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范成大佚文的辑集与系年

一 前记

范成大以诗著称,在南宋诗坛上,他与陆游、杨万里、尤袤号称中兴四大家。这四大家中,陆游和杨万里的作品保存得较为完整,尤袤最少,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仅后人辑本《梁溪遗稿》一卷;范成大正好居中,他的诗集《石湖居士诗集》今存三十四卷(其中有一卷是赋和楚辞),另有《吴郡志》、《吴船录》、《桂海虞衡志》、《梅谱》等,也都留存于世,但是他的文集却已经散佚。

《宋史·艺文志》别集类载范成大《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六卷。又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八别集类下亦载《石湖集》一百三十六卷。可见他的文集的数量是相当可观的。这部分资料的散佚,给我们今天研究范成大的生平、思想和创作,带来一些困难。洪适《盘洲文集》卷二二《范成大秘书省正字制》说他“学赡而文缛,阯美于前人”。楼钥《攻媿集》卷三八《资政殿大学士通议大夫范成大转一官致仕》告文也称他“胸中之有甲兵,世称小范之材高”。可见范成大是一个有多方面才干的人。但是以前我们研究他的生平和创作,除了他的诗集等以外,基本上仅依据周必大所作《范公成大神道碑》一文(见《周益国文忠公集·平园续稿》卷二二)。《宋史》本传即根据《神道碑》而更为简略。我们如要对范成大作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对这些材料终还感到不足。

南宋当时人对范成大的散文是评价很高的。周必大所作《神道碑》中说他“天资俊明,辅以博学,文章赡丽清逸,自成一家”。这里所说的“文章”,不包括诗,因为后面还有“尤工诗,大篇短章,传播四方”的话。杨万里在《石湖先生大资参政范公文集序》一文中说:“甚矣文之难也,长于台阁之体者,或短于山林之味;谐于时世之嗜者,或漓于古雅之风;笺奏与记序异曲,五七与百千不同调。非文之难,兼之者难也。至于公,训诰具西汉之尔雅,赋篇有杜牧之刻深,骚词得楚人之幽婉,序山水则柳子厚,传任侠则太史迁。”(《诚斋集》卷八二)这些话虽然不无夸饰,但范成大的散文在当时有其一定成就,却大致可以肯定。

为了更好地了解范成大和更全面地认识他的文学创作,我从一些书籍中辑录了他的佚文七十七篇。这些佚文主要辑自《永乐大典》(清开四库馆,曾从《永乐大典》中大量辑集佚书,但当时仅注意经、史、子类等书,集部所辑甚少,范成大文集当然也无暇顾及);其次是宋、元、明、清的一些类书、笔记、史书及诗文别集,如范成大自己纂修的《吴郡志》,杨万里的《诚斋集》,李心传的《建炎以来朝野杂记》,郑虎臣的《吴都文粹》,王应麟的《玉海》,周密的《齐东野语》,魏齐贤的《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一百五十卷本),祝穆的《事文类聚》,方回的《桐江集》,黄淮等的《历代名臣奏议》,张鸣凤的《桂胜》,钱穀的《吴都文粹续编》,顾宸的《宋文选》,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倪涛的《六艺之一录》,张仲方的《南宋文范》等。为了便于研究者查阅,我把这些文章凡能确知其写作年月的,便都系了年;不能确定时间的放在后面;仅知其题而文已佚的,为“补目”。间亦摘录一些有助于研讨的资料,供读者参考。这七十几篇佚文与原书好几十卷的分量是不能相比的,我把它们辑集起来,并加以系年,只是希望对于研究者有所帮助,使他们可以省去一些翻检之劳;同时也希望有助于对范成大生平、思想的探索。至于其中疏失之处,还希望大家指正。

