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清楚什么是商品及商品的基本属性后,李凌迫不及待地等着开学,终于可以学习商品学课程了。这门课程研究的到底是什么,学习这门课程后是不是就可以解决有关商品的所有问题了呢?
商品学就是以商品的使用价值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商品本身的物质基础、商品结构、商品包装、商品检验与商品养护等内容。
在日常的商品经营过程中,商品经营者需要解决的商品问题很多,最为重要的问题是商品数量、商品种类及商品质量。商品学可以帮助商品经营者解决商品质量问题。由于商品质量问题涉及的领域较多,所以商品学的研究范围也比较广,既包括物理、生物、化学等多门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又包括管理学、营销学等社会学科方面的知识。
说一说商品学可以帮助商品经营者解决什么问题?
商品学最早产生于德国。18世纪初,德国工业迅速发展,带来了贸易的繁荣,为了胜任商品贸易的工作,从事贸易的商人需要具备较为系统的商品学知识。18世纪后期,德国的大学和商业院校开始讲授商品学课程。德国著名学者约翰·贝克曼教授于1793—1800年编著了《商品学导论》,建立了商品学的学科体系,明确了商品学的研究内容。19世纪以来,商品学相继传入欧洲其他国家和亚洲的部分国家和地区。目前,欧洲、亚洲及美洲都开展了有关商品学的研究和教学。图1-3所示为商品学的出现与发展过程。
图1-3 商品学的出现与发展过程
我国的商业历史十分悠久,对商品知识的研究也有很长的历史,春秋时期的《禽经》、晋朝时期的《竹谱》都是我国较早的关于商品知识的书籍。唐朝陆羽的《茶经》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茶叶品学专著,被认为是最早的有关商品学的雏形。当时茶叶消费广泛,茶叶贸易发展迅速,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茶叶栽培、加工和饮用方面知识学习的需求。《茶经》中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茶叶采制和饮用经验,全面论述了有关茶叶起源、生产、饮用等各方面的问题,传播了茶业科学知识。宋朝以后,商品学的相关著作开始增多,例如蔡襄的《荔枝谱》、韩彦直的《橘录》、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其中《本草纲目》是世界上最早的医药类商品专著。20世纪以后,我国除了出现以“商品学”为命名的译著,还出现了以“商品学”命名的著作,其中不仅包括农业、工业等领域的商品知识,还包括对商品学本身的解释。1949年以后,商品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我国在从国外引进商品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商品经济的特点,形成了自然科学和技术学派的商品学体系。
由此可见,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商品学作为一门学科,都是伴随着商业的发展、商人及消费者对商品学知识的需求而产生和发展的。
目前,国际商品学大致可分为三大流派,如图1-4所示。
图1-4 国际商品学的三大流派
对于商品学的研究,我国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有关书籍。随着社会商品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唐宋时期较多领域都出现了对商品学的研究。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无论在社会科学方面还是自然科学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