为中书令,岳省内见之,因唤曰:‘孙令忆畴昔周旋不?’秀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岳于是始知必不免。后收石崇、欧阳坚石,同日收岳。”上引《晋书》潘岳本传所谓孙秀为中书令一段文字,即本于此。《国立中央图书馆馆刊》第一卷第四号(1947.12.1)有《晋潘岳生卒年考》一文(章泰笙著),即据《世说·仇隙篇》,定潘岳之卒在孙秀为中书令时,又据《晋书·赵王伦传》,以为孙秀任中书令乃在永宁元年(公元301年)正月赵王伦僭位后,由此谓潘岳非卒于永康元年,而卒于永宁元年。按此说不确。据《晋书》卷四十七《傅祗传》:“及赵王伦辅政,以为中书监,常侍如故,以镇众心。祗辞之以疾,伦遣御史舆祗就职。……伦篡,又为右光禄、开府,加侍中。”据此,则永康元年四月赵王伦辅政时,以傅祗为中书监,又据《晋书·赵王伦传》,伦篡位后,“孙秀为侍中、中书监、骠骑将军、仪同三司。”亦即永宁元年正月,孙秀接替傅祗为中书监,而非中书令。《晋书·职官志》:“中书监及令:……魏武帝为魏王,置秘书令,典尚书奏事。文帝黄初初改为中书,置监、令,以秘书左丞刘放为中书监,右丞孙资为中书令;监、令盖自此始也。及晋因之,并置员一人。”“并置员一人”者,中书监与中书令并各置一人也,中书监为长,中书令为贰。永康元年四月至永宁元年初,任中书监者先为傅祗,后为孙秀。南朝人不察,至刘义庆撰集《世说新语》时,则误以孙秀为中书令,唐修《晋书》,即径据之以写入《潘岳传》。倒是《世说·仇隙篇》刘注引王隐《晋书》所载尚近于当时情事:“石崇、潘岳与贾谧相友善,及谧废,惧终见危,与淮南王谋诛伦,事泄收崇,及亲期以上皆斩之。”石崇、潘岳、欧阳建皆谧党,贾谧既诛,此数人岂能幸免。除非如陆机,因名气大,又被任为参军(见《通鉴》卷八十三);刘琨因与赵王伦为姻亲(《晋书·刘琨传》“伦子荂,即琨姊婿也”),被辟为相府记室督。

《水经注》卷十五《洛水》:“罗水又西北径袁公坞北,又西北径潘岳父子墓前,有碑。……岳碑题云‘给事黄门侍郎潘君之碑’,碑云:‘君遇孙秀之难,阖门受祸,故门生感覆醢以增恸,乃树碑以记事。’太常潘尼之辞也。”盖明年永宁元年三月齐王冏等起兵讨赵王伦,四月,诛伦等,潘尼乃葬岳于其父墓侧,并立碑云。潘尼后于永兴末(公元306年)为中书令,约卒于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左右,年六十余。

又南宋人陈思《宝刻丛编》卷一东京开封府中牟县,记有“晋潘岳碑”,云“在县西北七里平秩乡墓侧”(出《访碑录》)。此恐后人为之,非当初潘尼所撰之碑。

1981年2月12日写定

原载《文史》1982年第2辑,此据京华出版社1999年版《唐诗论学丛稿》录入 9WF1HmerQkh5o0OVSJW1NpUGm4RJiPOkpfbnMQBDh3OYgm6prAewCfLLtnIxa9J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