二 系年

代洪徽州贺户部邵侍郎启

载《永乐大典》第七千三百零四卷,中华书局影印本第72册。洪徽州即洪适。据周必大《洪文惠公适神道碑》(《周益国文忠公集·平园续稿》卷二十七),适于绍兴二十八年(1158)知荆门军,后改知徽州,但未明指何年。《盘洲文集》卷三十七有《知徽州谢到任表》,前有《谢赐绍兴二十九年历日表》(卷三十六),后有《谢赐绍兴三十年历日表》(卷三十七),则知适至徽州在绍兴三十年。此文当作于绍兴三十年至三十二年之间。周必大所作范成大《神道碑》云:“洪公博洽精明,每以讼牒付公,必问一牒几人,姓名云何,公由此究心熟吏事。洪公喜,日与公商榷古今,常曰:吾视君齿,必致两府第,其自爱。”时范成大任徽州司户参军,适为其上司,而两人交谊甚深,脱略形迹,《盘洲文集》与《石湖诗集》各有唱和之作。此启即范成大为洪适代笔。

瞻仪堂记

载《吴郡志》卷六,郑虎臣《吴都文粹》卷二。文中云:“番阳洪公之以内相典城也,乃规东序之间屋为堂,取凡公私所藏故侯之像,颇补其阙遗,列画其上,又采韩退之庙学碑语,名之曰瞻仪,而命州民范成大词而识诸石。”按《宋史》卷三百七十三《洪遵传》,遵于绍兴三十年迁翰林学士兼吏部尚书,后以徽猷阁直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三十一年,因金完颜亮南侵,又命遵知平江,故云“以内相典城”。又据《吴郡志》卷六:“瞻仪堂旧在厅事之东,绍兴三十一年郡守洪遵建。吴俗贵重太守,来者必绘其像,春秋则陈于齐云楼之两挟,令吏民瞻礼。至是洪公恐为风日所侵,故作此堂藏之。绍熙三年,郡守沈揆始迁诸像于后圃旧凝香堂中,并其名迁焉。”绍熙三年(1192),洪遵已死十八年(遵死于淳熙元年),范成大亦以资政殿大学士奉祠家居,而此篇末署为“左从事郎范成大记”,则知此篇当作于绍兴三十一年或三十二年徽州司户参军任上。时徽州守洪适为遵兄,又与范成大交友甚深,此篇之作,或亦因洪适之请。

思贤堂记

载《吴郡志》卷六,郑虎臣《吴都文粹》卷二,又载《永乐大典》第七千二百三十六卷,中华书局影印本第69册。按此文作于绍兴三十二年八月,时已由徽州入杭,临太平惠民和剂局。

代乐先生还乡上李太守书

载《永乐大典》第六千六百四十一卷,中华书局影印本第64册。此文不能确知写作年月。《石湖诗集》并有《乐先生辟新堂以待芍药酴釄作诗奉赠》(卷二)、《贺乐丈先生南郭新居》(卷四)、《岁旱邑人祷第五罗汉得雨乐先生有诗次韵》(卷四),皆范成大中进士前所作。卷九有《次韵乐先生吴中见寄》,时成大在临安供职,当在乾道二年以前。则此文必当作于乾道二年以后无疑。《贺乐丈先生南郭新居》中云:“先生淮海俊,踏地尝兵戈,飘飘万里道,芒鞋厌关河。风吹落下邑,楚语成吴歌。岂不有故国,荒垣鞠秋莎。”文中又说乐先生为“鲁人”。乐先生不知其名,大约是山东、苏北一带的人,金人沦陷北中国以后,北地有不少义士流归南宋,乐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在南方走过不少地方,“漂流二十年”。最后又回到北方去。文中充满悲愤激烈的感情说:“盖尝历数此邦之人,异时遭罹寇戎,肝脑涂地,其得免脱祸机,散而四方者,才十分之三;就三分之中,其不饿踣槁死与流为奴隶,而能澡雪抆励、自列于冠带之流者,又三分之一而已。”可见当时北方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情状。

