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佛有两位,一位是印度的洋弥勒,一位是中国的土弥勒。
洋弥勒,姓阿逸多。弥勒是他的名字,是梵文的译音,意译是慈氏。那时他是菩萨,还没有成佛。据《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的记载,弥勒佛生于印度南天竺婆罗门家,是一个贵族,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他负有特殊的使命,先于释迦牟尼佛离开人世,上生兜率天内院,接受上天的洗礼。兜率天即“妙足天”,是候补佛的基地。经过四千岁,即人间的五十六亿七千万岁,弥勒佛下生人间,于华林园龙树下成佛。释迦牟尼佛死后,他作为接班人,广传佛法,成为佛教领袖。因此,弥勒佛被称为弥勒如来。相传,弥勒佛活了八万四千岁。
宋代梁楷绘布袋和尚
土弥勒,名叫契此。五代时后梁的和尚。浙江奉化人,号长汀子。这是一位充满神秘色彩的怪和尚。他的长相很奇特,身材矮胖,肚腹滚圆。他用一根破木棍,挑着一个破布袋,布袋里装着他所有的家当。他居无定所,随处而安,还经常说出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像个疯和尚,人们给他起个外号叫布袋师。冬天,有时他躺在冰雪中,雪不沾衣。说人家吉凶祸福,屡试不爽。他脚着湿草鞋,天就要下雨;足履干木屐,天就要大旱。他曾作歌道:“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万物何殊心何异,何劳更用寻经义。”他非常崇拜主观的心,认为心是“十方世界最灵物”。他有时作偈以自娱抒情。偈(jì),是佛经中的唱词。曾偈道:“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青目观人少,问路白云头。”表现了他的乐天达观的性格。后梁真明三年(916)三月,布袋和尚来到奉化岳林寺东廊,端坐在一块巨石上,说偈曰:“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唱罢,布袋和尚安然而逝。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布袋和尚是弥勒佛的化身。回想起布袋和尚生前种种奇特的表现,人们终于找到了答案。于是,人们把他的肉身埋葬在岳林寺西二里的山上,并起名弥勒庵。此后,人们按照布袋和尚的形象雕塑成弥勒佛,置放于天王殿正中,虔诚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