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朱温开国

“白马之祸”以后,朱温觉得时机已到,没必要再侍候傀儡小皇帝了,于是从幕后走向前台,公开给各镇发出通告,说自己要做皇帝。

朱温的通告,引起了强烈地震。那些雄霸一方的节度使,谁也不愿意让朱温坐大,河东晋王李克用、凤翔岐王李茂贞、两川蜀王王建、江淮吴王杨行密,无不拍案而起,扯开嗓子骂娘,但公开站出来同朱温叫板的,却只有山南东道节度使赵匡凝和他的弟弟、荆南留后赵匡明,他们大骂朱温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朱温早就预料到他的通告会引起强烈反响,会同谋士们制订了几套应急预案,其中一项就是枪打出头鸟。当他得知赵氏兄弟公开叫板,一刻也没有犹豫,立即派大将杨师厚率大兵杀向襄州。

赵匡凝虽然有向朱温叫板的勇气,但却没有同朱温对抗的军事实力,杨师厚率兵南下,赶走了赵匡凝,攻占了襄州,接着再进兵江陵,赶走了赵匡明,荆州、襄州立即换了主人。

宰相柳璨以朱温南征有功,上表奏请唐哀宗封朱温为相国,兼任二十一道节度使。

朱温的目的是坐上金銮殿那把龙椅,相国、二十一道节度使在他的眼里如同粪土,他直接嘱咐柳璨、蒋玄晖想办法,叫小皇帝让位。

蒋玄晖与柳璨等人商议:由于魏、晋以来,都是先封大国、加锡九礼、享受特殊的礼遇,然后接受禅让,应当依次序进行。于是,他们先授朱温为各道兵马大元帅。

朱温勃然大怒,说他对这些虚名毫无兴趣,赶快叫小皇帝让位。

宣诏使王殷、赵殷衡嫉妒蒋玄晖专权受宠,想要得到他的位置,趁机挑拨说,蒋玄晖、柳璨是想要延续唐室的宗脉,故意拖延禅让的时间,等待事变。

蒋玄晖听说后,非常害怕,亲自去向朱温解释。

朱温大骂道:“你们两人多管闲事,阻拦我的好事,即使我不受九锡,难道就不能当天子吗?”

蒋玄晖解释说:“唐朝的气数已尽,天命已经归属大王,天下就是再愚蠢的人,也知道这件事。我与柳璨等不敢违背恩德,但晋、燕、岐、蜀都是我们的劲敌,大王突然接受禅让帝位,他们心里不服,我们不能不设法尽理尽义,然后取得帝位,这也是为大王创建万代基业着想啊!”

“奴才果然反了!”朱温大声责骂。

蒋玄晖惊恐万状,立即返回洛阳,同柳璨、张廷范商议禅位之事。

何太后得知消息后,号啕大哭,派宫人阿虔、阿秋向蒋玄晖转达意愿,说他日禅让帝位之后,请求保全他们母子性命。

王殷、赵殷衡派人到汴州向朱温密报,诬告柳璨、蒋玄晖、张廷范在积善宫夜宴,对着何太后焚香发誓,约定兴复唐室帝位。

朱温本来就是一个性情暴戾之人,听了密报,不论真假,立即命赵殷衡等人抓捕柳璨、蒋玄晖、张廷范,将三人全都杀了。

蒋玄晖死了,王殷、赵殷衡又诬陷蒋玄晖与何太后私通,让宫人阿秋、阿虔传递消息。

朱温又密令王殷、赵殷衡在积善宫勒死何太后,并追废何太后为平民,阿秋、阿虔也都被乱杖打死。

朱温正要赴洛阳篡夺帝位,魏博军帅罗绍威传来密信,说他手下有一批悍将图谋暴乱,自己无力控制,请求朱温派兵支援。

原来,魏博军雄踞六州,节度使为了护身自保,招募了不少牙兵,也就是贴身亲兵。这些亲兵锦衣玉食,待遇丰厚,年久日远,“父子相袭,姻党胶固,变易主师如儿戏”。亲兵如果对魏博军节度使不满,说废就废,仿佛成了魏博军的主人。

罗绍威虽为节度使,却非常痛恨这些亲兵。由于这些人盘根错节,势力庞大,他奈何不了这些人,于是便向朱温求援。

朱温接信后,率十万精兵,以讨伐沧州(今河北沧县)刘仁恭父子为名,驻扎在深州。然后派人装扮成贩夫走卒、江湖艺人,混进魏州。

魏博牙军没有料到朱温是冲着他们来的,更没有料到突然拥进魏州的“贩夫走卒”是他们的追命使者。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很简单了,罗绍威与混进魏博军的“贩夫走卒”同城外的朱温内应外合,一举屠杀了魏州牙军八千余人。