三高祠记

载《吴郡志》卷十三,及郑虎臣《吴都文粹》卷三,又见明顾宸编《宋文选》。据文中所述,系作于孝宗乾道三年六月。时范成大因言官指责由著作佐郎除尚书吏部员外郎为躐等迁升,乞领祠禄,乃主管台州崇道观,归吴门家居;此年十二月,即又起知处州。周密《齐东野语》卷十六亦载此文,句颇异同。周密记云:“三高亭,天下绝景也,石湖老仙一记,亦天下奇笔也。余尝见当时手稿,揩摩抉剔,如洗玉浣锦,信前辈作文,不惮于改如此。”

吴令厅壁记

载《吴郡志》卷三十七,及郑虎臣《吴都文粹》卷九,又见明顾宸编《宋文选》。据文中所述,此文作于乾道三年八月,时奉祠居于吴下。《吴郡志》卷三十七并云:“吴县在府治之西二里,廨宇绍兴二年知县蒋结建,县门淳熙十二年知县赵善宣重建并书额。厅之西有平理堂、无倦堂,堂之西有延射堂,天圣七年知县徐的建。亭之南北各有小山,山有小亭,南曰松桂,北曰高荫,皆淳熙五年知县赵不忿建。吴令壁记二,范成大又为续记一,世代氏姓,犹可考云。”所谓“吴令壁记二”者,即范成大以前梁肃与郭受皆曾作《吴令厅壁记》文。梁肃,《新唐书》有传,代宗大历时人;郭受,宋哲宗元祐时人。

新修主簿厅记

载《吴郡志》卷三十七,及郑虎臣《吴都文粹》卷九。据文中所述,此文作于乾道三年二月。厅为吴江县簿高文虎建,南宋人李处全并有《曾程堂记》,与成大此文所记略同。高文虎,字炳如,四明人,绍兴三十年进士,《宋史》本传称其“闻见博洽,多识典故”。后托韩侂胄门下,与胡纮等共攻道学,为世所病。

上孝宗皇帝书

载《历代名臣奏议》卷九十六,又载清庄仲方《南宋文范》卷十六。周必大所作《神道碑》云:“(乾道)三年十二月,起知处州。陛对论力之所及者有三,一曰日力,寸阴是也;二曰国力,资用是也;三曰人力,思虑知术所及者是也。三者有限,今尽以虚文耗之。”按“力之所及有三”云云,即此《上孝宗皇帝书》中语。又范成大于乾道四年八月始赴处州任,则知此文作于乾道三年十二月至四年八月之间。

论朝市仪注札子

载《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二十。文中云:“以上三者虽礼之细,而实关事体,所以观国之光在是,诚不可忽。臣缪掌邦礼,未敢及其重大,谨按众目之所不安者姑举一二。”按范成大于乾道五年由处州入对(《石湖诗集》卷十一有《己丑五月被召至行在……》,则是五月入都),除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十二月擢起居舍人。此文当作于乾道五年五月至十二月间。

和义郡夫人蔡氏可封硕人

载《永乐大典》第二千九百七十二卷,中华书局影印本第39册。据周必大所作《神道碑》,孝宗乾道六年五月,范成大充金国祈请国信使使金,十月还,授中书舍人。以下制词,当皆为中书舍人时所作。乾道七年,因除张说为签书枢密院事,范成大缴回“词头”,为孝宗所不满,范成大即请奉祠,后除集英殿修撰知静江府、广西经略安抚使。

