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 “足食足兵”的重要性

前文讲到公使何如璋和书记官黄遵宪在初次接触西方文化时表现出了极大的困惑,这两位外交使臣对西方文化具有相当强的感受力,能够对西方文化进行客观评价。到达日本后不久,何如璋就获得了大量接触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强大军事力量的机会。他以积极的心态正视外国文化的合理性,从最初认为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是驱逐洋人的手段,到后来逐渐认识到自强以富国才是根本的目的,可以看出,何如璋对追求利益的价值观由否定转向肯定。

从上海出发几日后便到了日本,在从长崎到东京的途中,何如璋参观并访问了许多地方,其中最让他佩服的是日本铁路的便捷。看着火车与铁路,何如璋感慨道:

气吐长虹响疾雷,

金堤矢直铁轮回。

云山过眼逾奔马,

百里川原一响来。

初五日往游大阪。大阪距神户六十中里,铁道火轮四刻即至。烟云竹树,过眼如飞。车走渡桥时,声如雷霆,不能通语。上下车皆有房,为客憩止之所。

明治十年(1877)十二月十六日,公使团一行抵达横滨。入关时,停泊在横滨港的日本军舰“春日”号和各国军舰齐鸣礼炮,欢迎清朝公使团的到来。指挥官们还登上公使团所乘的清朝军舰“海安”号进行访问。两三天后,出于礼节,何如璋决定回访各国军舰。这次回访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此次访问,何如璋记录如下:

登其舟,军练而法严,船坚而炮利,兵丁工匠各执其役,器械时时修治。虽闲暇,如临大敌,无乱次者,无嬉游者,无不奉令上岸者。

他敏锐地察觉到外国军舰纪律之严明,装备之精良。对比自己乘坐的从上海驶来的清朝军舰,他陷入了反思。何如璋把当天的所见所闻写在了日记中:“窃以欧西大势,有如战国:俄犹秦也;奥与德其燕赵也;法与意其韩魏也;英则今之齐楚也……比年来,会盟干戈,殆无虚日。故各国讲武设防,治攻守之具,制电信以速文报,造轮路以通馈运,并心争赴,唯恐后时。而又虑国用难继也,上下一心,同力合作,开矿制器,通商惠工,不惮远涉重洋以趋利。”

以春秋战国时期的局势来形容当时的西洋局势,这一点何如璋与张斯桂相同。张斯桂也在《万国公法》的序中把俄国比作秦,英国比作楚。

何如璋认识到,西洋各国的强大是竞争的结果。在他看来,今日西洋的局势如同中国战国时期局势:合纵连横,彼此戒备,竞争十分激烈。各国为加强防卫和掠夺不断开发武器;为传递情报而发明电报;为使运输便捷而制造了轮船,修建了铁路。国民上下一心,合力开采矿山、制造机械、振兴商贸,使工商业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更有甚者,他们放眼海外,不远万里来大清牟利。

如此,认识到西方严峻局势的何如璋越发感到大清国改革的紧迫性。他批判国内的保守派,呼吁清政府摒弃过去的偏见,实行自上而下的一系列改革,如若不然,将无法守护国家的安全。

夫以我土地之广、人民之众、物产之饶,有可为之资,值不可不为之日,若必拘成见、务苟安,谓海外之争无与我事,不及此时求自强,养士储才,整饬军备,肃吏治,固人心,务为虚憍,坐失事机,殆非所以安海内、制四方之术也。

何如璋如中国众多文人一样,借用孔子的言论强调自己呼吁改革的合理性:“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前一句是子贡向孔子问政时孔子所答。治理国家必先丰足食物,充实战备,赢得百姓信任。在外国物质文明的冲击下,何如璋开始认识到清朝贫穷的现状已不能取得百姓的信任,进而无法顺利治理国家。这体现了他思想的实质性改变。后一句是颜渊向孔子请教治国之方时孔子所答。意思是如果一个人不为将来打算,那么眼前就一定有麻烦。这暗指国内保守派视野狭窄,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固执地对外国抱有偏见。不努力丰衣足食,不扩充兵力,长此以往,必将招来灾祸。何如璋在这天的日记末尾写下了“可勿念乎”以表达自己深深的忧虑之情。

这一日参观外国军舰成了何如璋东西比较论思想的开端。此后,何如璋接触异国文化的机会越来越多,也渐渐加深了对外部世界的理解。只认可本国文化这一封闭思想发生了变化,他开始关注不同于儒家利益观的全新的西洋价值观。 AA7J65d8MCYf0DKkgw8G5UUXR2tZHMPIffFkit/ni0/25p/jmDMiec2j0Cg8CWO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