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向“独眼龙”开刀

朱温到汴州上任不久,唐僖宗颁发诏令,说黄巢未灭,仍在作乱,加封他为“东北面招讨使”。

随后不久,回到雁门的李克用,也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不久便移居太原,并以太原为根据地,逐鹿中原。

陈州被围,赵犨兄弟与黄巢历时三百多天,大小数百战,黄巢攻不进去,赵氏兄弟也突不出来,双方形成了僵局。城中的粮食虽然将要耗尽,但军民抗敌的决心并没有动摇。

朱温虽然奈何不了黄巢,但他身为东北面招讨使,徐州的时溥,郓州、兖州的朱瑾、朱瑄兄弟,许昌的周岌的兵马,他都可以调遣。自己干不了的事,可以指派别人来干。为了打有把握之仗,他还低声下气向不归他调遣的河东节度使、“独眼龙”李克用求援。

李克用也是一个见了血腥就兴奋的主子,接到朱温的求援信,也没有考虑这个统一战线是否靠得住,就兴冲冲地带着五万兵马,奔赴陈州战场。

李克用这支生力军出现在陈州战场上,让唐军的士气陡增。朱温的胆子也壮了起来,立即摆出东北面招讨使的架子,指挥众军同他的老领导干了起来,先后击败了黄巢的太尉尚让、侄子黄邺,夺取了太康、西华。

黄巢得知两处战败的消息,非常恐惧,退军故阳里,长达三百多天的陈州之围自解。

赵犨死里逃生,对朱温感激涕零,亲自出城迎接,谁知欢迎会尚未开完,城外传来黄巢并未走远、随时会再来围城的消息。

朱温不露声色地说了几句漂亮话,领着本部人马匆匆回了汴州。

朱温之所以匆匆忙忙地返回汴州,是担心自己陷入黄巢的包围。真是人算不如天算,这时,天忽然普降暴雨,平地水深三尺,黄巢的军营被水淹没,连帐篷都支不起来。黄巢原本打算攻打陈州,又听说李克用要来,于是改变作战计划,挥师东北,向汴州杀去。

唐中和四年(884)五月,黄巢攻占了朱温的尉氏县城。尚让率领五千骑兵到达离汴州近在咫尺的繁台。

朱温聪明反被聪明误,突见大兵压境,一面动员城中军民严防死守,一面再次低声下气地向“独眼龙”李克用求救。

李克用挺实在,接到朱温的求援信后,立即从许州(今河南许昌)出发,在中牟(今河南汴州西部)北渡黄河,追击黄巢,乘贼军半渡的时候,一举击溃了尚让的部队,杀敌一万多人,史书记载为“贼众溃。”

尚让率部投降了时溥。其他将领临晋人李谠、曲周人霍存、甄城人葛从周、冤句人张归霸以及他的堂弟张归厚都带领自己的人马,投奔了朱温。

黄巢经过汴河向北逃窜,李克用紧追不舍,最后,黄巢率残部千余人向东奔兖州。

李克用统领的骑兵也只有数百人,一天一夜行程二百余里,士兵和马匹疲惫不堪,粮食也断绝了,于是回到汴州,想搞些粮食后再去追击黄巢。

十四日,李克用到达汴州,在城外安营扎寨。

朱温热情地邀请大恩人李克用进城,并在上源驿以最高的规格接待这位沙陀将军。

当天晚上,朱温大摆筵席,宴请李克用、监军及亲随数百人,“礼貌甚恭”。

两人都不曾预料到,这一次酒会,竟是一次历史性的相会。

按理说,这是一个答谢宴,宾主之间把酒言欢,说一些客套话,气氛应该相当融洽。然而,这次历史之会,双方却擦出了火花,发出了不和谐的声音。

开始,大家还挺客气,气氛也很热烈,酒过三巡,河东集团军首领李克用的酒话就上来了,史书记载是“乘酒使气”。估计沙陀人心高气傲,打心眼里就看不起朱温这位昔日黄巢贼军的降将,故而态度傲慢,言语轻蔑,骂骂咧咧,让朱温很不受用。