台州仙居县尉余闳母潘氏、饶州浮梁县主簿谢偁母董氏并可特对孺人

同上。

赐赵雄辞免参知政事不允第二诏

载《永乐大典》第三千卷,中华书局影印本第40册。

右迪功郎汪大定可从事郎制

载《永乐大典》第七千三百二十五卷,中华书局影印本第73册。

右迪功郎余颖可右从事郎制

同上。

左迪功郎赵善登可左从政郎制

同上。

归正人赵虚己可迪功郎制

同上。

归正人归州助教高粲可右迪功郎制

同上。

乡贡进士方权输米补迪功郎制

同上。

阁门宣赞舍人干办皇城司吴瓌施行亲从推垛子可转右武郎制

载《永乐大典》第七千三百二十六卷,中华书局影印本第72册。

胜捷都虞候周元可秉议郎制

同上。

忠训郎柴进修盖营寨有劳可秉议郎制

同上。

振华军都虞候刘俊、马军司都虞候小刘安并可秉议郎制

同上。

将仕郎戴安国捕获海贼可承信郎制

载《永乐大典》第七千三百二十七卷,中华书局影印本第73册。

忠义军统制官耶律适哩妻弟萧庆元可承信郎制

同上。

明州水军统制下董珍招安到海贼倪德等可补承信郎制

同上。

进勇副尉陈广捕获海贼可承信郎制

同上。

张建阵亡与子德普恩泽补承信郎制

同上。

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监公事周閟可户部员外郎总领淮西财赋制

载《永乐大典》第一万三千四百九十八卷,中华书局影印本第139册。

起复新知庐州叶衡可敷文阁待制枢密都承旨制

载《永乐大典》第一万三千四百九十九卷,中华书局影印本第139册。

江南东路转运副使沈度可秘阁修撰宁国府长史制

同上。

知临安府姚宪可使农少卿兼权户部侍郎制

载《永乐大典》第一万三千五百零七卷,中华书局影印本第139册。

新知通州许克昌可秘书省秘书郎兼权司封郎官制

同上。

左宣教郎马大同可国子监主簿制

载《永乐大典》第一万四千六百零八卷,中华书局影印本第154册。

国子监主簿潘慈明可太常寺主簿、武学博士刘敦义可国子监主簿制

同上。

右奉议郎张权可军器监主簿制

同上。

杨万里国子博士告词

载杨万里《诚斋集》卷一百三十三。乾道六年十月六日行,时当在使金还不久。

杨万里太常博士告词

载《诚斋集》卷一百三十三。乾道七年七月二十八日行。

复水月洞铭并序

载《桂胜》卷一。乾道九年七月作。按范成大于乾道七年除知静江府、广西经略安抚使,时尚家居;乾道九年三月,始赴任。周必大所作《神道碑》云:“淳熙元年十月,除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然据《石湖诗集》卷十四有《甲午除夜犹在桂林……》、《乙未元日用前韵书怀今年五十矣》,又《再用前韵》题下自注:“时被命帅蜀”。乙未为淳熙二年,是周必大所云“淳熙元年十月”除四川制置使,不确。又《桂海虞衡志》《志岩洞》云:“水月洞,在宜山之麓,其半枕江,天然刓刻,作大洞门,透彻山背,顶高数十丈,其形正圆,望之端整如大月轮。江别派流贯洞中,踞石弄水,如坐卷篷大桥下。”可与此文参看。又张孝祥亦有《朝阳亭记》(文)、《题朝阳岩》(诗),并载《桂胜》卷一。

重貂馆铭并序

载《永乐大典》第一万一千三百十二卷,中华书局影印本第115册。文中云:“乾道九年,余辱帅事,腊后大雪盈尺,苦寒如中州,一坐屡索衣,至尽用顷使朔庭时所服。”是为九年冬在桂林作。

碧虚亭铭并序

载《桂胜》卷二。于桂州帅任上作。《桂海虞衡志》有记楼霞洞一节,可与此文参看。

壶天观铭并序

载《桂胜》卷二。《桂海虞衡志》有记屏风岩一节,可与此文参看。又《桂胜》卷二《题名》类下有:“经略安抚使范成大新作壶天观,提点刑狱郑丙落其成,转运判官赵善政、提点坑冶经略钱守大正同集,淳熙改元十月十日。夏彦鸿淳熙甲午仲秋题。”则是此文作于淳熙元年秋。