罗绍威消除了心头之患,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为朱温是不做赔本买卖的,出兵的军费全部要罗绍威负担。罗绍威为了供养朱温的军队,“所杀牛羊近七十万,资粮称是,所赂遗又近百万”。等到朱温退兵的时候,魏博军多年的蓄积,被朱温又吃又拿,基本耗尽了。

朱温到魏州这么来回一折腾,前后有年余时间,日薄西山的唐朝,又苟延了一年。

天祐四年(907)四月十八日,朱温结束了唐朝三百年的统治,装模作样地上演了一幕大臣劝进、接受唐朝皇帝唐哀宗的禅位仪式后,正式在汴州称帝,改元开平,立国号大梁,史称后梁。

朱温又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晃”,即阳光普照的意思。不过,这个名字,后世很少有人提起,为了方便,本书仍沿用朱温这个名字。

这一天,刚刚建成的大梁皇宫,金碧辉煌,鼓乐齐鸣,朱温头戴通天冕,身着衮龙黄袍,大摇大摆地从殿后走出来。

按安排好的程序,册礼使当殿宣读唐哀宗的禅位诏书,押传国宝使献上传国玉玺。

朱温一一受过,坐在龙椅上。看着文武百官黑压压地跪下一大片,有些晕眩了。恍惚中,他觉得只要自己一跺脚,汴州城就要为之震动、颤抖。想到这些,他突然发出一阵狂笑,大吼道:“哈!哈!我朱三当皇帝了!”

群臣一片愕然,但谁也不敢出声。

登基仪式结束后,朱温大宴群臣,他举起酒杯,假惺惺地说:“朕执政不久,区区功德,不能遍及百姓,今天能位登九五,全靠各位大力相助。”

朱温的这番话,可以说是对大臣们的试探,观察一下大家对自己的态度。不料,宴会上气氛十分冷淡,很多人沉默不语,宰相张文蔚等大臣如同做了亏心事,低着头,一声不吭,史书记载,张文蔚当时的表现是“惭惧,俯伏不能对”。

朱温的脸顿时就拉下来了。

苏循等几个马屁精连忙站起来呼应说:“陛下的功德巍巍,当上皇帝完全是顺应了天意民心。”

朱温的脸上这才有了笑意,于是开怀畅饮,尽醉而归。

朱温登基后,废唐哀帝为济阴王;改汴州为汴州府,定为东都。原唐朝东都洛阳,改称西都;废除京兆府,改称大安府,长安县改为大安县;然后大赦天下,大封群臣。

设置佑国军节度使,命前镇国军节度使韩建担任;授张文蔚、杨涉为门下侍郎;薛贻矩为中书侍郎及同平章事。

改枢密院为崇政院,命太府卿敬翔为崇政院知事。

敬翔是朱温的第一功臣,朱温篡唐,都是他在策划。做了皇帝后,派他掌管机要,也是理顺成章之事。此后,军国大事,必须经崇政院裁定,然后上报宰相,宰相没有及时表奏,就由崇政院代奏。

朱温还专设建昌院,管理国家财政,并让养子朱友文为建昌院的负责人。

朱友文本姓康,名勤,朱温特别喜欢他,视同己出,赐他姓名,把他纳入亲子之列。

朱温有七个儿子,长子朱友裕,次为朱友珪、朱友璋、朱友贞、朱友雍、朱友徽、朱友孜,连同朱友文,共八儿。

朱友裕已经去世,追封郴王,朱友珪为郢王,朱友璋为福王,朱友贞为均王,朱友雍为贺王,朱友徽为建王,朱友文也封为博王;朱友孜还小,没有封王。

封完了儿子,再封祖先,追尊朱氏四代庙号:

高祖朱黯为肃祖皇帝,妣范氏为宣僖皇后;曾祖朱茂琳为敬祖皇帝,妣杨氏为光孝皇后;祖朱信为宪祖皇帝,妣刘氏为昭懿皇后;父朱诚为烈祖皇帝,母王氏为文惠皇后。

封长兄朱全昱为广王,追封次兄朱存为朗王。

朱全昱的儿子朱友谅为衡王,朱友能为惠王,朱友诲为邵王。

朱存的儿子朱友宁、朱友伦已死,亦得追封,朱友宁为安王,朱友伦为密王。

朱温做皇帝了,特地开家宴庆贺,将各位皇子、皇侄召集在一起。筵席间,朱温完全没有了做皇帝的架子,露出痞子流氓的本色,猜拳行令,吆五喝六,喝到酩酊大醉。趁着酒兴,竟然抓起五色骰子,豪赌起来。

此时的朱温,完全就是砀山那个无赖。

朱温的子侄们为了讨得他的欢心,个个赤膊上阵,什么皇帝、亲王的身份,全抛到爪哇国去了。

朱温如此胡闹,让一个人看不下去了,出面指责朱温,这个人是他的亲哥朱全昱。

朱全昱本无心贪恋富贵,已经回到老家砀山,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唐朝时曾经授他岭南西道节度使,治理桂州,他不愿赴任,辞官回了老家。听说朱温篡唐做了皇帝,不得已才来到汴州,见朱温的第一句话就是:“阿三,你这么做,能行吗?”