强盗出身的朱温,哪里容得下这些,宴席上虽然隐而不露,心里却动了杀机。

当天晚上,朱温和宣武军将军杨彦洪密谋,把马车连起来,用树木做成栅栏,堵塞住交通要道,然后派军队包围上源驿,采用火攻,欲烧死李克用和他的三百余名士兵。也是李克用命不该绝,天上突然下起了暴雨,浇灭了大火,李克用翻墙逃脱。但他的监军陈景思和三百余名河东兵士,却全都被朱温的军队杀害了。

这场大雨大概是雷阵雨,历史上常将这些自然现象附会某人,说有神人相助。其实,当时正值夏日多雷雨季节,朱温乘乌云压城的黑夜动手,乌云虽然能遮住月亮,却也能带来雷雨和大风,这才救了李克用一命。

细想一下,朱温也太阴险、太不地道了,李克用长途奔波前来替他解围,有恩于他,虽然乘着酒性说了几句不礼貌的话,也用不着要他的命吧!

朱温知恩不报,反欲置救命恩人于死地,即使在流氓队伍中,这种行为也被视为下作,为同行所不齿。

朱温欲杀李克用不成,却给自己制造了一个最大、也是最强劲的敌人。从此以后,朱温和李克用打打杀杀几十年,朱温虽然将李克用压得喘不过气,但也没能消灭他。倒是两人的后代——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灭掉朱温的儿子朱友贞,推翻了朱温创立的“后梁”,这是后话。

李克用的妻子刘氏是一位足智多谋的巾帼须眉。当她从大梁逃回来的人口中得知城中发生的事情后,不动声色,下令杀了逃回来的人,暗中召集各位大将军,密谋撤退。天亮以后,李克用竟活着回来了,暴跳如雷,准备率军攻打朱温。

刘氏认为,河东军正在为国讨贼,解救东路军的燃眉之急,朱温一伙人不仁道,竟然暗下毒手,应当向朝廷申诉。如果擅自带兵去攻打他,天下人不辨别是非曲直,反而会说河东军想攻占他的地盘。

李克用听从妻子的劝告,咽下了这口恶气,只是写信责备朱温。

朱温耍起了无赖,说前天晚上的变乱,他根本就不知道,都是杨彦洪干的,且杨彦洪也在变乱中丧生。请李克用息雷霆之怒,不要再追究这件事了。

李克用击溃了黄巢,黄巢的旧部却让朱温收编了,不但没有捞到一点儿好处,反而遭了朱温的暗算,虽然满腔怒火,却也难以发泄,只得率兵北渡黄河,返回太原。

朱温投降大唐不到两年,且李克用刚刚救了汴州全城人的性命,反过来他却要救命恩人的命,做人做到这个地步,古今少有。后人骂他是“白眼狼”。

仅用白眼狼来解释这件事,恐怕不足以说明问题。中国有句古话:无毒不丈夫。如果用这句话来解释朱温当时的心态,恐怕更为恰当。

朱温身为东北面招讨使,能调动几镇兵马,却对付不了黄巢,打仗时投机取巧,让李克用冲在前面,甚至还要他救命,无论怎么说,这都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如今,黄巢已灭,打仗耍滑的事迟早得穿帮,如果不找机会树立威信,别说自己的地盘会丢,脑袋是否能保得住都是个问题。

自从安史之乱以后,地方上谁有实力,谁的嗓门儿就大,连皇帝也可以不放在眼里。在各地诸侯和老百姓眼里,皇帝最怕的人是黄巢,黄巢最怕的是“独眼龙”。以此类推,如果自己能干掉“独眼龙”,就可以成为江湖老大。

朱温手里兵将虽然不少,但成分复杂,大部分都是黄巢旧部,他特别需要在这些人面前树立威信。于是,他选择人见人怕、人见人恨的李克用开刀,既可以树威,也可以提升队伍的凝聚力。