辟兵官札子

载《永乐大典》第八千四百十三卷,中华书局影印本第93册。时在四川制置使任上。范成大在四川,能治兵选将,积极注意于边防的巩固,周必大所作《神道碑》称其“日夜阅士,制器甲,督边郡”。而在这个札子中更有具体的叙述:“自臣到任,尽革弊倖。遇有陈乞差遣者,躬赴教场,按阅事艺,取四色材武应选之人,依资次差辟;如武艺不应格者,即令归部参选;向来医卜给使及进纳吏职之流,与夫癃老疾病、怯懦无技者,皆不得以滥吹。臣用此规模,一年以来,沿边城寨诸州将佐,皆易以材武之人,几以太半,只更数月,可以尽变。”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范成大在四川的政绩。他的佚文使我们对他在四川的活动了解得更多一些。又毕沅《续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四,淳熙二年九月,载:“庚子,诏:‘阶、成、西和、凤州,当职官以下,令本路帅、漕司于四路在部官同具选辟,并体量见任人委实癃老及不堪倚仗者,并申制置司,申取朝廷指挥。其所辟官,不许辞避。所有边赏,令吏部看详,申尚书省。’以知成都府权四川制置使范成大奏也。”此可与札子所奏事参看。

论民兵义士札子

载《永乐大典》第八千四百十三卷,中华书局影印本第93册。时在四川帅任上。周必大所作《神道碑》言:“蜀用陕西旧法,料简强壮民丁三万寓之于农,号曰义士,以待缓急。岁久,监司郡守多杂役之,都统司又令守关隘烽燧,且乞与大军更戍。公力言其不可,诏遵旧法。”事可与此札子参看。又札子中云:“臣以身之闻见,考之江浙近地,所谓民兵者,直保伍役夫耳,诚不足恃。”按《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二引李宗闵上书,亦云:“臣往在行间,常见三衙及诸处招军,皆市井游手,数年之后,虽习知骑射击刺之事,而资性疲懦不改也。”所论近似,可见南宋军队的腐败情状。

论蜀兵贫乏札子

载《永乐大典》第八千四百十三卷,中华书局影印本第93册。时在四川帅任上。

乞免移屯与执政答宣谕札子

载《永乐大典》第三千五百八十七卷,中华书局影印本第52册。时在四川制置使任上。

催西兵营寨札子

载《永乐大典》第八千四百十三卷,中华书局影印本第93册。文中云:“臣今去官,合具奏禀,伏乞朝廷行下四川制置司及黎州催促。”时当在离四川制置使职时所作。据周必大所作《神道碑》云:“(淳熙)三年春,公大病,求归。上令先进敷文阁直学士,明日乃下诏,命公列上民兵十五事。上曰:范某已病,尚为国远虑,可趣其来。公疾愈而行。”但并未指明离去四川之时。按《石湖诗集》卷十七有《丁酉正月二日东郊故事》、《三月十九日夜极冷》,即淳熙四年春仍在成都。诗集卷十八《初发太城留别田父》有“秋苗五月未入土,行人欲行心更苦”句,可知约在此年初夏离蜀,而此文则当作于淳熙四年初。同年十一月,范成大即至临安,权吏部尚书,明年四月以中大夫参知政事(《神道碑》)。

祭乐先生文

载《永乐大典》第一万四千零五十四卷,中华书局影印本第147册。文中云:“维年月日,门生敷文阁直学士朝请郎四川安抚制置使范某,谨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删定监簿先生乐公之墓。”后又云:“藐然远戍,万里来归,谓当复登堂受教,安知其忽焉楸行之下,拜先生之坟乎!”则似作于淳熙四年去蜀之日。

春晚晴媚帖

载《六艺之一录》卷三百九十五。文末云:“三月日,中大夫提举洞霄宫范成大札子。”按成大于淳熙五年四月,以中大夫参知政事,历两月,即以本官奉祠,提举临安府洞霄宫;明年二月,魏王死于明州,即起成大代之,并兼沿海制置使。则此帖当作于淳熙六年。

