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弁言
——记我的父亲傅璇琮先生

傅文青

今天,大年初二。北京下雪了,阴冷。七年前的今天,2016年1月23日,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伤”,让我喘不过气来。那天,我的父亲,傅璇琮先生,想休息了,所以,我们就没再打扰他……

我从“认识”父亲开始,他给我的几乎都是他的后背——伏案,还是伏案。

他的房间,一到晚上,从窗外面看见的,就是一盏白炽的台灯,映在窗帘上,像一幅画,他是画中人,时而抬头,时而翻阅,时而疾笔。他喜欢书桌上放个小碟子,碟子中放些花生米,有次,我轻轻爬过去,在他碟上放了一块小橡皮,几秒后,听得他“噢”的一声,马上回身叫了我的名字,他知道是我的恶作剧。但他从来没对孩子红过脸,甚至大声也没有……因为他总觉他对孩子有愧——因为他的“右派”,他的干校……

父亲的“朋友圈”有很多。有和他同职业的,也有跟他所从事的“不搭界”的。有我认识的,也有我没听说过的。父亲在其中却“有润有馀”!

是的,他对朋友是“润”的,甚有些江湖气的。他常为一些朋友的被无端欺压而拍案而起,心痛异常,又甚感书生的百无一用!

他对一些后学,有一种热诚倾心的喜爱。

我记得有位《新民晚报》的驻京记者,他曾是常州市文科状元,考到北大古典文献专业,本科时,看过父亲的书。有次在一个工作活动中,和我相识,当他知道我父亲是傅先生时,激动地说要拜访。后来,父亲在中华书局旁边的一餐厅,当时很有名的萃华楼,请了这位记者和同去的一起就餐。考虑到这两位记者是单身,回宿舍还要自己做饭,故,就餐时多点了一些菜,让他们打包带回去。这件事,十几年过去了,这位记者只要碰到我,就说这事,还跟周围人说,弄得我特别不好意思。回家跟父亲说起,他竟有些茫然,说想不起来了。

父亲的“馀”,就是朋友的多。父亲的专著,我几乎都没看过。他出了书,也不跟我们讲,就放在书柜里。感觉就是想看就看,不看就拉倒。嘿嘿。

但他知道,我喜欢看——序、跋、前言、后记。因为,我觉得这样的文章比较好看,语言也不学究,真情实感。所以,他写这样的文章,就告诉我。父亲这样的文章,晚年写的比较多,我觉得他的这个“朋友圈”很庞大啊,五湖四海的。有时就问他,这人谁啊,怎么样啊,他的“套话”总是——人不错,学问好,有情有义,有风骨。我现在想,人们常说的“三观一致”差不多的,能成“朋友圈”。想必父亲的“朋友圈”是这样的:馀,就暖,多,丰,富,也就厚实。互相抱团取暖,暖意融融的!

父亲在他的《唐代科举与文学》自序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在通往敦煌的路上,四周是一片沙碛,灼热的阳光直射于沙石上,使人眼睛也睁不开来。但就在一大片沙砾中间,竟生长着一株株直径仅有几厘米的小草,虽然矮小,却顽强地生长着,经历了大风、酷热、严寒以及沙漠上可怕的干旱。这也许就是生命的奇迹,同时也象征着一个古老民族的历史道路吧。”

父亲写的“这一株株小草”是什么呢?我问:这是“骆驼草”么?父亲说:是的。

骆驼草是生长在沙漠戈壁中的一种植物,它的根系能深达地下二十多米,关键它是草本植物,就是很弱的不易生长且不能长久的一种植物。但它居然能面对严寒酷暑的恶劣环境,坚忍不拔,傲然挺立!当时,咱们国家“两弹”研制期间,戈壁沙漠中食物奇缺,科研人员竟以骆驼草充饥,熬过了最艰难的岁月。

父亲为什么钟情“骆驼草”?

有次我问父亲:你五七年被打成“右派”,听到这个消息后,你当时是什么样儿?他说: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三天,看了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然后,就出来了。

父亲说,书中的安德列战场受伤后,躺在俄罗斯广袤无垠的土地上,看到的太阳是黑色的,他的心沉到了海底,但是,当他看到了俄罗斯的年轻人勇敢前行坚强不屈时,太阳又是红色的了,给了他希望。

父亲说,他看到这一段,也看到了红色的太阳,勉励自己要坚强起来,往前走,毕竟人生的路还长……

父亲在湖北咸宁干校时,干的农活是在稻田里插秧。他说了两个细节,说明文学创作是从生活中来的重要性。

一个是他在插秧时,阳光照在脊背上,暖暖的,像是在抚摸着自己,他说他看过托尔斯泰写过这段话,并说托尔斯泰的感受是从生活中来的。

还有,父亲说过,看一些电影中的演员插秧,一垄地插到头,马上直起腰挥手。他说,这是没有生活的。插秧到最后,腰是一点儿一点儿直起来的,根本不可能马上直起来,那是违反人体生理的。

父亲说,干校生活让自己有了“地气”,让他想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让他感到做人做学问要踏踏实实的,要去掉浮躁和不必要的东西,让自己脱胎换骨,纯净下来。

那么,父亲是把自己喻为了一棵小小的弱弱的顽强不息的驼草么?

父亲的学术文章,最早的发表于1956年,最晚的发表于2016年。六十年间所作,竟有近四百篇之多。这是父亲留下的学术的印迹,更是他一生的心路的陪伴。

岁月不居,人一生中的许多际遇,有时很难论定。经年累月里,在那些相似的历史时刻,像父亲这样普普通通的知识分子,他们都是时代列车上的乘客,他们有许多的愿望和憧憬,他们的努力和付出,他们的坚强和勇敢,还有他们有过的相似的困惑,穿越了那些相似的风雪,最终又捧得了那些相似的花月,去迎接“光明的未来”!

这或许也是岁月的温柔吧!

叫“父亲”有些沉重,因为“父亲”承受着有太多的担当!还是叫一声爸爸吧!爸爸只属于孩子,所以,爸爸是暖和的。

亲爱的爸爸,想你也爱你!

2023年1月23日 LbLO0lWDv0g4dWfFMR81Yo3qulmxALiQsqhfEBRBnHBoOgPicYPOy9iGSfTm6Ro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