朱温和李克用反目之后,两人的奏章一道一道地往四川飞,都要皇帝为自己做主。

唐僖宗躲在成都,连长安都不敢回,哪有心思管这些闲事。况且,李克用和朱温,公说公有理,婆说理应当,又怎么能分辨得清楚?即使能断出个是非,又能怎么样?两个人都是难剃的头,谁他都不敢得罪,只好做和事佬——让他们以对话取代对抗,搁置争议,共同发展。

朝廷和稀泥,这是朱温意料之中的事情。他心里明白得很,“独眼龙”虽然活着跑出了汴州,自己还是胜利者,从这一刻起,他朱阿三成了朝廷、诸侯和天下人都不敢小视的人。

中和四年(884)六月,黄巢和他的残部被官军追进狼虎谷(今山东莱芜西南),全军覆没。

关于黄巢的死,历史上有不同的说法。

野史记载,黄巢并没有死,兵败狼虎谷后,随残兵逃了出来,然后遁入空门,潜心修习佛法,成为一代高僧。

《旧唐书·黄巢传》说黄巢在狼虎谷被他的外甥林言所杀。

《新唐书·黄巢传》则说,黄巢兵败狼虎谷,知道自己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于是对外甥林言说,你拿上我的首级去献给唐朝,那么你还可以求得富贵!林言不忍心杀黄巢,黄巢于是自刎。

《资治通鉴》则说,黄巢的外甥林言斩下黄巢和黄巢的兄弟、妻子的首级,正要拿去献给唐将时溥,途中遇上了沙陀人的博野军,夺走了黄巢等人的头颅,并且砍下了林言的脑袋,一同献给了时溥。

自杀也好,他杀也罢,抑或遁入空门,总之,狼虎谷兵败之后,尘世间再也没有了黄巢这个人。从他揭竿而起到兵败而消失,历时十年之久的唐末农民起义宣告结束。

黄巢如魂归九泉,他的阴魂也会看到,二十三年后,大唐王朝的命运也走到了尽头。

黄巢如真如传说中侥幸逃生,遁入空门,可以想象如下场景:一个老僧,独倚栏杆,细细品味着风云岁月,冷眼旁观着纷乱的天下,等待着唐朝吐出最后一口气,然后落日一般融入东去江水的尽头。

黄巢虽然死了,蔡州节度使秦宗权还在兴风作浪,放纵士兵四处出击。

朱温也受到秦宗权的进攻,以他的实力,还难以同秦宗权抗衡。于是向与他在征剿黄巢时有过合作关系的天平节度使朱瑄求援。

朱瑄驻郓州,有三万兵马,他的堂弟朱瑾在兖州,也是一条勇猛过人的汉子。朱瑄接到朱温的求援信,派朱瑾带领军队前往救援,在合乡打败了秦宗权。朱温很感激他,与朱家兄弟结为兄弟。

七月二十四日,时溥派人将黄巢和他家人的头颅以及他的众妾送往成都。

僖宗亲自到大玄楼接受进献,他得意地问黄巢的众妾:“你们都是显贵人家的子女,世受国恩,为何要从贼呢?”

站在前面的一位女子回答道:“贼寇凶逆,国家有百万军队,为何不能守住祖庙,流落到巴蜀一带呢?陛下责备咱们这些女人不能抗拒贼寇,那朝中的王公、大臣、将军、统帅又怎么说呢!”

僖宗无言以对,下令将她们全部在集市杀掉。

城中的百姓纷纷给黄巢的众妾送酒,大家悲痛、恐惧,喝得昏昏沉沉,唯独对僖宗回话的那名女子既不饮酒,也不哭泣,行刑之时,脸不变色,慨然赴死。

史书没有留下这名女子的姓名——这名女子,也算得上是一位巾帼须眉。 sbgA1H1VGuM2c9Np5mDSDNarcALxRGXQXdC9RvaSvilpoLZCLkCzt7s5S6IJ6vp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