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1 如来佛

平时经常说到佛。什么是佛?佛,是佛陀的简称,是Buddha的音译。佛陀的意思是觉者或智者,即是有觉悟的人或有智慧的人。佛不但能自觉,而且能觉他。佛陀是印度早就存在的一个词,但佛教赋予它完全不同的新的含意。佛陀是指在智慧和功行上,达到最高级最圆满境界的人。

什么是如来呢?如来,包含如实的意义。是佛陀的另一种说法。如释迦牟尼佛,可以称为释迦牟尼如来。

如来佛,就是释迦牟尼佛。他是佛教的创始人,是佛门的第一神,是佛国的最高统领。

如来佛处于公元前六世纪,正是我国春秋时代,与孔子同时代。他的名字是悉达多,他的姓是乔达摩。因为属于释迦族,所以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其实,如来佛最早不是神,而是人,实有其人。

说来话长,释迦族是很有来历的。公元前十三世纪,释迦族就在喜马拉雅山的南麓建立起了迦毗罗卫国。迦毗罗卫国传到六世国王净饭大王时,国家更加昌盛。净饭大王的夫人是贤惠的摩耶。有一天,摩耶夫人在睡梦中,感到有一个骑着大白象的奇人向她走来,人和象一下子从她的右肋钻入腹中,于是摩耶夫人怀孕了。摩耶夫人怀胎十四个月,在途经蓝毗尼花园时,在右肋诞生了可爱的小太子悉达多。这就应了圣者十四个月而生的圣人之言。小太子降生第五天,取名为悉达多,意思是成就一切或一切义成。

但是,不幸的事发生了。小太子诞生的第七天,摩耶夫人就去世了。不幸中有幸的是,摩耶夫人的小妹摩诃波阇波提公主,前几天来向姐夫净饭大王和姐姐贺喜。姐姐的突然离去,使得摩诃波阇波提公主心如刀割。她看到小悉达多十分可怜,就主动提出留下来照顾小太子。净饭大王非常感激。摩诃波阇波提公主精心地呵护着小悉达多。三年之后,摩诃波阇波提公主被选为净饭大王的王妃。

清代绘《释迦牟尼佛坐像》唐卡

悉达多天资聪颖,酷爱思考,智力超常,毅力过人。印度最高的学术是“五明”和“四吠陀”。所谓五明,一是语言、文字学方面的声明;二是工艺、建筑学方面的工巧明;三是医学方面的医方明;四是逻辑学方面的因明;五是宗教学方面的内明。在这五明当中,每一明又包含了许多内容。譬如说声明,它就包含了语言学的全部内容。古印度一向不重视历史的文字记载,包括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也都是口口相传留给后人的。因为没有文字可以参考,所以,要研究语言文字本身的问题,其难度是超乎想象的。

所谓的“四吠陀”,它是印度最古老的宗教经典著作,产生于公元前十五世纪至前十三世纪。因为它由四部或者说四大门类组成,所以称为“四吠陀”。“吠陀”的意思是“知识”“学问”。

净饭大王为使悉达多尽快学会五明,特聘著名的五明大师婆罗门学者跋陀罗尼为太子的老师,学习五明;又特聘著名学者拜迦蜜和忍天所为师,学习四吠陀。

从七岁到十二岁,悉达多刻苦学习了五年。悉达多的学问猛进,知识倍增。他完全掌握了五明和四吠陀。他的智慧像海一样深邃,像天空一样广袤。老师跋陀罗尼深深地感到,自己已经没有能力再教授这个弟子了。于是,跋陀罗尼提出辞呈,辞去了太子老师的荣耀职务,离开了王宫。但是,跋陀罗尼此时已经看出了悉达多的出家倾向。

悉达多在过完十二岁生日的第一个元日,净饭大王让悉达多拜见了拜迦蜜和忍天所。从此,开始了长达四年的习武阶段。经过四年的学习,悉达多的武艺精进,无人能比。

十七岁的悉达多,一身正气,热爱众生,不恋女色,但却出现了出家的苗头。净饭大王看着儿子不食人间烟火的模样,担心他出家,很是焦急,准备用说亲的办法,收拢儿子悉达多的心。净饭大王为悉达多选中了一个妃子。这就是邻邦天臂城主善觉大王的长女耶输陀罗公主。公主生得闭月羞花,倾国倾城。净饭大王亲自为儿子去求婚,但善觉大王提出了竞选女婿的做法,以免邻国为此发生争端。净饭大王对此表示理解,就动员悉达多参加了竞选。经过层层文武比拼,悉达多脱颖而出,力拔头筹,当上了耶输陀罗公主的夫婿。