祭亡兄工部文

载《永乐大典》第一万零八百七十六卷,中华书局影印本第107册。时在淳熙七年十二月。周必大所作《神道碑》,言乾道五年,范成大“除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上令更加清职,遂兼国史院编修官。会从兄成象为工部郎官,公援故事,乞班其下;从之。”则所谓工部者即其从兄范成象。

辞免知建康府札子

再辞免知建康府札子

载《永乐大典》第一万零九百九十八卷,中华书局影印本第109册。据周必大所作《神道碑》,范成大于淳熙七年二月除端明殿学士;三月,改帅江东兼行宫留守。此二札当作于是年二三月间。

奏拨隶转般仓札子

载《永乐大典》第七千五百十五卷,中华书局影印本第81册。时在建康帅任上,淳熙九年七月奏。据《景定建康志》卷二十三,转般仓“淳熙六年置,在上水门外淮水北岸”。《永乐大典》同卷引《镇江府志》云:“绍兴七年,每上江粮运至镇江,冬则候潮闸占舟,而防折运纲兵亦复侵耗。运使向子諲乞置仓,以转般为名,诸路纲至,即令卸纳;从之。”又《宋史》卷四百二十《王埜传》亦云:“(埜)为江西转运副使,知隆兴府,继有它命,时以米纲不便,就湖口造转般仓,请事毕受代。”可参看。范成大此奏系建议改进当时转般仓的管理体制。

奏乞蠲免大军仓欠负札子

载《永乐大典》第七千五百十六卷,中华书局影印本第81册。时在建康帅任上,盘量大军仓,共欠负八万六千余斛,可见当时军仓舞弊情状,可与前《奏拨隶转般仓札子》参看。《永乐大典》同卷引《镇江府志》:“大军仓,在程公下坝北,前临潮河,后枕大江,即旧转般仓也。”

殊不恶斋铭

载《永乐大典》第二千五百三十六卷,中华书局影印本第29册。按《石湖诗集》卷二十五有《殊不恶斋秋晚间吟五绝》,编年约在淳熙十二年秋,此铭似亦作于同时。

重修行春桥记

载明钱穀《吴都文粹续编》卷三十五。文中云:“淳熙丁未冬,诸王孙赵侯至县甫六旬,问民所疾苦,则曰:政孰先于舆梁徒杠者。乃下令治桥。……岁十二月鸠工,讫于明年之四月,保伍不知,工役不预,邑人来观,欢然落成而已。……桥成之明年日南至,资政殿学士通议大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范成大记。”知作于淳熙十六年。范成大于淳熙九年以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致仕,家居七年,于淳熙十六年十一月起知福州。此文作于起知福州之前,时仍里居。

范村记

载《永乐大典》第三千五百七十六卷,中华书局影印本第50册。据文中所述,作于光宗绍熙元年(1190)二月。家居。《石湖诗集》卷二六《丙午新正书怀十首》其一末两句谓“春风若借筋骸便,先渡南村学灌畦”。诗后自注:“新圃在河南,名范村。”丙午为淳熙十三年,时范成大六十一岁。此篇与前篇《殊不恶斋铭》充满佛老出世思想,《石湖诗集》卷三十并有《范村午坐》诗,中云:“老便几杖供,慵废诵弦课。蒲团软易暖,困来百骸惰。”都可有助于了解范成大晚年的生活和思想。

双瑞堂记

载《吴郡志》卷六,及郑虎臣《吴都文粹》卷二。《石湖诗集》卷三十有《次韵袁起岩瑞麦,此麦两岐已黄熟,其间又出一青枝,亦已秀实,传记所未载也》。依诗的前后次序看来,当在光宗绍熙元年,时已家居八年。袁起岩,名说友,建安人,隆兴元年(1163)进士。时为吴郡守。《吴郡志》卷七:“袁说友,以朝议大夫、浙东提举除,淳熙十六年七月二十八到任,绍熙元年三月除直秘阁知平江府。”《宋史》有传。