朱全昱的言辞,并没有阻挡朱温篡唐的计划。朱温即位后,朱全昱得封王爵,他也不过是随遇而安罢了,也没怎么特别高兴。他见朱温喝酒狂赌,闹得太不像话了,上前抓起骰子,狠狠砸到掷骰用的金盆里,大叫道:“阿三,你本砀山的一个贱民,因天下饥荒,跟随黄巢为盗。降唐之后,唐天子封你为四镇节度使,位极人臣,富贵已极,也算没有辜负你的大志,你为何起了歹心,竟然篡夺了唐家三百年社稷!如此忘恩背义,恐怕鬼神也不会保佑你,现在高兴还太早了点儿。你这样做是要遭天谴的,我们朱家迟早要毁在你的手里!”

平时杀人如麻的朱温,霍地一下站起来,冲着朱全昱怒吼道:“换了第二个人说出这样的话,就是有一百颗脑袋,我也要剁下来。”

“你剁剁看?”朱全昱并不避让。

朱温冲上去就要动手,幸亏子侄们一齐上前劝阻,哥儿俩才没有打起来。

第二天,朱全昱不辞而别,离开京城,回乡下老家,“竹杖芒鞋,杳然自去”,过自己的清闲生活去了。

日后,后梁灭亡,老朱家果然举族都被诛戮,唯独这位叫骂朱三的朱全昱在后梁灭亡之前就病死了,得了个善终,算是摊上一个好死,也算是老天对他存有一点儿善良之心的回报。

朱温是项羽“彼可取而代之”、刘邦“大丈夫当如是也”和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成功实践者,他用行动告诉世人:世界上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做不到的事。他为后人开辟了一条“只要你想干,就一定能成功”的光明大道。

从唐末的历史来看,自从安史之乱以后,藩镇的兴起,朝中大权逐渐被手握重兵的将帅们把持,皇权日渐衰落。这些拥兵自重的将帅,尽管还承认大唐的皇权,但心态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皇权在他们眼里,不再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只要老子高兴,说不定也能在龙椅上坐坐。从这时起,唐朝就已经埋下了灭亡的种子。

当一个国家可能用武力让他的子民屈服的时候,它还没有灭亡,但当它已经没有武力可以使用而又不能以礼仪教化天下的时候,灭亡就是早晚之事。

唐朝末年,皇帝昏庸无道,宦官专权,党争不断。孔夫子曾经说过,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样的朝廷,如何能用礼仪去教化天下呢?更不用说教化那些桀骜不驯的藩镇主。藩镇之主们高兴犹可,不高兴,就会对朝廷指手画脚,甚至还想将皇帝从龙椅上拽下来,自己上去坐坐,仁义道德,在这些武夫的眼里,狗屁也不是。

天下易主,已经成了历史的必然。

朱温灭唐,取而代之,遭到后人的诟骂,究其原因,可能有如下几方面:唐朝灭亡,已经是历史的必然,朱温根本就不用搞什么禅位,他之所以要这样做,是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当时天下能和他抗衡的藩镇之主已经所剩无几,唐昭宗也完全在他的掌控之中,完全没有杀掉昭宗的必要。他却这样做了,落下了一个弑君的千古恶名。他戎马一生,更多的是以谋取胜,但是,谋略在君子那里是智慧,在他那里却是阴谋诡计。当皇帝之后,荒淫、乱伦、不讲仁义、不顾廉耻,干的都是一些十恶不赦的大恶人才能干的事。反唐投黄巢,从革命者变成了革命阵营的叛徒,弃黄巢降唐,降唐后又再反唐,是一个不折不扣、反复无常的小人。

名人不能犯错误,哪怕一点点小错,因为这可以使名人名声大噪,也可以使名人声名狼藉。君子一定不能做坏事,一旦发现你做了一件坏事,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会有人帮你挖掘出来。

这大概就是朱温被后世人称为“天下恶人”的原因。

朱温篡唐,自立为帝,历史正式进入五代时期。 gbretbcBmBjXhe+iHDJBw+ZvYTYrIuWmvpceaFeKc512GktogNxgBcb/35gP6mI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