佛陀为什么要结婚呢?原来悉达多太子和耶输陀罗公主的姻缘颇有来历,早在无量劫前便已结下。那时,悉达多是波罗奈城中的一个有地位的长者的儿子,身份高贵;而耶输陀罗则是地位低下的一个铁匠的女儿。一天,长者的儿子看中了铁匠的女儿,就告诉父母,要娶她为妻。开始长者不同意,后来长者同意了,铁匠又不同意。经过重重波折,有情人终成眷属。正是这无量劫前的一段姻缘,才使后来悉达多太子娶了耶输陀罗公主为妻。

同样,也是由于无量劫前的姻缘所系,悉达多太子在父亲净饭大王的操持下,又先后娶了摩奴陀罗和大臣檀荼波尼的女儿檀荼瞿多弥为妻。并且,净饭大王为太子立三等宫:第一宫,以耶输陀罗公主为首,有两万彩女于初夜服侍太子;第二宫,以摩奴陀罗为首,有两万彩女于半夜服侍太子;第三宫以檀荼瞿多弥为首,也有两万彩女于后夜服侍太子。服侍太子的彩女共有六万。净饭大王想以此拴住悉达多太子的心。

悉达多太子和耶输陀罗公主成婚后,悉达多的性格发生了变化。他和耶输陀罗公主,男欢女爱,十分相得。净饭大王看着高兴,以为自己的计划就要实现了。

转眼十年过去了。悉达多太子在王宫里荣华富贵,养尊处优。有一天,悉达多太子得到优美旋律的暗示,忽然想到京城郊外去畅游一番。第一次出东门,他碰到了一个衰朽不堪、沿街乞讨的老人;第二次出南门,他碰到了一个身患重病、呻吟不止的病人;第三次出西门,他碰到了一个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死人。

三次出游,悉达多太子看到了人生的老、病、死三种苦相。他由此百感交集,思绪丛生。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企图寻求拯救芸芸众生的良方。

净饭大王得知悉达多走火入魔,担心他会要求出家。所以,在有充分准备的前提下,答应悉达多第四次出北门郊游。不承想,悉达多郊游回来,就径直向净饭大王提出了出家的请求。原来,这第四次出北门,他碰到了一个须发剔除、踽踽独行的僧人。悉达多同这位僧人进行了初步交谈,知道了什么是出家人,出家人是为拯救众生的,是最伟大的。悉达多认为自己终于找到了答案,遂决意出家。

净饭大王给悉达多设置了美女羁绊和武力防范等重重障碍。但悉达多去意已决,他终于星夜离宫,逃出了迦毗罗卫国。悉达多割断黑发,换上袈裟,表示自己已经出家了。

悉达多风尘仆仆,来到跋迦婆仙人修道的苦行林,受到热烈的欢迎。他表示要参观跋迦婆仙人修行的方法,得到准许。几个苦行仙人带领悉达多参观了苦行者的修行方法。他看到苦行者的生活极其艰难,有的吃菜,有的吃草,有的吃树枝,有的吃牛粪;有的修站行,有的修坐行,有的修倒立,有的修止语;有的躺在荆棘上,有的躺在石板上,有的卧在树干上,有的睡在坟岗上。

悉达多是善于独立思考的。参观后,他对用苦行的方法来换取因果报应感到不满。于是,他离开此地,去寻找新的修行之道。悉达多找到了阿罗蓝大仙人。他虚心求教,在很短时间里,就证得了阿罗蓝所说的最高境界,得到了甚至高于阿罗蓝大仙人的果位。后来,悉达多辗转来到迦耶王仙的旧城。他看到,此地山川秀美,花果满枝,就决定在此修炼。悉达多决定每天只吃一米,或一豆,一麦,以求活命。悉达多一炼就是六年。他的道心增长,境界提高。但是,他的身体却受到极大摧残,面貌衰老,四肢僵硬。悉达多总结教训,认为这种形式上的修炼与苦行者没有什么区别,就决心放弃这种修炼方法。

悉达多放弃了六年的苦行生活之后,迤逦来到了迦耶山。在此,他发现了一棵又粗又大的毕钵罗树,枝繁叶茂,有如巨大的太阳伞。树下有一块平整的巨石。悉达多仔细观察了这棵大树和这块巨石,感到这是上苍提供给他的极好的修道场。于是,他决心在此修道。悉达多发下大誓愿:“我若不证得无上大菩提,宁可碎是身,绝不起此座!”悉达多没有违背自己的诺言,他在迦耶山的毕钵罗树下入定了整整四十九天,终于成为大觉尊佛陀了。这一天,是腊月初八。悉达多所成就的佛陀妙果概括起来说,是十二因缘、四圣谛、八正道。