姑苏同年会诗序

载宋祝穆编《事文类聚》前集卷二十九。文中云:“绍兴改元,建阳袁起岩、张元善俱使浙西,始以岁五日会同年之在吴下者,于姑苏之台,登临胜绝,倾倒情素,献酬乐甚……起岩谓仆尝洿春闱,属为序引。”篇末署“二月望日石湖范某书”。按范成大于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袁起岩(说友)则为孝宗隆兴元年进士,为时更晚。“绍兴”当为“绍熙”之误。

[以下未能系年]

谢赐生日生饩表

载《永乐大典》第一万三千九百九十二卷,中华书局影印本第145册。

詹氏知止堂铭并序

载《永乐大典》第七千二百四十一卷,中华书局影印本第71册。

跋司马温公帖

载《永乐大典》第三千卷,中华书局影印本第40册。

贺户部赵侍郎启

载《永乐大典》第七千三百零四卷,中华书局影印本第72册。

贺户部钱侍郎启

同上。

贺户部汪侍郎启

同上。

贺户部侍郎启

载《永乐大典》第一万四千九百十二卷,中华书局影印本第160册。

延和殿又论二事札子

载《永乐大典》第一万零八百七十六卷,中华书局影印本第107册。文中云:“臣窃闻虏中自立璟为太孙,诸子不平,形于谣言。臣顷过保州,是时其嗣允恭尚在,已见承应人密说国中惟畏服大王,将来恐有李唐秦王之事,谓其长子允升也。今又立璟,则其伯叔之心,皆可想见,他日若璟得国,伯叔不服,必有内乱。”似作于使金回朝时,即孝宗乾道六年。然据《大金国志》卷十六金世宗本纪上,大定三年(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五月,立皇子越王允升为皇太子;卷十八世宗本纪下,大定十九年(淳熙六年),允升因谋刺杀晋王允猷被诛。大定二十年,立昇王允恭为太子。大定二十七年,皇太子允恭薨,诏立原王璟为太孙。则璟立太孙在大定二十七年,即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时范成大已奉祠家居数年,自无再经保州之理。此篇所记是否确实,尚待考定,故暂不系年。

水利图序

载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第五册《苏》下。此篇不知写作年月,时当家居。文记吴中河水为患,可见范成大对于贫苦农民的关切与同情心,可与他的《田园杂兴》相参看,很可能是他晚年所作。文中云:“今之塍岸,率去水二三尺,人单行犹侧足,其上坎坷断裂,累累如蹲羊伏兔。佃户贫下,至东作时,举质以备粮种,其势无余力以及畚臿之工。妇子持木杴,探污泥,补缀缺空,累块亭亭,一蹴便陨,谓之作岸,实可怜笑。虽殚力耕耘,而不念四维之不足恃。秋水时至,相以飘风,莫之障防,与江湖同波……”可以见到当时苏州一带农民遭受水灾的患害。

垂诲帖

载《六艺之一录》卷三百九十五。

金橘帖

同上。

玉候帖

同上。此与下《中流一壶帖》皆为家书,文字颇近口语,惟皆不知写作年月。

中流一壶帖

同上。

论书

载《六艺之一录》卷二百七十九。此与下《跋兰亭定武本》均可见范成大书法鉴赏之精,可见其多方面的艺术素养。

跋兰亭定武本

载《六艺之一录》卷一百五十七。

贺王中书启

载《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五十。

贺史刑侍启

载《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五十三。

[补目]

续释常谈跋

方回《桐江集》卷三《读〈续释常谈〉跋》云:“《释常谈》,古有此书而亡,历阳龚颐正为《续释常谈》,释人所常道之语也。石湖为之跋。”今所传龚颐正《续释常谈》仅有《笔余丛录》辑本,存三十二条,并无范成大跋,当随原书一同散佚。按周必大《周益国文忠公集·书稿》卷三有与龚颐正书一通(绍熙四年),内云:“石湖身后赖左右调护,得岁前夫妇合葬于祖茔之侧,为惠大矣。”则知龚颐正为范成大生前好友,为其书作跋,不为无因。