此时,佛陀悉达多想起了追随自己多年的憍陈如等五人。他们五人本来是迦毗罗卫国王师中人。悉达多逃出迦毗罗卫城时,他们被派去追寻悉达多太子。后来悉达多出家了,他们五人也出家了。悉达多在找寻新的修道之法时,离开了他们五人。五人却继续苦行修炼。

悉达多在波罗奈国的鹿野苑找到了憍陈如、摩男跋提、十力迦叶、摩诃俱利和阿说示五人,并向他们宣讲了十二因缘、四圣谛、八正道等大法。他们受到了极大触动,心中豁然开朗,表示从此奉行这个救世大法。由于他们善根深厚,在悉达多佛陀的教化下,当即就证得了阿罗汉果。这是悉达多成佛后的第一次说法,在佛教史上被称为“初转法轮”。憍陈如等五人是佛陀最初度化的出家弟子,被称为“初度五比丘”。

这样,就产生了佛教三宝:释迦牟尼成就佛陀正果,称为“佛宝”;佛陀成道后所演说的四圣谛等法,称为“法宝”;佛陀初度的五比丘,称为“僧宝”。三宝具备了,佛教从此就流布天下了。

之后,佛陀悉达多想教化一个有威望的修行人,以此来教化更多的人。佛陀相中了已经一百多岁的优娄频罗迦叶。他是祀火婆罗门的教主,又是摩揭陀国国王的师父,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迦叶有兄弟三人,他是老大领有五百弟子,老二领有三百弟子,老三领有二百弟子。三迦叶兄弟的外甥还领有二百五十弟子。佛陀和不可一世的大迦叶斗法,终于征服了大迦叶。这样,三迦叶兄弟及其外甥和他们领有的一千二百五十人就都皈依了佛陀。一千二百五十人出家,成为阿罗汉。

佛陀率领一千二百五十位弟子,应摩揭陀国国王频婆娑罗王的邀请,来到了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佛陀看中了其城外的灵鹫山。这里林茂花织,水流鸟唱,是个修行的好地方。于是,佛陀决定在这里说法修行。因为佛陀悉达多给摩揭陀国带来了无比祥瑞,频婆娑罗王决定把美丽的迦兰陀竹园赠给佛陀,建议在此建立一个大的精舍,给佛陀长期居住和说法。佛陀高兴地接受了频婆娑罗王的布施。半年后,一座比王宫更宏伟的建筑拔地而起。精舍由佛陀命名为竹林精舍。它分为十六座大院,每院有六十间房舍。另有五百座楼阁,七十二间讲堂。竹林精舍是世界最早的佛教寺院。佛陀经常在这里说法开化,导凡拯俗。后来逐渐形成了以佛陀为中心的佛团组织。

佛陀在传道初期曾经得到两位大弟子,一个是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一个是神通第一的目犍连。

后来,憍萨罗国的国王波斯匿、太子祗陀、大臣须达等,为佛陀建造了一个新的精舍。佛陀给它命名为祗树给孤独园精舍。这个精舍,富丽堂皇,美妙绝伦。有寝室数百间,还有礼堂、讲堂、集会堂、休养室、浴池、客堂、储藏室等,规模远远超过了竹林精舍。佛陀很喜欢这个地方,以后经常在这里讲法。释迦牟尼佛陀的影响遍及印度,但他长期居住的地方却是王舍城和舍卫城。特别是舍卫城,他在这里居住了二十五年。释迦牟尼的经典大部分是在这两个都城宣讲的。

后来,释迦牟尼佛出得舍卫城,一路讲经说法,来到了拘尸那揭罗城。拘尸那揭罗城是末罗国的都城。释迦牟尼佛在都城郊外涅槃。末罗国人举行隆重的仪式,末罗族青年将释迦牟尼法体放入特制的金棺,然后想把金棺抬回城里。但是,无论来多少人也抬不动。然而,金棺却轻轻升起,向城里飞去。金棺并没有进城,而是绕城数圈之后,向城外的天冠寺飘去,安稳地落在天冠寺内。

金棺置放在香楼上,焚烧了七天七夜。但是,打开金棺后,释迦牟尼佛法体完好如初。人们见此情景,都大吃一惊。过了一会儿,坚如金刚的法体突然粉碎为无数颗粒状的舍利,还有四颗完整的佛牙舍利。舍利被分成八份,由八个国家均分了。另有迟到的两国的代表,一个捡拾碎骨小块,一个扫骨灰,共合十份,各造一塔供养,总计十塔。 X6y2QuSmcEqxi6/GeKEaQ1/cZDHLmrWPbKF9C6/7dfcjYAb3WxS8byaLEtvBWEm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