论处州义役札子

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七载:“乾道中,范文穆成大知处州,言松阳县民输金买田,以助役户,为田三千三百亩有奇,排比役次,以名闻官,不烦差科,可至一二十年者,请命诸县通行之。事下户部看详……及文穆为中书舍人,复言处州六邑义役已成,可以风示四方,美俗兴化,请命守臣胡沂以其规约来。上从之。”范成大在处州言义役,当时会引起朝廷上的争论,别处也有试行的,可惜他本人详细的札子不能看到,此处只能见其大略。

跋宋孝宗书

王应麟《玉海》卷三十四载:“(淳熙)八年闰月既望,以御书苏轼四诗赐范成大。十五年十二月,又赐损斋所书苏辙诗二轴。是月辛卯,书石湖二字赐成大。成大跋云:天纵圣能,游艺超绝。典则高古如伏羲画,体势奇逸如神禹碑。又跋云:跳龙卧虎之势,漏屋画沙之迹,皆神动天随,沕穆无间,譬犹叶气絪缊,蒸为云汉,辉光所丽,自成文章,非复世间笔墨畦径所能拟议。”(《淳熙书苏轼苏辙诗》条)此二跋全文今已不传,仅据《玉海》节引于此。

新开塘浦记

载明钱穀《吴都文粹续编》卷二十六。按《吴都文粹续编》目录,卷二十六本题为水利土产花果等类,全集并无题画一门,而今集中卷二十五、二十六两卷皆为题画诗跋,水利等类转缺,但无别本可查,此处只能据录补目于此,文暂阙。

附记 此文作于1961年春。在这以后,我又陆续发现一些范成大的佚文。因已排成校样,为了不致过于影响版面,现在扼要补记于下:明杨慎编《全蜀艺文志》收四篇:《上高宗疏》(卷二十六)、《成都古今丙记序》(卷三十)、《石经始末记》(卷三十六)、《成都古寺名笔记》(卷四十二)。这四篇都是帅蜀时作。明汪砢玉《珊瑚网法书题跋》有《跋山谷先生楷书》一篇(卷五),写作年月不详。抄本《方舆胜览》(藏北京图书馆善本部)引用书目有《南岳庙记》一篇,约作于赴桂林途中。另外颇堪注意的是南宋人黄震的《黄氏日抄》,其书卷六十七《读范石湖文》保存了范成大的大量佚文的篇目或节要。看样子黄震是读过范成大大全集的全部的,从他的读后记中,我们还可依稀了解到大全集编次的大略规模,其次序是:词赋、杂诗、奏状、札子、外制、表、馆职策、应诏、书、启、杂文、跋、记、《梅菊谱》、《揽辔录》、《骖鸾录》、《桂海虞衡志》、《吴船录》。除了《梅菊谱》、《揽辔录》等专著外,奏状、札子等类,有些已见于上文所辑,尚可补的,计奏状三十余篇,札子二十余篇,表两篇,馆职策一篇,应诏三篇,书四篇,启十余篇,杂文三篇,跋二十余篇,记七篇。这样看来,范成大的佚文,据现在所得,就有一百数十篇了,可惜《黄氏日抄》所载大多是摘录,有些且与黄氏的评语混合,不易分辨,而有些则仅有篇目,连节录亦不复可得。章学诚对辑佚工作的要求是很高的,他的《校雠通议》内篇一《补郑第六》中,要求“缀辑逸文,搜罗略遍”。这是不容易做好的。现在这篇范成大佚文的辑集,仅仅是一个尝试,而且只是一个初步的调查工作,可以增补的恐还不少。为学如积薪,后来居上,搜集资料也复如此,加以时日,总可以求得完备的。

1962年7月25日记

原载《文学遗产(增刊)》1962年第11辑(署名:徐甫),此据大象出版社2004年版《唐宋文史论丛及其他》录入 kzcstFU0uTrKesr6tEkpZSR4aSVWAY9w8HJkFu+I3EdRkT/3MTQFHkrEGhv0U09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